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40223发布日期:2021-08-03 14:2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涂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家们从室内空气中检出了500多种有机物,其中常见的、大家普启遍关注的室内污染物主要有苯、甲醛、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由于大多数现代人每天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危害较大。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日益重视,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研发生物环保墙面涂料成为涂料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现有技术中提供了硅酸盐矿物涂料,其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耐性后和耐化学性较差的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其有效提升了涂料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等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将30-40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60-70重量份矿物填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5-30min,转速设置为500-600r/min;

步骤b:向反应釜中加入1-2重量份的消泡剂、1-3重量份的分散剂和0.5-1重量份的流平剂,搅拌15-30min,得到成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无机树脂的成分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矿物填料包括长石粉、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ti:将30-40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60-70重量份矿物填料进行预混合;t2: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5-30min,转速设置为500-600r/min。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混合过程利用混合装置进行,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输料泵、第二输料泵、吹气装置、支撑件和转动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输气管和混料头,所述混料头设置为圆饼状,所述混料头的侧部设有环绕其自身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喷料口、多个第二喷料口和多个喷气口,所述多个第一喷料口均匀圆周分布,所述多个第二喷料口也均匀圆周分布,且所述多个第一喷料口中每相邻两所述第一喷料口之间分布一个所述第二喷料口,所述多个喷气口也均匀圆周分布,所述环形槽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卸料口,所述喷气口和所述卸料口的数量相等且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上,所述转动件设置为环状,其环绕所述混料头,且限位于所述环形槽中,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合所述环形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贯穿其自身的混料通孔,所述多个混料通孔均匀圆周分布,所述第一喷料口和所述第二喷料口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喷料口和所述第二喷料口喷料时对所述混料口形成冲击,使得所述转动件产生转动,所述第一输料管包括第一输料总管和多个第一输料分管,所述第一输料总管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输料分管,所述多个第一输料分管与所述多个第一喷料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输料管包括第二输料总管和多个第二输料分管,所述第二输料总管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输料分管,所述多个第二输料分管与所述多个第二喷料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输气管包括输气总管和多个输气分管,所述输气总管连接所述多个输气分管,所述多个输气分管与所述多个喷气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输料总管连接所述第一输料泵,所述第二输料总管连接所述第二输料泵,所述输气总管连接所述吹气装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吹气装置设置为吹气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混料通孔的深度设置为5cm-10c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上设有环绕所述混料头的环形滑轨,所述转动件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轨与所述环形滑槽相配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料口、第二喷料口、喷气口和卸料口的数量均设置为4个。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卸料漏斗和卸料管,所述卸料漏斗连接于所述卸料头的下部,所述卸料管连接于所述卸料漏斗的下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混料管,所述混料管设置为圆环状,其水平固定于所述卸料漏斗中,所述混料管的上部设有混料入口,下部设有混料出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电机、搅拌轴、搅拌叶轮、水平测定装置和多个支脚,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机,下端竖直插入所述釜体内部,所述搅拌叶轮安装于所述搅拌轴的下端,所述水平测定装置设于所述釜体的侧部,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多个支脚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固定板,所述多个固定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支脚包括第一固定螺栓、连接块、连接件、立柱、底板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半球形的容置槽,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体、调节杆和连接杆,所述支撑体设置为球形,且位于所述容置槽中,与所述容置槽的形状相适应,所述调节杆设置为六棱柱形,其上端连接所述支撑体,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立柱顶部设有圆形的插孔,所述连接杆由上至下插入所述插孔中,所述插孔的孔壁上和所述连接杆的杆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底板水平设于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贯穿其自身的第二固定通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测定装置包括测定板、铰链和安装板,所述测定板的内部中空,所述测定板的上表面设置为顶部位于其中心的弧面,所述测定板的上表面的中心画有一个中心圆,所述测定板的内部填充有水,所述测定板的内部形成有一气泡,所述测定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台阶,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釜体的侧部,所述铰链连接所述台阶和所述测定板,使得所述测定板可绕所述铰链平行于竖直平面转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测定板的下表面相贴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脚还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一射灯、第二安装块、第二射灯、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一安装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块本体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水平插入所述立柱中,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有第一灯安装孔,所述第一射灯安装于所述第一灯