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6789发布日期:2022-06-04 18:2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酱油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酱油的发酵工艺主要包括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和高盐稀态发酵工艺,而目前市面上所供应的大多是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即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产品,其生产周期一般需要20-25天,据统计,目前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产品占我国酱油产品总量的70%以上。
3.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是在固态无盐发酵法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其发酵时间一般需要90-180天,生产形成的酱油产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味道鲜美,风味比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产品更好,就现有技术来说,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是生产高品质酱油的最佳生产工艺。
4.在上述高盐稀态发酵的酱油生产工艺中,黄豆在发酵时间到后会从发酵缸抽取第一道酱油作为头抽酱油产品。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在发酵完成后,通过人工观测缸内液位是否达到放油标准,再通过人工操作将酱油从发酵缸直接抽取放入储存缸,但由于发酵缸中头抽出油时存在出油密度及体态不均匀的特点,即每个发酵缸的出油状态可能都不相同,容易导致进入储存缸的酱油产品状态不一、酱油中氨氮含量不一致,而影响最终的酱油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该系统可代替人工操作,提高头抽酱油储存时氨氮含量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酱油产品质量。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包括沿酱油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酵缸、缓冲缸和储存缸,发酵缸与缓冲缸之间设有出油总管,缓冲缸与储存缸之间设有储存总管;缓冲缸有多个,多个缓冲缸并联设置,且各缓冲缸上的缓冲进油支管连接至出油总管,各缓冲缸上的缓冲出油支管连接至储存总管;每个缓冲缸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屏。该系统中,黄豆等物料在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形成酱油后,先送入缓冲缸内缓存及混合,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缓冲缸内的液体压力,并将获取的数据送至控制器中进行计算分析,转换成液面高度信号后送至显示屏显示,供用户实时察看;当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则将缓冲缸内的酱油送入储存缸进行储存。其中,控制器及显示屏可采用市面现有通用的控制器及显示屏进行装配使用。
7.所述发酵缸为一个或多个,发酵缸上的发酵出油支管连接至出油总管上;当发酵缸有多个时,各发酵缸并联设置。
8.所述发酵缸的发酵出油支管上设有出油蝶阀和出油电泵。其中,出油蝶阀和出油电泵均可连接至控制器处,由控制器对其开关动作及转速等进行控制或调节。出油蝶阀和出油电泵为常闭状态,只有在发酵缸发酵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才启动,启动后,需要同时开启对应缓冲缸的下述缓冲进油蝶阀,酱油才能进入对应的缓冲缸中进行缓存和混合。
9.所述储存总管上设有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各缓冲缸上的缓冲进油支管上分别设有缓冲进油蝶阀,各缓冲缸上的缓冲出油支管上分别设有缓冲出油蝶阀。同样地,缓冲进油蝶阀、缓冲出油蝶阀、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也可连接至控制器处,由控制器对其开关动作及转速等进行控制或调节。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也为常闭状态,只有当检测到某一个或多个缓冲缸内的酱油量达到设定值时,才开启缓冲出油蝶阀、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将对应缓冲缸内的酱油送入储存缸内进行储存。
10.所述各缓冲缸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取样阀,通过取样阀的设置,可方便用户随时抽取各缓冲缸内的酱油进行独立取样检测,有效保证后续出缸的头抽产品的质量。
11.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式压力传感器,结合控制器和显示屏的使用,用户可实时监控各缓冲缸内的液位状态。
12.所述各缓冲缸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压力变送器,可实时检测缓冲缸内的物料压力,保障缓冲缸的安全使用,压力变送器的量程为0~10kpa。此外,压力变送器也可连接控制器,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各缓冲缸内的压力。
13.所述各缓冲缸均为保温缸,各缓冲缸内设有鼓气搅拌气环,供独立取样时使用,同时也可提高缓冲缸内酱油产品的均匀性。该鼓气搅拌气环采用与现有同类鼓气搅拌装置中相同的结构即可。
14.所述出油总管、储存总管、缓冲进油支管、缓冲出油支管以及发酵出油支管均采用食品级的不锈钢料管。
15.一般情况下,储存缸的容量最大,其次是发酵缸,缓冲缸的容量最小。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单个发酵缸的容量是单个缓冲缸容量的2~3倍,单个储存缸的容量是单个发酵缸容量的5~8倍。
