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醅装置。
背景技术:
酿醋过程中需要进行翻醅,以提高发酵所需含氧量,所以,提供一种翻醅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翻醅装置,其包括:升降机架,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架上的吸料机构和供氧机构,其中,吸料机构包括翻醅电机、翻醅轴、绞龙及料缸,供氧机构用于向吸料机构中供氧。
研究发现,吸料机构采用绞龙对料缸内的醅料进行吸料,使得翻醅装置会发生翻醅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醅装置,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翻醅装置,所述翻醅装置包括:负压抽吸机构、空缸、吸料机构、料缸、第一驱动机构、输送管道;
所述负压抽吸机构位于所述空缸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在所述空缸内形成负压环境;
所述吸料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旋转吸料盘和外接出料盘,以及与所述外接出料盘连接的出料管;
所述出料管通过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空缸连通;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外接出料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吸料机构在所述料缸内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抽吸机构包括:负压壳体,所述负压壳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空缸的顶部开口密封接触;
位于所述负压壳体内部的负压机;
位于所述负压壳体上的排气口,用于释放所述负压机抽吸的气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壳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空缸的顶部开口之间具有密封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壳体内部还具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负压机的下方,用于防止醅料及酸性气体进入所述负压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翻醅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具有与所述负压壳体连接的可升降横梁;
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升降横梁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
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滚珠丝杠;
位于所述可升降横梁上,且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杠螺纹连接的传动丝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翻醅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同时与所述可升降横梁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
顶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下部与所述外接出料盘螺纹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且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还与所述第一支架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导向杆;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外壁上具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块;
所述导向块可沿所述导向杆上下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料机构还包括:轴承,所述旋转吸料盘和所述外接出料盘通过所述轴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醅装置可对醅料进行彻底有效的翻醅,应用时,开启负压抽吸机构将空缸内的空气抽吸出去,在其内部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实现抽吸料缸内醅料的目的。其中,料缸内的醅料依次经旋转吸料盘、外接出料盘、出料管、输送管道进入空缸内,完成翻醅。在此过程中,基于负压抽吸机构的抽吸作用,醅料在由料缸进入空缸的过程中得以充分接触空气,且热交换也得以充分进行,使得参与发酵的好氧微生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达到彻底翻醅的目的。并且,由于吸料机构中的旋转吸料盘和外接出料盘可相对旋转,随着料缸内醅料的减少,在第一驱动机构控制下,吸料机构在料缸内也随醅料的深度逐渐下移,基于下移及负压抽吸的共同作用,旋转吸料盘会发生旋转,从而实现在吸料过程中同时搅动醅料,进一步确保彻底翻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翻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负压抽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负压抽吸机构,101-负压壳体,102-负压机,103-排气口,104-密封件,
1051-过滤层,1052-净气层,106-密封胶垫,
2-空缸,
3-吸料机构,301-旋转吸料盘,302-外接出料盘,303-出料管,304-轴承,
4-料缸,
5-第一驱动机构,501-第一驱动电机,502-第一滚珠丝杠,503-导向杆,
504-导向块,
6-输送管道,7-第二支架,701-可升降横梁,
