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前下防护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17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前下防护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前下防护机构,具体为一种新型前下防护支架。



背景技术:

重卡前下防护的强弱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能,受结构空间限制,下防护刚度、强度很难达到法规要求,其自带的悬臂结构使众多设计人员苦不堪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使下防护碰撞满足法规要求是该领域重点研究的课题。

目前重卡上的前下防护无法满足碰撞法规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支撑点,在狭小的空间中无法设计出强有力的支架来支撑前下防护,当发生碰撞时连接车架的前下防护支架首先破坏,就算再强的下防护装置也失去了防护的意义,所以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就要把下防护支架设计的更加牢固、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重卡上的前下防护由于缺少支撑点,在狭小的空间中无法设计出强有力的支架来支撑前下防护导致其无法满足碰撞法规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前下防护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前下防护支架,包括轻量化安装面板,轻量化安装面板上在靠近其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开有一个安装孔;轻量化安装面板在前下安装孔的下方竖直向下延伸有第一加强筋,轻量化安装面板在后下安装孔的下方斜向前下方向过渡延伸至第一加强筋的下端形成圆弧状的第二加强筋;轻量化安装面板在前下安装孔的下方斜向后延伸至第二加强筋的中部形成第三加强筋。

进一步的,轻量化安装面板的中部开有减重孔;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之间围成一个减重孔,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以及轻量化安装面板底边之间围成一个减重孔。

进一步的,轻量化安装面板的上方两个顶角均采用倒圆角结构。

进一步的,轻量化安装面板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加强筋是采用铸造工艺一次成型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a、解决支架刚度、强度不足的问题;

b、解决支架厚重的问题;

c、解决支架生产工艺的繁杂;

d、解决支架受空间限制的不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几种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a、从车架安装处起两条加强筋延伸至下防护安装处,第一加强筋从前安装孔竖直向下延伸生成,固定安装前下防护机构,第二加强筋从后安装孔斜向下缓慢过渡延伸至前下防护机构,碰撞时支撑前下防护,第三加强筋从前安装孔处斜向后延伸至第二加强筋中部位置,让支架结构更紧凑,传力更均匀,从而增大支架刚度、强度;

b、设计减重孔,无用的边角去掉,通过三根筋进行简单有效地传力;

c、采用铸造工艺,一次成型,省去切割、拼焊等工艺;

d、该支架占用空间小,可装配在多种车型中使用,通用性加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a、强度比原结构增大了10%;

b、刚度比原结构增大了12%;

b、重量比原结构轻了1kg;

c、轻便实用,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立体结构示意图。

1-轻量化安装面板,2-第一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4-第三加强筋,5-减重孔;

1a-前下安装孔,1b-后下安装孔,1c-前上安装孔,1d-后上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前下防护支架,包括轻量化安装面板1,轻量化安装面板1上在靠近其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开有一个安装孔;轻量化安装面板1在前下安装孔1a的下方竖直向下延伸有第一加强筋2,轻量化安装面板1在后下安装孔1b的下方斜向前下方向过渡延伸至第一加强筋2的下端形成圆弧状的第二加强筋3;轻量化安装面板1在前下安装孔1a的下方斜向后延伸至第二加强筋3的中部形成第三加强筋4。

轻量化安装面板的中部开有减重孔5;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以及第三加强筋4之间围成一个减重孔5,第二加强筋3、第三加强筋4以及轻量化安装面板1底边之间围成一个减重孔5。

轻量化安装面板1的上方两个顶角均采用倒圆角结构。

轻量化安装面板1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加强筋是采用铸造工艺一次成型的。

如1、4所示,轻量化安装面板下方设有三个加强筋,三个加强筋之间形成减重孔,轻量化安装面板正中间在四个安装孔之间的位置也开有减重孔;第一、第二加强筋合围成近似三角形结构,且第二加强筋呈圆弧状结构由上向下过渡至第一加强筋底部;第三加强筋连接在第二加强筋的中部以及第一加强筋的顶部内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