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安装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块本体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水平插入所述立柱中,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第二灯安装孔,所述第二射灯安装于所述第二灯安装孔中,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设于所述支脚的侧部,分别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块本体和第二块本体的转动位置,当所述第一块本体抵靠于所述第一阻挡件上时,所述第一射灯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当所述第二块本体抵靠于所述第二阻挡件上时,所述第二射灯也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脚还包括第一透光罩、第二透光罩、第三阻挡件和第四阻挡件,所述第三阻挡件、第四阻挡件、第一透光罩和所述第二透光罩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侧部,所述第三阻挡件和所述第四阻挡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块本体和所述第二块本体的转动位置,当所述第一块本体抵靠于所述第三阻挡件上时,所述第一射灯呈竖直状态,且指向所述第一透光罩,当所述第二块本体抵靠于所述第四阻挡件上时,所述第二射灯也呈竖直状态,且指向所述第二透光罩,所述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第三阻挡件和第四阻挡件设置为块状、杆状或片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还包括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扣罩和换风装置,所述扣罩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顶板、延伸板和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竖直设置且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所述顶板水平设置,且其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上边沿连接,所述延伸板设置为环状,且水平设置,且内边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下边沿,其上设有第三固定通孔,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第三固定螺孔,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三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电机被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环绕,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换气孔,所述换风装置包括换风通道和小型风机,所述换风通道连接所述换气孔,所述换风通道中具有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小型风机设于所述出气道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扣罩、进气道和出气道的内壁上均设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由多个隔音块组合形成,所述隔音块包括蜜胺泡绵、布层和魔术贴,所述布层包裹所述蜜胺泡绵,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和勾面,所述毛面固定于所述布层上,所述勾面固定于所述扣罩、进气道或出气道的内壁上,所述勾面和毛面相互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扣罩的内部空间设置为矩形空间,所述矩形空间的长、宽、高分别设置为a、b、c,所述隔音层的厚度设置为h,满足条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扣罩还包括第一紧线板、第二紧线板、第一半环片、第二半环片、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第五固定螺栓和第六固定螺栓,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五固定螺孔和第六固定螺孔,所述第一紧线板上设有第五固定通孔,其边沿处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半环片竖直设于所述第一缺口上,所述第二紧线板上设有腰型孔,其边沿处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半环片竖直设于所述第二缺口上,所述第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五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五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第六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腰型孔后与所述第六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第一半环片和所述第二半环片相互对接形成紧线管,所述第一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一半环片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二半环片的内壁上,所述顶板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紧线管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其添加有水性无机树脂,有效提升了涂料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等性能,提升了涂料的综合性能,同时,利用混合装置在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涂料投入反应釜之前将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涂料进行了混合,使得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涂料的融合性得到提高,由于混合装置的混合作用较好,所以能够有效缩短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涂料的混合时间,从而缩短整体的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混合装置的卸料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混合装置的卸料头部分的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混合装置的卸料漏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支脚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支脚的第二种视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消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消音组件的拆掉了换风通道顶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的反应釜的隔音块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转动件01;混料通孔02;混料头03;环形槽04;第一喷料口05;第二喷料口06;喷气口07;卸料口08;第一输料总管09;第二输料总管010;输气总管011;卸料漏斗012;卸料管013;混料管014;混料入口015;釜体1;电机2;搅拌轴3;搅拌叶轮4;入料口5;出料口6;固定板7;第一固定螺栓8;连接块9;容置槽10;立柱11;底板12;第二固定通孔121;支撑体13;调节杆14;连接杆15;测定板16;铰链17;安装板18;台阶19;第一射灯20;第二射灯21;第一阻挡件22;第二阻挡件23;第一块本体24;第二块本体25;第一透光罩26;第二透光罩27;第三阻挡件28;第四阻挡件29;消音组件030;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31;第三侧板32;第四侧板33;顶板34;出线孔35;延伸板36;第三固定通孔37;换风通道38;进气道39;出气道40;小型风机41;隔音层42;蜜胺泡绵43;布层44;毛面45;第一紧线板46;第二紧线板47;腰型孔48;第一半环片49;第二半环片50;第一密封垫51;第二密封垫52;第五固定螺栓53;第六固定螺栓5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将30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60重量份矿物填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5min,转速设置为500r/min;

