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安丝菌素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425908阅读:来源:国知局
079] -种用于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安丝菌素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0080] 1)任选地使发酵培养液中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失活;以及
[0081] 2)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安丝菌素。
[0082] 上述工艺还可以包括,在步骤2之前处理培养基以促进溶剂萃取安丝菌素。
[0083] 一种用于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安丝菌素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0084] 1)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安丝菌素,以及
[0085] 2)过滤以除去固体,允许有机相分离。
[0086] 上述工艺可以任选地包括:
[0087] (i)化学灭活或热灭活发酵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和/或
[0088](ii)在步骤2之前,处理培养基以促进溶剂萃取安丝菌素。
[0089] -种用于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安丝菌素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通过各种离心技 术,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培养基中萃取安丝菌素。
[0090] 上述工艺可以任选地包括:
[0091] (i)化学灭活或热灭活发酵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和/或
[0092](ii)在离心之前或在离心期间,处理培养基以促进溶剂萃取安丝菌素。
[0093] 一种用于从发酵培养液中除去固体残余物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0094] 1)在有水溶性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离心发酵培养液以除去固体,同时在溶液 中保留安丝菌素。
[0095] 上述工艺可以任选地包括:
[0096] (i)化学灭活或热灭活发酵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和/或
[0097] (ii)在离心之前或在离心期间,处理培养基以促进溶剂萃取安丝菌素。
[0098]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是束丝放线菌,进一步优选是珍贵橙 色束丝放线菌。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还可以是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ATCC31565或其衍 生菌株,或者是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PF4-4(ATCCPTA-3921)或其衍生菌株。如美国专 利No. 4, 450, 234所述,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ATCC31565被保藏在如下单位:(i)发酵研 宄所,Osalca,17-85,Juso-honmachi2-chome,Yodogawa-ku,大阪 532-8686,日本,1979 年8月20日,保藏编号IFO13963 ;(ii)日本国家生命科学和人类技术研宄所(先前的 发酵研宄所),AgencyofIndustrialScienceandTechnology,国际贸易与工业部, 卜3,higashi1-chome,Tsukuba-shi,Ibaraki-ken305,日本,1979 年 8 月 29 日,保藏 编号FERM-PN0.5185;以及(iii)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10801UniversityBlvd., Manassas,弗吉尼亚20110-2209,美国,1979年9月11日,保藏编号ATCC31565。此外,珍 贵橙色束丝放线菌PF4-4按布达佩斯条约被保藏在下述单位: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10801UniversityBlvd.,Manassas,弗吉尼亚 20110-2209,美国,2001 年 12 月 11 日,保藏 编号ATCCPTA-3921。
[0099]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以下各项:
[0100] 1. 一种用于制备精制安丝菌素的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0101] 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
[0102] 2)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培养基中萃取安丝菌素;
[0103] 3)浓缩萃取的安丝菌素;以及
[0104] 4)通过a)和b)中的任何一个纯化安丝菌素:
[0105]a)析晶,和
[0106] b)先析晶,然后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07] 2.-种用于制备精制安丝菌素的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0108] 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
[0109] 2)处理培养基以促进溶剂萃取安丝菌素;
[0110] 3)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培养基中萃取安丝菌素;
[0111] 4)浓缩萃取的安丝菌素;以及
[0112] 5)通过a)和b)中的任何一个来纯化安丝菌素:
[0113]a)析晶,和
[0114] b)先析晶,然后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15] 3.-种用于制备精制安丝菌素的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0116] 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
[0117]2)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培养基中萃取安丝菌素;
[0118] 3)过滤以除去固体,从而允许有机相分离;
[0119] 4)从有机相中浓缩安丝菌素;以及
[0120] 5)通过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来纯化安丝菌素:
[0121] a)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22]b)析晶,
[0123]c)先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然后析晶,以及
[0124]d)先析晶,然后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25] 4.如第3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过滤期间使用助滤剂。
[0126]5.-种用于制备精制安丝菌素的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0127]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
[0128]2)采用离心技术,用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从培养基中萃取安丝菌素;
[0129] 3)浓缩萃取的安丝菌素;以及
[0130] 4)通过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来纯化安丝菌素:
[0131]a)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32]b)析晶,
[0133]c)先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然后析晶,以及
[0134]d)先析晶,然后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35]6.-种用于制备精制安丝菌素的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0136]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
[0137] 2)在有水溶性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离心培养基以除去固体;
[0138] 3)添加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剂,将安丝菌素萃取至有机层中;
[0139] 4)浓缩萃取的安丝菌素;以及
[0140]5)通过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来纯化安丝菌素:
[0141]a)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42] b)析晶,
[0143] c)先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然后析晶,以及
[0144] d)先析晶,然后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45] 7.如第6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萃取期间将盐添加到所述有机相中。
[0146] 8.-种用于制备精制安丝菌素的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0147] 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
[0148] 2)通过固相萃取,将安丝菌素从培养基中萃取到树脂上;
[0149] 3)使用有机溶剂或混有水的有机溶剂,从树脂中等度洗脱或梯度洗脱安丝菌素;
[0150] 4)浓缩经洗脱的安丝菌素;以及
[0151] 5)任选通过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来纯化安丝菌素:
[0152]a)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53] b)析晶,
[0154]c)先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然后析晶,以及
[0155]d)先析晶,然后在硅胶或氧化铝上吸附层析。
[0156] 9.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是束 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spp〇
[0157] 10.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是珍 贵授色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pretiosum。
[0158] 11.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是珍 贵橙色束丝放线菌ATCC31565或其衍生菌株。
[0159] 12.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安丝菌素的微生物是珍 贵橙色束丝放线菌PF4-4(ATCCPTA-3921)或其衍生菌株。
[0160] 13.如第2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包括通过加热发酵培养液或通过 向发酵培养液添加氯仿来使微生物失活。
[0161] 14.如第2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包括加热、调节pH、酶催化处理或 化学处理。
[0162] 15.如第14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处理包括添加聚硫酸铁、脱乳化 剂、气相法二氧化硅或助溶剂。
[0163] 16.如第14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培养液加热到约50~55°C, 使所述微生物失活。
[0164] 17.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在pH约为6~7处进 行。
[0165] 18.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在温度约为30~ 45 °C处进行。
[0166] 19.如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 剂选自于由烷基乙酸酯、二烃基酮、以及卤化溶剂所构成的组,所述烷基乙酸酯中的烷基链 是线性的或分支的并具有1~5个碳原子。
[0167] 20.如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相溶于水的非芳香族溶 剂选自于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