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07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车载空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空调。



背景技术:

对于整体式车载方舱空调,整机处于方舱舱室之外,由于空调安装空间受限,室外侧翅片换热器周边很有可能会有阻碍物,或者是墙壁或者是围布,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换热器堵风现象,恶化翅片换热器的吸风量,影响换热,进而影响整机的性能,降低客户的使用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载空调,能够改善空调进风量,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保证整机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室外侧包括室外壳体,室外壳体内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外壳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侧向进风口,室外换热器设置在侧向进风口处,室外换热器与其所对应的侧向进风口所在的室外壳体侧板之间形成夹角a,其中a>0°。

作为优选,室外换热器与室外壳体侧板之间的间距沿从外到内的方向递减。

作为优选,夹角a的取值为5°~15°。

作为优选,夹角a的取值为10°。

作为优选,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接在后侧板上,另一端通过挡风板连接在前侧板上。

作为优选,前侧板上设置有前侧进风口,前侧进风口对应室外换热器与室外壳体侧板所形成的空间设置。

作为优选,前侧进风口处设置有百叶,百叶的进风角度可调。

作为优选,室外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轴流风机。

作为优选,室外换热器为两个,两个室外换热器分别设置在室外壳体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两个室外换热器沿室外壳体的纵向中平面镜面对称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车载空调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室外侧包括室外壳体,室外壳体内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外壳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侧向进风口,室外换热器设置在侧向进风口处,室外换热器与其所对应的侧向进风口所在的室外壳体侧板之间形成夹角a,其中a>0°。该车载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外壳体侧板之间形成一定夹角,可以利用室外换热器与室外壳体侧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间隙,形成一个预进风的流场,增大进风量的同时也减小阻力,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在侧板与墙壁之间距离过小的情况下机组出现堵风的现象,改善空调的进风量,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保证空调的整机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侧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空调去掉顶盖后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室内侧;2、室外侧;3、室外壳体;4、室外换热器;5、侧向进风口;6、室外壳体侧板;7、后侧板;8、前侧板;9、前侧进风口;10、百叶;11、出风口;12、轴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现有的车载空调,室外侧翅片换热器一般相对于室外机壳体的侧板平行设置,由于车载空调的安装尺寸很受限,侧板与墙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如果按照常规的翅片换热器布置方式,如L形、U形等,将会造成翅片式换热器与侧板之间的距离过小,由此造成墙壁对进风阻力产生很大影响,导致进风量减小,电机工作效率低,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差,影响机组的整体工作性能,同时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不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经过研究对比,特提出以下方案: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车载空调包括室内侧1和室外侧2,室外侧2包括室外壳体3,室外壳体3内设置有室外换热器4,室外壳体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侧向进风口5,室外换热器4设置在侧向进风口5处,室外换热器4与其所对应的侧向进风口5所在的室外壳体侧板6之间形成夹角a,其中a>0°。

该车载空调的室外换热器4与室外壳体侧板6之间形成一定夹角,可以利用室外换热器4与室外壳体侧板6之间所形成的角度间隙,形成一个预进风的流场,增大进风量的同时也减小阻力,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在侧板与墙壁之间距离过小的情况下机组出现堵风的现象,改善空调的进风量,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保证空调的整机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室外换热器4与室外壳体侧板6之间的间距沿从外到内的方向递减,可以沿着进风的方向使得角度间隙逐渐变小,不仅可以利用进风位置处的较大角度间隙形成更好的引风作用,使得进风量显著增大,而且可以利用逐渐变小的角度间隙起到导风作用,使得空气在进入到角度间隙之后能够沿着角度间隙的变化经室外换热器4进入到室外壳体内部,与室外换热器4进行充分换热。此外,室外换热器4倾斜设置,可以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室外换热器4与空气的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果。

优选地,夹角a的取值为5°~15°。经过研究发现,在设置室外换热器4与室外壳体侧板6之间的角度时,如果角度过小,则进风情况改善不足,对进风量优化效果不大;如果角度过大,则会在影响车载空调的出风效果,空气经过室外换热器4后被排出室外侧时会有较大压损。经过计算发现,当夹角a的取值为5°~15时,亮边的因素都会兼顾到,也能够提高空调的进风量,减小室外壳体侧板6与墙壁之间间距过小对进风所造成的影响。

经试验验证,当室外换热器4与室外壳体侧板6之间的角度为10°时,进风量最大,进风阻力最小,即使在室外壳体侧板6外侧较近距离处增加模拟墙壁的挡板,风量衰减量也不大,仍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因此,夹角a的取值可以设置为10°,以保证对车载空调的进风达到最佳效果。

室外换热器4的一端连接在后侧板7上,另一端通过挡风板连接在前侧板8上。通过前侧板8和后侧板7,可以对室外换热器4的设置形成良好的固定作用。此外,挡风板遮挡在室外换热器4与前侧板8和后侧板7的连接间隙处,能够更好地避免发生漏风现象,提高进风效果。

前侧板8上设置有前侧进风口9,前侧进风口9对应室外换热器4与室外壳体侧板6所形成的空间设置。在前侧板8上增设前侧进风口9,能够进一步改善室外壳体3两侧的墙壁对进风的影响,提高室外侧的进风量,改善室外侧的换热效果,更加有效地避免侧板与墙壁之间距离过小而出现堵风现象。

优选地,前侧进风口9处设置有百叶10,百叶10的进风角度可调,可以调节前侧进风口9的风量大小,还可以调节进风方向,提高进风效率。侧向进风口5处也可以设置百叶10,以起到风量大小以及风向的调节。

室外壳体3的顶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处设置有轴流风机12。轴流风机12设置在室外换热器4的远离侧向进风口5的一侧,使得进风可以流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之后由轴流风机12抽出室外侧,提高换热效率。该轴流风机12也可以用其他形式的风机代替。

优选地,室外换热器4为两个,两个室外换热器4分别设置在室外壳体3的相对两侧。两个室外换热器4可以使室外进风通过两侧同时进行,进一步加大室外侧进风量,提高换热效果,避免发生堵风现象。

优选地,两个室外换热器4沿室外壳体3的纵向中平面镜面对称设置,能够保证室外壳体3两侧的进风压力平衡,使得换热效果更好,进风量更大。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