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拖车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
背景技术:
拖车钩是汽车的一种牵引装置,一般在车辆的前后均设有拖车钩,以前的拖车钩主要用于拖拽汽车,而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现在的拖车钩更多的用于挂载自行车架、行李箱、滑雪板架等一些户外装备。目前,市场上的拖车钩,通常包括环形的钩部和圆柱形的基部,使用时将基部与车辆固定连接,在钩部上挂设挂钩,即可用于拖拽汽车或其他重物。这种拖车钩,其钩部的横断面通常为圆形,在实际使用中与横断面为圆形的挂钩形成点接触,钩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产生形变并进一步发生弯折、磨损甚至断裂,造成安全事故,人们通过在钩部挖设与挂钩形状相适配的凹槽,以此将点接触改成面接触,但如此设置的钩部,由于挖设了凹槽使其受力点的横断面减小,存在强度不够高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强度不够和易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包括拖车钩、拖车带和加强筋,所述拖车钩的末端和韧带相连接,且韧带的内侧镶嵌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左侧安置有永磁体,所述拖车带固定于韧带的右侧,且拖车带的左端镶嵌有储物盒,所述加强筋固定于拖车带的两侧,且加强筋的内侧安装有防腐层,所述防腐层的内侧镶嵌有缓冲带,且缓冲带的末端和固定圈相连接,所述固定圈的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韧带的后侧固定有加固绳,且韧带的左侧镶嵌有旋转轴。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有两个,且关于拖车带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拖车钩为可旋转装置,且旋转角度为0-360°。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伸缩长度和韧带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加固绳为交叉状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结构简单新颖,两个拖车钩的设计使得拖车的牢固性得到增加,并且在拖车钩拖车时,其永磁体能够粘附在汽车尾部,保证拖车钩的稳定性,避免拖车过程中拖车钩发生脱落,在拖车带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使得整个拖车钩的韧性得到增强,减少了拖车带断裂的概率,其储物盒的设计,可储放日常维修的工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进行处理,交叉状的加固绳可使韧带的伸缩性得以提高,且拖车时通过拖车钩的旋转,可实现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固定,防腐层的设计,使得拖车带长时间户外使用不会发生腐蚀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汽车拖车钩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韧带底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拖车钩,2、韧带,3、固定杆,4、伸缩杆,5、永磁体,6、拖车带,7、储物盒,8、加强筋,9、缓冲带,10、防腐层,11、通孔,12、固定圈,13、旋转轴,14、加固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包括拖车钩1、韧带2、固定杆3、伸缩杆4、永磁体5、拖车带6、储物盒7、加强筋8、缓冲带9、防腐层10、通孔11、固定圈12、旋转轴13和加固绳14,拖车钩1的末端和韧带2相连接,且韧带2的内侧镶嵌有固定杆3,拖车钩1为可旋转装置,且旋转角度为0-360°,固定杆3的内侧安装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的左侧安置有永磁体5,伸缩杆4的伸缩长度和韧带2的长度相同,使得永磁体5可准确吸附住车体,拖车带6固定于韧带2的右侧,且拖车带6的左端镶嵌有储物盒7,加强筋8固定于拖车带6的两侧,且加强筋8的内侧安装有防腐层10,加强筋8设置有两个,且关于拖车带6中轴线对称,防腐层10的内侧镶嵌有缓冲带9,且缓冲带9的末端和固定圈12相连接,固定圈12的两侧设置有通孔11,韧带2的后侧固定有加固绳14,且韧带2的左侧镶嵌有旋转轴13,加固绳14为交叉状设计。
工作原理:在使用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拖车钩进行简单的结构的了解,对于这类的拖车钩先通过固定圈12上的通孔11将其与前车固定,随后使用拖车钩1将其与后车固定,此过程中可通过旋转轴13来调节拖车钩1固定的角度,然后将永磁体5吸附在后车车体,使拖车钩1保持稳定的状态,避免拖车过程中拖车钩1发生脱落,拖车过程中缓冲带9可有效减少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冲力,并且通过储物盒7来储放日常维修的工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进行处理,加强筋8则使拖车带6不易发生断裂,使得整个汽车拖车钩的实用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这样完成整个汽车用便捷式拖车钩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