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5352发布日期:2019-09-17 23:3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包含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层中包含新型芘类有机化合物及蒽类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自从1987年由美国柯达(kodak)公司的c.w.tang在芳香二胺(diamine)中利用铝化合物来作为发光层开发出最初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c.w.tang,s.a.vanslyke,appliedphysicsletters,51卷第913页,1987年)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的对于多层薄膜结构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材料的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与现有的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板(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的其他平板显示器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且制备工序多种的优点,并且具有高亮度及优秀的视角特性,由于响应速度快且驱动电压低,因此正在作为壁挂式电视(tv)等的平板显示器或显示器的背光、照明、广告板等光源来进行产品化。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当向阴极(电子注入电极)和阳极(空穴注入电极)施加电压时,在发光层中空穴(hole)与电子相遇并进行发光的器件,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具有包含多个有机层的结构。此时,除了发光层(eml,lightemittinglayer)之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包含空穴注入层(hil,holeinjectionlayer)、空穴传输层(htl,holetransportlayer)、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transportlayer)或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injectionlayer),为了提高发光层的效率,还可根据需要,包含电子阻挡层(ebl,electronblockinglayer)或空穴阻挡层(hbl,holeblockinglayer)。这些有机层均包含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以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

另一方面,当仅使用一种物质来作为发光层中使用的发光物质时,存在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最大发光波长向长波长移动且颜色纯度降低或者因发光衰减效应而使器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可使用主体/掺杂剂类来作为发光材料以使通过颜色纯度的增加和能量转移的发光效率增加。

其原理在于,当向发光层少量混合能带隙小于形成发光层的主体的掺杂剂时,在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作为掺杂剂传输以高效发光。此时,主体的波长向掺杂剂的波长带移动,因此可根据利用的掺杂剂的种类来获得所需的波长的光。

发光层分别由红色主体/掺杂剂、绿色主体/掺杂剂以及蓝色主体/掺杂剂构成,与其他各个颜色相比,在寿命、效率及颜色纯度方面上,蓝色发光层处于最大劣势,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可实现优秀的蓝色的主体及掺杂剂。

最近,重要的是,在现有的多芳族体系(polyaromaticsystem)中蓝色主体取代如二苯并呋喃(dibenzofuran)等的极性衍生物。其原因在于,因二苯并呋喃(dibenzofuran)中包含的氧分子引起的极化率(polarizability)及偶极矩(dipolemoment)增加。这种特性使器件中的主体分子的堆积(packing)增加,因此具有可改善器件的驱动电压及效率且使器件的寿命增加的作用。但是,尽管存在这种特性,在主体的极性增加的情况下,存在常规使用的蓝色掺杂剂的最大发光波长大多向长波长(红色)移动的现象,因此发现理想型主体/掺杂剂组合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当使用二苯并呋喃(dibenzofuran)中包含的化合物作为主体时,使最大发光波长向长波长(红色)移动的现象最小化的主体/掺杂剂系统,最终,提供具有优异的颜色纯度且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及长寿命等的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指出不同情况,否则单数形式可包含复数形式。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包含(comprise)”和/或“包含的(comprising)”用于特定提出的多种形状、数值、步骤、操作、部件、要素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而非排除至少一种其他形状、数值、操作、部件、要素和/或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术语“和/或”包含相应所列项目中的一种及至少一种的所有组合。

