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涉及一种带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属于车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轻型汽车车轮无内胎车轮已经达到了实用化,而载重汽车在使用无内胎车轮时,由于汽车重量大,导致车轮产生变形或漏气,因此,无内胎车轮目前在载重汽车上的作用仍然是空白。图5是现有三件式车轮的金属件组装后的径向剖面示意图,在轮辋一20的外周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轮辋为一体的轮缘一21a,另外一侧设置有挡圈一21b,轮辋外周的挡圈一21b和轮缘一21a之间用来设置轮胎,轮缘一21a与轮辋主体部10为一体,为了固定挡圈一21b,在挡圈一21b的外侧设置有锁圈一22,但是,这种结构的挡圈一21b和锁圈一22之间的接触面是一个倾斜接触面23,由于载重车的重量大,在重量压力下,容易引起挡圈的变形,一旦挡圈变形就会发生漏气现象,有时甚至会发生密封条或挡圈的脱落或损坏,严重时引起安全事故,而这种车轮金属件的漏气、变形或的损坏现象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再者,传统的三件式车轮的轮辋是由轮辋主体部一20a和轮辋的槽圈一20b两部分焊接而成,24为焊接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宽度的型材轧制成型,然后经过加工形成环状结构,最后将轮辋主体部一20a和槽圈一20b焊接在一起,这种结构的车轮金属件制造起来费工费时,成本高,竞争力较弱。
之前,专利号为20152025950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二十口径有压条的真空圈的专利,该专利是在传统的三件式车轮的轮辋车增加了密封条,但是,这种结构的无内胎车轮在使用时,同样存在着变形的问题,一旦变形,而密封条也无法保证漏气现象不发生。
申请号为201621447242.6申请了一种内胎载重汽车车轮,其结构只是载重汽车中使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是唯一解决无内胎载重汽车的车轮结构,如果能够利用多种结构的方式解决无内胎车轮的结构,可根据不同车型,按照载重使用不同结构的车轮。
如何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制造出不同与现有技术的载重车无内胎的车轮,可提高公司在无内胎车轮方面的竞争实力,满足不同载重车辆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载重车车轮无内胎化一直无法实现的情况,我们经过对载重车车轮的受力分析,在原来无内胎载重车车轮的基础上,又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带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其目的是为了免去载重车车轮的内胎,减少因车轮轮辋、挡圈变形带来的漏气现象,提高载重车车轮负载强度,减轻驾驶员修车负担,减低车辆运行成本,提高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包括轮辋、轮辋内周外侧连接的轮辐、轮辋外周外侧设置有挡圈以及锁紧挡圈的锁圈,轮辋内周的内侧连接有一体的轮缘,所述车轮的轮辋外侧槽圈外周上设置有勺状槽,挡圈内周套设在槽圈外周靠近轮辋侧的勺状槽处,挡圈内侧面垂直于轮辋外周表面,垂直角处设置有密封条,挡圈内周端面外侧为斜面,斜面与锁圈接触,锁圈外侧下方为直角,斜面与勺状槽构成开口朝向外侧斜上方的鸟巢结构,锁圈内侧斜下方位于鸟巢结构内,锁圈与挡圈之间倾斜接触锁紧挡圈,车轮外周可只设置外胎,所述挡圈内周端面外侧为斜面,斜面角度为45°,所述设置有勺状槽的槽圈与轮辋为焊接连接结构或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挡圈的上端向车轮外侧弯曲,挡圈上端向车轮外侧弯曲的末端距离轮辋中心线位置大于锁圈最外侧距离轮辋中心的距离,所述轮辋外周与轮缘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从轮辋到轮缘的过渡部半径逐渐扩大,所述轮辋外周与轮缘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从轮辋到轮缘的过渡部的外周表面半径逐