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13406发布日期:2021-02-03 13:0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高效保温保湿的地面覆盖薄膜被用于农业生产中。使用地膜可以满足作物保温保墒,防霜冻,保持肥力等需要,但经过多年的使用,塑料地膜因为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易破碎,难回收,散落在自然环境中,造成对土壤和环境严重的白色污染,并阻碍土壤毛管水、降水和灌溉水的渗透,影响土壤的吸湿性,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减产。因此,农业生产中急需一种既具有塑料地膜保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功效又不产生生态污染的塑料地膜替代品。
[00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性能较好的地膜成为研究热点。可降解地膜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地膜和液态地膜,在已报道的可降解固态地膜中,以淀粉为基础原料具有显著代表性,但普通淀粉与其它基材之间的相容性一直较难解决,其吹塑工艺也较为复杂,而且淀粉价格高,存在与人争粮食的问题;此外,以纤维素及甲壳质为基础原料制备可降解地膜存在塑化困难,不易成膜等缺点;也有以聚酯为基础原料制备可降解地膜的研究报道,对脂肪族聚酯来说,原料熔点低、力学性能差、成本高,而芳香族聚酯虽然能改善力学性能,但使用后较难降解。可降解液态地膜是近年来的新兴产品,大部分只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0004]
专利申请cn1459471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是将是将改性植物秸秆、煤、成膜剂、表面活 性剂、植物生长所需的化肥和微肥、农药、除草剂等原料制备得到,该地膜的力学性能较差,保温保湿效果不理想,降解周期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生物可降解地膜力学性能佳,保温保湿效果好,降解周期短。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3)然后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其中,土壤在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土壤剔除杂物并风干磨细,然后将土壤加入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1~1.5,搅拌6~8小时,静置22~25小时,过滤取滤渣,自然风干即可。
[0007]
优选的,在土壤的预处理过程中,土壤磨细至30~50目,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12,利用0.3~0.4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0008]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30~50目而得。
[0009]
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3~1.5份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0.013份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10]
进一步优选的,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秸秆粉末加入5~8份质量浓度20~30%碳酸钠水溶液中,500~800w微波辐照3~5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5~8份质量浓度5~10%盐酸溶液中,500~800w微波处理5~8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11]
进一步优选的,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2~3mpa和100~110℃条件下反应20~25分钟。
[0012]
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市政废水污泥与0.2~0.3份白酒废水加入2~3份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7.8~8.5,以70~80l/h 的速率通入空气,搅拌处理30~40分钟,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
[0013]
优选的,步骤(3)中,土壤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5~0.08,所述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的具体方法为:边搅拌边向土壤中均匀喷淋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喷淋结束后于120~130℃烘干粉碎即可。
[0014]
优选的,步骤(3)中,土壤粉末、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1:5~8:2~3。
[0015]
优选的,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50~160℃条件下共混20~30分钟。
[0016]
优选的,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10~120℃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10~20℃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
[0017]
进一步优选的,干燥温度为80~90℃。
[0018]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然后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得到一种地膜。该地膜的原材料来源于自然界或废水,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自然环保,其为全生物可降解,降解周期短,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地膜。并且,该地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保温保湿效果,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
[0020]
(2)本发明玉米秸秆粉末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经酯化处理,使得羟基转化为酯基,大大提高了热塑性,能够与其他组分更好的交联,保证地膜的力学性能以及保温保湿效果。
[0021]
(3)本发明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反应所得污泥粉末中含有丰富的聚羟基烷酸酯,这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类成分,大大提高了污泥粉末的热塑性,以与其他组分更好的交联,进一步提高地膜的力学性能和保温保湿性能。
[0022]
(4)本发明还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制成土壤粉末,土壤在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土壤剔除杂物并风干磨细,然后将土壤加入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1~1.5,搅拌,静置,过滤取滤渣,自然风干即可。经预处理的土壤中腐殖酸含量丰富,腐殖酸是一种大分子有机混合物,经偶联剂处理后可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进一步提高地膜的力学性能和保温保湿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1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3)然后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其中,土壤在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土壤剔除杂物并风干磨细,然后将土壤加入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1,搅拌8小时,静置22小时,过滤取滤渣,自然风干即可。
[0025]
在土壤的预处理过程中,土壤磨细至50目,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10,利用0.4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0026]
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30目而得。
[0027]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5kg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kg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28]
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秸秆粉末加入8kg质量浓度20%碳酸钠水溶液中, 800w微波辐照3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8kg质量浓度5%盐酸溶液中, 800w微波处理5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29]
