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门线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尾门线束连接在侧围和门侧各有两个线束胶塞,尾门开合的过程中线束会随着尾门一起运动。即传统的尾门线束安装结构是一侧在车身侧开线束安装孔,一侧在尾门侧开线束安装孔,此种结构存在的缺陷:
1)当尾门分缝在尾门侧时,使用外旋式铰链,尾门打开过程中线束伸长过程中和顶盖装饰件干涉。关门状态下线束伸长量无法收回,导致尾门关闭过程受阻,尾门与线束干涉,影响整个尾门系统运动。
2)、如果分缝在尾门后侧,为了实现尾门的运动,使用鹅颈外旋式铰链,铰链在打开的过程中钣金外露,严重影响感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尾门线束安装结构,当尾门分缝在尾门侧时,解决尾门线束和钣金干涉问题;解决门总成的带线刚度不足问题;实现尾门系统运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尾门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线束的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卡接在尾门铰链上,所述线束沿尾门铰链轴线安装,以所述线束支架为线束固定起始点,线束位于所述线束支架两侧的部分分别安装在顶盖上和尾门侧斜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支架为截面为四边形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线束支架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尾门铰链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孔,所述线束支架通过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尾门铰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支架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铰链装饰盖的卡槽。
进一步地,在顶盖上和尾门侧斜面上均设有用于安装线束的线束胶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实现了尾门分缝在尾门侧时的造型工程结构,实现了整个尾门的运动可行性;
2、解决线束在尾门运动过程中的干涉问题;
3、解决了尾门铰链钣金外露的感知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尾门线束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束支架与铰链装饰盖的装配图。
图中:
1、线束;2、线束支架;3、尾门铰链;4、顶盖;5、尾门;6、卡扣;7、铰链装饰盖;8、卡槽;9、线束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尾门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线束1的线束支架2,所述线束支架2卡接在尾门铰链3上,所述线束沿尾门铰链轴线安装,以所述线束支架2为线束固定起始点,线束1位于所述线束支架2两侧的部分分别安装在顶盖4上和尾门5侧斜面上;所述线束支架2为截面为四边形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线束支架2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扣6,所述尾门铰链3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孔,所述线束支架2通过所述卡扣6卡接在所述尾门铰链3上;所述线束支架2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铰链装饰盖7的卡槽8;在顶盖4上和尾门5侧斜面上均设有用于安装线束的线束胶塞9。
传统的尾门线束安装结构,一侧在车身侧开线束安装孔,一侧在尾门侧开线束安装孔,此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当尾门分缝在尾门侧时,使用外旋式铰链,尾门打开过程原来的安装方式会导致线束伸长过程中和顶盖装饰件干涉。关门状态下线束伸长量由于太大无法收回,从而导致尾门关闭过程受阻,尾门与线束干涉,影响整个尾门系统运动。
为了满足造型需求,本实用新型将线束端头沿着铰链轴线安装,一侧安装在顶盖上,另一侧安装在尾门侧斜面上,线束支架安装在尾门铰链上,线束支架上安装有铰链装饰盖。尾门铰链运动的过程中铰链装饰盖和线束沿着铰链轴线随铰链车门侧铰链臂一起转动,减少了线束的伸长量,并且避免线束在尾门关闭的过程中和顶盖干涉,同时实现整个门系统的运动。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造型需求,尾门系统运动可行性,外观质量要求及尾门线束安装可行性而进行设计开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