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115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座椅,已知有在座椅座面的下方朝向下方安装有扬声器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228612号)。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能够使从扬声器朝向下方输出的声音在座椅座面与底板之间的空间放大。

然而,存在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的频率越高(越为高音)则指向性越强的倾向。在该情况下,优选成为例如对于中高音(例如,频域为100Hz以上的声音)而言能够从乘客的前方听到声音那样的音像定位。然而,在如上述的现有技术那样将扬声器朝向下方安装的结构中,难以得到理想的音像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方案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理想的音像定位的车辆用座椅。

为了实现解决上述课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座面;以及第一扬声器,其配设在所述座椅座面的下方,朝向车辆前方输出声音。

(2)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扬声器在所述座椅座面的下方配设于车宽方向的两端部。

(3)在上述方案(2)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座椅座面的下方,在位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之间的部分配设有第二扬声器,该第二扬声器输出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相比频率低的声音。

根据上述方案(1),从第一扬声器向前方放出的声音(例如,中高音)在车室内通过位于比第一扬声器靠前方的位置的构件(例如,前围板)反射之后,到达乘客的耳朵。由此,从乘客的角度出发,从第一扬声器放出的声音听起来宛如从前方放出那样。由此,例如在一人乘坐的车辆中,即便是无法确保在前围板设置扬声器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理想的音像定位。

根据上述方案(2),第一扬声器在座椅座面的下方配设于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因此能够给乘客带来立体声感。

根据上述方案(3),通过在座椅座面的下方,在位于各第一扬声器之间的部分配设第二扬声器,能够有效利用座椅座面的下方空间。另外,能够将各扬声器接近配置,因此能够缩短从各扬声器引出的配线,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布局性的提高。

并且,由于能够将各扬声器接近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一扬声器放出的声音到达乘客为止的时间与从第二扬声器放出的声音到达乘客为止的时间之差(延迟差)。另外,还能够抑制从第一扬声器放出的声音与从第二扬声器放出的声音的相移。其结果是,能够得到具有一体感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观察到的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的车室内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前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若无特别记载,则与车辆中的方向相同。另外,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

图1是从后方观察到的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的车辆10的车室C内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例如搭载于一人乘坐的电动车辆(以下,简称为车辆10。)等。车辆10具有构成车室C的前部的前围板11和构成车室C的下部的底板12。

前围板11具有前围板上部13和相对于前围板上部13位于下方的前围板下部14。

前围板上部13相对于前围板下部14向后方鼓出。在前围板上部13设有方向盘21、仪表板22。

前围板下部14从前围板上部13的下端缘朝向下方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前围板下部14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前方倾斜。

底板12具有位于前方的前底板31和位于后方的后底板32。前底板31从前围板下部14的下端缘朝向后方延伸。在前底板31的后端缘连续设置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立起部33。后底板32从立起部33的上端缘朝向后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车室C内,由前围板上部13、前围板下部14及前底板31划分出的空间构成供乘客的脚配置的放脚空间F。在放脚空间F内设有加速踏板23、制动踏板24。

<车辆用座椅>

车辆用座椅1在上述的后底板32中配设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主要具备:座椅主体41;将座椅主体41支承为能够前后滑动的滑动机构42;以及搭载于座椅主体41的扬声器(第一扬声器43及第二扬声器44(参照图2等))。

图2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1的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座椅主体41具备:支承乘客的臀部的座椅座面51;支承乘客的腰部及背部的座椅靠背52;以及支承乘客的头部及颈部的头枕53。

座椅靠背52以能够向前后方向倾斜动作的方式连结于座椅座面51的后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座椅主体41的表皮41a使用防水性高的原料。作为防水性高的原料,例如列举有PVC(聚氯乙烯)座椅。

图3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座椅座面51具备:形成骨架的座椅框架55;覆盖座椅框架55的缓冲件56;以及覆盖缓冲件56的上述的表皮41a。

座椅框架55主要具备下部框架61、上部框架62、及将上述下部框架61与上部框架62之间连接的连接框架63。

下部框架61在座椅主体4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各下部框架61上形成有安装第二扬声器44的扬声器支架65。扬声器支架65从各下部框架61向车宽方向的内侧连续设置。

上部框架62配设在下部框架61的上方。上部框架62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下形成为矩形框状。上部框架62的前端部与下部框架61相比更向前方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上部框架62随着朝向前方而朝向上方延伸。由此,下部框架61与上部框架62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扩大。

连接框架63在座椅主体4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各连接框架63将上部框架62中的位于车宽方向的两侧的部分(以下,称为侧部框架62a。)与各下部框架61的前端部彼此分别连结。在各连接框架63上配设有安装第一扬声器43的前侧扬声器支架67。前侧扬声器支架67从连接框架63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设置。

在各下部框架61中的、位于比连接框架63靠后方的位置的部分,配设有安装第一扬声器43的后侧扬声器支架68。后侧扬声器支架68从各下部框架61朝向上方延伸。

在座椅座面51的下端缘,设有将座椅座面51与后底板32(参照图1)之间的空间K从前方覆盖的脚罩71。脚罩71由比缓冲件56硬质的材料构成。脚罩71从座椅座面51的下端缘朝向下方延伸设置。脚罩71在从前方观察的正面观察下,随着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而车宽方向的宽度逐渐缩小。在图示的例子中,脚罩71将上述的空间K在前方及车宽方向的两侧进行覆盖。在脚罩71中的朝向前侧的部分,形成有将脚罩71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2。