渐扩大,轮辋外周表面延长线与过渡部外周表面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轮辋内周外侧连接的轮辐为盆状轮辐,盆状轮辐与轮辋为整体成型结构或利用焊接连接的结构,盆状轮辐的盆口朝向车内侧或外侧,所述盆状轮辐上开设有多个风孔,所述密封条的截面为角钢形状的结构,所述轮辋上固定连接有气门嘴,所述轮辋外周表面延长线与过渡部外周表面之间具有的夹角在2°-5°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轮的轮辋外周的外侧设置勺状槽圈,并在勺状槽圈内设置锁圈内侧斜下方,能够加大锁圈对挡圈的阻挡力量,特别是使锁圈内侧之间接触部为直角,加大了阻挡力量;通过在挡圈内侧与轮辋之间构成直角,并在构成直角处设置密封条,能够对车轮起到密封作用,可在外周只设置外胎,不用设置内胎,能够保证轮胎外胎内的气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能够对载重车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载重车的行车安全,能够减少因内胎的泄气等原因进行的车辆维修费用和维修时间,减少了司机的维修频次,这种结构的车轮结构,不仅能够用于一体型滚压成型的轮辋,也可用于槽圈与轮辋主体焊接而成的车轮上;通过在锁圈内侧斜下方位于鸟巢结构内,能够将锁圈锁死在勺状槽圈内,可保证挡圈不会脱落,能够利用锁圈的弹力将锁圈锁死在轮辋的槽圈上,起到锁住挡圈的作用;通过使锁圈与挡圈之间倾斜接触,有利于锁圈的安装与拆卸;通过在轮辋外周与轮缘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从轮辋到轮缘的过渡部外周表面半径逐渐扩大,轮辋外周表面延长线与过渡部外周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有利于与轮辋主体部为一体的轮缘成型,同时也能够保证将车轮外胎卡在轮缘和挡圈中间部位内;通过在轮辋外侧的内周上焊接与轮辋为一体的盆状轮辐,盆状轮辐的盆口朝向车内侧或外侧,能够加大轮辋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盆状轮辐上开设多个风孔,可以降低车轮各部金属件在行车过程中带来的发热现象,可防止因发热引起的车轮各个金属部件的强度变化。本实用新型可降低轮辋的制造周期以及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利用这种结构的车轮,突破了载重车的车轮必须使用内外胎而不能只使用外胎的瓶颈,降低轮胎的事故率,减少驾驶员在行车途中进行车轮更换、车轮维修等工作量,同时减少载重车的制造、使用成本,保证载重车辆的运行更加便利、顺畅。
附图说明
图1 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 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组装结构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3 锁圈与挡圈、槽圈之间的组合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 位于轮辋主体部与轮缘之间过渡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5现有三件式车轮的金属件组装结构径向剖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10-轮辋主体部、10a-槽圈、11-挡圈、11a-勺状槽、12-锁圈、12a-锁圈与槽圈接触部、12b-斜面、12c-锁圈与挡圈垂直接触部、13-盆状轮辐、14-轮缘、15-密封条16-过渡部、20-轮辋一、20a-轮辋主体部一、20b-槽圈一、21a-轮缘一、21b-挡圈一、22-锁圈一、23-倾斜接触面、24-焊接部,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描述是在车轮设置在载重汽车上的状态下,面对车辆正面的方位对有关方位进行描述的,如:车轮或轮辋内侧是指车轮紧靠车辆主体的一侧,外侧是指设置有盆状轮辐的一侧,同样,挡圈、锁圈也是按照这个方位进行描述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勺状槽圈10a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图1 是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 是勺状槽圈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组装结构径向剖面示意图。