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板,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
背景技术:
pp蜂窝板是由两块较薄的面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两面而制成的板材,亦称蜂窝夹层结构。此结构由于轻质高刚、无毒环保、减震耐寒、隔音保温、防潮隔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高档乘用车的行李箱盖板、行李箱隔板、行李箱地毯基板、侧围装饰板、顶棚等内饰部位、发动机周转箱等。例如,目前汽车零部件用周转箱主要由德国、日本生产,国内企业虽已起步,但两年多来仍没有市场化。pp蜂窝板制备的一大技术难题便是复合。使用传统的胶水,虽然能够复合,但一方面由于不符合环保的理念;一方面胶水多为固化型体系,低温发脆比较严重,性能无法保证。而热熔胶类型的产品目前仍没有适合五层复合工艺的胶。改性eva类型的热熔胶膜,虽然粘结强度与复合工艺适合客户,但由于eva致命的低软化点而无法推广。包胶类型的tpe虽然可以用于包覆pp材质,但该工艺主要采用注塑包胶的方法,包胶温度高,是在pp软化状态下包覆的,不适合覆膜机的连续化工艺。此外,tpe类型材料成膜性差,即使充油性的tpe,流延膜的速度依然很慢,无法市场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通过使用粘结性好,耐热性和内聚强度高,稳定性强,干燥速度快、消耗量小、热稳定性高,耐热性和耐高低温性能优异的热熔胶膜,与该蜂窝板的结构相结合,提高蜂窝板的胶接强度,避免低温发脆现象的产生,使蜂窝板成型所需压力小,成型效果好,拉伸性好,抗弯强度高,能够促进结构的能量吸收、热塑再变型和受冲击减震吸震效果,蜂窝板的尺寸稳定性好,收缩率小,同时具有更好的减重、隔音效果,防水防潮,耐腐蚀性好,有效提高车内的舒适性以及车辆的安全性,满足长期荷载使用的要求。
本发明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底层和设置于面层和底层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以及将面层、聚酯树脂蜂窝芯层和底层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所述面层和底层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5-3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8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6-10份丁基橡胶、5-10份聚马来酸酐、10-15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3-8份填料、5-10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5-10份石油树脂、6-9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6份氢化松香甘油酯、4-8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3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1-3份紫外线吸收剂、1-3份阻燃剂、1-3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3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00-130℃、时间为10-15s、层压压力为1.5-3kgf/cm2;
进一步,所述热熔胶膜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7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7份丁基橡胶、7份聚马来酸酐、1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5份填料、8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8份石油树脂、7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份氢化松香甘油酯、6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2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2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阻燃剂、2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份增韧剂;
进一步,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20℃、时间为13s、层压压力为2kgf/cm2;
进一步,所述填料为碳酸钙、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进一步,所述增韧剂为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3-6份、硼酸锌2-4份、氢氧化钠1-2份和玻璃纤维3-6份组成;
进一步,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4份、硼酸锌3份、氢氧化钠1.5份和玻璃纤维4份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通过使用粘结性好,耐热性和内聚强度高,稳定性强,干燥速度快、消耗量小、热稳定性高,耐热性和耐高低温性能优异的热熔胶膜,与该蜂窝板的结构相结合,提高蜂窝板的胶接强度,避免低温发脆现象的产生,使蜂窝板成型所需压力小,成型效果好,拉伸性好,抗弯强度高,能够促进结构的能量吸收、热塑再变型和受冲击减震吸震效果,蜂窝板的尺寸稳定性好,收缩率小,同时具有更好的减重、隔音效果,防水防潮,耐腐蚀性好,有效提高车内的舒适性以及车辆的安全性,满足长期荷载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5-3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8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6-10份丁基橡胶、5-10份聚马来酸酐、10-15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3-8份填料、5-10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5-10份石油树脂、6-9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6份氢化松香甘油酯、4-8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3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1-3份紫外线吸收剂、1-3份阻燃剂、1-3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3份增韧剂;复合热熔胶膜层2原料的用量对热胶胶膜的性能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该热熔胶膜的整体性能是由组分和组分的用量共同决定的,一个组分的用量多少直接影响热熔胶胶膜的性能,由于加入多种添加剂,添加剂或各种组分对最终组合物的性能影响往往不是唯一的,即可能对组合物的多种性质同时有影响,因此,需考虑各种添加剂的综合影响,因为各种添加剂的性能有时可能会呈现“此消彼长”的情况。热熔胶在长时间加热下抗氧化和热分解的性能,它是衡量胶的耐热性的重要指标。尽管热熔胶中都添加了抗氧剂,有一定的作用,但若长时间处于使用的高温下,即使加了抗氧剂也不能防止氧化和热分解,因此,添加了具有耐热性的组分,以削弱其氧化和热分解,以提高热熔胶的热稳定性。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00-130℃、时间为10-15s、层压压力为1.5-3kgf/cm2;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时间以及层压压力直接影响蜂窝板的胶接效果,进而直接影响聚酯树脂蜂窝板的力学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7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7份丁基橡胶、7份聚马来酸酐、1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5份填料、8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8份石油树脂、7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份氢化松香甘油酯、6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2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2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阻燃剂、2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份增韧剂;本实施例为优选实施例,蜂窝板的各项性能指标最佳。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20℃、时间为13s、层压压力为2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碳酸钙、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好,对热熔胶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两者协同作用,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好,对热熔胶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3-6份、硼酸锌2-4份、氢氧化钠1-2份和玻璃纤维3-6份组成;不仅可起到阻燃作用,而且可以起到填充作用,它所具有不产生腐蚀性卤气及有害气体、不挥发、效果持久、无毒、无烟、不滴等特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4份、硼酸锌3份、氢氧化钠1.5份和玻璃纤维4份组成。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6份丁基橡胶、5份聚马来酸酐、10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3份填料、5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5份石油树脂、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份氢化松香甘油酯、4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1份紫外线吸收剂、1份阻燃剂、1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00℃、时间为105s、层压压力为1.