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967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一般涉及农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农用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属于农用车部件中的重要安全件,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给人们的安全驾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有些时候车辆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在泥泞,灰土大的恶劣道路上行驶,后视镜经常会被飞溅的泥土、灰尘弄脏,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清理后视镜,达不到应有的后视效果,严重影响驾驶员视线,造成驾驶时的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而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如果手工去擦拭后视镜,首先不可能把后视镜擦洗干净,其次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擦拭操作十分危险;而停下车去处理后视镜上的污垢,浪费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所以,后视镜的清洁问题给驾驶员造成诸多不便。

现有技术中有的农用车也给后视镜配置了清洁装置,是结合农用车的雨刷使用的,这种清洁装置的缺点是结构繁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农用车后视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用车后视镜,该后视镜包括镜面、镜身支架和镜柄;所述镜面安装在镜身支架内,所述镜柄连接镜身支架,所述镜身支架任一侧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延伸至镜身支架顶部;所述滑道内可滑动地插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铰接有可横跨镜面的清洁杆,所述清洁杆面向镜面的一侧可拆卸地嵌入有海绵条;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弹簧固定在滑道的内顶面;所述滑道的底面安装有电磁铁,所述滑块在电磁铁通电时可滑动至与电磁铁贴合;所述镜身支架的下部安装有与电磁铁信号连接的感应开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镜身支架的后方还卡接有海绵条储存盒。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海绵条的截面呈度翻转的Ω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镜身支架与滑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辅滑道;所述辅滑道内可滑动地卡接有用于搭接清洁杆端部的辅滑块;所述辅滑块的上表面通过弹簧与辅滑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辅滑道的下表面安装有辅电磁铁,所述辅滑块在辅电磁铁通电时被吸和至与辅电磁铁贴合;所述辅电磁铁由所述感应开关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辅滑道的上表面凹形面。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可以通过海绵条清除后视镜上的灰尘,保证了后视镜的可视效果,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既消除了事故隐患,又十分方便;同时本申请为独立的清洁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0、镜面;20、镜身支架;30、镜柄;40、滑块;50、清洁杆;60、海绵条;70、电磁铁;80、海绵条储存盒;90、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一种农用车后视镜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镜面10、镜身支架20和镜柄30;所述镜面10安装在镜身支架20内,所述镜柄30连接镜身支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身支架20任一侧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延伸至镜身支架20顶部;所述滑道内可滑动地插入有滑块40,所述滑块40上铰接有可横跨镜面的清洁杆50,所述清洁杆50面向镜面的一侧可拆卸地嵌入有海绵条60;所述滑块40的顶部通过弹簧固定在滑道的内顶面;所述滑道的底面安装有电磁铁70,所述滑块40在电磁铁70通电时可滑动至与电磁铁70贴合;所述镜身支架20的下部安装有与电磁铁70信号连接的感应开关90。

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后视镜距离驾驶室小于等于50厘米的农用车,驾驶员可伸出手感应电磁铁70的感应开关使得清洁杆动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镜身支架20的后方还卡接有海绵条储存盒80。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海绵条60的截面呈度翻转的Ω型。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镜身支架20与滑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辅滑道;所述辅滑道内可滑动地卡接有用于搭接清洁杆50端部的辅滑块;所述辅滑块的上表面通过弹簧与辅滑道的内顶面连接;所述辅滑道的内底面安装有辅电磁铁,所述辅滑块在辅电磁铁通电时被吸和至与辅电磁铁贴合;所述辅电磁铁由所述感应开关90控制。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滑道的上表面凹形面。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