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557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双面粘着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着带。



背景技术:

在对LCD模块的背光源壳体贴附LCD面板或LCD面板用膜的情况下,为了方便LCD模块的组装后的检修、部件交换等,要将它们以可修复的方式贴附,因此使用了再剥离性的双面粘着带。

然而,在LCD面板或LCD面板用膜与LCD模块的背光源壳体的贴附面中,有贴附面翘曲的情况,如果将这样的贴附面用满面形成了粘着面的现有双面粘着带贴附,则贴附部位受到应力,因此有时发生歪斜、褶皱。

因此,在将具有翘曲的贴附面用双面粘着带贴附的情况下,进行了将双面粘着带裁切成窄幅,将其多列条纹状地粘贴的操作,但是存在操作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关于双面粘着带,提出了以下的双面粘着带:在基材膜的一面设置沿着该基材膜的长度方向的条状剥离剂层,在基材的另一面也设置沿着长度方向的条状剥离剂层,在该情况下,这些基材的表里的剥离剂层被配置为彼此不同,接着,在设置有剥离剂层的基材上形成粘着层,将其卷绕而形成卷(专利文献1)。如果从该卷拉出带状双面粘着带,则可以获得粘着层被分割成条纹状,在带状基材的表里两面,交替地形成剥离剂层的条纹与粘着层的条纹的双面粘着带。因此,在被粘物的贴附面具有翘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该双面粘着带。

然而,该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复杂,此外,从卷拉出带状双面粘着带时,有粘着层不被分割成预计的条纹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15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课题涉及提供多列条纹状地形成有粘着层,并且可以简便地制造,此外再剥离性也优异的双面粘着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辊式涂布机等涂覆装置,在基材膜上涂布粘着剂组合物时,如果使用带有多列狭缝的条纹涂布用膜,则可以利用现有涂布装置容易地制造多列条纹状地形成有粘着层的单层粘着层带,也可以利用该单层粘着层带容易地制造双面粘着带,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单层粘着层带的制造方法,是在具备让基材膜通过的间隙的涂布装置的该间隙的上游形成粘着剂组合物的储存部,让基材膜通过上述间隙,从而将粘着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膜的一面而形成粘着层的单层粘着层带的制造方法,在让基材膜通过的上述间隙,预先配置并排设置有多个狭缝的条纹涂布用膜,使其条纹涂布用膜的狭缝跨过上述间隙的最窄部分,让基材膜通过该间隙,从而在基材膜上多列条纹状地涂布粘着剂组合物,多列条纹状地形成粘着层。

此外,本发明提供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制造通过上述方法在第1基材膜上形成了第1粘着层,在该第1粘着层上叠层了第2基材膜的单层粘着层带,在该情况下,将第1基材膜和第2基材膜的一方设为剥离膜,将另一方设为与剥离膜相比对粘着层的粘接力高的非剥离膜,在这样获得的单层粘着层带的非剥离膜的外表面形成第2粘着层。

此外,本发明中,作为通过上述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面粘着带,提供下述双面粘着带:在非剥离膜的一面具有多列条纹状地形成的第1粘着层,在非剥离膜的另一面具有第2粘着层,在第1粘着层上叠层有剥离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由于基材膜两面的粘着层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多列条纹状,因此即使在使贴附面翘曲的被粘物贴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粘着层的无条纹状部分的部分缓和贴附面的应力。因此,可以防止被粘物发生歪斜、褶皱。此外,通过多列条纹状地形成粘着层,从而可以容易地将空气从被粘物的贴附面排出。

进一步通过改变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可以容易地控制被粘物与双面粘着带的粘接力,可以提高被粘物的再剥离和再贴附的操作效率。

此外,通过在涂布装置的让基材膜通过的间隙配置并排设置有多个狭缝的条纹涂布用膜,使其条纹涂布用膜的狭缝跨过上述间隙的最窄部分,从而可以使用现有涂布装置来简便地制造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此外,通过更换条纹涂布用膜,从而可以将粘着层的条纹宽度容易地变更为所希望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涂布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B是涂布单元的俯视图。

