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环保膩子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86001发布日期:2020-08-18 17:1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室内涂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机环保膩子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家庭生活中,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环保健康条件,凡是新购买的房子或住久了的房子一般都需要用腻子刮平整,再喷二遍乳胶漆已达到美观的装饰效果。由于普通的内墙腻子中含有有机材料的胶粉、纤维素等物质,有机物质容易滋生细菌,发生霉变,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健康的影响。同时为普通腻子中有机物质降解,造成粉化脱粉现象,而在腻子上再喷二遍的乳胶漆中,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所以并不环保,而且喷涂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机环保膩子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机环保膩子,包括以下组份:白水泥、硫酸钙、碳酸钙、氢氧化钙、滑石粉、二氧化钛、高岭土、硅藻土、海泡石粉、钠基膨润土、氨基硅烷、光触媒粉、苯甲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双乙酸钠、pp纤维、氧化石墨烯、硅烷基憎水剂。

进一步的,各组份的质量份数为:白水泥10~40份、硫酸钙10~20份、碳酸钙20~50份、氢氧化钙10~30份、滑石粉5~10份、二氧化钛1~10份、高岭土1~10份、硅藻土2~10份、海泡石粉2~10份、钠基膨润土0.1~0.5份、氨基硅烷0.5~1份、光触媒粉0.1~1份、苯甲酸钠0.1~1份、聚羧酸减水剂0.1~1份、双乙酸钠0.1~1份、pp纤维1~5份、氧化石墨烯1~5份、硅烷基憎水剂0.1~0.5份。

进一步的,各组份的质量份数为:白水泥25份、硫酸钙15份、碳酸钙40份、氢氧化钙20份、滑石粉8份、二氧化钛5份、高岭土5份、硅藻土7份、海泡石粉7份、钠基膨润土0.3份、氨基硅烷0.8份、光触媒粉0.6份、苯甲酸钠0.6份、聚羧酸减水剂0.6份、双乙酸钠0.6份、pp纤维4份、氧化石墨烯3份、硅烷基憎水剂0.3份。

进一步的,pp纤维为6.6~9mm。

进一步的,硫酸钙为200目,碳酸钙为200目,氢氧化钙为200目,滑石粉为325目,海泡石粉为325目,二氧化钛为1200目,高岭土为1250目。

进一步的,包括一种无机环保膩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水泥加入干混搅拌机中,后加入pp纤维搅拌5min;(2)将硅藻土、海泡石粉、钠基膨润土、光触媒粉、苯甲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双乙酸钠、氧化石墨烯、硅烷基憎水剂加入混合机以60rpm/min转速混合均匀;(3)干混搅拌机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中;(4)依次加入硫酸钙、碳酸钙、氢氧化钙、滑石粉、二氧化钛、高岭土,以60rpm/min转速搅拌30min;(5)氨基硅烷单独包装。

进一步的,包括一种无机环保膩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与氨基硅烷预混,再与其他组份形成的膩子干粉混合均匀,水与膩子干粉的质量比为0.5~1:1,用刮刀批刮到墙面上,批刮厚度为0.5~1.5mm。

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以白水泥、硫酸钙、碳酸钙、氢氧化钙、滑石粉、高岭土为膩子的基料,以二氧化钛为颜料,硅藻土、海泡石提供污染物吸附功能;钠基膨润土、海泡石吸水,为氨基硅烷反应提供条件,氨基硅烷一方面氨基与氧化石墨烯上的羟基和羧基反应交联,增加膩子的强度,同时氨基硅烷吸水变硅醇与钠基膨润土、海泡石、墙体等含水极性物吸附紧密,与钠基膨润土、海泡石吸附紧密可以防止膩子开裂,与墙体吸附紧密、同时钠基膨润土、海泡石本身特性也能增加膩子层对墙体的粘结吸附功能,可以省略常用膩子中使用乳胶来粘结墙体。在硅藻土、海泡石吸附污染物的基础上,苯甲酸钠、双乙酸钠、氧化石墨烯、光触媒粉对污染物提供降解、杀菌防腐功能,pp纤维进一步防止膩子层的开裂。聚羧酸减水剂可以减少膩子的用水量。海泡石可同时增加膩子的保温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膩子基本为无机材料,可以防止普通膩子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易降解造成粉化脱粉,需要在膩子表层涂覆乳胶漆的弊端,可以单独使用而不需要涂覆乳胶漆。膩子中不需要单独增加乳胶等成份也能具有对墙体较好的附着力,并且可以对环境中的有害污染物进行降解,提供较强的防腐杀菌功能。本发明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们通常按照常规条件进行操作。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述实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

