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93801发布日期:2019-02-01 19:45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附着力促进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树脂涂料,至今为止已经发展成为类型最多,综合性能最全的一类涂料品种。丙烯酸树脂具有干燥时间短,柔韧性好,色浅、优良的保光保色性和户外耐候性等,但对金属的附着力不好,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得到的附着力促进剂能够提升丙烯酸树脂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2-6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1-2.5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0.5-2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优选地,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2-4。

优选地,s1中,有机溶剂为甲苯、乙酸乙酯或丙二酮。

优选地,s1中,升温至65-75℃。

优选地,s2中,升温反应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1.5-2.5h。

优选地,s3中,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40-50min,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2.5-4h,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优选地,s3中,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镁、三乙醇胺、kh-560的重量比为1:0.4-0.9:0.2-0.5:0.1-0.3。

优选地,s4中,搅拌的速度为200-300r/min,时间为1-3h。

本发明在制备附着力促进剂的过程中,添加了纳米复合物,在其制备过程中,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进行改性,不仅能够提高纳米氧化锌与纳米氧化镁的相容性和两者在丙烯酸树脂中的分散性能,且由于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协同后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能够有效减少漆膜在固化过程中受到热胀冷缩的作用而产生相应变形,以至产生皱纹、龟纹等,降低漆膜的附着力,此外,由于硅烷偶联剂kh-560中含有硅氧键,在固化反应中,能够形成漆膜-si-o-金属共价键结构,具有较大的范德华力,能够有效提高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3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1.5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0.8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实施例2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4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1.8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1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其中,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2.5。

实施例3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5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2.2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1.5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其中,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3.5;

s1中,有机溶剂为甲苯;

s1中,升温至70℃;

s2中,升温反应的温度为95℃,时间为2h;

s3中,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45min,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3h,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3中,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镁、三乙醇胺、kh-560的重量比为1:0.6:0.3:0.2;

s4中,搅拌的速度为250r/min,时间为2h。

实施例4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2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2.5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0.5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其中,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4;

s1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

s1中,升温至65℃;

s2中,升温反应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5h;

s3中,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50min,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2.5h,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3中,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镁、三乙醇胺、kh-560的重量比为1:0.9:0.2:0.3;

s4中,搅拌的速度为200r/min,时间为3h。

实施例5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6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1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2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其中,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2;

s1中,有机溶剂为丙二酮;

s1中,升温至75℃;

s2中,升温反应的温度为90℃,时间为2.5h;

s3中,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混合均匀,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40min,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4h,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3中,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镁、三乙醇胺、kh-560的重量比为1:0.4:0.5:0.1;

s4中,搅拌的速度为300r/min,时间为1h。

对比例1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6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1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锌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2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其中,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2;

s1中,有机溶剂为丙二酮;

s1中,升温至75℃;

s2中,升温反应的温度为90℃,时间为2.5h;

s3中,将纳米氧化锌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40min,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4h,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3中,纳米氧化锌、三乙醇胺、kh-560的重量比为1:0.4:0.5:0.1;

s4中,搅拌的速度为300r/min,时间为1h。

对比例2

一种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聚烯烃和有机溶剂,升温,搅拌至氯化聚烯烃溶解,得到物质a;

s2、向物质a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6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再加入1重量份的引发剂,升温反应,得到物质b;

s3、将纳米氧化镁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4、向物质b中加入2重量份的纳米复合物,搅拌,减压抽空,得到附着力促进剂;

其中,s1中,氯化聚烯烃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2;

s1中,有机溶剂为丙二酮;

s1中,升温至75℃;

s2中,升温反应的温度为90℃,时间为2.5h;

s3中,将纳米氧化镁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液,搅拌40min,加入kh-560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4h,抽滤,烘干,得到纳米复合物;

s3中,纳米氧化镁、三乙醇胺、kh-560的重量比为1:0.4:0.5:0.1;

s4中,搅拌的速度为300r/min,时间为1h。

试验例

分别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得到的附着力促进剂以及市面上的附着力促进剂进行附着力性能检测,依次记为试验组1-5和对照组1-3。

检测方法如下:将附着力促进剂与市场上购得的油漆混合均匀,采用空气喷涂,按照gb/t1727-1992《漆膜一般制备方法》的要求进行制板,控制漆膜干膜厚度为(60±5)um,将喷涂好的样板放置在标准环境下固化7d后采用涂层拉开法进行性能检测,涂层拉开法按照gb/t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中的规定进行。

检测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对于提高附着力远优于现有技术,且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共混改性后,具有协效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