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通用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震动力的一种装置,它的两端连接的是屈服强度很低的吸能盒,然后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纵梁上。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
防撞梁包括主梁与吸能盒。主梁的作用是在低速碰撞时尽量少的产生塑性变形,以保护周围的零件不受损;在中高速的状态下,主梁的作用是将任何形式的偏置碰撞产生的能量,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吸能元件上,使能量最大限度均匀地被吸能元件吸收,并将碰撞力均匀传递到整个主梁上。而目前的防撞梁总成工艺成型困难,且防撞梁主梁直接采用内板和外板焊接形成一个腔体,强度与刚度难以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通用防撞梁总成,其强度性能好,材料的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通用防撞梁总成,包括主梁本体,所述的主梁本体为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的主梁本体包括前侧面板、后侧面板、上侧面板和下侧面板,所述的前侧面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的后侧面板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的上侧面板两端设有向下凹陷的第四凹槽,所述的下侧面板两端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五凹槽,所述的后侧面板两端且位于第三凹槽的上侧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第六凹槽,所述的后侧面板两端且位于第三凹槽的下侧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七凹槽,所述的第三凹槽底面与前侧面板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四凹槽的深度向上侧面板的两端逐渐加深,所述的第五凹槽的深度向下侧面板的两端逐渐加深。进一步加强上侧面板和下侧面板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的结构相同。进一步提高主梁本体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面均为圆弧面。通过底面设置的圆弧面能更好的增强前侧面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吸能盒和安装板,所述的吸能盒设于主梁本体的后侧面板的两端,所述的安装板设于主梁主体的上侧面板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梁本体的各个面板的板厚均为1.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主梁本体为前侧面板、后侧面板、上侧面板与下侧面板相互衔接构成的一个空腔,结构十分简单,前侧面板上设置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加强前侧面板的结构强度和耐撞性能,而在后侧面板上设置的第三凹槽,以及位于第三凹槽内的第六凹槽、第七凹槽,均是为了加强后侧面板的结构强度和耐撞性能,同样的在上侧面板、下侧面板分别设置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也是为了加强上侧面板、下侧面板的结构强度和耐撞性能。
总而言之,通过各个面板上的凹槽来加强各个面板的结构强度,进而加强主梁本体结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强度和耐碰撞性能加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梁本体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汽车通用防撞梁总成,包括主梁本体,主梁本体为弯曲的弧形结构,主梁本体包括前侧面板1、后侧面板2、上侧面板3和下侧面板4,前侧面板1上设有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后侧面板2上设有第三凹槽7,上侧面板3两端设有向下凹陷的第四凹槽8,下侧面板4两端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五凹槽9,后侧面板2两端且位于第三凹槽7的上侧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第六凹槽88,后侧面板2两端且位于第三凹槽7的下侧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七凹槽99,第三凹槽7底面与前侧面板1贴合。
第四凹槽8的深度向上侧面板3的两端逐渐加深,第五凹槽9的深度向下侧面板4的两端逐渐加深。
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的结构相同,第四凹槽8、第五凹槽9、第六凹槽88和第七凹槽99的结构相同。
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的底面均为圆弧面。
还包括吸能盒11和安装板12,吸能盒11设于主梁本体的后侧面板2的两端,安装板12设于主梁主体的上侧面板3的中部。
主梁本体的各个面板的板厚均为1.4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