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应用

文档序号:9659856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多菌灵的广谱性,其对花生黑腐病菌、炭疽病菌、拟茎点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orda)是世界性的植物病原菌,能引起多种植物产生病 害,对作物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胶孢炭疽菌寄主范围广泛, 能引起柑橘、咖啡、芒果、番木瓜等多种作物产生病害。对于炭疽病菌的防治多集中在用三 唑酮、苯并咪唑类药剂防治等,但研究表明,芒果炭疽病和油茶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已对苯 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产生了抗性。
[0003] 拟莖点霉属病菌(Phomopsis(Sacc. )Bubak)也可引起多种植物如芦舆、桃树、芒 果等产生病害,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种类尤其多见。研究表明,多菌灵等对该病菌引起的芦 笋茎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其作用位点单一,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0004] 花生黑腐病作为一类危害花生严重且对多种作物均有威胁的病害,据报道,目前 尚无有效的药剂可以防治。多菌灵对该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越来越广泛和严重的 抗性,使得其不适宜用于该病菌的防治。一般而言,出现抗性菌株的地区可很快形成抗性病 原群体,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0005]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素,具有定向运输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普遍应用于 农作物中。虽然有报道将多菌灵和吲哚乙酸共同应用于药剂中,但是两者作用仅为简单叠 加,对已经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植物无任何改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抑菌效果显著、经济的化合物, 并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应用。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技术方案一:
[0009]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式如式(I)的化合物:
[0010]
[0011] 技术方案二:
[0012]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抑菌剂,其包含式(I)化合物:
[0013]
[0014] 技术方案三:
[0015]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16] 3)由吲哚乙酸(II)和溴乙醇(III)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
[0017]
[0018] 4)由式(IV)化合物和多菌灵(V)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式⑴化合物:
[002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1)中还存在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选自 IN,Ν'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EDCI、DIC、DMAP和Η0ΒΤ。
[002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2] 1)将lOmmol叼丨噪乙酸,lOmmolN,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催化量的4-二甲 氨基吡啶(DMAP)和12mmol溴乙醇加入至30mL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2h,反应完毕后,加水 萃取,浓缩,柱层析得无色中间体化合物(IV);
[0023] 2)将5mmol多菌灵原药加入至2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搅拌,加入7. 5mmol碳 酸铯,搅拌30min后,降温至0°C,滴加溶有6mmol中间体化合物(IV)的N,N-二甲基甲酰胺 溶液30mL,缓慢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用3mol/L的HC1溶液调PH值至中性, 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得到吲哚乙酸-多菌灵。
[0024] 技术方案四:
[0025] 本发明最后一方面提供了式(I)化合物在抑菌、杀菌和灭菌方面的应用。
[0026] 进一步的,式(I)化合物在抑制花生黑腐病菌、炭疽病菌或拟茎点霉病菌方面的 应用。
[0027] 本申请中所述的碱性条件选自无机碱、有机碱,或其任意组合,它们以任何合适的 浓度存在,其中,无机碱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和磷酸 氢二钠,优选碳酸铯、碳酸钾或碳酸钠;有机碱选自三乙胺、吡啶、二异丙基乙胺、二异丙胺、 氨水,优选氨水。
[0028] 为了寻找一种新型的可以替代多菌灵的抑菌剂,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工作,为了克服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发明人试图对多菌灵进行结构改造,考虑到花生黑腐 病菌的最初发病部位在植物的根部,根尖是其受害的最初部位。而生长素作为一类重要的 载体,其类生长素有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具有定向传输、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发明 人尝试将吲哚乙酸与杀菌剂多菌灵进行拼接,既可以保持多菌灵的杀菌特性,又可以利用 吲哚乙酸的定向传导性,将其输往根部,达到抑菌目的,而这种尝试的结果是令人可喜和成 功的。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0] 本发明化合物对花生黑腐病菌、炭疽病菌或拟茎点霉病菌等病菌均具有显著抑制 作用。
[0031] 100μg/mL的吲哚乙酸-多菌灵对三种病菌均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达 至IJ100%,
[0032]25μg/mL药剂对三种病菌的抑制作用均超过50%。与原药多菌灵相比,化合物保 持了多菌灵的杀菌特性,且具有向根部输导的作用。本发明化合合成原料少而经济。本发 明化合物属于一种新型药剂,其抗性可以忽略,且其作用位点不仅仅局限于叶片,还能输导 到根部。
【附图说明】
[0033] 附图1为本发明式⑴化合物的1HNMR图谱;
[0034] 附图2为本发明式⑴化合物的13CNMR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0036] 实施例1式⑴化合物的制备
[0038] 将lOmmol吲哚乙酸(II),lOmmolN,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催化量的4-二 甲氨基吡啶(DMAP)和12mmol溴乙醇(III)加入至30mL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2h。反应完 毕后,加大量水萃取,浓缩,柱层析得无色中间体化合物(IV)。
[0040] 将5mmol多菌灵原药(V)加入至2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搅拌,加入7. 5mmol 碳酸铯,搅拌30min后,降温至0°C,滴加含有6mmol中间体化合物(IV)的N,N-二甲基甲酰 胺(DMF)溶液30mL,缓慢升温至室温,搅拌36h。反应完毕后,用3mol/L的HC1溶液调PH 值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得白色固体式(I)化合物吲哚乙酸-多菌灵。
[0041]式(I)化合物的核磁数据"HNMR(400MHz,CDC13) δ10. 83 (s, 1H),8. 08 (s, 1H),7. 66 - 7. 58 (m, 1H),7. 51 (d,J= 7. 9Hz, 1H),7. 35 (dd,J =6. 5, 2. 2Hz, 1H) , 7. 29 (d,J= 8. 1Hz, 1H), 7. 24 - 7. 18 (m, 2H), 7. 16 (d,J= 7. 3Hz, 1H),7. 08 (t,J= 7. 4Hz, 1H),6. 96 (d,J= 2. 1Hz, 1H),4. 49 (s, 4H),3. 78 (s, 3H),3. 69 (s, 2H)〇
[0042]13CNMR(125MHz,CDC13)δ171. 90, 155. 14, 148. 39, 140. 73, 135. 99, 132. 24, 127. 1 5, 123. 08, 122. 07, 122. 03, 121. 78, 119. 58, 118. 65, 118. 00, 111. 12, 110. 30, 107. 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