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5968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路机液压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属于扫路机行走控制液压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街巷、公园、广场、人行道的清扫一般以人力清扫为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工成本的上升,这种传统的人力清扫方式越来越被清扫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扫路机代替。已有的小型全液压驱动扫路机不仅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清扫效率高,而且扫路机一般使用闭式静液压行走液压系统,其使用安装在轮胎上的液压马达驱动;而四轮驱动的扫路机由于其驱动力大,应用越来越广泛。

四轮驱动的扫路机中,使用并联马达驱动的车轮,平地行驶时四个轮胎均与地面接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基本一致,四个马达受到的阻力基本相同,此时扫路机车辆运行平稳,不会出现某个车轮打滑现象。然而,当在崎岖路面行驶时,经常会遇到其中三个轮胎着地,另一个轮胎陷入坑中的现象,或者四个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各不同的情况。此时液压油会向负载低的马达流动,导致与地面摩擦力低的轮胎转速快,与地面摩擦力高的轮胎转速慢,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其中一个轮胎原地空转、其他轮胎不转的情况。

现有专利文献(CN103434393A),其公布了一种小型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液压系统,这种液压系统使用闭式行走,使用前轮驱动。当左轮二位二通阀和右轮二位二通阀均处于打开状态时,两驱动马达不经分流集流阀并联;当控制器控制右轮二位二通阀和左轮二位二通阀关闭时,压力油通过分流集流阀被强制均匀分流后驱动车轮旋转,从而可防止两前轮其中的一个车轮附着力小时出现打滑。

然而,对于四轮驱动的扫路机,使用现有专利文献技术方案将会使控制阀块变得复杂,特别是对于大流量行走驱动,插装阀块体积将比较大,极其不利于扫路机结构紧凑的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特别适用于四轮驱动的扫路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实现四轮驱动时,在路面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启用差速功能,防止轮胎由于与地面的附着力不同出现打滑现象;而在路面较为平坦的情况下则可关闭差速功能,防止液压系统油温过热,减小压损,提高行走驱动效率;以及具备阀块体积小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包括与液压油箱相连的闭式泵和与闭式泵的A口相连的分流阀;所述分流阀的B口与左前轮马达的进油口相连、分流阀的C口与右前轮马达的进油口相连、分流阀的A口分别与左后轮马达的进油口和右后轮马达的进油口相连,所述左前轮马达的出油口、右前轮马达的出油口、左后轮马达的出油口和右后轮马达的出油口相连后与闭式泵的B口相连。

其中,所述闭式泵包括连接有补油泵和冲洗阀的柱塞泵,补油泵和冲洗阀的两端均连接于柱塞泵的A口、B口之间,补油泵的输入端与液压油箱相连;所述分流阀包括第一分集流阀、第二分集流阀、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和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而且,所述第一分集流阀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第一端口和分流阀的进油口相连,第一分集流阀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分集流阀的第一端口相连,第一分集流阀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第二端口和分流阀的A口相连。

而且,所述第二分集流阀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第二端口和分流阀的C口相连,第二分集流阀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第三端口和分流阀的B口相连;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第一端口相连。

而且,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口通过分流阀的X口与补油泵的输出端相连,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弹簧端、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弹簧端和分流阀的回油口相连,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线圈端和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线圈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闭式泵和分流阀的设置,其中分流阀包括第一分集流阀、第二分集流阀、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和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采用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控制两个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进行换向,使用两个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来控制主泵供油是否通过两个分集流阀,在路面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启动差速功能,通过两个分集流阀进行强制分流,保证两前轮马达不会打滑,使得扫路机时刻都有良好的驱动力和稳定的行车速度;而在路面较为平坦的情况下,则切换至关闭差速功能的模式,防止液压系统油温过热,减小压损,提高行走驱动效率。