16.上述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使用时,其原理如下:黄豆等物料在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发酵至预设的时间后,形成酱油,先送入缓冲缸内缓存及混合,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缓冲缸内的液体压力,并将获取的数据送至控制器中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公式p=ρgh计算出缓冲缸内物料的高度(公式中,p为检测到的压力值,ρ为已知的密度值,g为比例系数9.8n/kg,h为液面高度),即将压力信号转换成液面高度信号后送至显示屏显示,供用户实时察看;当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再将缓冲缸内的酱油送入储存缸进行储存。该过程中,发酵缸发酵后获得的酱油产品通过在缓冲缸内进行混合及缓冲,可有效提高其均匀性,使酱油中的氨氮分布均匀,再集中送入储存缸进行储存,从而保障了酱油产品的质量。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可代替人工操作,通过缓冲缸的设置,可在酱油储存前先进行缓存及混合,提高头抽酱油储存时氨氮含量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酱油产品质量。
19.本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中,通过在各缓冲缸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配合控制器及显示屏的使用,可准确实时检测各缓冲缸内的液位状态,其数据比传统的人工检
测更为准确,还可通过取样阀随时抽取缓冲缸内的酱油,对其氨氮等指标进行独立取样检测,有效保证出缸头抽的质量。同时还避免了人工因远距离无法准确观测到液位高低而导致物料溢出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21.上图中,各附图标记所示部件如下:1为发酵缸,2为缓冲缸,3为储存缸,4为出油总管,5为储存总管,6为缓冲进油支管,7为缓冲出油支管,8为压力传感器,9为显示屏,10为出油蝶阀,11为出油电泵,12为储存蝶阀,13为储存电泵,14为缓冲进油蝶阀,15为缓冲出油蝶阀,16为取样阀,17为发酵出油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3.实施例
24.本实施例一种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沿酱油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酵缸1、缓冲缸2和储存缸3,发酵缸与缓冲缸之间设有出油总管4,缓冲缸与储存缸之间设有储存总管5;缓冲缸有多个,多个缓冲缸并联设置,且各缓冲缸上的缓冲进油支管6连接至出油总管,各缓冲缸上的缓冲出油支管7连接至储存总管;每个缓冲缸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各压力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屏9。其中,压力传感器采用薄膜式压力传感器,结合控制器和显示屏的使用,用户可实时监控各缓冲缸内的液位状态。该系统中,黄豆等物料在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形成酱油后,先送入缓冲缸内缓存及混合,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缓冲缸内的液体压力,并将获取的数据送至控制器中进行计算分析,转换成液面高度信号后送至显示屏显示,供用户实时察看;当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则将缓冲缸内的酱油送入储存缸进行储存。其中,控制器及显示屏可采用市面现有通用的控制器及显示屏进行装配使用。
25.本实施例中,发酵缸有多个,各发酵缸并联设置,发酵缸上的发酵出油支管17连接至出油总管上。发酵缸的发酵出油支管上设有出油蝶阀10和出油电泵11。其中,出油蝶阀和出油电泵均可连接至控制器处,由控制器对其开关动作及转速等进行控制或调节。出油蝶阀和出油电泵为常闭状态,只有在发酵缸发酵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才启动,启动后,需要同时开启对应缓冲缸的下述缓冲进油蝶阀,酱油才能进入对应的缓冲缸中进行缓存和混合。根据酱油生产工艺的实际需要,发酵缸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6.储存总管上设有储存蝶阀12和储存电泵13;各缓冲缸上的缓冲进油支管上分别设有缓冲进油蝶阀14,各缓冲缸上的缓冲出油支管上分别设有缓冲出油蝶阀15。同样地,缓冲进油蝶阀、缓冲出油蝶阀、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也可连接至控制器处,由控制器对其开关动作及转速等进行控制或调节。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也为常闭状态,只有当检测到某一个或多个缓冲缸内的酱油量达到设定值时,才开启缓冲出油蝶阀、储存蝶阀和储存电泵,将对应缓冲缸内的酱油送入储存缸内进行储存。
27.各缓冲缸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取样阀16,通过取样阀的设置,可方便用户随时抽取
各缓冲缸内的酱油进行独立取样检测,有效保证后续出缸的头抽产品的质量。
28.各缓冲缸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压力变送器(图中未示出),可实时检测缓冲缸内的物料压力,保障缓冲缸的安全使用,压力变送器的量程为0~10kpa。此外,压力变送器也可连接控制器,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各缓冲缸内的压力。
29.各缓冲缸均为保温缸,各缓冲缸内设有鼓气搅拌气环(图中未示出),供独立取样时使用,同时也可提高缓冲缸内酱油产品的均匀性。该鼓气搅拌气环采用与现有同类鼓气搅拌装置中相同的结构即可。
30.所述出油总管、储存总管、缓冲进油支管、缓冲出油支管以及发酵出油支管均采用食品级的不锈钢料管。
31.一般情况下,储存缸的容量最大,其次是发酵缸,缓冲缸的容量最小。单个发酵缸的容量是单个缓冲缸容量的2~3倍,单个储存缸的容量是单个发酵缸容量的5~8倍。本实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发酵缸采用120吨缸,缓冲缸采用60吨缸,储存缸采用700吨缸。
32.上述应用于酱油生产工艺的放油系统使用时,其原理如下:黄豆等物料在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发酵至预设的时间后,形成酱油,先送入缓冲缸内缓存及混合,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缓冲缸内的液体压力,并将获取的数据送至控制器中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公式p=ρgh计算出缓冲缸内物料的高度(公式中,p为检测到的压力值,ρ为已知的密度值,g为比例系数9.8n/kg,h为液面高度),即将压力信号转换成液面高度信号后送至显示屏显示,供用户实时察看;当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再将缓冲缸内的酱油送入储存缸进行储存。该过程中,发酵缸发酵后获得的酱油产品通过在缓冲缸内进行混合及缓冲,可有效提高其均匀性,使酱油中的氨氮分布均匀,再集中送入储存缸进行储存,从而保障了酱油产品的质量。
33.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