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的籽壳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826发布日期:2018-12-21 19:4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茶籽的籽壳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茶籽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茶籽的籽壳分离机。



背景技术:

油茶籽制作的茶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其中的脂肪酸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油酸、豆蔻酸等,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茶籽所榨茶油还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而亚油酸、亚麻油酸是维持人体皮肤、毛发的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能够预防动脉硬化。油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碘值为112,比其他食用植物油高,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贮藏,不易酸败。食用茶油不仅不会使人体胆固醇增高,适合高血压病患者食用,而且还具有减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用茶油炒菜、凉拌菜等均具有独特的茶香,风味独特。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健康、营养和口味的日益重视,油茶籽油也越来越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油茶籽在加工过程中籽壳分离不彻底则会对之后的出油率和油的品质均产生影响,油茶籽的青果由茶籽和果皮组成,而茶籽和果皮在榨油过程中必须要分离干净,因为果皮不含油,在榨油过程中反而会吸油降低产量。现在市场上大多是用人工挑选或半机械化设备进行籽壳的筛选工作,人工筛选耗时耗力,且人力成本较高,而在我国传统的半机械化的油茶籽加工工艺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油茶籽的褐色坚硬外壳与籽仁一起在粉碎设备中粉碎至一定的目数后再进入之后的蒸炒等加工工序,接着进行油榨,这种加工方法由于没有去除掉油茶籽的坚硬外壳不仅降低产量,生产出的油茶籽油色泽深,不清亮,品质大受影响。

同时,由于油茶籽的果皮和茶籽的重量和体积都大约相等,利用风吹筛选和比重筛选都无法有效解决油茶籽籽壳的分离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将油茶籽的籽壳进行高效分离的设备,既要节约人工成本,又要保证之后加工完成的油茶籽油的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油茶籽的籽壳分离机,利用传送皮带上加设的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将传送过程中的油茶籽的籽壳混合料轻松进行分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加工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保证之后产品的出油率,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进行筛选使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显著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茶籽籽壳分离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压料结构、导料结构、脱壳结构和支架,在所述导料结构的右侧上端为进料端、左侧上端为出料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结构包括右侧的主动轮和左侧的从动轮,在所述主动轮上设有电机,所述主动轮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间连接传动皮带,在所述传动皮带外层设有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在所述传动皮带内侧设有数个导料辊,在所述导料结构左端设有籽仁收集盒。

进一步地,所述压料结构包括顶端的不锈钢板和设在所述不锈钢板底部的硅胶压板,所述硅胶压板向所述出料端方向倾斜,所述硅胶压板为1.5-3.5 cm厚的硅胶平板。

进一步地,所述脱壳结构包括对应设在所述分离机前后侧的八对限位支板和设在所述限位支板上的脱壳压辊,在所述限位支板上设有纵向的滑动槽,所述脱壳压辊可在所述滑动槽内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脱壳结构底部设有锥形的收集箱。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硅胶压板之间的距离为50 cm,所述硅胶压板底部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之间的距离为4-8 mm,所述硅胶压板与所述不锈钢板间呈30-60°。

进一步地,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八根所述脱壳压辊到所述导料结构2底部的距离分别为15 mm、12 mm、9 mm、7 mm、4 mm、1 mm、1 mm、和1 mm。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机上设有调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油茶籽籽壳分离机及分离方法,依据油茶籽壳表面有裂痕而籽仁表皮光滑的特性,利用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粘连干燥过后的油茶籽壳,实现了籽壳与籽仁高效快速的分离;硅胶压板的设计既能将团结在一起的壳仁混合料打散铺平又能对混合料产生向下的压力使籽壳与粘壳带更好的接触粘结;脱壳机构可简单的将籽壳从粘结的粘壳带上打落至收集箱内集中收集,设备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分离效率高,大大节约人力成本,显著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一种油茶籽籽壳分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压料结构,2-导料结构,3-脱壳结构,4-支架,5-进料端,6-出料端,7-主动轮,8-从动轮,9-电机,10-传动皮带,11-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2-导料辊,13-不锈钢板,14-硅胶压板,15-限位支板,16-滑动槽,17-脱壳压辊,18-收集箱,19-籽仁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作进一步地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为了本对发明的技术特征进行有效的说明,所述的左侧、右侧、上端、下端等定位词仅是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好的描述,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一种油茶籽籽壳分离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压料结构1、导料结构2、脱壳结构3和支架4,在所述导料结构2的右侧上端为进料端5、左侧上端为出料端6。