步骤b:向反应釜中加入1重量份的消泡剂、1重量份的分散剂、0.5重量份的流平剂,搅拌15min,得到成品。

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ti:将30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60重量份矿物填料进行预混合;t2: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5min,转速设置为500r/min。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将40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70重量份矿物填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0min,转速设置为600r/min;

步骤b:向反应釜中加入2重量份的消泡剂、3重量份的分散剂、1重量份的流平剂,搅拌30min,得到成品。

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ti:将40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70重量份矿物填料进行预混合;t2: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0min,转速设置为600r/min。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一种无机硅改性矿物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将35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65重量份矿物填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min,转速设置为550r/min;

步骤b:向反应釜中加入1.5重量份的消泡剂、2重量份的分散剂、0.8重量份的流平剂,搅拌25min,得到成品。

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ti:将35重量份的水性无机树脂和65重量份矿物填料进行预混合;t2: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min,转速设置为550r/min。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无机树脂的成分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矿物填料包括长石粉、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预混合过程利用混合装置进行,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输料泵、第二输料泵、吹气装置、支撑件和转动件01,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输气管和混料头03,所述混料头03设置为圆饼状,所述混料头03的侧部设有环绕其自身的环形槽04,所述环形槽04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喷料口05、多个第二喷料口06和多个喷气口07,所述多个第一喷料口05均匀圆周分布,所述多个第二喷料口06也均匀圆周分布,且所述多个第一喷料口05中每相邻两所述第一喷料口05之间分布一个所述第二喷料口06,所述多个喷气口07也均匀圆周分布,所述环形槽04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卸料口08,所述喷气口07和所述卸料口08的数量相等且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上,所述转动件01设置为环状,其环绕所述混料头03,且限位于所述环形槽04中,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合所述环形槽0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贯穿其自身的混料通孔02,所述多个混料通孔02均匀圆周分布,所述第一喷料口05和所述第二喷料口06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喷料口05和所述第二喷料口06喷料时对所述混料口形成冲击,使得所述转动件01产生转动,所述第一输料管包括第一输料总管09和多个第一输料分管,所述第一输料总管09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输料分管,所述多个第一输料分管与所述多个第一喷料口05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输料管包括第二输料总管010和多个第二输料分管,所述第二输料总管010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输料分管,所述多个第二输料分管与所述多个第二喷料口06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输气管包括输气总管011和多个输气分管,所述输气总管011连接所述多个输气分管,所述多个输气分管与所述多个喷气口07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输料总管09连接所述第一输料泵,所述第二输料总管010连接所述第二输料泵,所述输气总管011连接所述吹气装置。

所述混料头03优选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转动件01优选采用塑料制成,在工作时,水性无机树脂利用第一输料泵输入第一输料总管09中,然后流至各第一输料分管,到达第一喷料口05,矿物填料利用第二输料泵输入第二输料总管010中,然后流至各第二输料分管,到达第二喷料口06,在吹气装置的作用下,喷气口07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压力,启动时,首先用手拨动转动件01,使得转动件01产生初始转动,从而使得混料通孔02转动,混料通孔02在经过第一喷料口05或第二喷料口06时承受来自倾斜方向的冲击,混料通孔02的侧壁受力,使得转动件01继续发生转动,从而实现了转动件01的自转动,即当第一输料泵和第二输料泵源源不断地输料时,转动件01将发生源源不断的转动,在转动件01转动的过程中,混料通孔02依次经过第一喷料口05、第二喷料口06和喷气口07,当经过第一喷料口05时,定量的水性无机树脂喷入混料通孔02中,当经过第二喷料口06时,定量的矿物填料喷入混料通孔02中,利用第一输料泵和第二输料泵的冲击力,使得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填料实现充分混合,由于混料通孔0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混料容器空间较小,同时相对封闭,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好的混合效果,当混料通孔02经过第一喷料口05和第二喷料口06后经过喷气口07,在喷气口07的气压作用下,从卸料口08喷出。

