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装置及车辆后备箱垫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244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把手装置及车辆后备箱垫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装置及车辆后备箱垫总成。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车辆后备箱中可设置有位于后备箱底部的存储空间。为了最大化用户的可用空间,往往配备有有可分离地遮挡该存储空间的后备箱垫。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至少可用于后备箱垫的把手装置,以方便用户打开和关闭后备箱垫从而能够访问位于后备箱垫下方的位置,并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把手装置,包含:壳体;包括基部和把手部的把手单元,其中基部包括第一轨道并枢转连接至壳体,把手部包括可在第一轨道内滑动的滑块;以及连接至壳体的第一侧部的可伸缩的第一锁止单元,第一锁止单元在锁定位置至少部分处于第一轨道中,并在解锁位置离开第一轨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当所述把 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中且所述把手部处于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位置时,所述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轨道以释放所述把手单元;及当所述把手部处于离开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单元伸回所述第一轨道内锁定所述把手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当所述把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中且所述把手部处于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位置时,所述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轨道以释放所述把手单元;及当所述把手部处于离开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单元伸回所述第一轨道内锁定所述把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成型有相对于所述壳体第二端部具有一定角度的第一引导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当所述把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中且所述把手部处于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位置时,所述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轨道以释放所述把手单元;及当所述把手部处于离开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单元伸回所述第一轨道内锁定所述把手单元。其中,所述滑块成型有相对于所述壳体第二端部具有一定角度的第二引导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成型有相对于所述枢转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第三引导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端部基本为圆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至少部分成型有相对于所述枢转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第四引导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壳体 以在与所述第一轨道基本垂直的方向伸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由弹性材料组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厚度,所述把手部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当所述把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中且所述把手部处于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位置时,所述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轨道以释放所述把手单元;及当所述把手部处于离开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单元伸回所述第一轨道内锁定所述把手单元。所述把手单元进一步包括挂钩,所述挂钩成型于所述把手单元的前端部且向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向突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当所述把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中且所述把手部处于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位置时,所述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轨道以释放所述把手单元;及当所述把手部处于离开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单元伸回所述第一轨道内锁定所述把手单元。所述把手单元进一步包括挂钩,所述挂钩成型于所述把手单元的前端部且向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向突出。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手装置,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底面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止挡部件,当所述把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内时,所述挂钩限定在所述止挡部件和与其相对的壳体内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容纳所述把手单元的内壁,所述基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 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轨道为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槽。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单元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当所述把手单元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中且所述把手部处于邻近所述壳体第一端部的位置时,所述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轨道以释放所述把手单元;及当所述把手部处于离开所述第一锁止单元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单元伸回所述第一轨道内锁定所述把手单元。所述基部进一步包括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为成型在所述基部第二侧壁的纵向槽;所述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壳体第二侧部的可伸缩的第二锁止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后备箱垫的把手装置,包括:固定连接至后备箱垫的壳体;包括基部和把手部的把手单元,其中基部枢转连接至壳体并包括轨道,把手部包括可在轨道内滑动的滑块,把手单元还包括挂钩;以及位于壳体上可相对于壳体在与轨道接合以锁定把手单元的锁定位置和从壳体释放把手单元的解锁位置之间伸缩的锁止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后备箱垫总成,包括:后备箱垫以及把手装置,把手装置包括:固定连接至后备箱垫的壳体,壳体具有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靠近车辆后门的第二端部,可容纳在壳体的内壁内并包括基部和把手部的把手单元,其中基部具有后端部、与后端部相对的前端部以及在后端部和前端部之间延伸的轨道,基部的后端部枢转连接至壳体靠近壳体第二端部的位置,把手部包括可在轨道内滑动的滑块,把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的挂钩;以及连接至壳体邻近第一端部的可伸缩的锁止单元,其中,当把手部处于邻近前端部的解锁位置时,滑块使锁止单元从轨道缩回;当把手部处于邻近后端部的锁定位置时,锁止单元伸入轨道中使把手单元锁定在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内壁具有第一厚度,把手部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以使把手单元容纳在壳体时把手部底部表面下具有容纳手指的空间。