8-第二驱动机构,801-第二驱动电机,802-第二滚珠丝杠,803-传动丝母,
9-第一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醅装置,如附图1-附图3所示,该翻醅装置包括:负压抽吸机构1、空缸2、吸料机构3、料缸4、第一驱动机构5、输送管道6。其中,负压抽吸机构1位于空缸2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在空缸2内形成负压环境。吸料机构3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旋转吸料盘301和外接出料盘302,以及与外接出料盘302连接的出料管303。其中,出料管303通过输送管道6与空缸2连通;第一驱动机构5与外接出料盘302连接,用于驱动吸料机构3在料缸4内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醅装置可对醅料进行彻底有效的翻醅,应用时,开启负压抽吸机构1将空缸2内的空气抽吸出去,在其内部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实现抽吸料缸4内醅料的目的。其中,料缸4内的醅料依次经旋转吸料盘301、外接出料盘302、出料管303、输送管道6进入空缸2内,完成翻醅。在此过程中,基于负压抽吸机构1的抽吸作用,醅料在由料缸4进入空缸2的过程中得以充分接触空气,且热交换也得以充分进行,使得参与发酵的好氧微生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达到彻底翻醅的目的。并且,由于吸料机构3中的旋转吸料盘301和外接出料盘302可相对旋转,随着料缸4内醅料的减少,在第一驱动机构5控制下,吸料机构3在料缸4内也随醅料的深度逐渐下移,基于下移及负压抽吸的共同作用,旋转吸料盘301会发生旋转,从而实现在吸料过程中同时搅动醅料,进一步确保彻底翻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压抽吸机构1对空缸2内的气体进行抽吸,以降低空缸2的内部气压,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2所示,该负压抽吸机构1包括:负压壳体101、负压机102以及排气口103。其中,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密封接触,负压机102位于负压壳体101内部,排气口103位于负压壳体101上用于释放负压机102抽吸的空气。
其中,负压壳体101本身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确保负压抽吸作业的顺利进行,作业过程中,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密封接触(或者,密封连接),以达到在空缸2内形成负压的目的。
可以在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之间设置密封件104来实现两者的密封接触。其中,密封件104可以是独立的,在应用时放置于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和空缸2的顶部开口之间就行。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及可靠性,密封件104也可以为非独立的,即,其可以设置于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处,或者设置于空缸2的顶部开口处。举例来说,可以在负压壳体101底部开口的底壁上设置一圈密封槽,将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圈置于其中作为密封件104,即可实现密封功能。
负压机102位于负压壳体101内部,作业时抽吸空缸2内的空气,使其内部形成负压环境,而被抽吸的空气由排气口103释放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压机102是能够抽吸气体,例如空气,以形成负压的设备,举例来说,可以为负压电机、负压风机等。
进一步地,负压壳体101内部还具有防护件,防护件位于负压机102的下方,用于防止醅料及酸性气体进入负压机102。翻醅过程中,料缸4内的醅料不断被抽吸至空缸2内,这可能会导致部分醅料或者随醅料一起的发酵产生的酸性气体侵入负压机102,造成负压机102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防护件来隔绝醅料以及酸性气体来对负压机102进行防护。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如附图2所示,该防护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净气层1052和过滤层1051,其中,过滤层1051用于截留醅料,净气层1052用于吸附酸性气体。
基于醅料性质,过滤层1051可以采用过滤袋形式,净气层1052可以包括:支撑载体、以及设置于支撑载体上活性吸附剂,其中,活性吸附剂可吸附酸性气体。
当负压壳体101内部设置有上述防护件时,在净气层1052与负压机102之间可以设置密封胶垫106,以确保负压壳体101内部空间的有效密封,达到顺利抽吸的目的。
基于负压抽吸机构1的上述结构,作为一种示例,该负压壳体101包括:自上而下顺次形成的防护件安装段和负压机102安装段,其中,排气口103位于负压机102安装段的壁上。排气口103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数目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提及,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密封接触,通过接触的方式,在翻醅完毕后,负压抽吸机构1能够容易地脱离装有醅料的空缸2,以便于对空缸2内部的醅料进行后续操作。
负压抽吸机构1与空缸2进行密封接触时,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自动方式进行。当采用自动方式进行时,可以使负压抽吸机构1在负压抽吸时能够和空缸2及时密封接触,而在翻醅完成后及时脱离空缸2,且能够减少作业人员工作量。基于该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醅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7和第二驱动机构8,其中,第二支架7上具有与负压壳体101连接的可升降横梁701,第二驱动机构8位于第二支架7上,用于驱动可升降横梁701上下移动(即升降)。