所述导料结构2包括右侧的主动轮7和左侧的从动轮8,在所述主动轮7上设有电机9,在所述电机9上设有调速器,可通过控制所述导料结构2的传动速度来控制茶籽净度;所述主动轮7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在所述主动轮7和所述从动轮8间连接传动皮带10,在所述传动皮带10外层设有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在所述传动皮带10内侧设有数个导料辊12,在所述导料结构2左端设有籽仁收集盒19,油茶籽的果壳表面较为毛糙,其上有不同的裂痕,而籽仁的部分表面比较光滑,当果壳和果仁的混合料在所述导料结构2上进行传动时,所述果壳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之间摩擦较大引起粘连,而籽仁与其产生的摩擦小不会产生粘接,这就使得果壳和果仁快速分离开了,分离后的籽仁在经过所述导料结构2的传动被传送到左端后自然掉落到所述籽仁收集盒19中进行收集。

一般情况下,所述导料结构2平行于地面设置,也可将所述进料端6升高使得所述分离机与地面间呈小于15°的夹角,设备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混合料的传送。

所述压料结构1包括顶端的不锈钢板13和设在所述不锈钢板13底部的硅胶压板14,所述硅胶压板14向所述出料端6方向倾斜,所述硅胶压板14为1.5-3.5 cm厚的硅胶平板;相邻两个所述硅胶压板14之间的距离为50 cm,所述硅胶压板14底部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之间的距离为5 mm,所述硅胶压板14与所述不锈钢板13间呈45°。之所以在所述导料结构2上设置所述硅胶压板14是为了对经过的果壳和籽仁的混合料产生一定的压力,混合料从所述进料端倒到所述导料结构2上时大量团结在一起,混合料较厚时上层的果壳难以粘接到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上,而所述硅胶压板14到所述导料结构2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在其下经过的混合料在受压后铺平,有助于果壳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充分接触,使得籽壳分离更加彻底;所述硅胶压板14底部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批次的油茶籽的大小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所述硅胶压板14与所述不锈钢板13间的角度也可根据施压的效果进行具体的调整,具体参数的不同均应看作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所述脱壳结构3包括对应设在所述分离机前后侧的八对限位支板15和设在所述限位支板15上的脱壳压辊17,所述限位支板15的数量视设备的大小而定,具体的数值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在所述限位支板15上设有纵向的滑动槽16,所述脱壳压辊17可在所述滑动槽16内进行移动,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八根所述脱壳压辊17到导料结构2底部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 mm、12 mm、9 mm、7 mm、4 mm、1 mm、1 mm、和1 mm。由于所述导料结构2是逆时针运行的,所以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在粘满果壳之后是以从左向右的顺序通过所述脱壳结构3的,开始的时候果壳较多,堆积厚度较大,所以左侧的所述脱壳压辊17到所述导料结构2底部之间的距离较大,在传动过程中果壳被逐渐打落,在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上的果壳变少,堆积的厚度就会变小,所以之后就相应的缩小了所述脱壳压辊17到所述导料结构2底部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果壳被彻底从粘壳带上脱离以重新进入之后的粘接过程。

在所述脱壳结构3底部设有锥形的收集箱18用于收集所述脱壳压辊17打落的果壳,在所述收集箱18底部的开口处套上编织袋就可对果壳进行集中收集,保证操作环境,节省之后的清洁程序。

分离时,首先取霜降后采摘的油茶籽果,在室外自然晒干或用烘干机烘干至水分低于6%以下,干燥后的茶果的果壳和籽仁自然分开;将油茶籽果壳和籽仁的混合料从所述分离机右侧的所述进料端5投放到所述导料结构2上,传送过程中所述硅胶压板14使所述混合料均匀散开的同时使果壳更紧密的黏着到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上,之后从所述导料结构2左侧的所述出料端6自动下料,在所述出料端放置一个编织袋就可对籽仁进行收集;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传动到所述导料结构2的底端后,其上黏着的大量果壳受到所述脱壳压辊17的压制,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上脱落;从所述纤维毛巾材质的粘壳带11上脱落的果壳集中到所述收集箱18中,在所述收集箱18底部用编织袋收集。本发明公开的油茶籽籽壳分离机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分离效率高,大大节约人力成本,显著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