实施例1

一种无机环保膩子,包括以下各质量的各组份:白水泥10份、硫酸钙10份、碳酸钙20份、氢氧化钙10份、滑石粉5份、二氧化钛1份、高岭土1份、硅藻土2份、海泡石粉2份、钠基膨润土0.1份、氨基硅烷0.5份、光触媒粉0.1份、苯甲酸钠0.1份、聚羧酸减水剂0.1份、双乙酸钠0.1份、pp纤维1份、氧化石墨烯1份、硅烷基憎水剂0.1份。

进一步的,pp纤维为6.6~9mm。硫酸钙为200目,碳酸钙为200目,氢氧化钙为200目,滑石粉为325目,二氧化钛为1200目,高岭土为1250目。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无机环保膩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白水泥加入干混搅拌机中,后加入pp纤维搅拌5min;(2)将硅藻土、钠基膨润土、光触媒粉、苯甲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双乙酸钠、氧化石墨烯、硅烷基憎水剂加入混合机以60rpm/min转速混合均匀;(3)干混搅拌机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中;(4)依次加入硫酸钙、碳酸钙、氢氧化钙、滑石粉、二氧化钛、高岭土,以60rpm/min转速搅拌30min;(5)氨基硅烷单独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无机环保膩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与氨基硅烷预混,再与其他组份形成的膩子干粉混合均匀,水与膩子干粉的质量比为0.5:1,用刮刀批刮到墙面上,批刮厚度为0.5mm。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组份的质量份数为:白水泥25份、硫酸钙15份、碳酸钙40份、氢氧化钙20份、滑石粉8份、二氧化钛5份、高岭土5份、硅藻土7份、海泡石粉7份、钠基膨润土0.3份、氨基硅烷0.8份、光触媒粉0.6份、苯甲酸钠0.6份、聚羧酸减水剂0.6份、双乙酸钠0.6份、pp纤维4份、氧化石墨烯3份、硅烷基憎水剂0.3份。

所述一种无机环保膩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与氨基硅烷预混,再与其他组份形成的膩子干粉混合均匀,水与膩子干粉的质量比为0.7:1,用刮刀批刮到墙面上,批刮厚度为1mm。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组份的质量份数为:白水泥40份、硫酸钙20份、碳酸钙50份、氢氧化钙30份、滑石粉10份、二氧化钛10份、高岭土10份、硅藻土10份、海泡石粉10份、钠基膨润土0.5份、氨基硅烷1份、光触媒粉1份、苯甲酸钠1份、聚羧酸减水剂1份、双乙酸钠1份、pp纤维5份、氧化石墨烯5份、硅烷基憎水剂0.5份。

所述一种无机环保膩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与氨基硅烷预混,再与其他组份形成的膩子干粉混合均匀,水与膩子干粉的质量比为1:1,用刮刀批刮到墙面上,批刮厚度为1.5mm。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不含有氨基硅烷。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不含有氧化石墨烯。

对比例3

对比例3为市场上常用的膩子,涂覆厚度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不含有海泡石。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不含有硅藻土。

对比实验

(1)除甲醛试验

搭建6个实验舱,分别使用实施例2、对比例2-5对实验舱的墙面进行涂覆,一个实验舱作为空白舱进行对比,对比例2-5的涂覆厚度均与实施例2相同,为1cm,在每个实验舱内放置相同涂覆有甲醛的木板,按qb/t2761-2006《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测24h甲醛清除率。同样搭建6个实验舱,一个作为空白舱,其他5个分别使用实施例2、对比例2-5涂覆墙体,再按gb/t18883-2002《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方法,测24小时舱内空气菌落清除率,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清除率试验结果表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2相比于空白舱、对比例2-5,具有较高的甲醛清除率和舱内空气菌落清除率,对比例2由于缺少氧化石墨烯,其杀菌和甲醛清除效果比实施例2逊色。对比例4、对比例5由于分别缺少海泡石、硅藻土,对污染物的吸附抓取功能减退,所以其杀菌和甲醛清除效果也比实施例2逊色。

(2)附着力、硬度、粘结强度试验

以划格法对实施例1-3、对比例1-5在干燥后进行附着力试验,以铅笔硬度计对实施例1-3、对比例1-5干燥后进行硬度试验,以jbjg/t3049-1998《建筑室内用膩子》方法对实施例1-3、对比例1-5进行粘结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为试验结果表

由表2可以看出,对比例1、2由于分别缺少氨基硅烷、氧化石墨烯,附着力、硬度、粘结强度均较实施例1-3差,对比例3虽然与实施例1-3的基本性能相同,但由于含有有机成份,容易老化和产生voc,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比例4由于缺少海泡石,其附着力、硬度、粘结强度均较较实施例1-3差,对比例5缺少硅藻土,附着力、硬度、粘结强度没有变化。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1-3膩子,具有其他优异的性能,耐擦洗1000次不露底,耐水性24h无异常,耐碱性48h无异常,抗霉菌性720h未异常,甲醛、苯类、voc等有害物质均未检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