应该理解提供上述简要说明用于以简化的形式引入将在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系列选择的概念,其不意味着确认所保护的本发明主题的关键的或基本的特征,本发明的范围将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唯一地界定。此外,所保护的主题不限于克服上文或本说明书中任何部分所描述的任何缺点的实施方式。

单独或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优点和其它优点以及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参考在附图中更为详细地说明以及下文中通过示例描述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把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锁止单元处于锁定位置。

图2A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把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显示了图2A中所示的把手装置沿线2B-2B的截面示意图。

图3A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把手装置的另一俯视示意图,其中锁止单元处于解锁位置。

图3B显示了图3A中所示的把手装置沿线3B-3B的截面示意图。

图4A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把手装置在收纳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锁止单元处于解锁位置。

图4B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把手装置在展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把手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A-6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把手装置在车辆后备箱垫处应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本申请说明书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在此公开的实施例仅为可通过多种、可替代形式实施的本发明的示例。附图无需按照比例绘制;可以扩大或缩小一些特征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可指示相同参数和部件或者与之类似的修改和替代物。在下文的描述中,在构想的多个实施例中描述了多个操作参数和部件。这些具体的参数和部件在本说明书中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意味着限定。因此,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该理解为限制,而仅仅是用于教导本领域内技术人员 以多种形式实施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本申请发明人认识到由于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使用习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把手装置。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把手装置及车辆后备箱垫总成,其能够使用户以不同的使用习惯(例如不同的手指方向提起或拉起)来使用把手。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装置具有能悬挂后备箱垫的挂钩,因而具有多功能。

图1至图4B示意性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把手装置100。该把手装置100包含:壳体110;包括基部130和把手部140的把手单元170,其中基部130包括第一轨道150并枢转连接至壳体110,把手部140包括可在第一轨道150内滑动的滑块160;以及连接至壳体110的第一侧部112的可伸缩的第一锁止单元120,第一锁止单元120在锁定位置至少部分处于第一轨道150中,并在解锁位置离开第一轨道150。

出于说明目的,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中参照车辆后备箱垫处的把手对把手装置100进行了描述。应理解,此把手装置100也可用于车辆的其它位置,例如车门、手套箱、中控台等。当然,根据需要,其也可用于车辆之外的其它应用,例如飞机、舰船、家用或商用储存柜等。

参见图1至图2B,其显示了处于锁定状态的把手装置100的示意图。为简化起见,壳体110、基部130、及把手部140均显示为具有总体上矩形的形状。应理解,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可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形状,例如梯形、圆形、三角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如图所示,壳体110可具有第一端部182、第二端部184、以及在二者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4。第一、第二端部182、184与第一、第二侧部114共同形成了内壁186,其可容纳把手单元170。出于简化目的,壳体110在附图中显示为单个部件。应理解,壳体110也可成型为多个独立部分并固定或不固定地连接在一起。附图中壳体110显示为具有封闭的底部215。应理解,壳体110可具有其它结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也可具有带有开口的底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为具有第一端部182、第二端部184、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4的框架而不具有底部。

把手单元170包括枢转连接至壳体110的基部130和把手部140。作为示例,基部130可如图2A所示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90枢轴连接至壳体110,从而如本说明书中其它部分所述地能够相对于壳体110在图4A所示的收纳位置的和图4B所示的展开位置之间枢轴旋转。在收纳位置,基部130或把手单元170可容纳于壳体110的内壁186内,而在展开位置,基部130或把手单元170可至少部分脱离壳体110的内壁186。在某些实例中,第一连接装置290可为朝向收纳位置弹性偏置的弹性连接件,例如弹性铰链。这样,把手单元170在使用后能够从展开位置自动回到收纳位置,并防止由于车辆行驶而引起的振动及噪音。