在本发明中,“烷基”是指来源于碳原子数1至40个的直链或支链的饱和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其示例,可例举有甲基、乙基、丙基、异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烯基(alkenyl)”是指来源于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碳原子数2至40个的直链或支链的不饱和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其示例,可例举有乙烯基(vinyl)、烯丙基(allyl)、异丙烯基(isopropenyl)、2-丁烯基(2-butenyl)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炔基(alkynyl)”是指来源于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三键的碳原子数2至40个的直链或支链的不饱和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其示例,可例举有乙炔基(ethynyl)、2-丙炔基(2-propynyl)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芳基”是指来源于由单环或两个以上的环组合而成的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烃的一价取代基。并且,还可包含两个以上的环以相互单纯附着(悬挂,pendant)或缩合的形态。作为这种芳基的示例,可例举有苯基、萘基、菲基、蒽基、二甲基芴基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杂芳基”是指来源于核原子数5至60个的单杂环或聚杂环芳烃的一价取代基。此时,环中的至少一个碳由如n、o、s或se等的杂原子取代,优选地,环中1至3个碳由如n、o、s或se等的杂原子取代。并且,还可包含两个以上的环以相互单纯附着(悬挂,pendant)或缩合的形态,进而还可包含与芳基之间的缩合的形态。作为这种杂芳基的示例,可例举有如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等的6元单环、如酚噻吩基(phenoxathienyl)、中氮茚基(indolizinyl)、吲哚基(indolyl)、嘌呤基(purinyl)、喹啉基(quinolyl)、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咔唑基(carbazolyl)等的多环以及2-嘌呤基、n-咪唑基、2-异噁唑基、2-吡啶基、2-嘧啶基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芳氧基”为由ro-表示的一价取代基,所述r是指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基。作为这种芳氧基的示例,可例举有苯氧基、萘氧基、二苯基氧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烷氧基”为由r'o-表示的一价取代基,所述r'是指碳原子数1至40个的烷基,可包含直链(linear)、支链(branched)或环状(cyclic)结构。作为烷氧基的示例,可例举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丙氧基、叔丁氧基、正丁氧基、戊氧基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芳香胺”是指由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基取代的胺。

在本发明中,“环烷基”是指来源于碳原子数3至40个的单环或多环非芳烃的一价取代基。作为这种环烷基的示例,可例举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降莰基(norbornyl)、金刚烷(adamantine)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杂环烷基”是指来源于核原子数3至40个的非芳烃的一价取代基,环中至少一个碳由如n、o、s或se等的杂原子取代,优选地,环中1至3个碳由如n、o、s或se等的杂原子取代。作为这种杂环烷基的示例,可例举有吗啉基、哌嗪基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烷基甲硅烷基”是指由碳原子数1至40个的烷基取代的甲硅烷基,“芳基甲硅烷基”是指由碳原子数6至60个的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

在本发明中,“稠环”是指稠合的脂肪族环、稠合的芳香族环、稠合的杂脂肪族环、稠合的杂芳族环或它们的组合形式。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一种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膜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所述有机膜包含选自由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层,所述发光层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中,

l1通过包含c1、c2及c3来形成c4~c7的饱和或不饱和稠环,所述环可由c1~c10烷基取代,

r1至r8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

化学式2

式中,

r11至r20彼此相同或不同且至少一种为-l2-ar1和/或-l3-ar2,

l2及l3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核原子数6至30个的杂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环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环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环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亚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环亚烯基组成的组中,

ar1及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环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烯基组成的组中,

除了-l2-ar1或-l3-ar2之外的r11至r20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组成的组中,

所述r1至r8、l2至l3、ar1至ar2及r11至r20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表示由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

式中,

r9及r10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12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的烷氧基、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

所述r9及r10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及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n为1至3的整数,

r1至r8为如发明要求保护范围1中所定义。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所述化学式1的r1至r8中任一种表示由以下化学式4表示的官能团。

化学式4

化学式5

式中,

l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8亚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8杂亚芳基,

m为氢、氚或由所述化学式5表示的官能团,

ar3及ar4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或者所述ar3及ar4可相互连接来形成包含至少一个n、o或s的6元至18元的环,

所述l、ar3及ar4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所述化学式5的ar3及ar4表示选自由通过以下化学式6至化学式11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

化学式6

化学式7

化学式8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式中,

*为形成键的部分,

p为0至4的整数,

q为0至3的整数,

x1选自c(r23)、n、s及o组成的组中,

x2、x3、x4及x6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c(r23)(r24)、n(r23)、s及o组成的组中,

x5及x7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为c(r23)或n,

r21至r24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

所述r19至r21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当所述m为由化学式5表示的官能团时,所述ar3及ar4表示通过与m的n相连接来形成环的由以下化学式12或化学式13中任一种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5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式中,

x8及x9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c(r25)(r26)、n(r25)、c、n、o及s组成的组中,

r25及r26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

或者所述r25至r26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由所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表示由以下化学式14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4