图1C是涂布单元的X-X侧视图。

图2是条纹涂布用膜的平面图。

图3A是双面粘着带30A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图3B是双面粘着带30A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图3C是双面粘着带30A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图3D是双面粘着带30A的截面图。

图4是双面粘着带30A’的截面图。

图5是双面粘着带30B的截面图。

图6是双面粘着带30C的截面图。

图7是双面粘着带30D的截面图。

图8是双面粘着带30E的截面图。

图9是双面粘着带30F的截面图。

图10是双面粘着带30G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另外,各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

1.涂布装置

1-1涂布装置的概要

图1A是本发明双面胶带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涂布装置的涂布单元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B是其俯视图,图1C是其X-X侧视图。

该涂布单元1具有驱动辊2、和与驱动辊2对置的间隔辊3,在驱动辊2与间隔辊3之间的间隙4的上游设置粘着剂组合物A的储存部5,让条纹涂布用膜20和基材膜10通过该间隙4,从储存部5供给的粘着剂组合物A被涂布于基材膜10,形成粘着层。

这里,驱动辊2由金属制且形成为圆柱状,沿箭头方向旋转,传送基材膜10。图中,符号P是驱动辊2的旋转轴。

间隔辊3是金属制且为圆柱状,可以旋转,也可以不旋转。在使间隔辊3旋转的情况下,在间隔辊3的周面设置刮落刀8,将过度地附着于间隔辊3的粘着剂组合物A从间隔辊3的表面刮落。另外,作为涂布单元的间隔辊3,只要可以相对于驱动辊2将间隙4调整为规定大小即可,也可以使用非圆柱形状的间隔装置来代替间隔辊3。

间隙4的大小(即,驱动辊2与间隔辊3的距离)LG根据与目标的粘着层的厚度和涂覆的粘着剂组合物A的固体成分对应计算的数值、基材膜10的厚度LF、和后述的条纹涂布用膜20的厚度L0的合计厚度来设定。

在通过驱动辊2进行移动的基材膜10的移动路径中,在与间隙4相比靠上游设置挡板6而使其一端挡住驱动辊2,一对侧板7从挡板6的两侧部延伸以挡住驱动辊2和间隔辊3。而且,被挡板6、侧板7、驱动辊2和间隔辊3包围的区域成为存储粘着剂组合物A的储存部5。

在挡板6的背面(储存部5的外侧)贴附条纹涂布用膜20的一侧区域。条纹涂布用膜20的其余部分沿着驱动辊2的外表面向驱动辊2的驱动方向延伸,条纹涂布用膜20的前端位于比驱动辊2和间隔辊3的间隙4的最窄部分更靠下游侧。

1-2条纹涂布用膜

图2是条纹涂布用膜20的平面图。条纹涂布用膜20是大致矩形的膜,在涂布单元1的储存部5以粘着剂组合物A不附着于基材膜10的方式覆盖储存部5的底部,并且在配置于下游侧的端部,并排设置有沿基材膜1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多个狭缝21,由此矩形的一边成为梳齿状。

作为构成条纹涂布用膜20的膜材料,优选为PET、PID、OPP等具有硬度的材料,此外,优选表面平滑。可以对条纹涂布用膜20实施脱模处理。

条纹涂布用膜20的厚度L0根据形成于基材膜10的、条纹状粘着层的目标厚度和粘着剂组合物A的固体成分来确定。例如,在使目标粘着层厚度为30~70μm的情况下,条纹涂布用膜20的厚度L0优选为25~200μm,更优选为50~188μm。

在条纹涂布用膜20中,狭缝21的形状为长条形,但对于配置于涂布单元的情况下的狭缝21的上游侧端部,优选为弄圆了角的形状。由此,条纹涂布用膜的梳齿状地突出的部分在粘着剂组合物的涂布工序中变得不易断裂。

