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设计刀槽花纹的倒角形状,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中,在由多个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形成有多条刀槽花纹。通过设置这样的刀槽花纹来确保排水性,发挥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然而,存在如下缺点:在为了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在胎面部配置了许多刀槽花纹的情况下,条状花纹的刚性会降低,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会降低。
此外,在充气轮胎中,提出了各种在胎面花纹形成刀槽花纹且对其实施了倒角的充气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形成刀槽花纹且对其实施了倒角的情况下,有时会因倒角的形状而丧失边缘效应,此外,有时会因倒角的尺寸而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或者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371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设计刀槽花纹的倒角形状,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在由该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具有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在这些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形成有比所述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长度短的倒角部,在所述刀槽花纹的与各倒角部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所述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比所述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浅,在所述倒角部的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至所述刀槽花纹的槽底的范围内,所述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宽度固定,在与所述刀槽花纹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至少一方的所述倒角部具有比将该倒角部的端部彼此连结的倒角基准线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由该轮廓线、所述刀槽花纹以及所述胎面部的踏面所包围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由所述倒角基准线、所述刀槽花纹以及所述踏面所包围的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相等或大于该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由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中,在刀槽花纹的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设置比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长度短的倒角部,另一方面,在该刀槽花纹的与各倒角部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由此,能基于倒角部改善排水效果,同时在非倒角区域中通过边缘效应有效地去除水膜。因此,能大幅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在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混有倒角部和非倒角区域,因此能在制动时以及驱动时最大限度地享受上述那样的潮湿性能的改善效果。此外,与以往的实施了倒角的刀槽花纹相比,能将实施倒角的面积设为最小限度,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而且,在与刀槽花纹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至少一方的倒角部具有比将该倒角部的端部彼此连结的倒角基准线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由该轮廓线、刀槽花纹以及胎面部的踏面所包围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由倒角基准线、刀槽花纹以及踏面所包围的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相等或大于该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由此,能增加槽体积而不减少接地面积,因此,能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同时,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在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的110%~210%的范围。更优选为130%~180%为好。由此,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倒角区域的体积va在基准区域的体积vb的110%~210%的范围。更优选为110%~140%为好。由此,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将倒角基准线与倒角部的轮廓线相距最远的位置设为偏移位置时,轮胎表面上的刀槽花纹的宽度方向端部至偏移位置的距离即偏移距离a在与该偏移距离a在同一直线上且轮胎表面上的刀槽花纹的宽度方向端部至倒角基准线的距离即基准距离b的105%~200%的范围。更优选为110%~140%为好。由此,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与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满足下述算式(1)的关系。由此,能有效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x×0.1≤y≤x×0.3+1.0(1)。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将轮胎表面上的刀槽花纹的宽度方向端部至倒角基准线与倒角部的轮廓线相距最远的位置即偏移位置的距离设为偏移距离a时,倒角部的至少一方在主槽开口,在该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主槽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大于条状花纹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由此,在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能随着位于主槽侧而增加槽体积,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排水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条状花纹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为主槽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为好。由此,在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能随着位于主槽侧而增加槽体积,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排水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倒角部的至少一方在主槽开口,在该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主槽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大于条状花纹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由此,在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能随着位于主槽侧而增加槽体积,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排水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条状花纹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为主槽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为好。