式中,

r1至r8,ar1至ar2及l2至l3为如发明要求保护范围1中所定义。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化学式14的l2及l3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亚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核原子数6至30个的杂亚芳基。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所述化学式14的ar1及ar2中的至少一种表示由以下化学式15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5

式中,

r27至r34彼此相同或不同,至少一种为-l2-ar1和/或-l3-ar2,

x为o或s,

除了-l2-ar1和/或-l3-ar2之外的r27至r34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还可与相邻的基团一同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稠环,

所述r27至r34及它们额外形成的饱和或不饱和稠环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氨基甲酸酯基、羧基、氰基、硝基、卤基、羟基、羧酸酯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所述化学式15表示由以下化学式16至化学式24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6

化学式17

化学式18

化学式19

化学式20

化学式21

化学式22

化学式23

化学式24

式中,

x为o或s,

e为0至6的整数,

f为0至6的整数,

g为0至4的整数,

h为0至4的整数,

r35至r37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单键、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中,

r35至r37中任一种与l2或l3相结合。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所述r11至r18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选自通过以下化合物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由所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选自由以下化合物组成的组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可包含掺杂剂及主体,所述掺杂剂可包含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所述主体可包含由所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由本发明的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可用作掺杂剂物质,优选地,为用于蓝色掺杂剂的材料。具体地,所述有机化合物为蓝色掺杂剂物质,使发光波长相对于现有的蓝色掺杂剂向7nm以上短波长侧移动以提供适合于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的深蓝色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

由本发明的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将环状化合物的烷基导入芘分子核(core)的内部,从而防止产生掺杂剂的激基缔合物(excimer)并使核的电子密度及掺杂剂的稳定性增加,使得器件的效率及寿命增加。

由本发明的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对溶液具有优异的溶解度,从而具有易于溶液法工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制备的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一实例提供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及由化学式2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所述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可包含常规添加的物质,例如,公知的掺杂剂及主体物质。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主体物质可以为由所述化学式2表示的有机化合物,但不仅限于示例。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例,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层叠有由至少包含发光层的单层或多层形成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含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及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具有以阳极(空穴注入电极)、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及阴极(电子注入电极)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优选地,可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包含电子阻挡层(ebl),并且还可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包含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并且,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还可包含空穴阻挡层(hbl)。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但是,下文中所例示的内容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例中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但下文中所例示的内容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具体地,首先以常规方法在基板表面涂敷阳极用物质以形成阳极。此时,所使用的基板优选为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表面平滑性、容易处理性及防水性的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并且,作为阳极用物质,可使用透明且导电性优异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

接着,以常规方法在所述阳极表面对空穴注入层(hil)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旋涂以形成空穴注入层。作为这种空穴注入层物质,可例举酞菁铜(cupc)、4,4',4"-三(3-甲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4,4',4"-三(3-甲基苯基氨基)苯氧基苯(m-mtdapb)、作为树枝状(starburst)胺类的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tcta)、4,4',4"-三(n-(2-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2-tnata)或可购自日本出光兴产(idemitsu)株式会社的ide406。

以常规方法在所述空穴注入层表面对空穴传输层(htl)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旋涂以形成空穴传输层。此时,作为空穴传输层物质,可例举双(n-(1-萘基-n-苯基))联苯胺(α-npd),n,n'-二(萘-1-基)-n,n'-联苯-联苯胺(npb)或n,n'-联苯-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

以常规方法在所述空穴传输层表面对发光层(eml)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旋涂以形成发光层。此时,作为所使用的发光层物质中的单一发光物质或发光主体物质,优选地,可使用由所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但在绿色的情况下,可使用三(8-羟基喹啉)铝(alq3)等,在蓝色的情况下,可使用balq(8-羟基喹啉铍盐)、dpvbi(4,4'-双(2,2-联苯基乙烯基)-1,1'-联苯)系列、螺旋体(spiro)物质、螺-dpvbi(螺-4,4'-双(2,2-联苯基乙烯基)-1,1'-联苯)、lipbo(2-(2-苯并恶唑基)-苯酚锂盐)、双(联苯乙烯基)苯、铝-喹啉金属络合物、咪唑、噻唑及恶唑的金属络合物等。