上述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包括与液压油箱相连的闭式泵1和与闭式泵1的A口相连的分流阀2;所述分流阀2的B口与左前轮马达3的进油口相连、分流阀2的C口与右前轮马达4的进油口相连、分流阀2的A口分别与左后轮马达5的进油口和右后轮马达6的进油口相连,所述左前轮马达3的出油口、右前轮马达4的出油口、左后轮马达5的出油口和右后轮马达6的出油口相连后与闭式泵1的B口相连。

所述闭式泵1包括连接有补油泵1-2和冲洗阀1-3的柱塞泵1-1,补油泵1-2和冲洗阀1-3的两端均连接于柱塞泵1-1的A口、B口之间,补油泵1-2的输入端与液压油箱相连;所述分流阀2包括第一分集流阀2-1、第二分集流阀2-2、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和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

所述第一分集流阀2-1的第一端口①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①口和分流阀2的进油口P口相连,第一分集流阀2-1的第二端口②口与第二分集流阀2-2的第一端口①口相连,第一分集流阀2-1的第三端口③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第二端口②口和分流阀2的A口相连。

所述第二分集流阀2-2的第二端口②口分别与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的第二端口②口和分流阀的C口相连,第二分集流阀2-2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的第三端口③口和分流阀2的B口相连;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第三端口③口与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的第一端口①口相连。

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的第一端口①口通过分流阀2的X口与补油泵1-2的输出端相连,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的第二端口②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弹簧端、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的弹簧端和分流阀2的回油口T口相连,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的第三端口③口分别与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线圈端和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的线圈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液压驱动扫路机行走差速切换装置,防打滑工况只用于低速行驶工况。为防止因某个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降低产生打滑,使用两个分集流阀强制分配流量,即使某个轮胎因与地面附着力降低导致该轮胎的驱动力降低,其他三个轮子还可以保证驱动力输出,保证车辆的通过性能。

当平地行驶时,此时路面状况较好,控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不通电,使得该阀①口与③口不通,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和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则在各自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三个油口互通;此时柱塞泵1-1泵出的高压油经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①口到该阀②口和③口,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的③口出来的高压油又经过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分为两路,分别接到分流阀2的C口和B口。在这种状态下,分流阀2的C口、B口和A口是通过两液控换向阀相互连接的,相当于四个车轮马达的进油口相互连接,四个马达的出油口相互连接,四马达并联。实现柱塞泵1-1供油自由分配给四个车轮马达,使得驱动轮与地面附着力相同,不存在某个轮子悬空或打滑,四个轮子的转速基本相同,各马达转速基本相同。

当路面情况不好时,出现某个轮胎可能与地面悬空、或该轮胎与地面附着系数较低等情况下,如果不使用分流阀将会使该轮边马达转速加大,其他轮边马达转速相应减小,车辆通过性能降低。为防止出现这种状况,控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通电,使得补油泵1-2泵出的压力油通过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5的①口、③口控制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和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换向,此时柱塞泵1-1的高压油到分流阀2的P口后,不能通过第一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3和第二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2-4直接到达分流阀2的C口、B口和A口,只能通过两个分集流阀被强制分流,在高压油经过第一分集流阀2-1和第二分集流阀2-2后,分流阀2的C口、B口和A口的流量比例被强制分为1:1:2,并分别接左前轮马达3、右前轮马达4、左后轮马达5和右后轮马达6入口。高压油流量被强制分为1:1:2,可以保证两前轮马达不会打滑,也就保证了车辆时刻都有良好的驱动力和稳定的速度。由于此时流量经过了分流阀2,在分流阀2上会出现一定的压降,将造成液压油发热,降低行驶效率,因此,这种强制分流情况只有在路面状况不好(如:路面坑洼不平)时使用,在路面状况较好时则不启用分流阀2。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当四轮驱动时,遇到路况较差时,启动差速功能可保证车辆的通过性能;当路面状况较好时,关闭差速功能,以提高行走效率,减少液压系统发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