由此,在主槽开口的倒角部中,能随着位于主槽侧而增加槽体积,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排水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充气轮胎指定有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且具有在轮胎中心线的两侧呈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在将轮胎表面上的刀槽花纹的宽度方向端部至倒角基准线与倒角部的轮廓线相距最远的位置即偏移位置的距离设为偏移距离a时,在条状花纹内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的偏移距离a大于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的偏移距离a。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的偏移距离a为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的偏移距离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为好。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充气轮胎指定有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且具有在轮胎中心线的两侧呈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在条状花纹内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大于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为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为好。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充气轮胎指定有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且具有在轮胎中心线的两侧呈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在条状花纹内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体积va大于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体积va。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体积va为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的倒角区域的体积v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为好。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形成于图3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俯视图。
图5(a)、图5(b)表示形成于图3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图5(a)是x-x向视剖面图,图5(b)是将图5(a)的刀槽花纹的倒角部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改进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其他改进例的俯视图。
图8(a)、图8(b)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其他改进例,图8(a)、图8(b)是各改进例的俯视图。
图9是图3的y-y向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cl是轮胎中心线。
如图1所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2;以及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3。
在一对胎圈部3、3之间装架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含在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增强帘线,绕着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剖面为三角形的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胎边芯6。
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带束层7。这些带束层7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增强帘线,且配置为增强帘线在层间相互交叉。在带束层7中,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40°的范围。作为带束层7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钢帘线。以提高高速耐久性为目的,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配置有将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例如5°以下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一层带束覆盖层(beltcoverlayer)8。作为带束覆盖层8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尼龙、芳纶等有机纤维帘线。
此外,在胎面部1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9,通过这些主槽9在胎面部1划分出多列条状花纹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轮胎内部构造表示充气轮胎的代表性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2~4表示胎面部1的一部分,tc表示轮胎周向,tw表示轮胎宽度方向。如图2所示,条状花纹10包含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刀槽花纹11和由这些刀槽花纹11划分出的花纹块101。多个花纹块101配置为在轮胎周向排列。此外,刀槽花纹11是在轮胎宽度方向贯通条状花纹10的开放式刀槽花纹,其两端部与位于条状花纹10的两侧的主槽9连通。而且,刀槽花纹11也可以是其两端部在条状花纹10内终止的封闭式刀槽花纹,或者也可以是仅刀槽花纹11的一个端部在条状花纹10内终止的半封闭式刀槽花纹。刀槽花纹11是指槽宽为1.5mm以下的细槽。
如图3所示,刀槽花纹11的整体形状具有弯曲状,在条状花纹10内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此外,刀槽花纹11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踏入侧的边缘11a和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踢出侧的边缘11b。在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形成有倒角部12。
倒角部12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踏入侧的倒角部12a和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踢出侧的倒角部12b。在与这些倒角部12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即,在与倒角部12a对置的部位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踢出侧的非倒角区域13b,在与倒角部12b对置的部位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踏入侧的非倒角区域13a。如此,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以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倒角部12和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
如图4所示,在刀槽花纹11以及倒角部12a、12b中,将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刀槽花纹长度l、倒角长度la、lb。这些刀槽花纹长度l、倒角长度la、lb是刀槽花纹11或者倒角部12a、12b的各自的一方的端部至另一方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倒角部12a、12b的倒角长度la、lb均形成为比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长度l短。
