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制备方法及涂料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29532发布日期:2021-01-12 10: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

不饱和酯r1ooc(r2)c=c(r4)-coor3与多元伯氨x-(nh2)2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式a:

在催化剂条件下,将反应式a中的产物m与一元醇r5oh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式b:

其中,r1和r3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在100℃以上对异氰酸酯基团呈惰性的有机基团,r2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在100℃以上对异氰酸酯基团呈惰性的有机基团;

x为表示在100℃以上对异氰酸酯基呈惰性的有机基团;

反应式a中,不饱和双键与伯氨基的摩尔比为1-1.05;

r5oh为含有m个碳原子的一元醇,m的数值为8-24;

p1、p2、p3、p4中至少有一个为r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式b中羟基与酯键反应的摩尔比例值为k,其中0<k≤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元醇中碳原子个数为10-16,优选为10-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元醇为辛醇、壬醇、癸醇、十一碳醇、十二碳醇、十三碳醇、十四碳醇、十五碳醇、十六碳醇、十七碳醇、十八碳醇、十九碳醇、二十碳醇、二十一碳醇、二十二碳醇、二十三碳醇、二十四碳醇、苯甲醇、苯乙醇、苯丙醇、苯丁醇、苯戊醇、苯己醇、环己基甲醇、环己基乙醇、环己基丙醇、环己基丁醇、格尔伯特醇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式b中羟基与酯键的比例值k为0.15-0.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伯胺包括乙二胺、1,2-和1,3-丙二胺、2-甲基-1,2-丙二胺、2,2-二甲基-1,3-丙二胺、1,3-和1,4-丁二胺、1,3-和1,5-戊二胺、2-甲基-1,5-戊二胺、1,6-己二胺、2,5-二甲基-2,5-己二胺、2,2,4-和/或2,4,4-三甲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2,4-和/或2,6-六氢亚甲苯基二胺、2,4’-和/或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3,3’-二烷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例如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和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1,3-和/或1,4-环己二胺、1,3-双(甲基氨基)-环己烷、1,8-对-薄荷烷二胺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酯包括马来酸和富马酸的二甲酯、二乙酯、二正丙酯、二异丙酯、二正丁酯、二异丁酯中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所述催化剂为钛化合物、锡化合物、锌化合物、锑化合物和铅化合物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产物m的制备:

向烧瓶中加入多元伯氨,开启搅拌,加热至45℃,滴加不饱和酯并通入氮气保护,升温至60-90℃,冷却后得到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在傅里叶红外光谱中无伯氨吸收峰;

(2)产物n的制备:

在步骤(1)得到的产物m中加入一元醇,加入催化剂,在真空下,升温至50-300℃,得到低粘度的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称为产物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酯交换温度为80-200℃,优选为100-150℃。

10.一种涂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产物n,用于涂覆在设备和地坪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度低反应活性的聚天门冬氨酸酯,涉及聚天门冬氨酸酯制备的技术领域,反应式A:不饱和酯R1OOC(R2)C=C(R4)‑COOR3与多元伯氨X‑(NH2)2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聚天门冬氨酸酯产物M;反应式B:产物M与一元醇R5OH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聚天门冬氨酸酯产物N。其中,R1和R3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在100℃以上对异氰酸酯基团呈惰性的有机基团,R2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在100℃以上对异氰酸酯基团呈惰性的有机基团;X为表示在100℃以上对异氰酸酯基呈惰性的有机基团;反应式A中不饱和双键与伯氨基的摩尔比为1‑1.05,R5OH为含有8‑24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本发明制备的聚天门冬氨酸酯产物N延迟了树脂的凝胶化时间,提高产物N与多异氰酸酯混合物的可操作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粕利;邬茳;朱龙晖;车琳娜;谢夏陆;杨来福;何飞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飞扬骏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8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