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652发布日期:2019-07-24 10:3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



背景技术:

藤艺制品是由藤条等原料编织而成,具有风格清新典雅、古朴自然而不失时尚的特点。在现代人们的家具和家居装饰中较为常见。最初的藤艺制品是由藤条编织而成,但因生物质藤条易被虫蛀、腐蚀,导致其使用寿命不高,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藤艺制品是由塑料材料仿制的藤条材料进行编织而成,其具有防水、防晒、防霉、防虫蛀等优良特性,很好的延长了使用寿命,改善了藤艺制品的品质。

但是藤艺制品在丰富和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由于其主要成分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因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CN201711404628.8公开了一种高强度PE塑料藤,对二氧化硅的制备改性方法进行了改进,具体是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乙醇溶液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鲸蜡硬脂基葡糖苷为活性剂和模板,改性处理液为改性剂,共同制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填料,其孔径为纳米级别,孔洞多,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其表面活性高,与PE高分子基体间的分散相容结合性好,有效改善了整体的力学特性和使用寿命,但是塑料藤的抗氧化性、防水性能均很差,且材料不易降解,废弃后易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密度聚乙烯200~300份、低密度聚乙烯 50~80份、聚丙烯酰胺10~15份、聚乙烯醇8~12份、碳纤维3~5份、改性植物淀粉20~30份、紫外线吸收剂1~3份,偶联剂4~7份、流动助剂2~5份、着色剂1~3份、填料3~5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密度聚乙烯270份、低密度聚乙烯65份、聚丙烯酰胺13份、聚乙烯醇10份、碳纤维4份、改性植物淀粉24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偶联剂6份、添加剂2份、流动助剂4份、着色剂2份、填料4份。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植物淀粉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按照3:2重量比的混合粉末加入至平底烧瓶中,然后加入0.3mol/L、PH值为5~6的醋酸钠缓冲液并进行搅拌,直至调成12~20wt%浓度的淀粉悬浮液;

(2)向上述淀粉悬浮液中加入1~2wt%的混合酶液,50~55℃反应10~15h,调节pH值为8.0~9.0终止反应;

(3)对酶解后的淀粉悬浮液离心,去除上清液,获得沉淀底物;

(4)再对沉淀底物用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再真空抽滤2次;

(5)将抽滤后的产物烘干至恒重,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100~200目筛即可得改性植物淀粉。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混合酶液是由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重量比配置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为长度为10~30m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P、紫外线吸收剂UV-O、紫外线吸收剂UV-9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偶联剂为有机铬络合物、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和铝酸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助剂为橄榄油或者褐煤蜡。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为滑石粉、硫酸钡、碳酸钙、珍珠岩、硅灰石、水滑石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对藤艺制品用塑料藤条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特殊的调整搭配,其中加入的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 、碳纤维、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之间相互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塑料藤条的强度和韧性,明显改善了塑料藤条的使用品质,还使塑料藤条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尤其是组分中加入了改性植物淀粉,其中植物淀粉选择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混合粉,并应用酶解手段对其进行改性,增强了淀粉本身的降解性能,进而有利于提高塑料藤条的降解速度;加入的紫外线吸收剂有助于减少外界光照促使塑料藤条老化的可能,延长塑料藤条的使用寿命;加入的填料,不仅可降低生产塑料藤条的成本,减小组分之间的间隙,还可提高塑料藤条的弯曲强度。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对藤艺制品用塑料藤条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特殊的调整搭配,最终制得的塑料藤条强度高、韧性好,防水性能优异,同时,塑料藤条废弃后降解速度快,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生产成本,市场应用广阔,适合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密度聚乙烯200份、低密度聚乙烯 50份、聚丙烯酰胺10份、聚乙烯醇8份、碳纤维5份、改性植物淀粉22份、紫外线吸收剂1份,偶联剂4份、流动助剂2份、着色剂1份、填料3份。

其中,所述改性植物淀粉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按照3:2重量比的混合粉末加入至平底烧瓶中,然后加入0.3mol/L、PH值为5的醋酸钠缓冲液并进行搅拌,直至调成125wt%浓度的淀粉悬浮液;

(2)向上述淀粉悬浮液中加入1wt%的混合酶液,50℃反应10h,调节pH值为8.0终止反应;其中混合酶液是由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重量比配置而成;