滑动机构42具备一对导轨73、一对滑块74及解除杆75。

各导轨73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配设于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各导轨73固定于后底板32。导轨73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导轨73在从前方观察的正面观察下,形成为朝向上方开口的U字状。

各滑块74分别安装于上述的各下部框架61。滑块74沿前后方向延伸。各滑块74以能够相对于一对导轨73前后滑动的方式分别与一对导轨73卡合。

解除杆75解除导轨73与滑块74的卡合。解除杆75安装成相对于座椅框架55能够上下移动。解除杆75的前端部通过脚罩71的贯通孔72而与脚罩71相比更向前方突出。解除杆75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解除杆75与上述的导轨73卡止,由此限制座椅主体41相对于导轨73的前后滑动。另一方面,在锁定解除位置,解除杆75解除与导轨73的卡止,由此允许座椅主体41相对于导轨73的前后滑动。

图4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1的主视图。

如图3、图4所示,第一扬声器43是输出中高音的扬声器。第一扬声器43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分别配置于车宽方向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扬声器43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一方(左侧)的第一扬声器43进行说明。

第一扬声器43通过在框体81内收纳未图示的振动部而构成。具体而言,框体81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圆柱状。在框体81的前壁部81a形成有将前壁部81a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放出孔82。因此,第一扬声器43使由振动部产生的声音通过放出孔82朝向前方放出。

在框体81的周壁部81b的前端部配设有前侧安装片83。前侧安装片83从周壁部81b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突出设置。前侧安装片83在周壁部81b上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而配设于两处。前侧安装片83在前后方向上紧固于上述的座椅框架55的前侧扬声器支架67。

如图3所示,在框体81的后壁部81c配设有后侧安装片84。后侧安装片84从后壁部81c朝向后方突出设置。后侧安装片84在后壁部81c上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而配设于两处。后侧安装片84在车宽方向上紧固于上述的座椅框架55的后侧扬声器支架68。

如图2所示,第一扬声器43的前表面(框体81的前壁部81a)位于比座椅座面51的前端缘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如图4所示,在从前方观察的正面观察下,第一扬声器43的前壁部81a的一部分(上部)与脚罩71重叠。

如图2~图4所示,第二扬声器44是输出低音的扬声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中高音是指100Hz以上的频域的声音,低音是指小于100Hz的频域的声音。

如图3、图4所示,第二扬声器44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配置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在车宽方向上位于各第一扬声器43之间的部分)。第二扬声器44通过在框体91内收纳未图示的振动部而构成。具体而言,框体9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框体91的底壁部91a形成有将底壁部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放出孔(未图示)。因此,第二扬声器44使由振动部产生的声音通过放出孔朝向下方放出。

如图3所示,在框体91的底壁部91a配设有安装片93。安装片93从底壁部91a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设置。各安装片9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各安装片93在上下方向上紧固于上述的座椅框架55的扬声器支架65。第二扬声器44的前端与第一扬声器43相比更向前方突出。

需要说明的是,从各扬声器43、44朝向后方引出有未图示的配线。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第一扬声器43及第二扬声器44的布局能够适当进行设计变更。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第一扬声器43的振动部产生的中高音从放出孔82朝向前方放出。如图1所示,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在车室C内朝向前方直行,到达前围板下部14(图1的箭头Q1)。之后,中高音在由前围板下部14反射后,在车室C内朝向斜后上方传递(图1的箭头Q2)。由此,中高音从前方到达乘客的耳朵。

另一方面,由第二扬声器44的振动部产生的低音从放出孔朝向下方放出。在此,从第二扬声器44放出的低音的指向性比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的指向性低。由此,低音在从第二扬声器44朝向下方放出后,通过座椅座面51与后底板32之间的空间K而在车室C内扩散。由此,低音到达乘客的耳朵。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朝向前方输出声音的第一扬声器43配置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在由前围板下部14反射后,到达乘客的耳朵。由此,从乘客的角度出发,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听起来宛如从前方放出那样。由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一人乘坐的车辆中,即便是无法确保在前围板11设置扬声器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理想的音像定位。

另外,第一扬声器43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配设于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因此能够给乘客带来立体声感。

而且,通过在座椅座面51的下方,在位于各第一扬声器43之间的部分配设第二扬声器44,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座椅座面51的下方的空间K。另外,能够将各扬声器43、44接近配置,因此能够缩短从各扬声器43、44引出的配线,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布局性的提高。

并且,能够将各扬声器43、44接近配置,因此能够减小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到达乘客为止的时间与从第二扬声器44放出的低音到达乘客为止的时间之差(延迟差)。另外,还能够抑制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与从第二扬声器44放出的低音的相移。其结果是,能够得到具有一体感的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的方式。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的结构等仅为一个例子,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1适用于一人乘坐的车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能够适用于各种车辆。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第一扬声器43及第二扬声器4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仅具备第一扬声器43的结构,还可以为具备第一扬声器43及第二扬声器44以外的扬声器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从第一扬声器43放出的中高音由前围板下部14反射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只要是通过在车室C内位于比第一扬声器43靠前方的位置的构件来反射中高音的结构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扬声器43、44分别安装于各扬声器支架65、67、68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向座椅主体41安装扬声器43、44的安装方法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各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