在发光层物质中,在可与发光主体一同使用的掺杂剂的情况下,作为蓝色荧光掺杂剂,优选地,可使用由本发明的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其他荧光掺杂剂,可使用购自日本出光兴产(idemitsu)株式会社的ide102、ide105,作为磷光掺杂剂,可使用三(2-苯基吡啶)铱(iii)(ir(ppy)3)、铱(iii)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盐(firpic)(参考文献[chihayaadachietal.,appl.phys.lett.,2001,79,3082-3084])、铂(ii)八乙基卟啉(ptoep)、tbe002(荷兰科比恩公司(corbion))等。

可选地,在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之间还可形成电子阻挡层(ebl)。

以常规方法在所述发光层表面对电子传输层(etl)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旋涂以形成电子传输层。此时,在所使用的电子传输层物质的情况下,不做特别限定,优选地,可使用三(8-羟基喹啉)铝(alq3)。

可选地,通过在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还形成空穴阻挡层(hbl)并在发光层一同使用磷光掺杂剂及发光主体,从而可防止三重态激子或空穴向电子传输层扩散的现象。所述磷光掺杂剂可以为由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所述发光主体可以为由化学式2表示的有机化合物。

空穴阻挡层的形成可通过以常规方法对空穴阻挡层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及旋涂来实施,在空穴阻挡层物质的情况下,不做特别限定,但优选地,可使用(8-羟基喹啉)锂(liq)、双(8-羟基-2-甲基羟基喹啉)-联苯酚合铝(balq)、浴铜灵(bathocuproine,bcp)及lif等。

以常规方法在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对电子注入层(eil)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旋涂以形成电子注入层。此时,作为所使用的电子注入层物质,可使用lif、liq、li2o、bao、nacl、csf等物质。

以常规方法在所述电子注入层表面对阴极用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以形成阴极。此时,作为所使用阴极用物质,可使用锂(li)、铝(al)、铝-锂(al-li)、钙(ca)、镁(mg),镁-铟(mg-in)、镁-银(mg-ag)等。并且,在前部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可通过使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来形成可透射光的透明阴极。

可通过本发明的用于形成覆盖层的组合物来在所述阴极的表面形成覆盖层(cpl)。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低温下也可升华及蒸镀,实现颜色更深的深蓝色,并且可增加器件的效率及寿命的有机化合物。

并且,根据本发明,提供包含如下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解决现有的蓝色掺杂剂物质固有的工序上的生产率及成本问题,并在溶液工序中也可容易实现器件而不是在现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工序应伴随的蒸镀工序。

并且,根据本发明,提供适合于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的深蓝色(deepblue)系列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最终提供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长寿命等的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中间体1-a化合物的核磁共振(nmr)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膜,

所述有机膜包含选自由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层,

所述发光层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中,

l1通过包含c1、c2及c3来形成c4~c7的饱和或不饱和稠环,所述环可由c1~c10烷基取代,

r1至r8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

化学式2

式中,

r11至r20彼此相同或不同且至少一种为-l2-ar1和/或-l3-ar2,

l2及l3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核原子数6至30个的杂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环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环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环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亚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的杂环亚烯基组成的组中,

ar1及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环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烯基组成的组中,

除了-l2-ar1或-l3-ar2之外的r11至r20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组成的组中,

所述r1至r8,l2至l3,ar1至ar2及r11至r20还可由分别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取代,当存在多个所述取代基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是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说明本发明而提供,以下实施例可变形为多种不同形式,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于以下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充实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精神而提供。

以下,例举典型例来在下文中说明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然而,本发明的多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受限于下文中例示的方法,本发明的多个化合物可通过下文中所例示的方法及本领域公知方法来制备而成。

合成例

中间体1-a的合成

使288.4g(1mol)的2-甲基-4-(芘-1-基)丁-2-醇溶于2.8l的甲苯(toluene)之后,添加了10重量百分比(wt%)的酸。随着利用迪安-斯塔克(dean-stark)装置来除去水分,在加热/回流状态下搅拌了12小时。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10l的水以提取甲苯层之后,再次用1l水重新提取了甲苯层。用mgso4处理所提取的溶液以除去残留水分,并在真空烘箱中干燥。然后,用正己烷进行柱纯化,以71%的收率获得了192.0g化合物a。