具体的,所述吹气装置设置为吹气机,吹气机为现有技术中中的常用设备设备,对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为了避免混料通孔02容积太小或太浅造成混料功能差,所述混料通孔02的深度设置为5cm-10cm,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混料通孔02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其不会在经过第一喷料口05时就被装满,从而导致第二喷料口06中的矿物填料不能够被混合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输料泵和第二输料泵的熟料速度按照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填料的混合配比进行设置。

为了对转动件01进行有效的支撑,所述环形槽04上设有环绕所述混料头03的环形滑轨,所述转动件0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轨与所述环形滑槽相配合,所述环形滑槽和环形滑轨之间涂覆润滑油,使得转动件01的转动顺畅。

具体的,所述第一喷料口05、第二喷料口06、喷气口07和卸料口08的数量均设置为4个。

进一步,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卸料漏斗012和卸料管013,所述卸料漏斗012连接于所述卸料头的下部,所述卸料管013连接于所述卸料漏斗012的下部,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从卸料口08中喷出的混合物料进入卸料漏斗012中被收集,然后经由卸料管013流出后被收集。

进一步,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混料管014,所述混料管014设置为圆环状,其水平固定于所述卸料漏斗012中,所述混料管014的上部设有混料入口015,下部设有混料出口。在上述结构设置下,从卸料口08喷出的物料从混料入口015进入混料管014中,冲击混料管014的内壁,形成一次混合过程,使得水性无机树脂和矿物填料的混合更加充分,冲击后,混合物料在混料管014中流动,流至混料出口后从混料出口中流出,落至卸料漏斗012中,为了对应多个卸料口08,所述混料入口015和混料出口的数量与多个卸料口08对应。

上述混料装置体积小,利用第一输料泵和第二输料泵的冲击力以及转动件01转动的惯性实现第一次混合,利用混料管014实现第二次混合,能够实现非常良好的混合效果。

如图6至图13所示,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1、电机2、搅拌轴3、搅拌叶轮4、水平测定装置和多个支脚,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入料口5,底部设有出料口6,所述电机2固定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3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机2,下端竖直插入所述釜体内部,所述搅拌叶轮4安装于所述搅拌轴3的下端,所述水平测定装置设于所述釜体的侧部,所述釜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多个支脚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固定板7,所述多个固定板7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支脚包括第一固定螺栓8、连接块9、连接件、立柱11、底板12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连接块9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固定板7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8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连接块9的底部设有半球形的容置槽10,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体13、调节杆14和连接杆15,所述支撑体13设置为球形,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0中,与所述容置槽10的形状相适应,所述调节杆14设置为六棱柱形,其上端连接所述支撑体13,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设置为圆柱形,所述立柱11顶部设有圆形的插孔,所述连接杆15由上至下插入所述插孔中,所述插孔的孔壁上和所述连接杆15的杆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底板12水平设于所述立柱11的下端,所述底板12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贯穿其自身的第二固定通孔121。

在上述结构设置下,第二固定螺栓用于穿过第二固定通孔121后将底板12固定在地面上,在安装时,首先将支脚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吊装釜体1,使得釜体1上的固定板7和支脚结合,在安装完成以后,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杆14,实现连接件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釜体1的水平调节,具体来说,当转动调节杆14时,练级鞥啊和插孔上相互配合的螺纹相互配合,使得连接件产生上升或下降的运动,从而使得釜体1的对应该支脚的固定板7发生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即实现釜体1与该支脚对应一侧的高度的调节,对不同的支脚的调节杆14进行调节,即能够实现对釜体1不同方向的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釜体1的水平调节,通过水平测定装置即能够实现釜体1最终的水平调节。

具体的,所述水平测定装置包括测定板16、铰链17和安装板18,所述测定板16的内部中空,所述测定板16的上表面设置为顶部位于其中心的弧面,所述测定板16的上表面的中心画有一个中心圆,所述测定板16的内部填充有水,所述测定板16的内部形成有一气泡,所述测定板16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18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台阶19,所述安装板18固定于所述釜体的侧部,所述铰链17连接所述台阶19和所述测定板16,使得所述测定板16可绕所述铰链17平行于竖直平面转动,所述安装板18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测定板16的下表面相贴合。在上述结构设置下,当气泡正好位于中心圆的正中心时,釜体1处于水平状态,在水平测定完成后,即可利用铰链17转动测定板16,使得测定板16切换为竖直状态,贴合在釜体1上,避免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占用空间,也避免由于意外的碰撞使得测定板16产生损坏。

