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尾门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0422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车辆尾门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尾门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的尾门内板与尾门外板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同时尾门内板与尾门外板均采用冲压工艺制造,并通过焊接固定方式将二者固定,由此造成车辆尾门的重量较大,从而间接造成整车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的成型工艺容易、重量轻、结构简单,从而间接降低了整车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尾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包括: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所述尾门内板固定在所述尾门外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尾门内板和所述尾门外板均为SMC片材,所述尾门内板的顶部设置有上铰链固定板且所述尾门内板的左侧和右侧的中部设置有气弹簧固定板,所述尾门外板的顶部设置有高位刹车灯安装板,且所述尾门外板的左侧和右侧的中下部还设置有尾灯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其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均采用SMC片材制造,以代替传统的钣金材料,由此使得车辆尾门的重量较轻,从而间接节省了整车能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尾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通过涂胶层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门内板的四周设置有固定翻边,所述涂胶层设置在所述固定翻边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翻边分为:倒“U”形的上固定翻边和“U”形的下固定翻边,所述上固定翻边和所述下固定翻边的开口端对接,所述上固定翻边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固定翻边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铰链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上铰链固定板位于所述上固定翻边的顶壁的两端,所述气弹簧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固定翻边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固定翻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壁加强筋,所述上固定翻边内形成有矩形的内板后玻璃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固定翻边的底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门锁固定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门外板上形成有外板后玻璃安装槽,所述外板后玻璃安装槽与内板后玻璃安装槽对应,所述高位刹车灯安装板位于所述外板后玻璃安装槽的顶部的中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门外板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外板后玻璃安装槽左侧和右侧的外板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尾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的立体图;

图2是尾门内板的示意图;

图3是尾门外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尾门10、尾门内板1、上铰链固定板11、气弹簧固定板12、上固定翻边13、侧壁加强筋131、下固定翻边14、门锁固定加强板141、内板后玻璃安装槽15、尾门外板2、高位刹车灯安装板21、尾灯安装板22、外板后玻璃安装槽23、外板加强筋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可以包括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

尾门内板1固定在尾门外板2的内表面上,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均为SMC片材(Sheet molding compound,片状模塑料),具体地,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均采用SMC片材模压一体成型工艺生产,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可以将复杂的结构简单化,由此得到的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结构简单,强度、刚度与钣金件相当,且重量比钣金件轻,从而降低了整车重量,间接节省了整车能耗。

参照图2所示,尾门内板1的顶部设置有上铰链固定板11,尾门内板1的左侧和右侧的中部设置有气弹簧固定板12。

参照图3所示,尾门外板2的顶部设置有高位刹车灯安装板21,且尾门外板2的左侧和右侧的中下部还设置有尾灯安装板2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其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均通过模压一体成型工艺生产,成型工艺简单,并且使用SMC片材代替传统钣金材料,由此使得车辆尾门10的重量轻、结构简单,从而间接节省了整车能耗。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尾门内板1与尾门外板2之间可以通过涂胶层固定。具体地,尾门内板1的四周可以设置固定翻边,涂胶层设置在固定翻边上,利用涂胶层的粘性将尾门内板1与尾门外板2固定以形成车辆尾门10。相比于传统的焊接固定工艺,涂抹涂胶层的固定方式避免了车辆尾门10的焊接变形,且简化了操作过程。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翻边可以分为倒“U”形的上固定翻边13和“U”形的下固定翻边14,上固定翻边13和下固定翻边14的开口端对接。优选地,上固定翻边13的宽度大于下固定翻边14的宽度,由此可使尾门内板1与尾门外板2的固定更加牢靠。

上铰链固定板11上设置有固定螺母(图中未标注),上铰链固定板11位于上固定翻边13的顶壁的两端,气弹簧固定板12分别固定在上固定翻边13的两端,如图2所示。

上固定翻边1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壁加强筋131,侧壁加强筋131可显著增加尾门内板1的强度。上固定翻边13内设置有矩形的内板后玻璃安装槽15,以便于安装车辆后玻璃。下固定翻边14的底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门锁固定加强板141。

参照图3所示,尾门外板2上设置有外板后玻璃安装槽23,外板后玻璃安装槽23与内板后玻璃安装槽15对应,车辆后玻璃安装在外板后玻璃安装槽23与内板后玻璃安装槽15内。高位刹车灯安装板21位于外板后玻璃安装槽23的顶部的中部位置。由此可见,尾门内板1与尾门外板2上集成了多个零件的安装位置,集成度较高。

尾门外板2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位于外板后玻璃安装槽23左侧和右侧的外板加强筋24,外板加强筋24可显著增加尾门外板2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该车辆尾门10结构简单、集成度高,且重量较轻,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如底盘、变速器等均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