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816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回阀,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被设置在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液压流路从而将油的流动控制成只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制动系统作为有效防止车辆的制动、急启动或急加速时有可能发生的车轮的滑移现象的系统,被设置在调制器块上,控制制动液压,所述调制器块具有控制从主缸传递至轮缸侧的制动液压的多个电磁阀和用于防止油的逆向流动的多个止回阀形成液压回路的流路。近年来,使用一种设置有液压供给装置的电子制动系统,所述液压供给装置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从感测制动踏板位移的踏板位移传感器以电信号的方式接收驾驶员的制动意愿,并向轮缸提供液压。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3-0092045号中已公开了这种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根据所公开的文献,设置有液压供应装置的电子制动系统根据制动踏板的踏板力启动马达并产生制动压力。其中,制动压力是通过将马达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对活塞进行加压而产生的。

如上所述,在适当的时间,在形成于调制器块的流路的适当的位置上设置止回阀,以控制油的流动向一个方向流动。例如,止回阀设置在连接压力供给装置与贮存器的流路和与每个液压回路的流入阀连接的流路等。

众所周知,止回阀包括阀壳体、设置在阀壳体内,对油通道进行开闭的球体、弹性支承球体的弹性部件、防止弹性部件脱离的挡板或盖部等,使油只向一个方向流动。

但是,由于现有的止回阀需要通过加工成型和冲压工艺来制造各部件,因此存在难以制造且加工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且,不仅产品尺寸变大,而且在调制器块设置止回阀时,需对各部件单独进行强制挤压工艺,因此存在难以实现精确的安装和控制的问题。

另外,设置在调制器块上的各止回阀需要起到切断油逆向流动的功能的同时,还需要起到根据设置位置和使用目的沿正向通过充分流量的作用,但是,具有相同大小的止回阀可通过的流量是固定的,因此存在无法提供所需流量的问题。因此,需要另外加工内腔,或者另外制造用于提供所需流量的止回阀并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10-2013-0092045(万都株式会社)2013年8年20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止回阀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并能够以廉价的工艺制造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止回阀即使改变节流孔尺寸,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因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公用化,而且将止回阀制造成一个组装完成品,从而能够确保作业的便利性。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止回阀,其作为设置在具有流入流路和排出流路的调制器块的内腔且控制油的一个方向流动的止回阀,包括:阀壳体,设置在所述内腔,具有分别与所述流入流路和所述排出流路连通的流入口和排出口,且上部开放;片状部件,设置在所述阀壳体内且形成有节流孔;开闭部件,可进退地设置在所述阀壳体内且对所述节流孔进行开闭;引导部,设置在所述阀壳体内且引导所述开闭部件的移动;弹簧,向节流孔侧加压所述开闭部件;以及盖部,对所述阀壳体的开放的上部进行密封,并固定在调制器块上。

另外,所述阀壳体可形成有用于支承所述片状部件的下端部的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形成在流入口与排出口之间。

另外,所述引导部可具有中心贯通而形成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具有比所述开闭部件的直径更大的直径。

另外,所述引导孔可被设置成具有引导所述开闭部件的大径部和直径比所述开闭部件的直径小的小径部,所述开闭部件因所述小径部而移动范围受到限制。

另外,所述引导部的周围可形成有多个连通孔,以便在所述开闭部件对所述节流孔进行开放时,通过所述引导孔与所述排出口连通。

另外,所述止回阀可形成为一个组件,所述片状部件、开闭部件、引导部及弹簧根据油的通过流量能够选择性地进行更换。

另外,所述片状部件的节流孔直径、开闭部件的直径、引导部的引导孔直径及弹簧大小可根据所述止回阀的用途和设置位置选择性地进行改变,从而提供所需的油的流量流动。

另外,所述开闭部件可具体由球状的球体构成。

另外,所述引导部可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所述片状部件通过锻造工艺来形成。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止回阀能够以一个组件的形式制造为成品,不仅量产性高,而且从外部组装一体型止回阀,能够确保组装作业的便利性。