壳体110和把手单元170可由塑料或类似材料组成。第一连接装置290可由金属材料组成。应理解任何能提供足够强度的合适的材料可用来制作把手装置100。

继续参考图1,基部130可具有前端部192、后端部194、以及在二者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196和第二侧壁198。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壁186与基部130相互贴紧,从而提供较高的视觉外观,并防止由于车辆运行中的振动而导致的噪音。应理解,在其它实施方案中,考虑到生产及组装过程中产生的公差,壳体110的内壁186和基部130之间可具有间隙以有利于把手装置100的正常运作。

此外,基部130还包括第一轨道150。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50显示为成型于第一侧壁196处的槽,例如沿“W”方向贯穿第一侧壁196并沿把手装置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贯穿槽。在其它实施方案(未图示)中,第一轨道也可作为单独成型的部件而附接至第一侧壁196。

把手部140可至少部分容纳在基部130内并沿第一轨道150滑动。具体地,把手部140包括可在第一轨道150内沿“L”方向滑动的滑块160。这样,通过滑块160在第一轨道150内的滑动,把手部140也能够相应地沿第一轨道150在如图1所示的邻近基部130的后端部194的位置和如图4A所示的邻近基部130的前端部192的位置之间移动。

继续参考图1,把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锁止单元120。该第一锁止单元120连接至壳体120的第一侧部112,并可相对于第一侧部112在如图2A所示的锁定位置和如图3A所示的解锁位置之间伸缩。这样,当第一锁止单元120位于锁定 位置时,其可至少部分处于第一轨道150中;而当位于解锁位置时,其离开第一轨道150。通过这种结构,第一锁止单元120能够可释放地与第一轨道150接合,并如本说明书中其它部分所述地使壳体110与把手单元170成为一个整体。参考图2A-2B,具体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锁止单元120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270连接至壳体110的第一侧部112。第二连接装置270可实施为弹性连接件,例如弹簧,从而使得第一锁止单元120能够通过该弹性连接件而在与第一轨道150基本垂直的方向(例如把手装置100的宽度方向“W”)伸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锁止单元120可包括单个弹性部件,例如由橡胶、塑料、聚合物、或其它本领域已知的弹性材料构成。第一锁止单元120可直接连接至壳体110。

参考图3A-3B,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锁止单元120可邻近壳体110的第一端部182。在把手单元170放置于壳体110的内壁186中的情况下,当把手部140处于邻近第一端部182的位置时,滑块160可与第一锁止单元120接触并使之离开第一轨道150。即,把手部140处于释放位置,从而释放把手单元170使其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枢轴旋转(参考图4B的展开位置)。参考图4A-4B,当用户位于邻近壳体第二端部184的位置,用户可手掌朝上将手伸入从滑块140的下侧向上及离开用户的方向提起把手装置。此外,参考图1-2A,当把手部140离开上述释放位置时,滑块160可与第一锁止单元120分离,这样第一锁止单元120能够伸回第一轨道150内以相对于壳体110锁定把手单元170。当用户位于邻近壳体第二端部184的位置,用户可手掌朝下将手伸入从滑块140的下侧向上及朝向用户的方向提起把手装置100。这样,把手装置100具有提和拉的功能。由此,用户可用提和拉的方式使用把手装置100。从而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习惯。

参考图2A-2B,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协助第一锁止单元12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伸缩,第一锁止单元120可进一步成型有第一引导面230。第一引导面230可相对于第一锁止单元120的伸缩方向,例如“W”方向具有一定角度,例如30度、45度、60度、或其它大于0度的角度。类似地,滑块160在朝向第一锁止单元120移动的方向也可成型有相对于伸缩方向“W” 具有一定角度(例如30度、45度、60度、或其它大于0度的角度)的第二引导面240。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互补或相配合以进一步协助第一锁止单元120的伸缩。这样,当把手部140从如图2A所示的锁止位置移动至图3A所示的释放位置时,滑块160在第一轨道150中沿纵向“L”滑动,直至与第一锁止单元120的第一引导面230接触。由于第一引导面230和/或第二引导面240相对于第一锁止单元120的伸缩方向“W”具有一定角度,滑块160的抵靠施加力于第一锁止单元120使其被压缩离开第一轨道150。