图3 是锁圈12与挡圈11、槽圈之间的组合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包括轮辋、轮辋内周外侧连接的轮辐、轮辋外侧设置的挡圈11以及锁紧挡圈11的锁圈12,所述车轮的轮辋外侧槽圈10a外周上设置有勺状槽11a,槽圈10a外周靠近轮辋侧的勺状槽11a处套设有挡圈11内周,挡圈11内侧垂直于轮辋外周表面,直角处设置有密封条15,所述密封条15的截面为角钢形状的结构,挡圈11内周端面外侧为斜面12b,所述挡圈11内周端面外侧外侧斜面12b角度为45°,挡圈11内周端面外侧斜面12b与勺状槽11a构成开口朝向外侧斜上方的鸟巢结构,锁圈12内侧斜下方位于鸟巢结构内,12a为锁圈与槽圈接触部,锁圈12与挡圈11外侧接触锁紧挡圈11,锁圈12与挡圈11外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斜面12b,另外一部分为位于斜面12b上面与斜面12b连接的锁圈与挡圈垂直接触部12c,锁圈12外侧下方为直角,直角部位与槽圈勺状槽11a外侧边部接触,车轮外周可只设置外胎。
所述设置有勺状槽11a的槽圈10a与轮辋为焊接连接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挡圈11上端向车轮外侧弯曲,挡圈11上端向车轮外侧弯曲的末端距离轮辋中心线位置大于锁圈12最外侧距离轮辋中心的距离。
图4 是位于轮辋主体部与轮缘之间过渡部的局部示意图。所述轮辋外周与轮缘14之间设置有过渡部16,从轮辋到轮缘14的过渡部16外周表面半径逐渐扩大,轮辋外周表面延长线与过渡部16外周表面之间具有夹角θ,所述轮辋外周表面延长线与过渡部16外周表面之间具有的夹角θ在2°-5°之间。
勺状槽圈10a的无内胎载重车车轮中,所述轮辋外侧的内周上焊接和与轮辋为盆状轮辐13,盆状轮辐13与轮辋为一体旋压成型的结构或利用焊接等方法连接在一体的结构,盆状轮辐13的盆口朝向车内侧或外侧,所述盆状轮辐13轮辐上开设有多个风孔。
所述轮辋上固定连接有气门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轮的轮辋外侧设置勺状槽圈10a,并在勺状槽圈10a内设置锁圈12内侧斜下方,能够加大锁圈12对挡圈11的阻挡力量,特别是使勺状槽圈10a在轮辋外周勺状槽边与锁圈12外侧之间接触部为直角,加大了阻挡挡圈11的力量,通过在挡圈11内侧与轮辋之间构成直角,并在构成直角处设置密封条15,能够对车轮起到密封作用,可在外周只设置外胎,不用设置内胎,能够保证轮胎外胎内的气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能够对载重车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载重车的行车安全,能够减少因内胎的泄气等原因进行的车辆维修费用和维修时间,减少了司机的维修频次,这种结构的车轮结构,不仅能够用于一体型滚压成型的轮辋,也可用于槽圈10a与轮辋主体部10焊接而成的车轮上;通过在锁圈12内侧斜下方位于鸟巢结构内,能够将锁圈12锁死在勺状槽圈10a内,可保证挡圈11不会脱落,能够利用锁圈12的弹力将锁圈12锁死在轮辋的槽圈10a上,起到锁住挡圈11的作用;通过使锁圈12与挡圈11之间设置倾斜接触面,有利于锁圈12的安装与拆卸;通过在轮辋外周与轮缘14之间设置有过渡部16,从轮辋到轮缘14的过渡部16半径逐渐扩大,轮辋外周表面延长线与过渡部16外周表面之间具有夹角,有利于与轮辋主体部10为一体的轮缘14成型,同时也能够保证将车轮外胎卡在轮缘14和挡圈11中间部位内;通过在轮辋外侧的内周上焊接和与轮辋为一体的盆状轮辐13,盆状轮辐13的盆口朝向车内侧或外侧,能够加大轮辋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盆状轮辐13上开设多个风孔,可以降低车轮各部金属件在行车过程中带来的发热现象,可防止因发热引起的车轮各个金属部件的强度变化。本实用新型可降低轮辋的制造周期以及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利用这种结构的车轮,突破了载重车的车轮必须使用内外胎而不能只使用外胎的瓶颈,降低轮胎的事故率,减少驾驶员在行车途中进行车轮更换、车轮维修等工作量,同时减少载重车的制造、使用成本,保证载重车辆的运行更加便利、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