(3)对酶解后的淀粉悬浮液离心,去除上清液,获得沉淀底物;

(4)再对沉淀底物用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再真空抽滤2次;

(5)将抽滤后的产物烘干至恒重,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120目筛即可得改性植物淀粉。

其中,碳纤维为长度为15m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P;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流动助剂为橄榄油;填料为碳酸钙。

实施例2

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密度聚乙烯240份、低密度聚乙烯 55份、聚丙烯酰胺12份、聚乙烯醇9份、碳纤维3份、改性植物淀粉22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偶联剂4份、流动助剂2份、着色剂2份、填料3份。

其中,所述改性植物淀粉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按照3:2重量比的混合粉末加入至平底烧瓶中,然后加入0.3mol/L、PH值为5.5的醋酸钠缓冲液并进行搅拌,直至调成15wt%浓度的淀粉悬浮液;

(2)向上述淀粉悬浮液中加入2wt%的混合酶液,55℃反应12h,调节pH值为8.5终止反应;其中混合酶液是由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重量比配置而成;

(3)对酶解后的淀粉悬浮液离心,去除上清液,获得沉淀底物;

(4)再对沉淀底物用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再真空抽滤2次;

(5)将抽滤后的产物烘干至恒重,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150目筛即可得改性植物淀粉。

其中,碳纤维为长度为20m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9;偶联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流动助剂为褐煤蜡;填料为滑石粉。

实施例3

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密度聚乙烯270份、低密度聚乙烯65份、聚丙烯酰胺13份、聚乙烯醇10份、碳纤维4份、改性植物淀粉24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偶联剂6份、添加剂2份、流动助剂4份、着色剂2份、填料4份。

其中,所述改性植物淀粉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按照3:2重量比的混合粉末加入至平底烧瓶中,然后加入0.3mol/L、PH值为6的醋酸钠缓冲液并进行搅拌,直至调成17wt%浓度的淀粉悬浮液;

(2)向上述淀粉悬浮液中加入2wt%的混合酶液,52℃反应14h,调节pH值为9.0终止反应;其中混合酶液是由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重量比配置而成;

(3)对酶解后的淀粉悬浮液离心,去除上清液,获得沉淀底物;

(4)再对沉淀底物用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再真空抽滤2次;

(5)将抽滤后的产物烘干至恒重,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180目筛即可得改性植物淀粉。

其中,碳纤维为长度为30m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P;偶联剂为有机铬络合物和硅烷类偶联剂按照重量比2:1混合而成;流动助剂为褐煤蜡;填料为硫酸钡和碳酸钙按照重量比3:2混合而成。

实施例4

一种藤艺制品用高强度可降解的塑料藤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密度聚乙烯300份、低密度聚乙烯 80份、聚丙烯酰胺15份、聚乙烯醇12份、碳纤维4份、改性植物淀粉25份、紫外线吸收剂3份,偶联剂7份、流动助剂5份、着色剂3份、填料5份。

其中,所述改性植物淀粉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按照3:2重量比的混合粉末加入至平底烧瓶中,然后加入0.3mol/L、PH值为6的醋酸钠缓冲液并进行搅拌,直至调成20wt%浓度的淀粉悬浮液;

(2)向上述淀粉悬浮液中加入2wt%的混合酶液,55℃反应15h,调节pH值为9.0终止反应;其中混合酶液是由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重量比配置而成;

(3)对酶解后的淀粉悬浮液离心,去除上清液,获得沉淀底物;

(4)再对沉淀底物用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再真空抽滤2次;

(5)将抽滤后的产物烘干至恒重,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即可得改性植物淀粉。

其中,碳纤维为长度为10m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9中;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和铝酸化合物按照重量比2:1混合而成;流动助剂为橄榄油;填料为滑石粉和碳酸钙按照重量比1:3混合而成。

对比实施例1

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在原料成分中,省去了碳纤维成分,除此外其他成分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2

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在原料成分中,省去了聚丙烯酰胺成分,除此外其他成分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3

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在原料成分中,省去了改性植物淀粉成分,除此外其他成分均相同。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对上述实施例1~4、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3对应制得的塑料藤条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测试结果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4的塑料藤条强度高、韧性好,防水性能优异,同时,塑料藤条废弃后降解速度快,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生产成本,市场应用广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