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化合物产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26910202发布日期:2021-10-09 14:5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化合物、化合物产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1.本发明涉及昆虫驱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化合物产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2.昆虫能传播多种疾病,如如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尼亚热、乙型脑炎和丝虫病等。对虫媒传播疾病,目前没有疫苗和较好的治疗方法,采用驱避剂进行个人防护仍是最佳对策。
3.现有驱避剂主要有避蚊胺(n,n

diethyl
‑3‑
methyl benzoyl amide,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驱蚊酯(ethyl butylacetylaminopropionate,ir3535)、n,n

二乙基苯乙酰胺(n,n

diethyl phenylacetamide,depa)和氯菊酯(permethrin)等,种类偏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和化合物产品,该化合物和化合物产品可用于驱避昆虫,且驱避效果好。
5.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化合物,由下式1表示:
6.[式1]
[0007][0008]
其中,r1为烷基。
[0009]
优选的是,r1为碳原子个数为2~4的烷基。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烷基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i1,随后与对甲基苯甲酰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所述趋避剂。所述烷基胺包括乙胺、丙胺、丁胺。
[0011]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1)烷基胺溶解于甲醇中,丙烯酸乙酯溶于甲醇后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室温下反应48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中间体i1。(2)中间体i1未经纯化与三乙胺溶解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浴冷却,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对甲基苯甲酰氯,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室温过夜反应。反应完毕后向混合物中分别加入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并减压浓缩,浓缩物经柱层析分离后干燥得淡黄色油状物样的所述趋避剂。其中,
[0012]
烷基胺与丙烯酸甲酯的反应摩尔比为1:1

1.4,中间体i1、三乙胺、对甲基苯甲酰氯的反应摩尔比为:1:1.4

1.6:1

1.2。
[0013]
反应式如下:
[0014][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合物的用途,用于驱避昆虫。
[0016]
优选的是,用于驱避水蛭、旱蚂蟥和/或蚊虫。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合物产品,包含上述式1的化合物。
[0018]
优选的是,所述的化合物产品,其为由包含上述式1的化合物制成的微囊或微乳。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合物产品的用途,用于驱避昆虫。
[0020]
优选的是,用于驱避水蛭、旱蚂蟥和/或蚊虫。
[0021]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驱避剂,可用于驱避昆虫,尤其是驱避水蛭、旱蚂蟥和蚊虫,且驱避效果好。
[0023]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备的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的氢谱图;
[0025]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备的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的氢谱图;
[0026]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备的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的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实施例1:
[0028]
制备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具体制备方法为:
[0029]
步骤1:1g(22.2mmol)乙胺溶解于20ml甲醇中,2.23g丙烯酸乙酯(22.2mmol)溶于20ml甲醇后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室温下反应48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中间体i1。
[0030]
步骤2:中间体i1未经纯化与3.4g三乙胺(36.2mmol)溶解于5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浴下搅拌10min,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4.85g对甲基苯甲酰氯(24.4m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室温过夜反应。反应完毕后向混合物中分别加入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并减压浓缩,浓缩物经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乙酸乙酯:石油醚=1:5)后干燥得淡黄色油状物样的所述趋避剂1.9g,产率32.5%。1h nmr(400mhz,chloroform

d)δ7.30

7.23(m,2h),7.19(d,j=7.9hz,2h),4.25

3.99(m,2h),3.73(s,2h),3.32(s,2h),2.84

2.44(m,2h),2.37(s,3h),1.35

1.22(m,3h),1.22

1.00(m,3h).
[0031]
本实施例制得的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的氢谱图如图1所示。
[0032]
实施例2:
[0033]
制备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具体制备方法为:
[0034]
步骤1:1g丙胺(16.9mmol)溶解于20ml甲醇中,1.7g丙烯酸乙酯(22.2mmol)溶于20ml甲醇后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室温下反应48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中间体i1。
[0035]
步骤2:中间体i1未经纯化与2.6g三乙胺(27.6mmol)溶解于5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浴下搅拌10min,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3.7g对甲基苯甲酰氯(18.6m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室温过夜反应。反应完毕后向混合物中分别加入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并减压浓缩,浓缩物经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乙酸乙酯:石油醚=1:5)后干燥得淡黄色油状物样的所述趋避剂1.4g,产率29.9%。1h nmr(400mhz,chloroform

d)δ7.25(d,j=8.1hz,2h),7.19(d,j=7.9hz,2h),4.15(s,2h),3.72(q,j=7.0hz,2h),3.42

3.17(m,2h),2.73(s,2h),2.37(s,3h),1.58(d,j=22.5hz,2h),1.29

1.23(m,3h),0.89

0.66(m,3h).
[0036]
本实施例制得的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的氢谱图如图2所示。
[0037]
实施例3:
[0038]
制备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具体制备方法为:
[0039]
步骤1:1.5g丁胺(20.5mmol)溶解于20ml甲醇中,2.06g丙烯酸乙酯(22.2mmol)溶于20ml甲醇后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室温下反应48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中间体i1。
[0040]
步骤2:中间体i1未经纯化与3.1g三乙胺(33.4mmol)溶解于5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浴下搅拌10min,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4.5g对甲基苯甲酰氯(22.5m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室温过夜反应。反应完毕后向混合物中分别加入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并减压浓缩,浓缩物经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乙酸乙酯:石油醚=1:5)后干燥得淡黄色油状物样的所述趋避剂2.1g,产率34.2%。1h nmr(600mhz,chloroform

