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紧急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917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山地紧急救援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和户外运动在近十年来开始蓬勃发展,每年的出行人数以亿计算,但是,我国的救援力量大多都还击中在抗洪、防火等领域,山地救援尚在发展阶段,力量非常薄弱。当地震发生在山地时、当游客在山地游玩遇到危险时,机动车辆如何冲破障碍,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害现场并有效地开展救援是摆在救援人员面前的一大困难。现有的救援车辆中,在遇到障碍物或路况比较复杂的山地中无法快速机动反应,从而耽误了救援的黄金时间。就算能有车辆到达救灾现场,由于救援车辆功能的单一性,无法有效地实施救援。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在山地中快速机动反应且救援功能多样的山地紧急救援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山地紧急救援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救援车辆在山地中无法快速机动反应且救援功能单一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所述的舱体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所述的舱体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所述的塔台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所述的舱体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

上述山地紧急救援车,所述的第一清障救援系统包括机械手、第一机械臂;所述的第一机械臂分别与所述的舱体外的前端、机械手固定连接。

上述山地紧急救援车,所述的第二清障救援系统包括推土铲、第二机械臂;所述的第二机械臂分别与所述的推土铲铰接、与所述的舱体外的前端固定连接。

上述山地紧急救援车,所述的第三清障救援系统包括挖掘铲、第三机械臂;所述的第三机械臂分别与所述的挖掘铲铰接、与所述的舱体外的后端固定连接。

上述山地紧急救援车,所述的生命探测系统包括雷达、生命探测仪;所述的雷达与生命探测仪通过无线连接;所述的雷达固定在所述的炮塔上部;所述的生命探测仪固定在所述的舱体内部。

上述山地紧急救援车,所述的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控制器、信号塔、极清摄像头、红外探测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的信号塔、极清摄像头、红外探测器无线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固定在所述的舱体内部;所述的信号塔固定在所述的舱体外的上端;所述的极清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舱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山地紧急救援车,具有对地仿形功能行走轮可通过大多障碍物,还可通过第一、二、三清障救援系统清理障碍物方便车辆通过或实施多样化救援,生命探测系统可探测到存活人员数量,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搜寻生物信息并将现场情况传达给救援中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雷达;2、塔台;3、出入口;4、信号塔;5、机械手;6、第一机械臂;7、推土铲;8、第二机械臂;9、极清摄像头;10、红外探测器;11、生命探测仪;12、控制器;13、挖掘铲;14、第三机械臂;15、舱体;16、行走轮;17、挂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15,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17;所述的舱体15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2,所述的塔台2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3;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16。救援人员可通过出入口3进入救援车舱体15中,驾驶员发动救援车后,行走轮16驱动救援车前进,可通过驾驶员的操纵实现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由于行走轮16具有对地仿形功能,故救援车能够很好地适应多种地形如山地、坡地等,在遇到无法通过的障碍物,可通过第一、二、三清障救援系统对障碍物进行清理。对陷入坑中、石堆中的车辆等,可通过挂接装置17连接车辆进行拖拽。塔台2可360º转动便于雷达1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塔台2的调整由操作员完成并接受指挥员的指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15,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17;所述的舱体15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2,所述的塔台2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3;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16。所述的第一清障救援系统包括机械手5、第一机械臂6;所述的第一机械臂6分别与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机械手5固定连接。可通过第一机械臂6驱动机械手5对障碍物、堆积物进行单个清理。在不方便立即救援时,可通过机械手5对掩埋在堆积物下面的待救援人员递送水、食品、药物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由操作员来控制。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15,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17;所述的舱体15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2,所述的塔台2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3;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16。所述的第二清障救援系统包括推土铲7、第二机械臂8;所述的第二机械臂8分别与所述的推土铲7铰接、与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固定连接。操作员可通过第二机械臂8驱动推土铲7对表面的石块、土堆进行初步清理。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15,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17;所述的舱体15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2,所述的塔台2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3;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16。所述的第三清障救援系统包括挖掘铲13、第三机械臂14;所述的第三机械臂14分别与所述的挖掘铲13铰接、与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固定连接。操作员可通过第三机械臂14驱动挖掘铲13进行深度挖掘救援。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15,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17;所述的舱体15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2,所述的塔台2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3;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16。所述的生命探测系统包括雷达1、生命探测仪11;所述的雷达1与生命探测仪11通过无线连接;所述的雷达1固定在所述的炮塔2上部;所述的生命探测仪11固定在所述的舱体15内部。雷达1不间断地搜索存活人员,并将信息反馈到生命探测仪11。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山地紧急救援车,包括舱体15,所述的舱体15外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清障救援系统、第二清障救援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清障救援系统、挂接装置17;所述的舱体15上设置有生命探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设置有可360º转动的塔台2,所述的塔台2的内部设置有出入口3;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下端还设置有具有对地仿形功能的行走轮16。所述的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控制器12、信号塔4、极清摄像头9、红外探测器10;所述的控制器12分别与所述的信号塔4、极清摄像头9、红外探测器10无线连接;所述的控制器12固定在所述的舱体15内部;所述的信号塔4固定在所述的舱体15外的上端;所述的极清摄像头9、红外探测器10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舱体15上。信号塔4不间断地搜索求救信号同时接收从救援中心发送来的报警信号,并将信息反馈到控制器12上,以便指挥员做出判断。救援车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员通过极清摄像头9观察并记录下事故现场场景,并将现场情况通过信号塔4报告给救援中心。红外探测器10将所探测到的生物信息传送到控制器12,指挥员根据红外探测系统所反馈的生物信息和生命探测系统所反馈的存活人员信息,下达救援方案。

本发明详细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救援车工作时,三人(指挥员、操作员、驾驶员)分别从出入口3进入救援车舱体15中,驾驶员发动救援车后,行走轮16驱动救援车前进,可通过驾驶员的操纵实现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由于行走轮16具有对地仿形功能,故救援救援车能够很好地适应多种地形如山地、坡地等,在遇到无法通过的障碍物,可通过第一、二、三清障救援系统对障碍物进行清理。信号塔4不间断地搜索求救信号同时接收从救援中心发送来的报警信号,并将信息反馈到控制器12上,以便指挥员做出判断。救援车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员通过极清摄像头9观察并记录下事故现场场景,并将现场情况通过信号塔4报告给救援中心。红外探测器10将所探测到的生物信息传送到控制器12,同时,雷达1不间断地搜索存活人员,并将信息反馈到生命探测仪11。指挥员根据红外探测系统所反馈的生物信息和生命探测系统所反馈的存活人员信息,下达救援方案。操作员可通过第二机械臂8驱动推土铲7对表面的石块、土堆进行初步清理,再通过第三机械臂14驱动挖掘铲13进行深度挖掘,必要时,可通过第一机械臂6驱动机械手5对障碍物、堆积物进行单个清理。在不方便立即救援时,可通过机械手5对掩埋在堆积物下面的待救援人员递送水、食品、药物等。对陷入坑中、石堆中的车辆等,可通过挂接装置17连接车辆进行拖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