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碳酸钙,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碳酸钙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的一种,或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碳酸钙与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硫橡胶,本实施例中,按同等重量份将聚硫橡胶替换为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替换为聚硫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3份、硼酸锌2份、氢氧化钠1份和玻璃纤维3份组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3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8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10份丁基橡胶、10份聚马来酸酐、15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8份填料、10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10份石油树脂、9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份氢化松香甘油酯、8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3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3份紫外线吸收剂、3份阻燃剂、3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3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30℃、时间为15s、层压压力为3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硫酸钡,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硫酸钡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的一种,或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硫酸钡与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丙烯酸酯橡胶,本实施例中,按同等重量份将丙烯酸酯橡胶替换为聚硫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替换为丙烯酸酯橡胶与聚硫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6份、硼酸锌4份、氢氧化钠2份和玻璃纤维6份组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8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6份丁基橡胶、10份聚马来酸酐、10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8份填料、5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10份石油树脂、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份氢化松香甘油酯、4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3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1份紫外线吸收剂、3份阻燃剂、1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3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00℃、时间为15s、层压压力为1.5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高岭土,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高岭土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硫酸钡、碳酸钙、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的一种,或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高岭土与硫酸钡、碳酸钙、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本实施例中,按同等重量份将聚乙烯醇缩丁醛替换为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替换为聚乙烯醇缩丁醛与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聚醋酸乙烯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3份、硼酸锌4份、氢氧化钠1份和玻璃纤维6份组成。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3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10份丁基橡胶、5份聚马来酸酐、15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3份填料、10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5份石油树脂、9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份氢化松香甘油酯、8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3份紫外线吸收剂、1份阻燃剂、3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30℃、时间为10s、层压压力为3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滑石粉,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滑石粉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硫酸钡、高岭土、碳酸钙、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的一种,或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滑石粉与硫酸钡、高岭土、碳酸钙、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聚醋酸乙烯,本实施例中,按同等重量份将聚醋酸乙烯替换为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硫橡胶中的一种,或替换为聚醋酸乙烯与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硫橡胶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6份、硼酸锌2份、氢氧化钠2份和玻璃纤维3份组成。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10份丁基橡胶、7份聚马来酸酐、10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8份填料、7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5份石油树脂、9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份氢化松香甘油酯、4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3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2份紫外线吸收剂、1份阻燃剂、3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10℃、时间为10s、层压压力为2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凹凸棒土,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凹凸棒土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的一种,或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凹凸棒土与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硫橡胶,本实施例中,按同等重量份将聚硫橡胶替换为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替换为聚硫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5份、硼酸锌3份、氢氧化钠1份和玻璃纤维6份组成。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聚酯树脂蜂窝板材料,包括面层1、底层4和设置于面层1和底层4之间的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以及将面层1、聚酯树脂蜂窝芯层3和底层4粘接为一体的热熔胶膜层2,所述面层1和底层4均为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热熔胶膜层2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2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7份1,2-苯并异噻唑啉-3-酮、7份丁基橡胶、7份聚马来酸酐、1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5份填料、8份(2、3-二甲基)二亚丁基三胺、8份石油树脂、7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份氢化松香甘油酯、6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2份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2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阻燃剂、2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份增韧剂;
所述热熔胶膜的层压温度为100℃、时间为105s、层压压力为1.kgf/cm2。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碳酸钙,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碳酸钙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中的一种,或按照同等重量份替换为碳酸钙与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粉、凹凸棒土、空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粉、二氧化钛、石墨粉、白炭黑、炭黑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硫橡胶,本实施例中,按同等重量份将聚硫橡胶替换为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种,或替换为聚硫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4,4-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按重量份由水滑石粉4份、硼酸锌3份、氢氧化钠1.5份和玻璃纤维4份组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