狭缝21的长度L1,如图1B所示,为对于跨过驱动辊2与间隔辊3的间隙4的最窄部分而言充分的长度。在图1B中,驱动辊2与间隔辊3的间隙4的最窄部分的线与驱动辊2的旋转轴P重叠。因此,将条纹涂布用膜20设置于涂布单元时的旋转轴P对条纹涂布用膜20的投影线成为显示间隙4的最窄部分的直线Q。优选使将条纹涂布用膜20配设于涂布单元1时的条纹涂布用膜20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直线Q的距离L2为10~200mm。由此,能够在基材膜10上使粘着剂组合物A形成与条纹涂布用膜20的狭缝21的宽度对应的条纹状。

此外,优选使直线Q与狭缝21的上游侧端部的距离L3为挡板6与直线Q的距离。如果该距离L3过短,则粘着剂组合物A的供给量不足从而不能在基材膜10上涂布粘着剂组合物A,如果距离L3过长,则狭缝21变得易于歪斜。

因此狭缝的长度L1,作为从将一对挡板6挡住驱动辊2的点连接而成的直线到条纹涂布用膜20的下游侧的端部的距离,优选为200~300mm。

涂布于基材膜20的粘着剂组合物A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根据狭缝21的宽度L4而变化。该宽度L4根据粘着剂组合物A的粘度、间隙4的大小等来确定。通常,优选为20~30mm,更优选为20~25mm。

涂布于基材膜20的粘着剂组合物A的条纹状部分的间隔,根据相邻的狭缝21的距离L5而变化。该距离L5根据粘着剂组合物A的粘度、间隙4的大小等来确定。通常,优选为30~40mm,更优选为35~40mm。

另外,在制造单层粘着层带的情况下,与制造粘着层形成于基材膜表里的双面粘着带的情况相比,优选增大狭缝21的宽度L4,减小相邻的狭缝21的距离L5。

2.基材膜

作为基材膜10,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对粘着层的剥离性高的剥离膜、或对粘着层的剥离性比剥离膜低的非剥离膜。

作为剥离膜,可以使用对OPP等的膜、或PET等的膜用有机硅等实施了剥离处理的剥离膜等。

作为非剥离膜,可以使用未进行剥离处理的氟系膜等。

基材膜10的厚度LF优选为25~75μm。

3.粘着剂组合物和粘着层

3-1粘着剂组合物

作为粘着剂组合物A,可以使用一般用作粘着带的粘着剂的溶剂型丙烯酸系粘着剂等,例如,优选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和交联剂的粘着剂组合物。粘着剂组合物A中,根据需要,可以配合交联促进剂、染料、颜料、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防老剂等。

此外,作为粘着剂组合物A,也可以使用例如,有机硅系粘着剂、各种橡胶系粘着剂、聚酯系粘着剂等。

多列条纹状地涂布于基材膜10的粘着剂组合物A,为了维持最初的条纹状形状直到形成为双面粘着带的粘着层的最终形态,优选将粘着剂组合物A的弹性模量调整为107dyn/cm2以下,优选为105~106dyn/cm2

3-2丙烯酸系聚合物

构成粘着剂组合物A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为高分子量化为重均分子量50万以上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更优选为重均分子量70万~15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如果高分子量化不充分,则再剥离性降低,此外如果过度地高分子量化,则涂布时的操作性降低。另外,在条纹状地涂布粘着剂组合物后,丙烯酸系聚合物通过UV照射、加热等被交联。

该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来测定。作为GPC测定装置,可以使用例如,Waters制的Model 510。

关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使低温时的粘着特性提高方面考虑,优选为-10℃~-70℃,更优选为-20℃~-50℃。

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下式所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理论值)。

1/Tg=W1/Tg1+W2/Tg2+···Wn/Tgn

式中,Tg表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K),Tgn表示单体n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K),Wn表示单体n的重量分率。

3-3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

作为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可以使用碳原子数1~12的(甲基)丙烯酸酯(即,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这里,作为碳原子数1~12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其中优选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等。