合成例1-1

化合物1-1的合成

使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02g(30mmol)的n-(5-(叔丁基)-2-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胺溶于100ml的甲苯之后,添加5.76g(60.0mmol)的naotbu、0.46g(0.5mmol)的pd2(dba)3、0.2g(1.0mmol)的tbu3p,在加热/回流状态下搅拌了6小时。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100ml的水以提取甲苯层之后,再次加入50ml水重新提取了甲苯层。用mgso4处理以除去残留水分,并在真空烘箱中进行了干燥。然后,利用正己烷/二氯甲烷(mc)进行柱纯化,以60%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5.06g。

ms(maldi-tof)m/z:843[m]+

合成例1-2

化合物1-2的合成

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6.76g(30mmol)的双(2,4-二甲基苯基)胺来代替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02g(30mmol)的n-(5-(叔丁基)-2-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胺,除此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4.93g。

ms(maldi-tof)m/z:759[m]+

合成例1-3

化合物1-3的合成

除了使用4.42g(10.0mmol)的1,7-二溴-5,5,9-三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02g(30mmol)的n-(5-(叔丁基)-2-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2%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3’5.05g。

ms(maldi-tof)m/z:815[m]+

合成例1-4

化合物1-4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7.60g(30mmol)的5-(叔丁基)-2-甲基-n-(邻甲苯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57%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4’4.64g。

ms(maldi-tof)m/z:815[m]+

合成例1-5

化合物1-5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08g(30mmol)的2,6-二甲基-n-(4-(甲基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7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5’6.35g。

ms(maldi-tof)m/z:847[m]+

合成例1-6

化合物1-6的合成

除了使用4.42g(10.0mmol)的1,7-二溴-5,5,9-甲基三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02g(30mmol)的5-(叔丁基)-n-(2,5-二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6’5.30g。

ms(maldi-tof)m/z:815[m]+

合成例1-7

化合物1-7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7.60g(30mmol)的4-(叔丁基)-2,6-二甲基-n-苯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57%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7’4.64g。

ms(maldi-tof)m/z:815[m]+

合成例1-8

化合物1-8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7.60g(30mmol)的n-(4-(叔丁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1%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8’4.97g。

ms(maldi-tof)m/z:815[m]+

合成例1-9

化合物1-9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02g(30mmol)的5-(叔丁基)-n-(2,5-二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6%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9’5.56g。

ms(maldi-tof)m/z:843[m]+

合成例1-10

化合物1-10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6.76g(30mmol)的n-(3,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59%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0’4.48g。

ms(maldi-tof)m/z:759[m]+

合成例1-11

化合物1-11的合成

除了使用4.42g(10.0mmol)的1,7-二溴-5,5,9-甲基三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9.04g(30mmol)的n-(4-异丙基苯基)二苯[b,d]呋喃-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1’5.74g。

ms(maldi-tof)m/z:883[m]+

合成例1-12

化合物1-12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9.04g(30mmol)的n-(4-异丙基苯基)二苯[b,d]呋喃-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70%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2’6.38g。

ms(maldi-tof)m/z:911[m]+

合成例1-13

化合物1-13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9.46g(30mmol)的n-([1,1'-联苯]-2-基)二苯[b,d]呋喃-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52%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3’5.09g。

ms(maldi-tof)m/z:979[m]+

合成例1-14

化合物1-14的合成

除了使用4.42g(10.0mmol)的1,7-二溴-5,5,9-甲基三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9.46g(30mmol)的n-(4-(叔丁基)苯基)二苯[b,d]呋喃-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6%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4’6.01g。

ms(maldi-tof)m/z:911[m]+

合成例1-15

化合物1-15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9.04g(30mmol)的n-(2-异丙基苯基)二苯[b,d]呋喃-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4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5’4.10g。

ms(maldi-tof)m/z:911[m]+

合成例1-16

化合物1-16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32g(30mmol)的n-(邻甲基苯基)二苯[b,d]呋喃-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5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6’4.70g。