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 3mpa和100℃条件下反应25分钟。
[0030]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kg市政废水污泥与0.2kg白酒废水加入3kg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7.8,以80l/h 的速率通入空气,搅拌处理30分钟,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
[0031]
步骤(3)中,土壤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 0.08,所述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的具体方法为:边搅拌边向土壤中均匀喷淋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喷淋结束后于120℃烘干粉碎即可。
[0032]
步骤(3)中,土壤粉末、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1: 8:2。
[0033]
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60℃条件下共混20分钟。
[0034]
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20℃条件下进
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10℃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干燥温度为90℃。
[0035]
实施例2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3)然后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其中,土壤在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土壤剔除杂物并风干磨细,然后将土壤加入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1.5,搅拌6小时,静置25小时,过滤取滤渣,自然风干即可。
[0036]
在土壤的预处理过程中,土壤磨细至30目,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 12,利用0.3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0037]
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50目而得。
[0038]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3kg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3kg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39]
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秸秆粉末加入5kg质量浓度30%碳酸钠水溶液中,500w微波辐照5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5kg质量浓度10%盐酸溶液中,500w微波处理8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40]
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2mpa和110℃条件下反应20分钟。
[0041]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kg市政废水污泥与0.3kg白酒废水加入2kg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8.5,以70l/h 的速率通入空气,搅拌处理40分钟,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
[0042]
步骤(3)中,土壤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5,所述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的具体方法为:边搅拌边向土壤中均匀喷淋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喷淋结束后于130℃烘干粉碎即可。
[0043]
步骤(3)中,土壤粉末、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1:5: 3。
[0044]
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50℃条件下共混30分钟。
[0045]
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10℃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20℃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干燥温度为80℃。
[0046]
实施例3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3)然后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其中,土壤在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土壤剔除杂物并风
干磨细,然后将土壤加入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1,搅拌7小时,静置23小时,过滤取滤渣,自然风干即可。
[0047]
在土壤的预处理过程中,土壤磨细至40目,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11,利用0.3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0048]
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40目而得。
[0049]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4kg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1kg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50]
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秸秆粉末加入7kg质量浓度25%碳酸钠水溶液中,700w微波辐照4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6kg质量浓度8%盐酸溶液中,700w微波处理7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51]
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3mpa和105℃条件下反应22分钟。
[0052]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kg市政废水污泥与0.25kg白酒废水加入2.5kg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8,以75l/h 的速率通入空气,搅拌处理35分钟,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
[0053]
步骤(3)中,土壤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6,所述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的具体方法为:边搅拌边向土壤中均匀喷淋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喷淋结束后于125℃烘干粉碎即可。
[0054]
步骤(3)中,土壤粉末、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1:6:2.5。
[0055]
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55℃条件下共混25分钟。
[0056]
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15℃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15℃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干燥温度为85℃。
[0057]
对比例1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为原料,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污泥粉末;(3)然后将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其中,土壤在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土壤剔除杂物并风干磨细,然后将土壤加入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1,搅拌8小时,静置22小时,过滤取滤渣,自然风干即可。
[0058]
在土壤的预处理过程中,土壤磨细至50目,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10,利用0.4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0059]