图5(a)是与刀槽花纹11正交且将胎面部1在铅垂方向切开的剖面图。如图5(a)所示,在将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设为x(mm)、将倒角部12的最大深度设为y(mm)时,以最大深度y(mm)比最大深度x(mm)浅的方式形成有刀槽花纹11和倒角部12。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优选3mm~8mm。在倒角部12的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121至刀槽花纹11的槽底的范围内,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w实质上固定。对于该刀槽花纹宽度w而言,例如在刀槽花纹11的槽壁存在突条的情况下设为此突条的高度不包含于刀槽花纹宽度,或者在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随着朝向槽底缓慢变窄的情况下设为变窄的部分不包含于刀槽花纹宽度,设为实质上测定的刀槽花纹11的宽度。
图5(b)是将图5(a)所示的倒角部12放大表示的图。如图5(b)所示,在与刀槽花纹11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将连结倒角部12的端部121、122的线段设为倒角基准线rl。然后,倒角部12a、12b的至少一方具有比该倒角基准线rl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ol。将由该轮廓线ol、刀槽花纹11以及胎面部1的踏面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倒角区域ra,将由倒角基准线rl、刀槽花纹11以及踏面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基准区域rb。即,图5(b)所示的两条虚线和轮廓线ol所包围的扇形的区域为倒角区域ra,图5(b)所示的两条虚线和倒角基准线rl所包围的三角形的区域为基准区域rb。此时,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相等或大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特别优选的是,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大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
需要说明的是,在倒角部12a、12b中,在图5(a)、图5(b)的方案中,示出了整个轮廓线ol具有比倒角基准线rl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形状的例子,但也可以在轮廓线ol的一部分局部地设置比倒角基准线rl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形状。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设置比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长度l短的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与各倒角部12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由此,能基于倒角部12改善排水效果,同时在未设置倒角部12的非倒角区域13中通过边缘效应有效地去除水膜。因此,能大幅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在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混有倒角部12和不存在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因此能在制动时以及驱动时最大限度地享受上述那样的潮湿性能的改善效果。而且,在与刀槽花纹11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至少一方的倒角部12具有比将其端部彼此连结的倒角基准线rl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ol,由轮廓线ol、刀槽花纹11以及胎面部1的踏面所包围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与由倒角基准线rl、刀槽花纹11以及踏面所包围的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相等或大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由此,能增加槽体积而不减少接地面积,因此,能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同时,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以最大深度x(mm)与最大深度y(mm)满足下述算式(1)的关系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以满足下记算式(1)的关系的方式设置刀槽花纹11和倒角部12,与以往的实施了倒角的刀槽花纹相比,能将实施倒角的面积设为最小限度,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在此,当y<x×0.1时,基于倒角部12的排水效果变得不充分,相反地,当y>x×0.3+1.0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会因条状花纹10的刚性降低而降低。特别是,满足y≤x×0.3+0.5的关系为好。
x×0.1≤y≤x×0.3+1.0(1)。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在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的110%~210%的范围,更优选在130%~180%的范围。通过这样相对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适度地设定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此外,优选的是,倒角区域ra的体积va在基准区域rb的体积vb的110%~210%的范围,更优选在110%~140%的范围。通过这样相对于基准区域rb的体积vb适度地设定倒角区域ra的体积va,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如图5(b)所示,倒角基准线rl与倒角部12的轮廓线ol相距最远的位置为偏移位置p。将轮胎表面上的刀槽花纹11的宽度方向端部至偏移位置p的距离设为偏移距离a,将与偏移距离a在同一直线上且轮胎表面上的刀槽花纹11的宽度方向端部至倒角基准线rl的距离设为基准距离b。此时,倒角部12的偏移距离a在基准距离b的105%~200%的范围,更优选在110%~140%的范围为好。通过这样相对于基准距离b适度地设定倒角部12的偏移距离a,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位于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倒角部12a、12b的至少一方在主槽9开口。在主槽9开口的倒角部12中,主槽9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大于条状花纹10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特别是,以条状花纹10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为主槽9侧的端部的偏移距离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这样设置倒角部12,在主槽9开口的倒角部12中,能随着位于主槽9侧而增加槽体积,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排水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此外,在主槽9开口的倒角部12中,主槽9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大于条状花纹10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特别是,以条状花纹10的中央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为主槽9侧的端部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这样设置倒角部12,在主槽9开口的倒角部12中,能随着位于主槽9侧而增加槽体积,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排水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图6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的刀槽花纹11及其倒角部12的其他改进例的图。在图6中,充气轮胎指定有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且具有在轮胎中心线的两侧呈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内”表示车辆内侧,“外”表示车辆外侧。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同一条状花纹10内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12的偏移距离a大于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12的偏移距离a。