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下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81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下潜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发生汽车正面碰撞时防止后排乘员发生下潜的支架。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后排乘员相对于座椅会向前运动,存在后排乘员滑出座椅的现象---下潜现象。在现在通用的三点式安全带中,安全带的腰带的正确作用位置是乘员的骻部,当发生下潜时,安全带的腰带将滑离乘员的骻骨而直接作用于乘员的腹部和内脏器官,后排乘员下潜是碰撞事故中医中非常危险的现象,会对乘员的腹部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据日本有关研究表明,治疗腹部损伤所需要的医疗成本是巨大的。作为国内安全领域的权威管理办法《C-NCAP管理规则》也非常注重后排乘员的防下潜保护,在2012年将后排假人的下潜作了评价定量化,同时对于在C-NCAP测试中发生下潜的车辆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

因此,如何在正面碰撞中保护后排乘员、防止后排乘员发生下潜,对整车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广大汽车消费者也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目前主流的防下潜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地板凹陷的方式;二是通过支架的方式。第一种方式由于涉及到汽车后地板的冲压成型、本身的材料厚度以及离地高度的限制,在防下潜中的效果不理想。第二种的防下潜支架是较为通用的方式。

中国专利文献CN203580705U中公开的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支架由设有汽车座椅骨盆内的支撑梁构成;该支撑梁顶部为前端离车身地板距离大 于后端离车身地板距离的顶部斜板;该支撑梁侧部为顶端和所述顶部斜板前后端分别连接底端和所述车身地板或汽车横梁连接的前防下潜作用板及后防下潜作用板。该支架由于设有顶部斜板,同时顶部斜板与汽车地板的角度较小(15-250)、汽车X方向较长(200-220mm),不但会影响后排乘员的乘坐空间—乘员可能会直接坐在顶部斜板上,而且由于角度较小还会影响到防下潜效果;该支架与车身地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由于车身地板本身厚度较小,采用焊接容易影响焊接区地板的材料特性,同时更换支架也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防下潜支架,以解决后排乘员在正面碰撞中易发生下潜、现有的支架结构稳定性差及不便于安装和更换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下潜支架,包括倒“V”型支架本体11,所述支架本体11包括前防下潜板4及后防下潜板9,所述支架本体11底端设有用于与汽车地板接触水平设置的安装平板1,所述安装平板1上设有安装孔2。

进一步的,所述后防下潜板9上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后防下潜板9上的加强筋为T型加强筋8,或为T型加强筋8和直加强筋7。

优选的,所述T型加强筋8的下端加强筋82沿支架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直加强筋7与所述T型加强筋8的顶端加强筋81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平板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防下潜板4前端、 后防下潜板9后端,各所述安装平板1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孔2。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下潜板4与安装平板1呈15-45°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下潜板4上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为长加强筋3及短加强筋5。

优选的,所述长加强筋3及短加强筋5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下潜板4、后防下潜板9上均设有减重孔6。

进一步的,所述后防下潜板9与前防下潜板4呈60-14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后防下潜板9与前防下潜板4顶端圆弧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下潜支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整体长度为160-300mm,宽度为200-400mm,高度为150-30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下潜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下潜支架乘员乘坐时位于后防下潜板,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保证了防下潜效果;前防下潜板、后防下潜板和地板共同构成三角形结构,有利于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安装平板及安装孔的设置方便将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到汽车地板上,便于安装和更换;具有结构的稳定、便于安装和更换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支架安装到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平板;2-安装孔;3-长加强筋;4-前防下潜板;5-短加强筋;6-减重孔;7-直加强筋;8-T型加强筋;81-顶端加强筋;82-下端加强筋;9-后防下潜板;10-汽车前地板11-支架本体;12-汽车后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防下潜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倒“V”型支架本体11,支架本体11包括前防下潜板4及后防下潜板9,支架本体11底端设有用于与汽车地板接触水平设置的安装平板1,安装平板1上设有安装孔2。

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下潜支架安装在车内,如图2所示,乘员乘坐时位于后防下潜板9上方,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保证了防下潜效果;前防下潜板4、后防下潜板9和地板共同构成三角形结构,有利于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安装平板及安装孔的设置方便将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到汽车地板上,便于安装和更换。

后防下潜板9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增强后防下潜板9的强度和刚度。

后防下潜板9上的加强筋为T型加强筋8,或为T型加强筋8和直加强筋7。

T型加强筋8的下端加强筋82沿支架宽度方向设置。T型加强筋8,可以同时增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强度,具有结构简单,防下潜效果好等优点。

直加强筋7与T型加强筋8的顶端加强筋81平行设置。直加强筋7能够进一步加强后防下潜板9的强度和刚度。

安装平板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前防下潜板4前端、后防下潜板9后端,各安装平板1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孔2。如图2所示,通过螺栓将防下潜支架的两个安装平板1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前地板10、汽车后地板12上,便于安装和更换。

前防下潜板4与安装平板1呈15-45°的夹角。

前防下潜板4上设有加强筋。

加强筋为长加强筋3及短加强筋5。长加强筋3及短加强筋5的设置用于增强前防下潜板4强度和刚度。

长加强筋3及短加强筋5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前防下潜板4、后防下潜板9上均设有减重孔6。减重孔6的设置用于减轻重量,使防下潜支架适用范围更广。

后防下潜板9与前防下潜板4呈60-140°的夹角。具体的角度值根据实际空间结构而确定。优选为90°。

后防下潜板9与前防下潜板4顶端圆弧连接。

防下潜支架一体成型。

支架整体长度为160-300mm,宽度为200-400mm,高度为150-300mm。各个参数的具体值根据实车状况进行灵活调整。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