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酸碱刺激响应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10535发布日期:2019-11-26 01: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含三苯胺和氰基吡啶体系的固态酸碱刺激响应型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合物1,分子式为c46h32n6,分子化学式如式(i)所示:

其中,化合物1是通过3-吡啶乙腈与2,5-二苯胺-1,4-二甲醛基苯反应获得的,也可通过类似反应,分别使用2-吡啶乙腈和4-吡啶乙腈作为原料获得化合物2和化合物3。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态酸碱刺激响应型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2,5-二苯胺-1,4-二甲醛基苯与3-吡啶乙腈进行偶联,得到目标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中反应溶剂可以是乙醇,还可以是二氯甲烷或二恶烷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中的碱可以是氢氧化钠,也可以是氢氧化钾。

5.上述荧光化合物在固态下,随着盐酸溶液熏蒸,固体粉末颜色由红色变为蓝黑色。再用氨水溶液熏蒸,可复原。

6.上述荧光化合物在固态下,随着盐酸溶液熏蒸,固体粉末的荧光波长可由652nm的深红-近红外区发光转变为789nm近红外i区的荧光发射,位移高达137nm。再用氨水溶液熏蒸,可复原。

7.酸碱刺激响过程应可循环往复至少6个轮次进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酸碱刺激响应型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1,分子化学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三苯胺和氰基吡啶体系的固态酸碱刺激响应型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三苯胺和氰基吡啶都是常见的荧光化合物单元,然而独特的化学结构使该化合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和高固态发光的优点,并且对酸碱刺激可做出响应,在365nm的紫外灯下,可观察到,其荧光由652nm的深红‑近红外区发光转变为789nm近红外I区的荧光发射,位移高达137nm。日光下,可见其由红色变为蓝黑色。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酸碱刺激响应型的近红外荧光材料,该材料在刺激响应开关分子器件、传感、防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吕宏光;李阳阳;赵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19.11.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