也可以使分子内具有选自羟基、羧基、氨基和它们的衍生物等中的反应性基团的至少一个和双键的反应性不饱和单体与上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作为这样的反应性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酰胺、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马来酸酐等。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可以并用这样的单体的2种以上。

单体的聚合物化中,可以适当选择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等公知的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偶氮系引发剂、过氧化物系引发剂等。即,溶液聚合中,例如,使用偶氮二异丁腈等聚合引发剂0.01~0.2重量份,使用聚合溶剂在氮气气流下在50~70℃反应8~30小时。在该情况下,作为聚合溶剂,优选使用乙酸乙酯、甲苯等有机溶剂,使溶液浓度为20~80重量%。由此可以将聚合物如上述那样高分子量化。

此外,从减轻环境负荷方面考虑,优选为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中,例如,只要与包含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单体成分一起,将聚合引发剂、悬浮剂(乳化剂)、根据需要的链转移剂等在水中适当配合进行聚合即可。更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一并聚合法、连续滴加聚合法、分开滴加聚合法等乳液聚合法。

悬浮聚合法的聚合引发剂中可以使用油溶性的偶氮系引发剂、过氧化物系引发剂,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2,2’-偶氮异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系引发剂、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1,1-二-叔丁基-过氧化-2-甲基环己烷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这些引发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此外,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引发剂中,可以使用过硫酸钾、过氧化氢等水溶性的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全部聚合性单体成分,优选为0.01~5重量%,更优选为0.5~2重量%。如果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过多则涂膜的耐水性降低,此外,如果过少则聚合速度变慢,易于残存未反应的单体,因此不优选。

此外,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中的反应条件可以适当选择,温度为例如20~100℃。

3-4交联剂

作为交联剂,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醛化合物、胺化合物、金属盐、金属醇盐、铵盐、肼化合物、缩水甘油基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金属螯合物等,为了提高对基材膜10的密合力,优选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单独种类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此外,也可以并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它交联剂。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三羟甲基丙烷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此外,可以举出它们的酮肟封闭物、苯酚封闭物、或异氰脲酸酯等。其中,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合物。

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05~5重量份,更优选为0.1~1重量份。如果交联剂的添加量过少,则固化不充分,凝集力不足,在高温高湿下再剥离性差,粘着不良。另一方面,如果交联剂的添加量过多,则固化被过度促进,粘接力降低,因此不优选。

3-5粘着层

粘着剂组合物A在多列条纹状地涂布于基材膜后,根据需要被干燥,通过UV照射或加热来交联而固化,成为多列条纹状的粘着层。最终的粘着层的厚度通常为5~70μm。

4.涂布单元中的涂布机构

图1A所示的涂布单元1中,如下操作在基材膜10上涂布粘着剂组合物A。

即,通过沿箭头方向旋转的驱动辊2传送基材膜10,基材膜10在存储粘着剂组合物A的储存部5的底面从条纹涂布用膜20之下通过,接着从驱动辊2与间隔辊3的间隙4通过。如图1B所示,在储存部5的底面配置条纹涂布用膜20,条纹涂布用膜20一直延伸到间隙4的下游,在跨过间隙4的最窄部分的部分形成有狭缝21,但在与其相比靠上游侧不形成狭缝。因此,基材膜10从与狭缝21的形成区域相比靠上游侧的储存部5的底面通过时,粘着剂组合物A不附着于基材膜10,但在基材膜10通过间隙4时,如图1C所示,条纹涂布用膜20的并排设置有多个狭缝21的区域重迭在位于驱动辊2周面的基材膜10上,粘着剂组合物A通过该狭缝21而被间隔辊3向基材膜10按压,粘着剂组合物A附着于基材膜10。

条纹涂布用膜20的多列狭缝21从间隙4的最窄部分持续到长度L2。因此,基材膜10从间隙4的最窄部分通过后,条纹涂布用膜20的狭缝21的并排设置区域也重迭在基材膜10上。由此,如图1B所示,在基材膜10上,与条纹涂布用膜20的狭缝21的位置对应地,粘着剂组合物A被涂布为多列条纹状。