出于说明目的,附图中第一引导面230显示为弧面,而第二引导面240显示为斜面。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二者可分别独立地采用相似或不相似的形状以协助第一锁止单元120的伸缩。此外,尽管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示意性说明了同时采用第一引导面230以及第二引导面240,在其它未显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仅采用二者中的一个。

现在参考图4A,其显示了把手单元170处于容纳在壳体110的内壁186中的收纳位置时把手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此时,把手部140位于释放位置。如上文所述,当把手部140移动至图3A所示的释放位置时,滑块160与第一锁止单元120抵靠并使之离开第一轨道150,使得把手单元170脱离与壳体110的固定连接。这样,用户能够手掌朝上将手指伸入滑块140的下侧并向上提起把手单元170至图4B所示的的展开位置。并且用户进一步能够提起把手装置100,及提起把手装置100所连接的物体。从而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习惯。

为了有助于用户使用把手装置10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把手部140的厚度可小于于基部130的厚度,从而能够沿厚度方向在把手部140和基部130之间提供可容纳用户手指的空间。具体地,参考图3B,基部可具有第一厚度H1,而把手部140可具有第二厚度H2,其中第二厚度H2小于第一厚度H1。这样,在把手部140和基部130之间能够形成可容纳用户手指的空间。

继续参考图4A-4B,把手单元170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90能够相对于壳体110从图4A显示的收纳位置自由枢转至图4B所示的展开位置。在此展开位置,把手单元170可至少部分脱离壳体110的内壁186。这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单元170可进一步包括挂钩410。在图4A至4B所示的实施例中,挂钩410成型于基部130的前端部192,并朝向壳体110的底部215突出。在未图示的另一实施例中,挂钩410也可成型在把手部140上并类似地朝向壳体110的底部215突出。这样,通过在把手单元170上成型挂钩410,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把手装置100至少临时附接至其它位置。挂钩在车辆后备箱垫处的使用的一个实施例在图6B显示。把手装置100即能有助于拉起车辆后备箱垫又能做为挂钩使用,因而具有多功能。

相应地,壳体110可进一步包括位于壳体底部215并邻近第一端部182的止挡部件420。这样,当把手单元170放置在壳体110的内壁186中时,挂钩410可抵靠止挡部件420,从而为把手单元170和壳体110提供稳健的连接。即使在把手部140处于释放位置时也可使把手单元170和壳体110连接,除非拉力将把手单元170提起。

当用户需要使把手单元170从图4B所示的展开位置恢复到图4A所示的收纳位置时,可使把手单元170相对于壳体110沿枢转方向“P”向下枢轴旋转。基部130与从壳体110的第一侧部112伸出的第一锁止单元120接触,并使第一锁止单元120缩回第一侧部112。这样,把手单元170能够继续向下枢转,回到收纳位置。进一步地,参考图3B,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在此过程中协助第一锁止单元120的回缩,第一锁止单元120可进一步成型有第三引导面330。第三引导面330可相对于枢转方向“P”具有一定角度,例如30度、45度、60度、或其它小于90度的角度。类似地,基部130也可成型有相对于枢转方向“P”具有一定角度(例如30度、45度、60度、或其它小于90度的角度)的第四引导面340以进一步协助第一锁止单元120的回缩。出于说明目的,附图中第三引导面330显示为弧面,而第四引导面340显示为斜面。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二者可分别独立地采用相似或不相似的形状以协助第一锁止单元120的伸缩。此外,尽管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示意性说明了同时采用第三引导面330以及第四引导面340,在其它未显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仅采用二者中的一个。另外,尽管第一锁止单元120显示为具有与第三引导面330相对的弧面360,在其它实施例中,其也可采用与枢转方向“P”几乎垂直的平面以提供更好的锁定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止单元120靠近把手单元的端部可成型为基本圆型以简化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且如图2B所示,基部130可进一步包括第二轨道220,例如在基部130的第二侧壁198处成型的纵向槽。相应地,把手装置还可包括可伸缩的第二锁止单元280。类似于第一锁止单元120,第二锁止单元280可连接至壳体110的第二侧部114,并可在至少部分处于第二轨道220中的锁定位置和离开第二轨道220的解锁位置之间伸缩。如图中所示,第一锁止单元120和第二锁止单元280可在“W”方向上相对应。当然,在其它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二者也可具有其他的位置关系。通过同时采用第一锁止单元120和第二锁止单元280,能够为把手单元170和壳体110提供更为稳健的锁止。

