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车冲洗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337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矿车冲洗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车冲洗站。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中使用的矿车运送完煤炭、矸石等物料后,矿车外会附着有煤粉、尘土等杂物。矿车在继续使用过程中煤粉、尘土等散入空气,降低矿井的空气质量,为矿井的安全埋下隐患,影响职工的呼吸健康,增加了矿井的降尘难度。现有的解决措施是职工手持水管冲洗矿车,效率较低、效果较差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车冲洗站,解决目前矿车冲洗效率较低、效果较差且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车冲洗站,包括基座、支撑侧板、顶板、轨道、水管、风管、喷雾管、行程开关和喷头,两支撑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基座的左右两侧,顶板连接两支撑侧板的上端,基座的上表面从前侧至后侧铺设轨道,行程开关连接水管的进水端和风管的进风端,行程开关设置于基座的上表面的前侧,行程开关上设置有撞杆,水管的出水端和风管的出风端共同连接喷雾管,喷雾管的末端连接喷头,多个喷头分别设置于两支撑侧板的内壁和基座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行程开关包括座体,座体上设置有两个单体支柱注液枪,一个单体支柱注液枪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管,一个单体支柱注液枪的两端分别连接风管,两个单体支柱注液枪的扳机共同连接撞杆。

进一步的,水管的出水端和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水风混合阀。

进一步的,两支撑侧板的内壁从上到下均设置两排喷头。

进一步的,基座的上表面于轨道的中央位置设置一排喷头。

进一步的,基座、支撑侧板和顶板均由阻燃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喷雾管由铝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矿车冲洗站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矿车冲洗站,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2、本实用新型的矿车冲洗站,实现自动冲洗,冲洗效率高,冲洗效果好,节约水资源。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车冲洗站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车冲洗站去掉顶板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管、风管、行程开关及喷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管、风管、喷雾管、喷头及水风混合阀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1、基座,12、支撑侧板,13、顶板,21、喷头,22、水管,23、风管,24、喷雾管,25、水风混合阀,3、行程开关,31、撞杆,4、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车冲洗站,基座1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两支撑侧板12的下端,两支撑侧板12的上端连接顶板13。基座11、支撑侧板12和顶板13均由阻燃材料制成。基座11、两支撑侧板12和顶板13共同构成前后开口的半封闭空间,在此空间内对矿车进行冲洗作业可以避免水飞溅至巷道内电气开关等设备上。基座11的上表面从前侧至后侧铺设轨道4,如此矿车可沿轨道4从矿车冲洗站的前侧进入在矿车冲洗站冲洗完毕后从矿车冲洗站的后侧移出。行程开关3连接水管22的进水端和风管23的进风端,行程开关3设置于基座11的上表面的前侧,行程开关3上设置有撞杆31。本实施例中的行程开关3由废旧的单体支柱注液枪改造而成以实现废物利用,降低成本。具体的,行程开关3包括座体,座体上设置有两个单体支柱注液枪,一个单体支柱注液枪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管22,一个单体支柱注液枪的两端分别连接风管23,两个单体支柱注液枪的扳机共同连接撞杆31。水管22的出水端和风管23的出风端共同连接喷雾管24,水管22的出水端和风管23的出风端设置有水风混合阀25,通过调节水风混合阀25实现出水量和出风量的比例优化。喷雾管24由铝塑材料制成,易于组装,建造拆除方便。喷雾管24的末端连接喷头21,多个喷头21分别设置于两支撑侧板12的内壁和基座11的上表面,实现对矿车的侧面和底部的冲洗。具体的,两支撑侧板12的内壁从上到下均设置两排喷头21,基座11的上表面于轨道4的中央位置设置一排喷头21,实现对矿车的均匀持续冲洗。

本实施例的矿车冲洗站,其冲洗矿车过程如下:将基座11的上表面的轨道4与井下巷道中的轨道连接,矿车不必停车,保持运行状态。矿车运行至行程开关3的位置触发行程开关3上的撞杆31,启动自动冲洗流程。水管22中的水和风管23中的高压风进入喷雾管24混合,实现风、水联动以增大水压,提高冲洗效果。水、风混合体经喷头21喷洒至矿车。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