而且,通过使多列条纹状地涂布于基材膜10的粘着剂组合物A干燥,可以制造在基材膜10上条纹状地形成了多列粘着层的单层粘着层带。这里,在粘着剂组合物A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在干燥时或干燥后可以通过进行UV照射、加热等来交联。

与此相对,条纹涂布用膜20的狭缝21的并排设置区域存在于间隙4的最窄部分及其上游,而不存在于与间隙4的最窄部分相比靠下游时,粘着剂组合物A不能被条纹状地涂布,而是被面状地涂布。

另外,使用条纹涂布用膜20在基材膜10上多列条纹状地涂布粘着剂组合物A的涂布单元,不限于图1A所示的涂布单元。通过在公知的反向涂布机、逗点涂布机、凹版式涂布机等辊式涂布机、狭缝涂布机、模涂机等涂布单元中,在让基材膜通过而使粘着剂组合物附着的间隙,以条纹涂布用膜的狭缝跨过间隙的方式安装条纹涂布用膜,从而也可以在基材膜上多列条纹状地涂布粘着剂组合物。

5.双面粘着带及其制造方法

图3D是使用上述涂布单元1制造的双面粘着带的截面图的一例。该双面粘着带30A在非剥离膜12的一面具有多列条纹状地形成的第1粘着层31a,在非剥离膜12的另一面具有多列条纹状地形成的第2粘着层31b,在这些粘着层31a、31b上分别叠层有剥离膜11a、11b。

这里,第1粘着层31a与第2粘着层31b由同样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La与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Lb相等。由此,双面粘着带30A的表里的粘着面的粘接力变得相等。

此外,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与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夹着非剥离膜12而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交替地形成。由此,在将双面粘着带30A卷绕成卷状的情况下可以均匀地卷绕。

该双面粘着带30A可以如下制造。

首先,使用第1剥离膜11a来作为涂布单元1中使用的基材膜10,通过上述方法,在第1剥离膜上多列条纹状地涂布粘着剂组合物,如图3A所示,制造在第1剥离膜11a上形成了多列第1粘着层31a的单层粘着层带32。在该情况下,作为涂布单元1中使用的条纹涂布用膜20,使狭缝21的宽度L4、与相邻的狭缝21的距离L5相等。

另外,单层粘着层带32可以卷绕保存,可以将其本身用作单层粘着带,但本发明中用作用于制造双面粘着带的中间材料。

接下来,在单层粘着层带32的粘着层31a上,如图3B所示那样叠层非剥离膜12,制造第1粘着层31a被第1剥离膜11a和非剥离膜12夹住的单层粘着层带33。

另外,作为涂布单元1中使用的基材膜10,也可以使用非剥离膜12,在非剥离膜12上多列条纹状地涂布粘着剂组合物A,制造在非剥离膜12上多列条纹状地形成了粘着层的单层粘着层带,在该单层粘着带的粘着层上叠层第1剥离膜11a,制造图3B所示的单层粘着层带33。

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与制造上述的单层粘着层带32的情况同样地操作,通过在第2剥离膜11b上多列梳齿状地形成第2粘着层31b来制造第2单层粘着层带32b。然后,使先前制造的单层粘着层带33的非剥离膜12、与另行制造的第2单层粘着带32b的第2粘着层31b对置,将这些单层粘着层带33、32b叠层。在该情况下,调整单层粘着带33、32b的位置,使得第1粘着层31a与第2粘着层31b夹着非剥离膜12而不彼此重叠地交替配置。这样可以获得图3D所示的双面粘着带30A。

作为制造双面粘着带30A的其它方法,也可以如下制造:预先使第2单层粘着层带32b的形成所使用的条纹涂布用膜20的狭缝21的位置,相对于形成第1单层粘着层带32的第1粘着层31a的情况,狭缝21的排列的错开一半间距,将这样获得的第2单层粘着层带32b与叠层了非剥离膜12的单层粘着层带33,以第2单层粘着层带32b的第2粘着层31b与非剥离膜12对置的方式叠层。

