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杯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车型的汽车杯托一般只会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杯放置空间,两个水杯放置空间均比水杯尺寸要大一点,驾驶员在喝水时由于一只手要操作方向盘,往往依靠单手去拧瓶盖,缺少一个空间或者机构辅助其操作,这样会导致驾驶员分神,影响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汽车杯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杯托结构,包括杯托,在所述杯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水瓶的圆柱体凹槽,所述圆柱体凹槽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圆柱体凹槽。
进一步地,沿所述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小于可变形水瓶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的大小相同且其直径均为65mm-75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为50-60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的深度相同,均为60-7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的直径均为70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的直径为55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的深度均为70mm。
进一步地,所述杯托的材质为改性橡胶或塑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矿泉水瓶、饮料瓶、可变形茶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可变形水瓶且直径小于该水瓶的的圆柱体凹槽,该水瓶放置于该圆柱体凹槽之后,在单手用外力开启该可变形水瓶的瓶盖时,该水瓶受到该杯托的摩擦力作用不易转动或移动,以保证瓶盖的正常开启,从而有效避免驾驶员因开瓶盖而分散注意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第二圆柱体凹槽及第三圆柱体凹槽,结构紧凑,充分利用汽车杯托的有限空间尽可能多地设置用于放置水瓶的圆柱体凹槽,这样设置有利于驾驶员取放水瓶和开启瓶盖;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杯托结构,其杯托采用塑料及改性橡胶制成,经济耐用,重量轻,环保且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汽车杯托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汽车杯托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汽车杯托结构;2-第一圆柱体凹槽;3-第二圆柱体凹槽;4-第三圆柱体凹槽;5-汽车杯托结构;6-第二圆柱体槽;7-第一圆柱体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杯托结构1,包括由塑料(聚丙烯)制成的杯托,沿所述杯托的同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体凹槽2、第二圆柱体凹槽 3及第三圆柱体凹槽4,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3的直径小于可变形水瓶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2与所述第三圆柱体凹槽4的直径为70mm,所述第二圆柱体凹槽3的直径为55mm,所述第一圆柱体凹槽2、第二圆柱体凹槽3及第三圆柱体凹槽4的深度为70mm。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直径大于60mm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及外形可变的茶杯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杯托结构5,包括由改性橡胶(添加20%滑石粉的三元乙丙橡胶,滑石粉与三元乙丙橡胶的重量百分比为1:4)的杯托,所述杯托上开设有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圆柱体槽7及第二圆柱体槽6,所述第一圆柱体槽7的的直径大于所述可变形水瓶且为65mm,所述第二圆柱体槽6的直径小于所述可变形水瓶且为60mm,所述第一圆柱体槽7、第二圆柱体槽6的深度均为65mm,所述可变形水瓶为直径大于60mm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及外形可变的茶杯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