另外,简化结构,并且通过作为廉价型工艺的注塑工艺和冲压工艺来制造引导部和阀壳体,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并且,即使改变节流孔的尺寸,止回阀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不仅能够实现部件的公用化,而且能够提高节流孔的设计自由度。因此,可根据设置位置和使用目的来提供所需流量。

另外,可通过引导开闭部件的移动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反应性,由于流动阻力减少,在低压力下也能够向正向开放而稳定地控制油的流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所述附图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应解释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限定于所述附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止回阀被组装在调制器块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优先实施例的止回阀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优先实施例的止回阀的工作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先实施例的止回阀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标记

100、200:止回阀110:阀壳体

120、220:片状部件123、223:节流孔

130、230:开闭部件140、240:引导部

143、243:引导孔144:连通孔

150、250:弹簧160: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提供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此提供的实施例,还可通过其他形式来具体化。为了使本发明清楚,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内容,并且为了便于理解,有可能放大表示组件的大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止回阀被组装在调制器块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表示所述止回阀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止回阀100包括:阀壳体110,具有流入口113和排出口114;片状部件120,设置在阀壳体110内且形成有节流孔123;开闭部件130,可进退地设置在阀壳体110内且对节流孔123进行开闭;引导部140,设置在阀壳体110内且引导开闭部件130移动;弹簧150,向节流孔123侧加压开闭部件130;以及盖部160,对阀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进行密封。所述止回阀100设置在形成于调制器块10的内腔11,防止油逆流,并控制油使其向一个方向流动。

阀壳体110具有上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并形成有分别与形成在调制器块10的流入流路13和排出流路14连通的流入口113和排出口114。其中,止回阀110被设置在内腔11,流入口113和排出口114与形成流入流路13和排出流路14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更具体地,阀壳体110形成为阶梯状,以便支承后述的片状部件120的下端部。因此,片状部件120由阀壳体110的阶梯状阶梯部112来支承。其中,阶梯部112形成在流入口113与排出口114之间。如图所示,流入口113形成在阀壳体110的下侧,排出口114形成在阀壳体110的周围。所述阀壳体110可通过冲压工艺来制造。

如上所述,片状部件120设置在阀壳体110内的阶梯部112。由于所述片状部件120设置在阶梯部112,形成在片状部件120的节流孔123在流入口113与排出口114之间使流入口113和排出口114连通。所述片状部件120可通过锻造工艺来制造。

开闭部件130可进退地设置在阀壳体110内,起到对设置在流入口113与排出口114之间的节流孔123进行开闭的作用。即,通过对节流孔123进行开闭来控制油的流动。其中,如图所示,开闭部件130可以由球状的球体构成。其中,显而易见,球体130的直径大于节流孔123的直径,以便封闭节流孔123。所述开闭部件130设置成被后述的弹簧150加压而封闭节流孔123的状态。

引导部140设置在阀壳体110内且引导开闭部件130的移动。更具体地,引导部140具有圆筒形状,包括中心贯通形成而使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引导孔143和在周围与引导孔143连通地形成的多个连通孔144。其中,引导部140的引导孔143与节流孔123相对而配置,所述引导部与片状部件120相接。

引导孔143可具有比开闭部件130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以便引导开闭部件130移动。参照附图,引导孔143包括:大径部141,具有比开闭部件130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且引导开闭部件130;小径部142,具有比所述开闭部件130的直径更小的直径。因此,开闭部件130因小径部142而移动范围受到限制。所述引导孔143引导开闭部件130的移动,从而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多个连通孔144沿着引导部140的周围隔开规定距离形成。因此,当开闭部件130对节流孔123进行开放时,连通孔144通过引导孔143连通排出口114和节流孔123使油流动。此时,连通孔144设置在与排出口114相对的位置,通过节流孔123的油通过引导部140的侧面并从排出口114排出,从而能够将油的流动阻力降低到最小程度。