此外,作为制造双面粘着带的其它方法,通过使用第1粘着层31a被第1剥离膜11a和非剥离膜12夹住的单层粘着层带33作为涂布单元1中的基材膜10,也可以制造图4所示的双面粘着带30A’。该双面粘着带30A’中,在单层粘着层带33的非剥离膜12上多列条纹状地形成有第2粘着层31b,但在第2粘着层31b上未叠层剥离膜,因此卷绕保存。或者,也可以在第2粘着层31b上叠层剥离膜,制成与图3D同样的层构成的双面粘着带。

6.双面粘着带的变形形态

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适当改变涂布单元中使用的条纹涂布用膜20中的狭缝21的宽度L4和相邻的狭缝21的距离L5(图2),此外,通过改变第1粘着层的形成所使用的条纹涂布用膜的狭缝宽度、第2粘着层的形成所使用的条纹涂布用膜的狭缝宽度等,从而可以将作为粘着带的形态多样化,可以对再剥离性微调整,因此可以制造与多种多样的被粘物对应的各种形态的双面粘着带。

例如,可以如图5所示的双面粘着带30B那样,第1粘着层31a的相邻的条纹状部分之间的狭缝部分34a、与第2粘着层31b的相邻的条纹状部分之间的狭缝部分34b夹着非剥离膜12而彼此重叠。

该双面粘着带30B,可以通过在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A的制造方法中,作为条纹涂布用膜20,使用相邻的狭缝21的距离L5大于狭缝21的宽度L4的条纹涂布用膜20来获得。

根据该双面粘着带30B,与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A相比,粘着层部分地形成,因此可以获得提高了再剥离性的双面粘着带。

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双面粘着带30C那样,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与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夹着非剥离膜12而彼此重叠。

该双面粘着带30C,可以通过在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A的制造方法中,作为条纹涂布用膜20,使狭缝21的宽度L4大于相邻的狭缝21的距离L5来制造。

根据该双面粘着带30C,可以获得与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A相比提高了粘接性的双面粘着带。

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双面粘着带30D那样,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与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夹着非剥离膜12而彼此重叠,并且,第1粘着层31a的狭缝部分34a、与第2粘着层31b的狭缝部分34b也夹着非剥离膜12而不同地重合。

该双面粘着带30D,可以通过在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A的制造方法中,在将单层粘着层带33的非剥离膜12、与另行制造的单层粘着带32b叠层时,双方的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进行重合来获得。

根据该双面粘着带30D,从制造了双面粘着带30D的时刻起,或从将双面粘着带30D的狭缝部分34a、34b沿该狭缝部分34a、34b延伸的方向切断来形成窄幅的双面粘着带的时刻起,在双面粘着带30D或窄幅的双面粘着带的长度方向的缘部,形成既未形成第1粘着层31a和也未形成第2粘着层31b的区域。因此,通过将双面粘着带30D或将其切断成窄幅的双面粘着带在高温环境下保存,从而即使粘着层31a、31b变形也难以发生粘连。

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双面粘着带30E那样,在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A中,相对于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扩大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同样地,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粘着带30F那样,在上述的双面粘着带30D中,相对于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扩大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通过这样将第2粘着层31b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与第1粘着层31a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相比扩大,从而与双面粘着带30E、30F的第1粘着层31a侧的粘接力相比,可以提高第2粘着层31b侧的粘接力。

进一步,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粘着带30G那样,满面地形成双面粘着带的表里的一方的粘着层(该图中,第2粘着层31b)。由此,可以使满面地形成有粘着层的粘着面的粘接力比另一方的粘着面的粘接力进一步加强。

另外,在图5的30B~图10的30G所示的双面粘着带中,也可以与图4的30A’所示的双面粘着带同样地,使设置于双面粘着带的剥离膜仅为一层。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实施例3和比较例1

如表1所示,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3,通过图3A~图3C所示的工序制造具有图3D、图5、图6所示的截面的双面粘着带。此外,作为比较例1,制造在基材膜(非剥离膜)的两面满面地形成粘着层,在粘着层上分别叠层剥离膜的双面粘着带。