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30目而得。
[0060]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5kg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kg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61]
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秸秆粉末加入8kg质量浓度20%碳酸钠水溶
液中, 800w微波辐照3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8kg质量浓度5%盐酸溶液中, 800w微波处理5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62]
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 3mpa和100℃条件下反应25分钟。
[0063]
步骤(3)中,土壤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 0.08,所述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的具体方法为:边搅拌边向土壤中均匀喷淋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喷淋结束后于120℃烘干粉碎即可。
[0064]
步骤(3)中,土壤粉末、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1: 8:2。
[0065]
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60℃条件下共混20分钟。
[0066]
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20℃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10℃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干燥温度为90℃。
[0067]
对比例2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3)然后将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
[0068]
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30目而得。
[0069]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5kg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kg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70]
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秸秆粉末加入8kg质量浓度20%碳酸钠水溶液中, 800w微波辐照3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8kg质量浓度5%盐酸溶液中, 800w微波处理5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71]
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 3mpa和100℃条件下反应25分钟。
[0072]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kg市政废水污泥与0.2kg白酒废水加入3kg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7.8,以80l/h 的速率通入空气,搅拌处理30分钟,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
[0073]
步骤(3)中,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4:1。
[0074]
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60℃条件下共混20分钟。
[0075]
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20℃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10℃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干燥温度为90℃。
[0076]
对比例3一种环境友好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经酯化处理,得到酯化秸秆粉末;(2)再以市政废水污泥与白酒废水为原料混合制备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3)然后将磨细至50目的土壤与偶联剂混合反应得到土壤粉末,接着将土壤粉末与酯化秸秆粉末、污泥粉末共混,挤出成膜,即得地膜。
[0077]
步骤(1)中,所述玉米秸秆粉末是将玉米秸秆烘干后粉碎至30目而得。
[0078]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玉米秸秆粉末依次经碱溶液、酸溶液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末,然后将预处理粉末加入1.5kg水中,搅拌混匀,加入0.01kg马来酸酐,搅拌混匀,反应,即得酯化秸秆。
[0079]
预处理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秸秆粉末加入8kg质量浓度20%碳酸钠水溶液中, 800w微波辐照3分钟,过滤水洗至中性,再放入8kg质量浓度5%盐酸溶液中, 800w微波处理5分钟,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预处理粉末。
[0080]
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在氮气气氛下, 3mpa和100℃条件下反应25分钟。
[0081]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kg市政废水污泥与0.2kg白酒废水加入3kg水中,搅拌混匀,调节ph=7.8,以80l/h 的速率通入空气,搅拌处理30分钟,调节ph至中性,烘干,即得富含聚羟基烷酸酯的污泥粉末。
[0082]
步骤(3)中,土壤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 0.08,所述偶联剂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的具体方法为:边搅拌边向土壤中均匀喷淋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喷淋结束后于120℃烘干粉碎即可。
[0083]
步骤(3)中,土壤粉末、酯化秸秆粉末与污泥粉末的质量比为1: 8:2。
[0084]
步骤(3)中,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先在160℃条件下共混20分钟。
[0085]
步骤(3)中,挤出成膜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20℃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流延形成熔膜,熔膜通过盛有10℃水的水槽冷却成膜,接着利用热风或红外加热通道进行干燥,并在张力条件下进行干燥定型即可。干燥温度为90℃。
[0086]
试验例1、降解性考察:将相同重量的实施例1~3所得地膜分别埋入自然环境土壤(农田100cm
×
100cm
×
100cm的土坑)中,定时取样记录质量损失,即为降解率,降解率=(m0-mt)/m0
×
100%,其中,m0为初始质量,mt为降解t个月后的剩余质量,结果见表1。
[0087]
由表1可知,实施例1~3所得地膜可在3个月内完全降解,对环境友好。
[0088]
2、力学性能考察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得地膜分别进行力学性能考察,结果见表2。
[0089]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检测参考gb/t1040.1-2018。
[0090]
由表2可知,实施例1~3所得地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力学性能优异。对比例1在步骤(2)中直接用市政废水污泥制成污泥粉末,对比例2在步骤(3)中略去土壤粉末,对比例3的土壤未进行预处理,影响热塑性,进而影响地膜的力学性能。
[0091]
3、保温保湿效果考察将同样理化性质的土壤随机划分为7个区块,其中1个区块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剩余6个区块分别在表面覆盖实施例1~3或对比例1~3所得地膜,覆膜3天后,采用称重法考察土壤含水量(重量),插入法考察深度20cm处温度,考察期气温15℃左右,结果见表3。
[0092]
土壤取样方法:在地上划出1m2的正方形,沿此正方形向下取深度1m的土,即可完成取样,以进行相应检测。
[0093]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3所得地膜覆膜后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
[0094]
对比例1在步骤(2)中直接用市政废水污泥制成污泥粉末,对比例2在步骤(3)中略去土壤粉末,对比例3的土壤未进行预处理,影响热塑性,进而影响地膜的保温保湿效果。
[009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9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