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395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内后视镜是驾驶员观察汽车后方情况的主要部件,其属于汽车的重要安全组件,其镜面、外形都颇有讲究,因而内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标准。驾驶员在夜间或黑暗的长距离隧道中驾车行驶时,后方的车辆的车头大灯的灯光通过本车后窗照射到内后视镜上时,内后视镜的将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镜上会出现眩目光,进而对驾驶员的眼镜造成刺激,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如何进一步优化汽车的内后视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射层反射的光线景象观察汽车后方情况;在强光照射至内后视镜上时,可以对电致变色膜层加电后提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进而使得内后视镜的反射层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减弱,避免眩目光的出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功能膜层进行优化,以达到防氧化、防划伤等目的,提高内后视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膜层;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电致变色膜层一侧的反射层;

及,位于所述反射层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功能膜层。

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膜层包括:

电致变色材料层;

位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

及,位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第二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引线排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引线排电连接;

所述第一引线排和第二引线排分别位于所述内后视镜的长边相对侧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氧化铟锡电极。

可选的,所述反射层为合金反射层、金属反射层或多个金属叠层反射层。

可选的,所述功能膜层包括:

位于所述合金反射层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防氧化层;

及,位于所述防氧化层背离所述合金反射层一侧的防划伤层。

可选的,所述防氧化层为氧化硅层或氧化铝层。

可选的,所述防划伤层包括油墨层、防爆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叠层;

其中,所述防划伤层为组合叠层时,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防爆膜和所述防氧化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合金反射层的材质为Ag-Pb-Cu合金;及,所述多个金属叠层反射层包括铝层和钼层,且所述铝层位于所述钼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有内后视镜,所述内后视镜为上述的汽车的内后视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膜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电致变色膜层一侧的反射层;及,位于所述反射层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功能膜层。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射层反射的光线景象观察汽车后方情况;在强光照射至内后视镜上时,可以对电致变色膜层加电后提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进而使得内后视镜的反射层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减弱,避免眩目光的出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功能膜层进行优化,以达到防氧化、防划伤等目的,提高内后视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驾驶员在夜间或黑暗的长距离隧道中驾车行驶时,后方的车辆的车头大灯的灯光通过本车后窗照射到内后视镜上时,内后视镜的将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镜上会出现眩目光,进而对驾驶员的眼镜造成刺激,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如何进一步优化汽车的内后视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射层反射的光线景象观察汽车后方情况;在强光照射至内后视镜上时,可以对电致变色膜层加电后提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进而使得内后视镜的反射层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减弱,避免眩目光的出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功能膜层进行优化,以达到防氧化、防划伤等目的,提高内后视镜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内后视镜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优选为玻璃基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2和第二透明基板102之间的电致变色膜层200;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背离所述电致变色膜层200一侧的反射层300;

及,位于所述反射层300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一侧的功能膜层400。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射层反射的光线景象观察汽车后方情况;在强光照射至内后视镜上时,可以对电致变色膜层加电后提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进而使得内后视镜的反射层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减弱,避免眩目光的出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功能膜层进行优化,以达到防氧化、防划伤等目的,提高内后视镜的可靠性。

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致变色膜层200包括:

电致变色材料层210;

位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210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之间的第一电极221;

及,位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210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之间的第二电极220。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如对第一电极施加正向电压,而对第二电极施加负向电压;或者,对第一电极施加负向电压,而对第二电极施加正向电压),以通过施加电压值大小的不同,调节电致变色膜层的颜色深浅。其中,当在有强光照射至内后视镜上时,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使得电致变色膜层的颜色变深而提高其吸收光线的能力,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光线反射率,能够避免眩目光的出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氧化铟锡电极,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层通过引线排与电极电连接,进而对电极施加电压,参考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引线排510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引线排520电连接;

所述第一引线排510和第二引线排520分别位于所述内后视镜的长边相对侧区域。

内后视镜包括有两长边和两短边,为了使得电致变色膜层的响应时间短,达到灵活变色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线排和第二引线排可以分别设置于内后视镜的两个长边相对侧区域,使得第一引线排和第二引线排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有效缩短电致变色膜层的响应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引线排和第二引线排的位置还可以为其他位置,如均位于内后视镜的同侧,或者分别位于内后视镜的短边相对侧等,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所述反射层可以为合金反射层、金属反射层或多个金属叠层反射层。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合金反射层的材质为Ag-Pb-Cu合金,即Ag、Pb、Cu的混合合金材质;及,所述多个金属叠层反射层包括铝层和钼层,且所述铝层位于所述钼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本申请对于反射层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制,对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进一步的,为了保护合金反射层不被氧化,而提高内后视镜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参考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功能膜层包括:

位于所述合金反射层300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一侧的防氧化层410;

及,位于所述防氧化层410背离所述合金反射层300一侧的防划伤层420。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所述防氧化层为氧化硅层或氧化铝层,其中,防氧化层能够有效保护合金反射层不被氧化,提高内后视镜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及,本申请提供的所述防划伤层包括油墨层、防爆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叠层;

其中,所述防划伤层为组合叠层时,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防爆膜和所述防氧化层之间,其中,防划伤层保护防氧化层不被破坏,进而保证内后视镜的使用寿命高和可靠性高。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有内后视镜,所述内后视镜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内后视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内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膜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电致变色膜层一侧的反射层;及,位于所述反射层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功能膜层。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射层反射的光线景象观察汽车后方情况;在强光照射至内后视镜上时,可以对电致变色膜层加电后提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进而使得内后视镜的反射层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减弱,避免眩目光的出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功能膜层进行优化,以达到防氧化、防划伤等目的,提高内后视镜的可靠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