d)δ7.27

7.23(m,2h),7.19(d,j=7.9hz,2h),4.16(s,2h),3.82

3.54(m,2h),3.36(d,j=124.5hz,2h),2.73(s,2h),2.37(s,3h),1.57(d,j=55.5hz,1h),1.51

1.29(m,2h),1.28

1.12(m,4h),0.97

0.78(m,3h).
[0041]
本实施例制得的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的氢谱图如图3所示。
[0042]
实施例4:
[0043]
制备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具体制备方法为:
[0044]
将1%(w/v)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司盘80(0.5%,w/v)加入1%海藻酸钠(w/v)溶液进行第1次高速搅拌,然后再加至3%明胶溶液(w/v)进行第2次高速搅拌得到水包油乳液,两次高速搅拌速度均为10000r/min,5min;调节乳液至ph3.5进行复凝聚反应,反应条件为45℃、600r/min搅拌1h。冰水浴降温至5~10℃,加入戊二醛水溶液(m
(明胶)
:m
(戊二醛)
=1:1),再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8~9,400r/min搅拌固化
1h,并使体系温度缓慢升至室温。整个操作期间不断搅拌。反应完成后,抽滤,洗涤,得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
[0045]
实验例1:
[0046]
不同化合物或化合物产品驱避效果评价
[0047]
取2

(p

甲苯基)乙酸、n,n

二乙基苯乙酰胺(depa)、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和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各2ml,加入无水乙醇使终体积为10ml,作为实验组试剂。对照组以纯净水作为试剂。分别采用滤纸圈法、熏蒸、触杀、水中驱避、动物在体驱避试验考察其驱避效果。
[0048]
1.滤纸圈法
[0049]
取直径为9cm的滤纸,剪出内圆直径为5cm的同心圆,在两圆的滤纸之间喷洒试剂至饱和,待滤纸风干后,将10只水蛭放入处理好的滤纸圈中。实验开始后每5min分别观察并记录水蛭在滤纸圈中的分布情况。若内圈中的水蛭在30min内没有逃离或偶有逃离途中折回的情况,说明该试剂有驱避作用;若内圈中水蛭在实验过程中陆续逃出,出现在喷洒有驱避药物的滤纸圈上,则该试剂对水蛭没有驱避效果。每组重复3次,计算驱避率。
[0050]
驱避率(%)=[(对照组中逃出滤纸圈水蛭数目-实验组逃出滤纸圈的水蛭数目)/(对照组中逃出滤纸圈水蛭数目+实验组逃出滤纸圈水蛭数目)]
×
100%
[0051]
2、熏蒸法
[0052]
将10只水蛭放入300ml锥形瓶中,50μl试剂滴于2cm
×
3cm滤纸条上,并迅速将滤纸条悬挂于离三角烧瓶口5cm位置,滤纸不能与三角瓶瓶壁接触,锥形瓶用自封袋封口。每隔10min记录各组中水蛭击倒数。每组重复3次,计算驱避率。
[0053]
驱避率(%)=[(对照组水蛭击倒数-实验组水蛭击倒数)/对照组水蛭击倒数]
×
100%
[0054]
3.触杀法
[0055]
取1μl试剂滴在水蛭的腹侧,每次处理10只试虫,将试虫转移至干净培养皿中(直径为9cm),仔细观察;每隔5min记录各组水蛭击倒数。每组重复3次,计算驱避率。
[0056]
驱避率(%)=[(对照组水蛭击倒数-实验组水蛭击倒数)/对照组水蛭击倒数]
×
100%
[0057]
4.水中驱避活性测定
[0058]
将10只水蛭放到2000ml烧杯中,100μl试剂滴到大鼠肝脏。烧杯中加入1200ml水,放入大鼠肝脏。观察各组水蛭在大鼠肝脏上的附着程度。每组重复3次,计算驱避率。
[0059]
驱避率(%)=[(对照组水蛭叮咬数-实验组水蛭叮咬数)/(对照组水蛭叮咬数+实验组水蛭叮咬数)]
×
100%
[0060]
5.水蛭驱避实验
[0061]
将sd大鼠麻醉,剔除背部及腹部毛发,手术剪划伤致流血,将5只水蛭放置在大鼠周围,分别于背部及腹部皮肤均匀涂抹试剂。记录有效保护时间(从涂抹试剂开始到有第1只水蛭叮咬的时间)。每组重复3次,计算有效保护率。
[0062]
有效保护率(%)=[(对照组水蛭叮咬数-实验组水蛭叮咬数)/对照组水蛭叮咬数]
×
100%
[0063]
6.结果
[0064]
通过上述5种方法评价了不同化合物或化合物产品驱避效果,结果见下表。
[0065][0066][0067]
由上表可知,与合成原料2

(p

甲苯基)乙酸相比,本技术制得的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和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在5种评价方法中的驱避效果均显著增加;与现有驱避剂depa相比,本技术制得的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和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在5种评价方法中的驱避效果均显著增加,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在滤纸圈法、水中驱避活性和在体水蛭驱避3中评价方法中的驱避效果均显著增加,仅在熏蒸法和触杀法这两种评价方法中的驱避效果略有下降,这说明,本技术制得的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乙基3

(n

丁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和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的整体驱避效果要好于现有驱避剂depa。与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相比,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微囊在5种评价方法中的驱避效果均显著增加,这说明,对乙基3

(n

乙基
‑2‑
(p

甲苯基)乙酰氨基)丙酸酯进行微囊化处理有利于提高该化合物的驱避效果。
[0068]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