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汽车的前侧面采用玻璃设置,在冬天和雨天的时候使用汽车其前侧的玻璃面内侧会起雾,从而影响了人们行车的视线,一般的汽车上都会在挡风玻璃的下侧设置出风口,采用吹风的方式对玻璃进行除雾作业,当这种除雾方式效率非常低,需要较长一端时间才能除掉雾水,而采用除雾剂的方式进行放置起雾又非常的不环保,故急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能环保,除雾效率高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挡风玻璃外侧的外雨刮器,及设置在挡风玻璃内侧的除雾器,及设置在挡风玻璃内侧底部的雨水收集槽;
所述外雨刮器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驱动装置,及连接在驱动装置输出端并延伸至挡风玻璃上侧与玻璃门贴合的雨刮架,及设置在雨刮架靠近玻璃面侧的雨刮条,及设置在雨刮架内部的外磁条;
所述除雾器包括除雾架、除雾条和内磁条,所述内磁条设置在除雾架的内部,且所述除雾架通过所述内磁条与外磁条吸附贴置在挡风玻璃,所述除雾条设置在所述除雾架靠近玻璃面侧与玻璃面贴合。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除雾架延伸至挡风玻璃的下侧,并铰接在所述雨水收集槽的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外雨刮器的驱动装置输出端延伸至挡风玻璃内侧与所述除雾架的下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外雨刮器与除雾器均设置有两组。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雨刮架和所述除雾架均由塑料材料所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比空调除雾起效快,更加节能,比起除雾剂更加环保,且对健康无害,非常地经济实用,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雨刮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挡风玻璃1外侧的两组外雨刮器2,及设置在挡风玻璃1内侧的两组除雾器3,及设置在挡风玻璃1内侧底部的雨水收集槽4;所述外雨刮器2包括设置在车体5内的驱动装置21,及连接在驱动装置21输出端并延伸至挡风玻璃1上侧与玻璃面贴合的雨刮架22,及设置在雨刮架22靠近玻璃面侧的雨刮条23,及设置在雨刮架22内部的外磁条24;所述除雾器3包括除雾架31、除雾条32和内磁条33,所述除雾架31延伸至挡风玻璃1的下侧,并铰接在所述雨水收集槽4的侧壁上,所述内磁条33设置在除雾架31的内部,且所述除雾架31通过所述内磁条33与外磁条24吸附贴置在挡风玻璃1,所述除雾条32设置在所述除雾架31靠近玻璃面侧与玻璃面贴合,其中除雾架32与雨刮架22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外雨刮器2与除雾器3的架体上设置了和相互吸附的磁条,在外雨刮器2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对玻璃进行往复擦拭,除雾器3也可随意外雨刮器2的移动轨迹进行移动对玻璃的内侧面进行擦拭,从而实现除雾作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与实施例1的结构设计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所述外雨刮器2的驱动装置21输出端延伸至挡风玻璃1内侧与所述除雾架31的下端连接,通过驱动装置21与除雾架31进行驱动连接,可保证其在磁力失效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除雾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