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管低温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9504发布日期:2019-03-02 03:3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吸收管低温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吸收管低温保存箱。



背景技术:

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中测定空气中有毒物质大都采用吸收管法,吸收管法是测定空气中浮菌数的方法,将定量的空气通过盛有吸收液的吸收管,再将吸收液与营养琼脂平皿上进行培养,计算菌落数,并根据气样量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为了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吸收管内的样品温度必须控制在低温环境下,否则达不到检测要求,影响样品检测结果。现有的吸收管采样整理箱结构单一,无法提供较好的低温环境,采用其他专门的低温设备,例如存放在冷藏库内,虽能起到储冷、缓释功能,但其结构不能适用体积较小的样品送检箱,往往导致成本增加,使用不便捷。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吸收管低温保存箱,保证吸收管内的样品存储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收管存放环境不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收管低温保存箱。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吸收管低温保存箱,包括箱体和吸收管,箱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夹持腔和低温储腔,

夹持腔内等间距排布设置有隔板,相邻隔板之间设置有数组夹持机构;

低温储腔内设置有吸收管槽,吸收管槽内嵌设有低温储盒,低温储盒自内向外呈同轴排布设置有内筒和外筒形成双层结构,内筒和外筒之间夹设形成低温夹腔,低温夹腔内填充有蓄冷剂,低温储盒的顶端设置有弹性套管,贯穿弹性套管的中心轴处开设有限位通孔;

吸收管自上而下包括粗管和细管,吸收管的细管穿过弹性套管的限位通孔插设在低温储盒的内筒中;吸收管的粗管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采用支撑架等间距排布形成的格栅状中空圆柱筒体结构,内筒的空腔和低温夹腔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采用密封板围挡形成的中空圆柱筒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套管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备而成,弹性套管的四周向外呈环形凸出延伸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卡合在低温夹腔上端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管的粗管外径大于细管外径,弹性套管的限位通孔的内径和吸收管的粗管外径相适配;低温储盒的内筒的内径和吸收管的细管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母连杆、定位板、夹持板,定位板成对垂直架设在相邻隔板之间,螺母连杆活动穿过定位板且和夹持板连接,通过旋拧螺母连杆控制相邻夹持板之间的夹持间距。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母连杆通过螺纹活动嵌设在定位板上,螺母连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螺母,螺母连杆的另一端和夹持板连接,相邻的每对夹持板相对形成夹持卡槽,吸收管的粗管卡合在夹持卡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设置为与吸收管的粗管外壁相适配的弧形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箱体自上而下提供的夹持腔和低温储腔分别为吸收管提供了稳定的存储空间,夹持机构采用螺母连杆的驱动方式操作便捷,便于拆卸和维修,夹持板和吸收管外壁接触面大,保证夹合稳定性;低温储腔内的弹性套管可缓解吸收管存放时的重力,同时对吸收管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保证吸收管的放置平稳性;低温储盒的低温夹腔内的蓄冷剂与内筒形成连通,成低温保存环境,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实用性好;外筒起到防护和隔温作用,便于存储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低温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收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盖;2、吸收管槽;3、夹持腔;4、低温储腔;5、螺母连杆;6、定位板;7、夹持板;8、限位通孔;9、弹性套管;10、限位凸块;11、内筒;12、蓄冷剂;13、外筒;14、进气管;15、出气管;16、粗管;17、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吸收管低温保存箱,包括箱体和吸收管,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箱盖1,起到防护作用;箱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夹持腔3和低温储腔4,

夹持腔3内等间距排布设置有隔板,相邻隔板之间设置有数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螺母连杆5、定位板6、夹持板7,定位板6成对垂直架设在相邻隔板之间,螺母连杆5活动穿过定位板6且和夹持板7连接,通过旋拧螺母连杆5控制相邻夹持板7之间的夹持间距。

螺母连杆5通过螺纹活动嵌设在定位板6上,螺母连杆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螺母,螺母连杆5的另一端和夹持板7连接,相邻的每对夹持板7相对形成夹持卡槽,吸收管的粗管16卡合在夹持卡槽内。采用螺母连杆5的驱动方式操作便捷,便于拆卸和维修。

夹持板7设置为与吸收管的粗管16外壁相适配的弧形板状结构。夹持板7和吸收管外壁相互接触的壁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起到防滑作用,保证夹合稳定性。

具体使用时,先手握螺母连杆5外侧端的限位螺母,旋拧螺母连杆5,使夹持板7向靠近定位板6的位置移动,直至相邻的每对夹持板7形成的夹持卡槽最宽,将待保存的吸收管插设在箱体的吸收管槽2内后,再次手握螺母连杆5外侧端的限位螺母,反向旋拧螺母连杆5,使夹持板7向远离定位板6的位置移动,直至相邻的每对夹持板7和吸收管的粗管16的外壁相互贴合夹紧,此时形成的夹持卡槽最窄,对吸收管的上端部形成稳定的支撑限位作用。

如图2所示,低温储腔4内设置有吸收管槽2,吸收管槽2内嵌设有低温储盒,低温储盒自内向外呈同轴排布设置有内筒11和外筒13形成双层结构,内筒11和外筒13之间夹设形成低温夹腔,低温夹腔内填充有蓄冷剂12,蓄冷剂12可设置为块状冰或其他蓄冷产品,低温储盒的顶端设置有弹性套管9,贯穿弹性套管9的中心轴处开设有限位通孔8;

如图2所示,所述内筒11采用支撑架等间距排布形成的格栅状中空圆柱筒体结构,内筒11的空腔和低温夹腔相互连通。内筒11的格栅状结构既为吸收管的细管17提供了放置空间,又可与低温夹腔形成连通,使蓄冷剂12的低温传递至吸收管外壁处,对吸收管内的物质形成低温保存环境,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实用性好。

外筒13采用密封板围挡形成的中空圆柱筒体结构。外筒13起到防护和隔温作用,既保证了箱体内的吸收管的存放安全性,又可避免蓄冷剂12的低温传递至箱体外侧。

弹性套管9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备而成,弹性套管9的四周向外呈环形凸出延伸设置有限位凸块10,限位凸块10卡合在低温夹腔上端口处。弹性套管9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可缓解吸收管存放时的重力,同时对吸收管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保证吸收管的放置平稳性。

如图3所示,吸收管的顶端向内延伸分别设置有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吸收管自上而下包括粗管16和细管17,吸收管的细管17穿过弹性套管9的限位通孔8插设在低温储盒的内筒11中;吸收管的粗管16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卡合。上下两端的双重限位、夹合作用,保证了夹持稳定性,防止发生倾倒的现象。

吸收管的粗管16外径大于细管17外径,弹性套管9的限位通孔8的内径和吸收管的粗管16外径相适配;低温储盒的内筒11的内径和吸收管的细管17外径相适配。该特殊结构尺寸的设计,与吸收管的外形相适配,可对吸收管起到稳定的支撑限位作用,保证了吸收管稳定安全的存放在低温保存箱内,便于存储和运输。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