另外,引导部140可通过注塑工艺来制造。

弹簧150配置在引导部140内且将开闭部件130向节流孔123侧加压。即,开闭部件130与节流孔123接触而防止油流动的状态,即,防止油逆流。因此,由于从流入口113流入的油的压力,开闭部件130对弹簧150进行压缩,并沿着引导孔143移动,从而节流孔123被开放(参照图4)。并且,当油的流动被切断时,即,从流入口113流入的油的压力小于弹簧150的弹性力时,或者从排出口114产生压力时,开闭部件130封闭节流孔123来防止油逆流。所述弹簧150被设置成其一部分插入至引导孔143,即小径部142,从而防止弹簧150脱离。其中,虽然图中示出弹簧150的一端由开闭部件130支承,另一端由后述的盖部160支承,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设置成弹簧150的另一端由引导部140支撑。

盖部160封闭阀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且固定在调制器块10。其中,盖部160插入在阀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并与引导部140相接。因此,盖部160不仅通过引导部140的开放的上部支承弹簧150的另一端,还保持引导部140的牢固的结合状态。另外,虽然图中示出盖部160插入设置在引导部140的上部,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以阀壳体110的上部插入在盖部160的方式接合。

另外,附图中示出盖部160和引导部14形成为单独的部件。例如,盖部160可由刚性强的金属材料等制造,引导部140可由重量轻的树脂等制造。或者,与附图不同地,盖部160和引导部140可以形成为一体。

如上所述的止回阀100可以形成为一个组件。即,将片状部件120压入并固定在阀壳体110内的阶梯部112上,将开闭部件130以与节流孔123相接的方式设置,然后设置引导部140和弹簧150,然后结合盖部160,由此制造一个成品。因此,与现有的为了设置止回阀而将各部件单独设置的工艺相比,可以从调制器块10的外部设置组装好的完成品,因此不仅能够确保制造及组装的便利性,而且还能够提高量产性。

本发明的止回阀100可设置成根据用途和设置位置进行选择性的改变从而提供所需的油量。例如,在制动系统中,设置在通过液压回路转送至轮缸的流路上的止回阀与被设置成向压力供给装置提供油的止回阀在所需的通过的流量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本发明的止回阀100被设置成保持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可通过改变流量通过的节流孔123的尺寸来提供所需流量。即,通过更换设置在阀壳体110内的片状部件120、开闭部件130、引导部140及弹簧150来提供所需流量,从而不仅实现部件的公用化,还能够提高节流孔123的设计自由度。

如上所述,在图5中示出了根据所需流量改变节流孔223尺寸的止回阀200。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先实施例的止回阀的剖视图。其中,与前面示出的图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

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止回阀200包括:阀壳体110,具有流入口113和排出口114;片状部件220,设置在阀壳体110内且形成有节流孔223;开闭部件230,可进退地设置在阀壳体100内且对节流孔223进行开闭;引导部240,形成有引导孔243,所述引导孔243具有设置在阀壳体110内且引导开闭部件230移动的大径部241和限制开闭部件230移动的小径部242;弹簧250,将开闭部件230向节流孔223侧加压;以及盖部160,对阀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进行密封。其中,阀壳体110、片状部件220、引导部240及盖部160的外径形状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形状。

更具体地,片状部件220的节流孔223的直径比图3中示出的节流孔123的直径大。例如,图3中示出的节流孔123的直径为1.8φ,本实施例的节流孔223的直径为3φ。如上所述,根据节流孔223的直径,对此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230的直径变得比前述实施例的开闭部件130的直径要大。并且,随着开闭部件230的直径变大,引导开闭部件230的引导部240的引导孔243的直径和弹性支承开闭部件230的弹簧250的大小变大。但是,如上所述,片状部件220、引导部240的外形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形状相同,因此,止回阀200的形状和大小与前述实施例的止回阀100相比并未发生变化,而通过止回阀200流动的流量会发生变化。即,随着节流孔223的大小增大,流量随之增加,从而能够提供所需流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虽然通过有限的实施例和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权利要求书范围的等同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