特别是,以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12的偏移距离a为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12的偏移距离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这样设置倒角部12,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同一条状花纹10内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大于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特别是,以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为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这样设置倒角部12,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而且,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同一条状花纹10内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体积va大于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体积va。特别是,以位于车辆外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体积va为位于车辆内侧的倒角部12的倒角区域ra的体积va的0.5~0.9倍、更优选为0.6~0.8倍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这样设置倒角部12,能有效地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不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恶化。
图7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的刀槽花纹11及其倒角部12的其他改进例的图。图7所示的刀槽花纹11形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倾斜角度θ。该倾斜角度θ是指连结刀槽花纹11的两端部的虚拟线(图7所示的虚线)与花纹块101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倾斜角度θ存在锐角侧的倾斜角度和钝角侧的倾斜角度,在图7中示出了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θ。此外,倾斜角度θ将条状花纹10内的中间间距处的刀槽花纹11的倾斜角度作为对象。此时,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θ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50°~70°为好。通过这样使刀槽花纹11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能提高花纹刚性,能更进一步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在此,当倾斜角度θ小于40°时,耐不均匀磨耗性能恶化,当超过80°时,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刚性。
在本发明中,将刀槽花纹11的具有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θ的一侧设为锐角侧,将刀槽花纹11的具有钝角侧的倾斜角度θ的一侧设为钝角侧。分别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边缘11a、11b的倒角部12a、12b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锐角侧。通过这样在刀槽花纹11的锐角侧实施倒角,能更进一步改善耐不均匀磨耗性能。或者,倒角部12a、12b也可以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钝角侧。通过这样使倒角部12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钝角侧,边缘效应增大,能更进一步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上述刀槽花纹11的整体形状为弯曲状,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但进一步地也可以具有刀槽花纹11的一部分在俯视时弯曲或弯折的形状。通过这样形成刀槽花纹11,各刀槽花纹11的边缘11a、11b的总量增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如图7所示,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配置有一处。通过这样配置倒角部12,能提高耐不均匀磨耗性能。在此,当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形成有两处以上时,分节变多,存在使耐不均匀磨耗性能恶化的倾向。
此外,将沿着与刀槽花纹11正交的方向测定的倒角部12的宽度的最大值设为宽度w1。此时,倒角部12的最大宽度w1优选设为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w的0.8~5.0倍,更优选为1.2倍~3.0倍为好。通过这样相对于刀槽花纹宽度w适度地设定倒角部12的最大宽度w1,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在此,当倒角部12的最大宽度w1小于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w的0.8倍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当大于5.0倍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
而且,倒角部12的长尺寸方向的外缘部与刀槽花纹11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形成。通过这样使倒角部12与刀槽花纹11平行地延伸,能提高耐不均匀磨耗性能,并且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
如图7所示,倒角部12a、12b的位于主槽9附近的端部不与位于条状花纹10的两侧的主槽9连通而在条状花纹10内终止。通过这样形成倒角部12,能更进一步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或者,倒角部12a、12b的位于主槽9附近的端部也可以与主槽9连通。通过这样形成倒角部12,能更进一步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如图8(a)所示,倒角部12a和倒角部12b形成为:倒角部12a、12b双方的一部分在刀槽花纹11的中央部重合。在此,将倒角部12a与倒角部12b重合的部分即重叠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重叠长度l1。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倒角部12a与倒角部12b双方的一部分不重合而是隔开固定间隔分离的情况下,重叠长度l1与刀槽花纹长度l的比例用负值表示。重叠部的重叠长度l1优选为刀槽花纹长度l的-30%~30%,更优选为-15%~15%为好。通过这样相对于刀槽花纹长度l适度地设定倒角部12的重叠长度l1,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在此,当重叠长度l1大于30%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当小于-30%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
如图9所示,刀槽花纹11在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底部抬高部14。作为底部抬高部14,存在位于刀槽花纹11的中央部的底部抬高部14a和位于刀槽花纹11的两端部的底部抬高部14b。通过这样在刀槽花纹11设置底部抬高部14,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刀槽花纹11的底部抬高部14也可以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和/或端部以外。