在该情况下,第1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La、第1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之间的狭缝的宽度Lsa、第2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Lb、第2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之间的狭缝的宽度Lsb分别如表1所示,各粘着层的厚度为30μm。

此外,形成第1粘着层和第2粘着层的粘着剂组合物的组成都如下所示。

聚合物/Clearon P105/Coronate HX

=100/30/2

其中,

聚合物=2EHA/BA/VAc/AAc/HEMA

=32/32/20/7/1

Clearon P105:安原化学株式会社制,氢化萜烯树脂

Coronate HX:东曹株式会社制,多异氰酸酯

式中,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BA:丙烯酸丁酯

VAc:乙酸乙烯酯

AAc:丙烯酸

HEMA: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作为基材膜(非剥离膜12),使用了厚度25μm的PET,作为剥离膜11a、11b,使用了厚度38μm的剥离PET。

评价

关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面粘着带,如下评价(a)贴合性、(b)再加工性、(c)厚度的均匀性、(d)歪斜发生的有无。将结果示于表1中。

(a)贴合性

以如下基准评价通过双面粘着带使LCD面板与背光源壳体贴合的情况下的粘贴容易性。

○:空气排出性良好,不发生弯折、褶皱

△:空气排出性差,但不发生弯折、褶皱

×:空气排出性差,发生弯折、褶皱

(b)再加工性

以如下基准评价通过双面粘着带使LCD面板与背光源壳体贴合后,将它们剥落的情况下的粘着剂的转附的有无。

○:无糊料残留

△:在一部分有糊料残留

×:在整面有糊料残留

(c)厚度的均匀性

以如下基准评价双面粘着带本身的厚度的均匀性。

◎:厚度均匀

○:厚度不均匀但实用上无问题

×:厚度不均匀且实用上有障碍

(d)有无发生歪斜

目测观察通过双面粘着带使LCD面板与背光源壳体贴合后它们有无歪斜,以如下基准评价。

◎:无歪斜

○:虽然略有歪斜但能够使用

△:虽然稍有歪斜但能够使用

×:有歪斜,不能使用

[表1]

由表1可知,通过多列条纹状地形成基材膜的表里的粘着层,将该条纹状部分在基材膜的表里错开,从而(i)使被粘物贴合时容易排出空气,贴合变得容易,(ii)可以将贴合被粘面翘曲的物质时的应力在粘着层的空隙部分缓和,因此即使是被粘面翘曲的物质也可以使其以规定的粘接力贴合,(iii)暂时贴合后的再剥离变得容易。

此外,实施例中,特别是,基材膜的两面的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不彼此重合的实施例2中,在空气排出性和再加工性方面特别优异。此外,基材膜的两面的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彼此重合的实施例3中,在粘接力方面优异。

符号说明

1 涂布单元

2 驱动辊

3 间隔辊

4 间隙

5 储存部

6 挡板

7 侧板

8 刮落刀

10 基材膜

11a 第1剥离膜

11b 第2剥离膜

12 非剥离膜

20 条纹涂布用膜

21 狭缝

30A、30A’、30B、30C、30D、30E、30F、30G 双面粘着带

31a 第1粘着层

31b 第2粘着层

32 单层粘着层带

32b 第2单层粘着层带

33 单层粘着层带

34a 第1粘着层的狭缝部分

34b 第2粘着层的狭缝部分

A 粘着剂组合物

L0 条纹涂布用膜的厚度

L1 狭缝的长度

L2 狭缝的下游侧端部与表示间隙4的最窄部分的直线Q的距离

L3 狭缝的上游侧端部与表示间隙4的最窄部分的直线Q的距离

L4 狭缝的宽度

L5 相邻的狭缝的距离

La 第1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

Lb 第2粘着层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

LF 基材膜的厚度

LG 间隙4的大小(驱动辊与间隔辊的距离)

P 驱动辊的旋转轴

Q 表示间隙的最窄部分的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