ms(maldi-tof)m/z:855[m]+

合成例1-17

化合物1-17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5.08g(30mmol)的二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77%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7’4.98g。

ms(maldi-tof)m/z:646[m]+

合成例1-18

化合物1-18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6.16g(30mmol)的双(4-氟苯基)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6%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8’4.74g。

ms(maldi-tof)m/z:718[m]+

合成例1-19

化合物1-19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9.64g(30mmol)的二([1,1'-联苯]-4-基)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3%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19’5.99g。

ms(maldi-tof)m/z:951[m]+

合成例1-20

化合物1-20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85g(30mmol)的n-([1,1'-联苯]-4-基)萘-1-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42%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0’3.14g。

ms(maldi-tof)m/z:899[m]+

合成例1-21

化合物1-21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26g(30mmol)的n-苯并二苯并[b,d]噻吩-4-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4%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1’5.50g。

ms(maldi-tof)m/z:859[m]+

合成例1-22

化合物1-22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5.11g(30mmol)的n-苯基吡啶-3-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33%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2’2.14g。

ms(maldi-tof)m/z:648[m]+

合成例1-23

化合物1-23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7.12g(30mmol)的n-苯基-4-(三氟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45%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3’3.52g。

ms(maldi-tof)m/z:782[m]+

合成例1-24

化合物1-24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8.56g(30mmol)的9,9-二甲基-n-苯基-9h-芴-1-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0%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4’5.28g。

ms(maldi-tof)m/z:879[m]+

合成例1-25

化合物1-25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6.88g(30mmol)的双(4-甲氧基苯基)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71%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25’5.45g。

ms(maldi-tof)m/z:766[m]+

合成例1-26

化合物1-76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5.91g(30mmol)的2,6-二甲基-n-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71%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76’4.85g。

ms(maldi-tof)m/z:702[m]+

合成例1-27

化合物1-77的合成

除了使用4.70g(10.0mmol)的1,7-二溴-9-异丙基-5,5-二甲基-4,5-二氢-3h-苯并[cd]芘和5.91g(30mmol)的2,6-二甲基-n-(邻甲苯基)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4%的收率获得了‘化合物1-77’4.67g。

ms(maldi-tof)m/z:731[m]+

合成例2-1

化合物2-1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二苯并呋喃-4-硼酸(2.33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45g(63%)化合物2-1。

ms(maldi-tof)m/z:420[m]+

合成例2-2

化合物2-2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二苯并呋喃-3-硼酸(2.33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81g(67%)化合物2-2。

ms(maldi-tof)m/z:420[m]+

合成例2-3

化合物2-3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二苯并呋喃-2-硼酸(2.33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73g(65%)化合物2-3。

ms(maldi-tof)m/z:420[m]+

合成例2-4

化合物2-4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二苯并呋喃-1-硼酸(2.33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77g(66%)化合物2-4。

ms(maldi-tof)m/z:420[m]+

合成例2-5

化合物2-5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二苯并呋喃-6-苯基-4-硼酸(3.16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和正庚烷重结晶,获得了2.58g(52%)化合物2-5。

ms(maldi-tof)m/z:496[m]+

合成例2-6

化合物2-6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二苯并呋喃-7-苯基-4-硼酸(3.16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和正庚烷重结晶,获得了2.33g(47%)化合物2-6。

ms(maldi-tof)m/z:496[m]+

合成例2-7

化合物2-37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萘并[2,3-b]苯并呋喃-3-基-硼酸(2.88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重结晶,获得了2.49g(53%)化合物2-37。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8

化合物2-38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萘并[1,2-b]苯并呋喃-9-基-硼酸(2.88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重结晶,获得了2.49g(53%)化合物2-38。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9

化合物2-39的合成

加入9-溴-10-苯基蒽(3.33g,10mmol)和2-(二萘并[2,1-b:1',2'-d]呋喃-5-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4.73g,12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重结晶,获得了2.81g(54%)化合物2-39。

ms(maldi-tof)m/z:520[m]+

合成例2-10

化合物2-61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1'-基)蒽(3.83g,10.0mmol)和二苯并呋喃-4-硼酸(2.34g,11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3.20g(37%)化合物2-61。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11