在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底部抬高部14中,将轮胎径向的高度设为高度h14。在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以外的底部抬高部14a中,将刀槽花纹11的槽底至底部抬高部14a的上表面的高度的最大值设为高度h14a。该高度h14a优选为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2~0.5倍,更优选为0.3~0.4倍为好。通过这样将配置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以外的底部抬高部14a的高度h14a设定为适度的高度,能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并且能维持排水效果,因此,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在此,当高度h14a小于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2倍时,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当大于0.5倍时,无法充分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两端部的底部抬高部14b中,将刀槽花纹11的槽底至底部抬高部14b的上表面的高度的最大值设为高度h14b。该高度h14b优选为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6~0.9倍,更优选为0.7~0.8倍为好。通过这样将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的底部抬高部14b的高度h14b设定为适度的高度,能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在此,当高度h14b小于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6倍时,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当大于0.9倍时,无法充分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此外,在刀槽花纹11的底部抬高部14中,将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底部抬高长度l14。底部抬高部14a、14b的底部抬高长度l14a、l14b优选为刀槽花纹长度l的0.3~0.7倍,更优选为0.4~0.6倍为好。通过这样适度地设定底部抬高部14a、14b的底部抬高长度l14a、l14b,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实例
制作了以往例1、比较例1、2以及实例1~5的轮胎,即,在轮胎尺寸245/40r19、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且在由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中,像表1那样设定了下述参数:倒角的配置(两侧或单侧)、刀槽花纹长度l和倒角长度la、lb的长短、与倒角部对置的部位的倒角的有无、刀槽花纹宽度、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偏移距离a与基准距离b的比率(a/b×100%)、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的比率(a/b×100%)、倒角区域的体积va与基准区域的体积vb的比率(va/vb×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这些试验轮胎中,形成于条状花纹的刀槽花纹是其两端部与主槽连通的开放式刀槽花纹。此外,表1的刀槽花纹宽度是指,在倒角部的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至刀槽花纹的槽底的范围内,刀槽花纹宽度是否固定。
针对这些试验轮胎,实施由试驾员进行的关于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并将其结果一并在表1中示出。
在关于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中,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9×8.5j车轮并装接于车辆,在气压260kpa的条件下进行。评价结果由将以往例1设为100的指数表示。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越优异。
由这些表1判断出,通过设计形成于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形状,在与以往例1的对比中,实例1~5的轮胎同时改善了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仅在单侧配置倒角部且刀槽花纹宽度不固定,因此,虽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得到了改善效果,但无法充分得到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在比较例2中,在与刀槽花纹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倒角部不具有比倒角基准线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比不上实例1。
接着,与以往例1、比较例1、2以及实例1~5同样地制作了以往例2、比较例3、4以及实例6~9的轮胎,即,在轮胎尺寸245/40r19、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且在由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中,使偏移距离a与基准距离b的比率(a/b×100%)以及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的比率(a/b×100%)在条状花纹的中央侧和主槽侧各比率不同。在以往例2、比较例3、4以及实例6~9中,像表2那样设定了下述参数:倒角的配置(两侧或单侧)、刀槽花纹长度l和倒角长度la、lb的长短、与倒角部对置的部位的倒角的有无、刀槽花纹宽度、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偏移距离a与基准距离b的比率(a/b×100%)、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的比率(a/b×100%)。
针对这些试验轮胎,实施由试驾员进行的关于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并将其结果一并在表2中示出。
由这些表2判断出,通过设计形成于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形状,在与以往例2的对比中,实例6~9的轮胎同时改善了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仅在单侧配置倒角部且刀槽花纹宽度不固定,因此,虽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得到了改善效果,但无法充分得到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在比较例4中,在与刀槽花纹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倒角部不具有比倒角基准线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比不上实例6。
进而,与以往例1、比较例1、2以及实例1~5同样地制作了以往例3、比较例5、6以及实例10~16的轮胎,即,在轮胎尺寸245/40r19、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且在由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中,使偏移距离a与基准距离b的比率(a/b×100%)、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的比率(a/b×100%)以及倒角区域的体积va与基准区域的体积vb的比率(va/vb)在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各比率不同。在以往例3、比较例5、6以及实例10~16中,像表3那样设定了下述参数:倒角的配置(两侧或单侧)、刀槽花纹长度l和倒角长度la、lb的长短、与倒角部对置的部位的倒角的有无、刀槽花纹宽度、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偏移距离a与基准距离b的比率(a/b×100%)、倒角区域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的截面积b的比率(a/b×100%)、倒角区域的体积va与基准区域的体积vb的比率(va/vb×100%)、刀槽花纹的底部抬高部的有无。
针对这些试验轮胎,实施由试驾员进行的关于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并将其结果一并在表3中示出。
由这些表3判断出,通过设计形成于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形状,在与以往例3的对比中,实例10~16的轮胎同时改善了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5中,仅在单侧配置倒角部且刀槽花纹宽度不固定,因此,虽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得到了改善效果,但无法充分得到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在比较例6中,在与刀槽花纹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倒角部不具有比倒角基准线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比不上实例10。
符号说明
1胎面部
2侧壁部
3胎圈部
9主槽
10条状花纹
11刀槽花纹
11a踏入侧的边缘
11b踢出侧的边缘
12倒角部
12a踏入侧的倒角部
12b踢出侧的倒角部
13非倒角区域
13a踏入侧的非倒角区域
13b踢出侧的非倒角区域
rl倒角基准线
ol轮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