为了便于实际的组装工作,所述支脚还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一射灯20、第二安装块、第二射灯21、第一阻挡件22和第二阻挡件23,所述第一安装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块本体24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水平插入所述立柱11中,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有第一灯安装孔,所述第一射灯20安装于所述第一灯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安装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块本体25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水平插入所述立柱11中,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第二灯安装孔,所述第二射灯21安装于所述第二灯安装孔中,所述第一阻挡件22和所述第二阻挡件23设于所述支脚的侧部,分别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块本体24和第二块本体25的转动位置,当所述第一块本体24抵靠于所述第一阻挡件22上时,所述第一射灯20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当所述第二块本体25抵靠于所述第二阻挡件23上时,所述第二射灯21也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

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第一块本体24和第二块本体25分别可以依靠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在结构设置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带有阻尼,从而使得其能够定位于其所处的角度,在进行组装工作时,首先定位安装一个支脚(以下简称该支脚),该支脚安装完成后,使得该支脚的第一块本体24和第二块本体25分别抵靠在第一阻挡件22和第二阻挡件23上,该支脚的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该支脚的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的光线指向与该支脚相邻的支脚的底板12的安装位置,具体来说是底板12上的第二固定通孔121的位置,且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分别指向一个第二固定通孔121的位置,从而使得与该支脚相邻的下一个支脚的安装位置得以确定,按照该安装位置安装完下一个支脚后,再按照以上的方式安装下下个支脚,依次类推,完成所有支脚的安装,在所有支脚的安装完成以后,即可以吊装釜体1,将釜体1的固定板7一一对应安装于支脚上,完成调平工作后,即完成了所有的组装工作。

由以上阐述可得,由于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的设置,使得在安装各个支脚时,能够根据第一个支脚安装位置准确定位其它支脚的安装位置,从而完成便捷的组装操作。

进一步,所述支脚还包括第一透光罩26、第二透光罩27、第三阻挡件28和第四阻挡件29,所述第三阻挡件28、第四阻挡件29、第一透光罩26和所述第二透光罩27固定于所述立柱11的侧部,所述第三阻挡件28和所述第四阻挡件29分别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块本体24和所述第二块本体25的转动位置,当所述第一块本体24抵靠于所述第三阻挡件28上时,所述第一射灯20呈竖直状态,且指向所述第一透光罩26,当所述第二块本体25抵靠于所述第四阻挡件29上时,所述第二射灯21也呈竖直状态,且指向所述第二透光罩27,所述第一阻挡件22、第二阻挡件23、第三阻挡件28和第四阻挡件29设置为块状、杆状或片状。

在上述结构设置下,当第一块本体24和第二块本体25分别抵靠在第三阻挡件28和第四阻挡件29上时,第一射灯20指向第一透光罩26,第二射灯21指向第二透光罩27,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均与反应釜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发出不同的光用于表示不同的信号,例如发出红光表示加工完成,发出绿光表示加工正在进行,从而使得第一射灯20和第二射灯21在组装式可以实现定位功能,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起到表现工作状态的作用。

所述反应釜还包括消音组件030,所述消音组件030包括扣罩和换风装置,所述扣罩包括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31、第三侧板32、第四侧板33、顶板34、延伸板36和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31、第三侧板32和第四侧板33竖直设置且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所述顶板34水平设置,且其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31、第三侧板32和第四侧板33的上边沿连接,所述延伸板36设置为环状,且水平设置,且内边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31、第三侧板32和第四侧板33的下边沿,其上设有第三固定通孔37,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第三固定螺孔,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固定通孔37后与所述第三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电机2被所述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31、第三侧板32和第四侧板33环绕,所述第一侧板30上设有换气孔,所述换风装置包括换风通道38和小型风机41,所述换风通道38连接所述换气孔,所述换风通道38中具有进气道39和出气道40,所述小型风机41设于所述出气道40中。

