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933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中心托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用在汽车内部空间中的中心托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已知中心托架,其具有扶手。例如在文献DE10 2007 033 532 A1中描述了这样的中心托架。由此,扶手既适用于支撑大人的手臂也适用于支撑小孩的手臂,被实施成可移动扶手的位置。为了移动扶手,该扶手通过引导机构这样地被引导,即,扶手在旋转运动下被调整,即,在竖直方向上在第一线上被调整。尽管该中心托架适用于调整扶手的支撑位置,然而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对高成本且不是针对所有人体型是人体工程学有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扶手的中心托架,其克服上述缺点。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托架,其在相对简单、有利且无磨损的结构下独立于是否是大体型、中体型或小体型的汽车乘客的手臂的情况而确保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有利且舒适地对手臂减负。

该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托架实现。

所提出的中心托架包括扶手,且适用于用在汽车内部空间中。扶手被布置在中心托架的上部区域中且可移动。此外,扶手在上侧上具有用于手臂的支承面。具有支承面的扶手可直线地沿着纵向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此,纵向方向这样地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即,扶手的支承面在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第二位置上更深地被布置。

第一位置可以是前方位置,且第二位置是后方位置。通过扶手的支承面在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第二位置上更深地被布置,实现对手臂的特别舒服的且人体工程学的支撑,特别是当扶手用于在同时保持方向盘的情况下支撑驾驶员的手肘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是后方位置,且第二位置是前方位置。通过扶手的支承面在前方位置上相比于在后方位置上更高地被布置,同样可实现对手臂的特别舒服的且人体工程学的支撑,特别是当扶手用于在座位更靠近方向盘的更高位置的情况下支撑驾驶员的手肘时。

在此,前方位置适用于具有更小体型的汽车乘客,且后方位置适用于更大体型的汽车乘客。此外,线性移动机构允许相对简单且坚固的结构。例如,可提出,扶手仅可平移移动,使得扶手相对于其在中心托架上的固定点不可旋转。在典型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被实施为不可见的,由此可以引起吸引人的美学印象。

通过直线移动,支承面的所有区域在第一位置上比在第二位置上更低。支承面的高度在此可被理解成相对于垂直于水平方向定向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水平方向在此通过在汽车中根据确定地使用中心托架而被预设,其中,汽车纵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纵向方向同样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纵向方向这样地被定向,即,扶手可在通过竖直和水平方向形成的面中移动。

可提出,支承面至少部分区域是平的。也可提出,支承面完全被实施成平的。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面至少部分区域平行于纵向方向地被定向。由此可实现紧凑的结构,在其中,扶手在所有区域中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然而下述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即,在其中支承面例如平行于水平方向被定向。

典型地,纵向方向以至少5度和/或最大85度的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也可提出,纵向方向以至少10度和/或最大60度、优选最大45度的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中心托架可具有可从上部进入的进入开口的杂物箱和用于封闭进入开口的盖部。可提出,扶手可相对于盖部移动。典型地,扶手在此被固定在盖部的上侧上。上文中描述的移动在该情况下涉及中心托架的下述状态,即,在该状态下盖部被封闭。

该盖部例如可在盖部的上侧上具有斜坡,扶手可移动地被固定在该斜坡上。由此可通过斜坡的角度预定纵向方向的倾斜。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盖部在盖部的后部区域中可围绕铰链轴转动地与杂物箱连接。通过盖部围绕铰链轴转动可在该情况下打开或关闭杂物箱。典型地,铰链轴在水平方向上且垂直于纵向方向地被定向。也可行的是,当手臂被固定在盖部上时,额外于扶手的移动通过盖部围绕铰链轴的转动实现高度调整。对此例如可行的是,盖部的打开角度例如被实施成可通过插销确定的。

可提出,扶手在预定位置上可通过锁止机构在纵向方向上锁定。例如,可行的是,扶手在移动到第一位置上和/或移动到第二位置上时锁定。也可提出,扶手可在中间位置上锁定和/或闭锁,在其中,扶手位于下述位置上,即,该位置的前方位置与后方位置上的位置之间。典型地,扶手可通过在纵向方向上的力作用若需要则在事先的去锁联之后释放。通过锁止机构,例如通过另一用户通过简单的方式可再次找到扶手在调整位置之后的所期望位置。

典型地,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移动,即,汽车乘客在所期望的方向上挤压或拉拽扶手。在昂贵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电动驱动扶手的移动。

附图说明

下文中结合图1描述一实施例。附图中:

图1具有在前部和后部位置上的扶手的中心托架的侧视图、方向盘和具有不同体型的驾驶员的手臂;以及

图2为中心托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侧视图示出中心托架1。中心托架1具有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扶手9,其中,第一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前方位置,且第二位置是后方位置。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行的是,第一位置是后方位置,且第二位置是前方位置。

中心托架1被布置在汽车的内部空间中的前排座椅之间的区域中,且具有盖部2和杂物箱3,当盖部2被打开时,杂物箱可通过未示出的进入开口可从上部进入。然而在视图中,盖部2处于封闭状态,在其中,进入开口通过盖部2 被覆盖。为了打开盖部2,盖部2可围绕在观察方向上的铰链轴4转动。铰链轴 4是铰链5的部分,杂物箱3与盖部2通过铰链连接。额外地,盖部2在前方区域中可通过锁止机构6锁定。

盖部2在上部区域中具有两个斜坡7、8,其中一个向前下落。扶手9被固定在该斜坡7上。扶手9在上部区域中具有支承面10,该支承面10直至到其边缘区域被实施成完全平的面。在其平的区域中,支承面10平行于斜坡7。支承面10被设置成在手肘12的区域中支撑驾驶员的手臂11,而驾驶员通过同一手臂11的手13保持汽车的方向盘14。在此,手臂11在手肘12的区域中形成前方接触角15和后方接触角16,其中,两个接触角15、16大小基本相同。

扶手9被实施成,可在纵向方向17上直线地从后方位置移动到前方位置,且可反向于纵向方向17直线地从前方位置移动到后方位置。在图1中示出具有实线的后方位置,而前方位置通过虚线表示。在移动期间,扶手9在被固定在盖部2的斜坡7上且在未示出的滑轨中被引导。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纵向方向17的倾斜对应于斜坡7的倾斜。在所示的示例中,该倾斜相对于水平方向18 为大致25度。通过纵向方向17的该倾斜实现,在扶手9在纵向方向17上移动时调整扶手9的和支承面10的高度。在此,纵向方向17这样地倾斜,即,具有支承面的扶手在前方位置上相比于在后方位置上位于通过参考标记9’和10’表示的更深的位置上。在此,更深的位置可理解成,支承面10的每个点在前方位置上比在后方位置上更低。

在图1中示出额外的手臂11’,其手肘12’放置在前方位置中的支承面10’上。设置有参考标记11’的手臂在此属于更小体型的驾驶员,而其手臂设置有参考标记11的驾驶员具有更大体型。

在图2中示出中心托架1的俯视图。额外地,示出变速手柄19。在后方位置上和在前方位置上重新示出扶手9的支承面10。额外地,图2示出在通过点画线表示的中间位置上的扶手9”的支承面10”。扶手9”可这样地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在中间位置上以及在前方位置与后方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上,即,要求

在朝向扶手9的纵向方向17上提高的力作用,从而使扶手可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