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转动的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556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能转动的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能转动的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210153491.4名称为《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它包括左耳盖板、右耳盖板、触发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由连接板、拉线构成,所述连接板的上半部分为平行于右耳盖板的连接固定板,连接板的下半部分为拉线连接板,所述拉线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固定板所在平面,所述连接固定板固定在传动轴的右端并位于右耳盖板的右侧,所述拉线的上端固定在拉线连接板上。该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拉动拉线就能使头枕向后自动折叠,用手操作回复到原位,完成折叠的理想功能;充分考虑的人机工程学,当该发明头枕位于后排座椅上时,座椅折叠的时候,不与前排座椅相干涉,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后视的视线,使驾车人更安全可靠。然而,该头枕需要采用拉线结构,拉线使用寿命短,容易损坏,而且头枕的结构复杂,使用不够方便,因此该头枕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转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能转动的座椅头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能转动的座椅头枕,包括嵌置在枕体中的枕架,能脱卸式设置于座椅顶部的枕杆,所述枕架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杆的顶部横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架的侧壁上设置有推杆通孔,所述推杆通孔中穿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顶触在推动块的下部上,所述推动块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架的内壁上,所述推动块的侧部设置有受推杆推动后回复到初始状态的第一复位装置,所述推动块的上部偏心地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面顶触在转动顶板的下表面上,所述转动顶板设置在转动轴的轴体上,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在枕架内,所述转动轴上与推动块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与固定在顶部横轴上的第一定位块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有回复到初始位置的第二复位装置,所述顶部横轴上设置有保持枕架向前转动的第一扭簧。

作为改进,所述推动块包括相互垂直而设置在一起的推动块前部与推动块后部,所述推动块后部与推杆相顶触,所述推动块前部上设置有与枕架侧壁相连接的固定通孔,所述凸起部偏心设置在固定通孔的上部,所述凸起部为顶面光滑的半圆形凸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复位装置可优选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卡扣在推动块前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顶触在枕架的内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枕架包括左架体与右架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架体上可优选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能脱卸地套置有抗磨块,所述抗磨块的侧面设置有能与凸起块外形相适配的凹槽,连接轴将凸起块、抗磨块与推动块依次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架体的下部可优选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当枕架向后转动时能顶触在限位缺口的侧壁上的定位块凸部。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复位装置可优选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卡扣在第二定位块侧部的定位柱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枕架的侧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可优选与插置在顶部横轴上的插销相顶触,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顶触在枕架的内壁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枕架内可优选设置有限位横杆,所述限位横杆上套置固定有减震套,所述枕架转动后,所述插销顶触在减震套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侧壁上可优选设置有固定块套筒,所述固定块套筒套置在顶部横轴上,所述固定块套筒通过插销与顶部横轴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推动推杆使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脱离从而实现枕架的向前转动,由于推杆到推动块后部的距离远大于凸起部到转动顶板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使用者在推杆一端按压时十分省力,按压后由于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一复位装置,推动块能自动复位,使用十分方便;凸起部的顶面为半圆形的圆弧面,在推动块的转动过程中始终光滑的与转动顶板的下表面相顶触,保持推动块与转动顶板之间的相对位移,避免由于推动块突然受力引起的摩擦力增大导致转动失灵的情况发生;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的连接结构、推动块与转动顶板的顶触结构分别位于枕架内腔的两侧,使转动轴受力平衡,延长本座椅头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嵌置在枕架外壳中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背面投影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3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7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6中枕架转动后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正面投影图;

图11是图10中沿C-C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中沿D-D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能转动的座椅头枕,包括嵌置在枕体中的枕架3,能脱卸式设置于座椅顶部的枕杆4,所述枕架3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杆4的顶部横轴41上,所述枕架3的侧壁上设置有推杆通孔31,所述推杆通孔31中穿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顶触在推动块的下部上,所述推动块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架3的内壁上,所述推动块的侧部设置有受推杆推动后回复到初始状态的第一复位装置,所述推动块的上部偏心地设置有凸起部51,所述凸起部51的顶面顶触在转动顶板22的下表面上,所述转动顶板22设置在转动轴21的轴体上,所述转动轴21水平设置在枕架3内,所述转动轴21上与推动块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所述第二定位块2与固定在顶部横轴41上的第一定位块1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2上设置有回复到初始位置的第二复位装置,所述顶部横轴41上设置有保持枕架3向前转动的第一扭簧42。所述推动块包括相互垂直而设置在一起的推动块前部5与推动块后部52,所述推动块后部52与推杆相顶触,所述推动块前部5上设置有与枕架3侧壁相连接的固定通孔53,所述凸起部51偏心设置在固定通孔53的上部,所述凸起部51为顶面光滑的半圆形凸部。所述第一复位装置为第二扭簧54,所述第二扭簧54的一端卡扣在推动块前部5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扭簧54的另一端顶触在枕架3的内壁上。所述枕架3包括左架体与右架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杆32固定在一起。所述左架体上设置有凸起块33,所述凸起块33上能脱卸地套置有抗磨块56,所述抗磨块56的侧面设置有能与凸起块33外形相适配的凹槽57,连接轴55将凸起块33、抗磨块56与推动块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架体的下部设置有限位缺口36,所述第一定位块1的底部设置有当枕架3向后转动时能顶触在限位缺口36的侧壁上的定位块凸部12。所述第二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23,所述复位弹簧23的一端卡扣在第二定位块2侧部的定位柱24上,所述复位弹簧23的另一端固定在枕架3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扭簧42的一端与插置在顶部横轴41上的插销43相顶触,所述第一扭簧42的另一端顶触在枕架3的内壁上。所述枕架3内设置有限位横杆34,所述限位横杆34上套置固定有减震套35,所述枕架3转动后,所述插销43顶触在减震套35上。所述第一定位块1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块套筒11,所述固定块套筒11套置在顶部横轴41上,所述固定块套筒11通过插销43与顶部横轴41固定在一起。枕架3外设置有枕架外壳6,枕架外壳6嵌置在枕体中,所述枕架外壳6包括外壳前部与外壳后部,所述外壳前部与外壳后部对合设置在一起并将枕架3夹置在外壳前部与外壳后部形成的对合腔中,所述枕架外壳6的侧部设置有控制按钮61,所述控制按钮61的侧部与推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推杆穿过枕架外壳6而顶触在推动块上。

工作原理:推杆顶触在推动块后部,推动块受到推杆的推力转动,凸起部随推动块转动顶起转动顶板,转动顶板带动转动轴转动继而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相脱离,枕架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向前转动,完成枕架的转动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