化合物2-62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2'-基)蒽(3.83g,10.0mmol)和二苯并呋喃-4-硼酸(2.34g,11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4.79g(55%)化合物2-62。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12

化合物2-66的合成

4-(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萘-1-基)苯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投入水之后,进行层分离,并将有机层用mgso4处理以除去了水分。过滤之后,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重结晶,获得了1.85g(34%)化合物2-66。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13

化合物2-67的合成

加入4-(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萘-2-基)苯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3.06g(56%)化合物2-67。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14

化合物2-73的合成

加入4-(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苯基萘-1-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67g(49%)化合物2-73。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15

化合物2-75的合成

加入4-(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6-苯基萘-2-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3.06g(56%)化合物2-75。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16

化合物2-78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1'-基)蒽(3.83g,10.0mmol)和二苯并呋喃-3-硼酸(2.34g,11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49g(53%)化合物2-78。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17

化合物2-79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2'-基)蒽(3.83g,10.0mmol)和二苯并呋喃-3-硼酸(2.34g,11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02g(43%)化合物2-79。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18

化合物2-83的合成

加入3-(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萘-1-基)苯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投入水之后,进行层分离,将有机层用mgso4处理以除去了水分。过滤之后,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并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重结晶,获得了1.37g(25%)化合物2-83。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19

化合物2-84的合成

加入3-(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萘-2-基)苯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3.06g(56%)化合物2-84。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20

化合物2-90的合成

加入3-(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苯基萘-1-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40g(44%)化合物2-90。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21

化合物2-92的合成

加入3-(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6-苯基萘-2-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30g(42%)化合物2-92。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22

化合物2-95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1'-基)蒽(3.83g,10.0mmol)和二苯并呋喃-2-硼酸(2.34g,11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54g(54%)化合物2-95。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23

化合物2-96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2'-基)蒽(3.83g,10.0mmol)和二苯并呋喃-2-硼酸(2.34g,11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2.54g(54%)化合物2-96。

ms(maldi-tof)m/z:470[m]+

合成例2-24

化合物2-100的合成

加入2-(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萘-1-基)苯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投入水之后,进行层分离,将有机层用mgso4处理以除去了水分。过滤之后,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并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重结晶,获得了1.27g(22%)化合物2-100。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25

化合物2-101的合成

加入2-(10-溴蒽-9-基)二苯并呋喃(4.23g,10.0mmol)和(4-(萘-2-基)苯基)硼酸(2.72g,11.0mmol)、碳酸钾(5.16g,20mmol)、甲苯100ml、水20ml、乙醇10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并在甲苯中重结晶,获得了3.17g(55%)化合物2-101。

ms(maldi-tof)m/z:546[m]+

合成例2-26

化合物2-142的合成

加入9-溴-10-(4-(萘-1-基)苯基)蒽(4.59g,10mmol)和2-(二萘并[2,1-b:1',2'-d]呋喃-5-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4.73g,12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重结晶,获得了3.74g(58%)化合物2-142。

ms(maldi-tof)m/z:646[m]+

合成例2-27

化合物2-191的合成

加入10-溴-9-(萘-1'-基)蒽(3.83g,10.0mmol)和萘并[2,3-b]苯并呋喃-3-基-硼酸(2.88g,11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重结晶,获得了3.17g(61%)化合物2-191。

ms(maldi-tof)m/z:520[m]+

合成例2-28

化合物2-193的合成

加入9-([1,1'-联苯]-4-基)-10-溴蒽(4.09g,10mmol)和2-(二萘并[2,1-b:1',2'-d]呋喃-5-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4.73g,12mmol)、碳酸钾(2.76g,20mmol)、甲苯50ml、水10ml、乙醇10ml。投入四(三苯基膦)钯(0.231g,0.20mmol)并回流了10小时。此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甲苯、甲醇、水洗涤所生成的固体之后,用甲苯重结晶,获得了3.28g(55%)化合物2-193。

ms(maldi-tof)m/z:596[m]+

比较合成例1

化合物1-a的合成

除了使用3.60g(10.0mmol)的1,6-二溴芘和5.08g(30mmol)的二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72%的收率获得了3.86g化合物1-a。