图5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总体上表示为500。把手装置500可包含壳体510和包括基部530和把手部540的把手单元570。为简捷起见,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类似的元素和特征不再详细描述。基部530的底部可成型有开口535。如图中所示,把手部540具有第二厚度H52。壳体510具有容纳把手单元570的空间。壳体510空间的下表面545与壳体510上表面550之间具有第三厚度H53,其中H52<H53。这样,能够在把手部540下方形成可容纳用户手指的空间。应理解,尽管图5中把手部540显示为具有与基部530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把手部540的厚度也可小于基部530的厚度,从而进一步增加可容纳用户手指的空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也可具有带开口的底部。壳体110的开口可具有与基部530开口535相同或不相同的面积。

参考图6A-6B,其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把手装置在车辆后备箱垫处的应用。车辆总体上以600表示,其包括后备箱610和乘客厢620。后备箱610中具有包括后备箱垫630和把手装置640的后备箱垫总成650。其中,把手装置640的壳体645固定连接至后备箱垫630。把手装置640可具有图1-5所示的把手装置100和500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如本说明书中其它部分所述,壳体645可具有第一端部682和第二端部684。在图6A-6B的应用中,与第一端部682相比,第二端部684可更为靠近车辆的尾端。把手部640靠近第一端部682时, 把手单元处于收纳位置。面对后备箱的用户可从壳体645中用户可手掌朝上将手指伸入把手部640底部提起把手单元。进一步,用户可利用把手装置640将后备箱垫630提起。

把手装置640的基部可具有位于前端部处的挂钩660。这样,如图6B所示,用户可将挂钩660悬挂在位于车身上的连接点670,从而使得后备箱垫630临时悬挂在车身上,以便更为便利地访问位于后备箱垫630下方的空间。这样,把手装置640提供了悬挂功能。

参考图6A,在另一个应用中,用户也可将把手部640移动到靠近第二端部684的位置。这样,用户可手掌朝下将手指伸入把手部640底部拉起把手装置640及后备箱垫630。

把手装置640具有基本齐平的上表面。在如图6A所示的使用中,把手装置640的上表面可设置为与后备箱垫630的上表面基本平行以获得整齐的外观效果而不占有后备箱的空间。

尽管图6A-6B中显示了常见的三厢车辆,应理解,此后备箱垫总成650也可应用于两厢车辆中,或者其它类型的车辆中。

如本说明书所陈述的,本发明通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手装置及车辆后备箱垫总成。然而应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进行多种改变、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限定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了被认为是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特定组合和子组合。这些权利要求可涉及“一个”元件或“第一”元件或者类似特征。这样的权利要求应该被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这种元件,既不要求也不排除两个或多个这种元件。描述的特征、功能、元件和/或特性的其它组合和子组合可以通过对当前权利要求的修改或者通过在本申请或相关申请中提出而主张权利。这样的权利要求,与原权利要求相比不论其更宽、更窄、等同或者不同,都应该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主题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