应用时,开启第二驱动机构8,使其带动可升降横梁701上下移动,由于可升降横梁701与负压壳体101连接,进而能够带动负压壳体101上下移动。当负压壳体101向下移动时,直至其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密封接触。
第二驱动机构8用来驱动可升降横梁701上下移动,其驱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皮带传动。考虑到结构简单的目的,可以采用螺纹传动,以下举例说明:
如附图1所示,该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位于第二支架7上的第二驱动电机801;与第二驱动电机801连接的第二滚珠丝杠802;位于可升降横梁701上,且与第二滚珠丝杠802螺纹连接的传动丝母803。
当需要使可升降横梁701升降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801带动第二滚珠丝杠802转动,由于传动丝母803与第二滚珠丝杠802螺纹连接,则传动丝母803可沿着第二滚珠丝杠80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可升降横梁701上下移动,由于可升降横梁701与负压壳体101连接,进而能够带动负压壳体101上下移动。
当需要进行负压抽吸作业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801驱动负压壳体101向下移动,直至其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密封接触即可。当翻醅作业完成后,开启第二驱动电机801驱动负压壳体101向上移动,使负压壳体101脱离空缸2即可。
第二支架7用来支撑第二驱动机构8,具体是支撑第二驱动电机801,且为可升降横梁701提供导向,对于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第二支架7可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长竖梁,与两个长竖梁的顶端垂直连接的上横梁,两端与两个长竖梁连接且可沿长竖梁上下滑动的可升降横梁701。
其中,第二驱动电机801固定于上横梁上,例如固定于上横梁的中部位置。可升降横梁701的两端可连接有具有开孔的导向块504,其穿过长竖梁,以沿着长竖梁上下滑动。可升降横梁701与负压壳体101的外壁连接,例如焊接。另外,传动丝母803固定于可升降横梁701上,例如固定于其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7还可包括:短竖梁,该短竖梁的顶端可以和第二滚珠丝杠802的底端接触或连接,以对第一滚珠丝杠502进行支撑,提高第二驱动机构8的放置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长竖梁和短竖梁的底端均放置于地面上。
上述提及,传动丝母803可以固定于可升降横梁701的中部位置处,这就意味着负压抽吸机构1与可升降横梁701的一侧连接,当可升降横梁701带动负压抽吸机构1上移时,负压抽吸机构1势必会对可升降横梁701的一侧造成压力,而可升降横梁701的另一侧如若没有相当的压力,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加快可升降横梁701的折弯速度。为了使可升降横梁701的受力更加平衡,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醅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9,其中,该第一支架9同时与可升降横梁701和第一驱动机构5连接。
当可升降横梁701上下移动时,第一支架9也可带动第一驱动机构5上下移动,第一驱动机构5和第二驱动机构8分别位于可升降横梁701的两侧,使其受力平衡。并且,第一支架9还可用于对第一驱动机构5进行支撑。例如,在进行翻醅之前,利用第二驱动电机801驱动可升降横梁701带动负压抽吸机构1下降,使负压抽吸机构1与空缸2密封接触,在此过程中,可升降横梁701还会带动第一支架9下降一定位移,直至第一支架9与料缸4的顶部开口接触相抵。由于第一支架9与第一驱动机构5连接,使得第一驱动机构5在启动之前可随第一支架9预先下降,进而使吸料机构3预先下降至料缸4内特定位置处。
同样地,第一驱动机构5的驱动方式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等,以螺纹传动举例来说,如附图1所示,该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01;以及,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01固定连接,下部与外接出料盘302螺纹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502,且第一滚珠丝杠502还与第一支架9螺纹连接。
通过使第一滚珠丝杠502与第一支架9螺纹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501在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机构5可随第一支架9上下移动。当第一驱动电机501在开启状态时,由于第一支架9的位置可随可升降横梁701的固定而固定,来对第一驱动机构5进行支撑,此时,第一滚珠丝杠502转动即可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外接出料盘302(即,吸料机构3)上下移动。
举例来说,如附图1所示,第一支架9可包括:位于两侧的竖支撑;与竖支撑顶端连接,例如垂直连接的横支撑;与竖支撑的底端连接的盘状支撑。其中,竖支撑与可升降横梁701连接,盘状支撑用于与料缸4的顶部相抵接触,横支撑与第一滚珠丝杠502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横支撑上可具有连接丝母,使第一滚珠丝杠502与连接丝母螺纹连接即可。
