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A膜固定化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02369发布日期:2021-09-04 03: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pva膜固定化酶包括pva多孔膜和包埋在所述pva多孔膜上的酶,所述pva多孔膜为三维结构化pva多孔膜,所述酶选自转氨酶、d

乳酸脱氢酶、环己酮单加氧酶、酮还原酶、烯还原酶、腈水解酶、氨裂解酶、氨基酸脱氢酶、亚胺还原酶、醇脱氢酶、甲酸铵脱氢酶、葡萄糖1

脱氢酶及它们的突变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三维结构化pva多孔膜具有突起或凹槽形成的三维结构,所述pva多孔膜上还具有聚乙二醇和/或聚乙烯亚胺,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peg400~peg 6000,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3kda~70kd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酶为游离酶或交联酶聚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氨酶为来源于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dsm30191的转氨酶或者来源于arthrobacter citreus的转氨酶,或来源于b.thuringiensis的转氨酶,所述酮还原酶为来源于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的酮还原酶,或者来源于candida macedoniensis aku4588的酮还原酶;所述环己酮单加氧酶为来源于rhodococcus sp.phi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或者来源于brachymonas petroleovorans的环己酮单加氧酶,或者来源于rhodococcus ruber

sd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所述氨裂解酶为来源于aspergillus niger cbs 513.88的氨裂解酶和来源于solenostemon scutellarioides的氨裂解酶;所述烯还原酶为来源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烯还原酶和来源于chryseobacterium sp.ca49的烯还原酶;所述亚胺还原酶为来源于streptomyces sp的亚胺还原酶和bacillus cereus的亚胺还原酶;所述氨基酸脱氢酶为来源于bacillus cereus的亮氨酸脱氢酶和来源于bacillus sphaericus的苯丙氨酸脱氢酶;所述腈水解酶为来源于aspergillus niger cbs 513.88的腈水解酶和来源于neurospora crassa or74a的腈水解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源于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dsm30191的转氨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转氨酶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突变至少包括以下突变位点之一:第7位、第47位、第90位、第95位、第297位、第304位、第380位、第405位和第416位,且第7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第47位的丝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第90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第9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297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304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380位的谷氨酰胺突变为亮氨酸,第405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第416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苏氨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源于arthrobacter citreus的转氨酶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转氨酶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由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突变至少包括以下突变位点之一:第3位、第5位、第60位、第164位、第171位、第178位、第180位、第186位、第187位、第252位、第370位、第384位、第389位、第404位、第411位、第423位和第424位,且第3位的亮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60位的半胱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164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171位的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178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180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186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第187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25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370位的亮氨酸突变为
丙氨酸,第384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389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404位的亮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第411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423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424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源于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的酮还原酶具有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酮还原酶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由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突变至少包括以下突变位点之一:第94位、第144位和第156位,且第9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44位的谷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156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苏氨酸或缬氨酸。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源于rhodococcus sp.phi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具有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环己酮单加氧酶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由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突变至少包括以下突变位点之一:第280位、第435位、第436位、第438位、第441位、第508位和第510位,且第280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435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第436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438位的亮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441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510位的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源于rhodococcus ruber

sd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具有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环己酮单加氧酶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由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突变至少包括以下突变位点之一:第45位、第190位、第249位、第257位、第393位、第504位和第559位,且第45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第190位的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249位的半胱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57位的半胱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393位的半胱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504位的脯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559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pva膜固定化酶还包括每种酶的辅酶和辅因子,所述辅酶和所述辅因子包埋在所述pva多孔膜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与所述pva多孔膜的质量比为5:4~75:4,所述聚乙烯亚胺与所述pva多孔膜的质量比为1:12~1:24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酶为粗酶。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va膜固定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酶的负载量为0.05~0.4g游离酶/cm2膜或0.03~0.06g干燥的交联酶聚集体/cm2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VA膜固定化酶及其制备方法。该PVA膜固定化酶包括PVA多孔膜和包埋在PVA多孔膜上的酶,PVA多孔膜为三维结构化PVA多孔膜,酶选自转氨酶、D


技术研发人员:洪浩 詹姆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9/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