ms(maldi-tof)m/z:536[m]+

比较合成例2

化合物1-b的合成

除了使用3.60g(10.0mmol)的1,6-二溴芘和8.02g(30mmol)的5-(叔丁基)-n-(2,5-二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5%的收率获得了4.76g化合物1-b。

ms(maldi-tof)m/z:733[m]+

比较合成例3

除了使用4.16g(10.0mmol)的1,6-二溴-3,8-二乙基芘和8.02g(30mmol)的5-(叔丁基)-n-(2,5-二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之外,通过与合成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来以60%的收率获得了4.73g化合物1-c。

ms(maldi-tof)m/z:789[m]+

实施例:薄膜过程化语言(pl)数据测定

使以下化合物2-b、化合物2-c或所述化合物2-62作为主体来蒸镀在氧化铟锡(ito)薄膜上并通过以3%来掺杂化合物1-b或本发明的化合物1-7来形成发光层之后,在薄膜状态下测定了pl。

化合物2-b、化合物2-c

表1

作为蓝色主体,使用不具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和导入有极性取代基的化合物,作为蓝色掺杂剂,使用本发明的掺杂剂,在这种情况下测定波长的结果,可确认在使用本发明的掺杂剂的情况下,即使以导入有极性取代基的化合物用作主体,也不存在波长变化。

反之,在使用现有掺杂剂和导入有极性取代基的化合物来用作主体的情况下,确认了向长波长(红色方向)移动的情况。

实施例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通过光刻工序(photo-lithograph)将依次层叠有作为光反射层的ag合金和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的氧化铟锡(ito)(10nm)的基板区分为阴极区域和阳极区域以及绝缘层并进行了图案化(patterning),此后,以阳极(氧化铟锡)的功函数(work-function)的增加和除渣(descum)为目的,进行了紫外光臭氧(uvozone)处理和通过o2:n2等离子的表面处理。在其上,通过空穴注入层(hil)形成了1,4,5,8,9,11-六氮杂苯甲腈(hat-cn)厚度。接着,通过对n4,n4,n4',n4'-四([1,1'-联苯]-4-基)-[1,1'-联苯]-4,4'-二胺进行真空蒸镀来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部形成了厚度的空穴传输层。在所述空穴传输层(htl)上部以厚度形成n-苯基-n-(4-(螺[苯并[de]蒽-7,9'-芴]-2'-基)苯基)二苯[b,d]呋喃-4-胺以作为电子阻挡层(ebl),在所述电子阻挡层(ebl)上部通过随着使蒸镀化合物2-1并用掺杂剂以4%来掺杂化合物1-1来形成了厚度的发光层(eml)以作为蓝色(blue)发光层的主体。

在其上,以1:1的重量比混合2-(4-(9,10-二(萘-2-基)蒽-2-基)苯基)-1-苯基-1h-苯并[d]咪唑和(8-羟基喹啉)锂(liq),并以厚度蒸镀了电子传输层(etl),并且作为阴极,以9:1的比率使镁(mg)和银(ag)以厚度进行蒸镀。并且,在所述阴极上,使n4,n4'-二苯-n4,n4'-双(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以63~65nm的厚度进行了蒸镀来作为覆盖层(cpl)。在覆盖层(cpl)上,通过用uv固化胶贴合密封盖(sealcap)以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免受大气中的o2或水分的影响,从而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2至实施例36: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除了使用如下表4所示的化合物作为掺杂剂来代替所述化合物1-1,并调节了所述掺杂剂的掺杂量之外,利用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比较例1至比较例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除了使用化合物1-a~1-c作为掺杂剂来代替所述化合物1之外,利用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比较例4至比较例5: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除了使用以下化合物2-a至化合物2-b作为主体来代替所述化合物2之外,利用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化合物2-a、化合物2-b、化合物2-c

实验例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性分析

以下,利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9及比较实施例1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来在1000cd/m2亮度上比较特性并将其结果示于下表2中。

表2

参照所述表2,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当与比较例比较时,可确认驱动电压(volt)表现出同等以下(低驱动电压),发光效率(cd/a)得以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包含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层中含有新型芘类有机化合物及蒽类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