在第一驱动机构5为关闭状态时,其可以带着吸料机构3一同随第一支架9上下移动,考虑到两者的重量,可能会使得该上下移动过程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第一支架9上还可以具有导向杆503;第一驱动电机501的外壁上具有与导向杆503相适配的导向块504。其中,导向块504可沿导向杆503上下滑动。通过导向杆503和导向块504的适配作用,能够提高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举例来说,导向杆503可以沿竖直方向固定于第一支架9的横支撑上,导向块504可以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501的外壁上,导向块504上可以开设有开放式导向槽或者闭合式导向孔,以用来适配容纳导向杆503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料机构3用来吸取醅料并通过输送管道6传输至空缸2内,对于吸料机构3来说,旋转吸料盘301和外接出料盘302可相对旋转,以达到在下移过程中旋转吸料盘301转动的目的。为了实现两者的紧固连接且确保相对转动时的顺畅性,如附图3所示,该吸料机构3还包括:轴承304,其中,旋转吸料盘301和外接出料盘302通过轴承304连接。作为一种示例,轴承304可以选用交叉滚子轴承304,以使旋转吸料盘301的转动稳定可控。基于上述可知,吸料机构3可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外接出料盘302、轴承304、旋转吸料盘301。
为了保证旋转吸料盘301和外界吸料盘之间的密封性,防止醅料溢出,旋转吸料盘301与轴承304之间和/或外接出料盘302与轴承304之间可具有密封圈。
为了使翻醅过程更加彻底,旋转吸料盘301的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绞龙结构,其可以包括:多个螺旋叶片,多个螺旋叶片沿圆周方向适配连接,以配合构成的圆柱形盘腔,该圆柱形盘腔的底端因螺旋叶片的结构而呈螺旋状,该类结构不仅能达到充分搅拌醅料的目的,也特别利于醅料的吸取。
外接出料盘302可包括:具有空腔,底部开口且顶部密封的盘体,以及开设于该盘体顶部的出料口,其中,出料口与出料管303连接。作为一种示例,盘体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传动孔(来与第一滚珠丝杠502螺纹连接),出料孔可分布于内螺纹传动孔四周。
为了使醅料快速倒入空缸2内,出料口可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相应地,出料管303也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参见附图3,举例来说,出料管303可均匀设置有2个、3个或4个等。
可以理解的是,出料管303沿竖直方向延伸,其顶端与输送管道6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提供这样一种翻醅装置,其包括负压抽吸机构1、空缸2、吸料机构3、料缸4、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8、输送管道6、第二支架7和第一支架9。
其中,负压抽吸机构1包括:负压壳体101、负压机102以及排气口103。其中,负压壳体101的底部开口与空缸2的顶部开口通过密封件104密封接触,负压机102位于负压壳体101内部,排气口103位于负压壳体101上用于释放负压机102抽吸的空气。负压壳体101内部还具有防护件,该防护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净气层1052和过滤层1051,其中,过滤层1051用于截留醅料,净气层1052用于吸附酸性气体。
第二支架7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长竖梁,与两个长竖梁的顶端垂直连接的上横梁,两端与两个长竖梁连接且可沿长竖梁上下滑动的可升降横梁701,以及顶端和第二滚珠丝杠802的底端接触的短竖梁。
第一支架9包括:位于两侧的竖支撑;与竖支撑顶端垂直连接的横支撑;与竖支撑的底端连接的盘状支撑。其中,竖支撑与可升降横梁701连接,盘状支撑用于与料缸4的顶部相抵接触,横支撑与第一滚珠丝杠502螺纹连接。
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01;以及,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01固定连接,下部与外接出料盘302螺纹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502,且第一滚珠丝杠502还与第一支架9螺纹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位于第二支架7的上横梁上的第二驱动电机801;与第二驱动电机801连接的第二滚珠丝杠802;位于可升降横梁701上,且与第二滚珠丝杠802螺纹连接的传动丝母803。
吸料机构3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外接出料盘302、轴承304、旋转吸料盘301,以及与外接出料盘302连接的出料管303,其中,轴承304可为交叉滚子轴承304。
旋转吸料盘301包括:多个螺旋叶片,多个螺旋叶片沿圆周方向适配连接,以配合构成的圆柱形盘腔。外接出料盘302可包括:具有空腔,底部开口且顶部密封的盘体,以及开设于该盘体顶部的出料口,其中,出料口与出料管303连接。盘体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传动孔,出料孔可分布于内螺纹传动孔四周。
工作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801,驱动可升降横梁701下移,可升降横梁701带动负压抽吸机构1和吸料机构3下移,其中,负压抽吸机构1下移至其负压壳体101与空缸2密封接触,而吸料机构3下移至料缸4内特定位置处。随后,开启负压机102和第一驱动电机501,负压机102抽走空缸2内的空气,降低空缸2内的气压,使得料缸4内的醅料依次经旋转吸料盘301、外接出料盘302、出料管303、输送管道6进入空缸2内,完成翻醅。在此过程中,基于负压机102的抽吸作用,醅料在由料缸4进入空缸2的过程中得以充分接触空气,且热交换也得以充分进行,使得参与发酵的好氧微生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达到彻底翻醅的目的。并且,由于吸料机构3中的旋转吸料盘301和外接出料盘302可相对旋转,随着料缸4内醅料的减少,在第一驱动电机501的控制下,吸料机构3在料缸4内也随醅料的深度逐渐下移,基于下移及负压抽吸的共同作用,旋转吸料盘301会发生旋转,从而实现在吸料过程中同时搅动醅料,进一步确保彻底翻醅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