在上述结构设置下,电机2被扣罩罩住,使得电机2所产生的噪音被屏蔽,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生产车间产生的噪音,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为了使得电机2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及时排出,特设置了换风装置,换风装置包括换风通道38和小型风机41,换风通道38连接扣罩上的换气孔,换风通道38中具有进气道39和出气道40,小型风机41设于所述出气道40中,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一方面,利用小型风机41的驱动,使得空气产生流动,外界的空气经由进气道39进入扣罩中,换热后从出气道40中流出,使得扣罩内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同时,由于换风通道38具有一定的长度,能够产生良好的隔音屏蔽效果,避免由于其设置导致扣罩隔音效果的失效。

进一步,所述扣罩、进气道39和出气道40的内壁上均设有隔音层42,所述隔音层42由多个隔音块组合形成,所述隔音块包括蜜胺泡绵43、布层44和魔术贴,所述布层44包裹所述蜜胺泡绵43,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45和勾面,所述毛面45固定于所述布层44上,所述勾面固定于所述扣罩、进气道39或出气道40的内壁上,所述勾面和毛面45相互连接。蜜胺泡绵43具有来良好的隔音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噪音的外溢,所述布层44能够有效维持蜜胺泡绵43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形态的完整性,所述魔术贴能够实现隔音块的可拆卸安装,当蜜胺泡绵43长时间使用后隔音功能下降时,可以利用魔术贴可拆卸作用实现隔音块的更换,从而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隔音效果,所述布层44优选选用涤纶和锦纶,所述魔术贴的勾面可采用强力胶固定在扣罩、进气道39或出气道40的内壁上。

具体的,所述扣罩的内部空间设置为矩形空间,所述矩形空间的长、宽、高分别设置为a、b、c,所述隔音层42的厚度设置为h,满足条件上述尺寸的限定,实际上是对隔音层42在扣罩内部的空间占比进行了限定,即隔音层42在扣罩内部的空间占比限定在之间,在这样的尺寸设置下,一方面能够使得隔音层42产生良好的隔音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扣罩内部保留有足够的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电机2,也避免由于空间狭小容易使得口罩内的温度过高,影响电机2的正常工作,实现了隔音效果和空间容置率的合理取值。

为了便于电机2的通电电缆的布置,所述扣罩还包括第一紧线板46、第二紧线板47、第一半环片49、第二半环片50、第一密封垫51、第二密封垫52、第五固定螺栓53和第六固定螺栓54,所述顶板34的上表面设有第五固定螺孔和第六固定螺孔,所述第一紧线板46上设有第五固定通孔,其边沿处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半环片49竖直设于所述第一缺口上,所述第二紧线板47上设有腰型孔48,其边沿处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半环片50竖直设于所述第二缺口上,所述第五固定螺栓53穿过所述第五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五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第六固定螺栓54穿过所述腰型孔48后与所述第六固定螺孔相配合,所述第一半环片49和所述第二半环片50相互对接形成紧线管,所述第一密封垫51设于所述第一半环片49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密封垫52设于所述第二半环片50的内壁上,所述顶板34上设有出线孔35,所述出线孔35位于所述紧线管的正下方。

在上述结构设置下,在安装时,首先利用第五固定螺栓53将第一紧线板46固定,然后安装第二紧线板47,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紧紧抵住第二紧线板47,使得第二紧线板47紧紧抵靠在第一紧线板46上,且使得电机2的通电电缆位于紧线管中,被第一密封垫51和第二密封垫52环抱,然后拧紧第六固定螺栓54,实现第二紧线板47的固定,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电机2的通电电缆被第一密封垫51和第二密封垫52抱紧,一方面,这在实现了通电电缆布置的同时,避免了对扣罩的封闭率产生影响,从而避免了对扣罩的隔音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紧线管对通电电缆产生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通电电缆和电机2的连接处,这一最脆弱的部分得到保护,从而有效保证了通电电缆的使用寿命和电连接的稳定性,再有,通过第一密封垫51和第二密封垫52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水或其他干扰物侵入口罩中,对电机2的工作产生影响,能够起到对电机2良好的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