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122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中,汽车散热器安装于车架(车身)上,散热器下方主要采用插销式定位安装,散热器与车身之间设有胶垫。胶垫的主要作用是为减少风扇、散热器或冷却模块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振动,从而保证零部件的正常运行,并获得较优异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同时胶垫也可对散热器起到保护作用,保护散热器不至于因受到太大的外表压力而损坏。

但现有的胶垫在橡胶硬度、隔振效率和使用寿命之间存在矛盾,若橡胶硬度较大,则存在隔振效果不足的问题,若橡胶硬度较小,则又会存在使用寿命不足的问题,并且,现有的胶垫重量重,结构也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橡胶硬度、隔振效率及使用寿命三者之间良好平衡的汽车散热器减振胶垫。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其包括用于与散热器相连的第一减震块、用于与车身相连的第三减震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减震块和所述第三减震块之间的第二减震块,所述减震胶垫内还埋设有金属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骨架埋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块和所述第三减震块内。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骨架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块的水平部分和埋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块内的竖直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骨架为轴截面呈L型的旋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块、所述第二减震块及所述第三减震块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块为圆台状,所述圆台的顶面与散热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块和所述第三减震块是圆柱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块的靠近所述第三减震块的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车身抵接的若干凸块,这些凸块与第三减震块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胶垫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减震块、所述第二减震块及所述第三减震块且供散热器的安装插销插入的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块和所述第三减震块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块的中部。

减震胶垫内所设的金属骨架,可以降低橡胶的硬度,取得更好的隔振性能,同时,由于金属骨架的支撑增加了整个结构的强度,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散热器减振胶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散热器减振胶垫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汽车散热器减振胶垫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散热器的减振胶垫的主体部分由橡胶制成,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减震块1、第二减震块2、及第三减震块3。第二减震块2具有第一表面21以及与第一表面21相对的第二表面22,第一减震块1突设于第二减震块2的第一表面21的中部,第三减震块3突设于第二减震块2的第二表面22的中部

第一减震块1为一高为6mm的圆台(也称截头圆锥),圆台的母线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圆台的顶面与散热器接触,圆台的顶部外圆的直径为30mm。

第二减震块2为高为5mm的圆柱块,该圆柱的直径为50mm。在第二减震块2的下端边缘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六个高为3mm的凸台4,凸台4用于与车身横梁接触,主要起减振缓冲作用。凸台4的内侧与第三减震块3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用于为凸台4和第三减震块3预留变形空间。

第三减震块3为高为9mm的圆柱块,该圆柱的直径为30mm,且圆柱的底端形成有倒角。第三减震块3在安装时可以插入车身上的安装孔内,而将减振垫安装在车身上。

减振胶垫的中间为一直径为14.5mm的安装通孔5,安装通孔5贯穿第一减震块1、第二减震块2及第三减震块3,便于散热器上安装插销的插入。

另外,如图3所示,减震胶垫内还嵌设有金属骨架6。该金属骨架6为轴截面为L型的旋转体。金属骨架6包括埋设于第二减震块2内的水平部分和埋设于第三减震块3内的竖直部分。金属骨架6的设置可以降低橡胶的硬度,使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胶垫的硬度小于现有技术的减震胶垫,而取得了更好的隔振性能,并且,由于金属骨架6的支撑,增加了整个减震胶垫的强度,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胶垫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减震胶垫内所设的金属骨架,可以降低橡胶的硬度,取得更好的隔振性能,同时,由于金属骨架的支撑增加了整个结构的强度,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第二及第三减震块可以实现三级减震,且由于第一减震块为截头圆锥,因此在压缩受力时,随着承载重量的增加,截头圆锥的最接近第二减震块部分的变形量会越小,这样,在节约一定成本的前提下,能使减震胶垫获得更大的承载范围。

3.第一减震块和第三减震块设于第二减震块的中部,可以更均匀地传递振动所产生的冲击。

4.设于第二减震块的第二表面的凸块,可以与车身抵接,起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