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胎面具有花纹块列的充气轮胎,容易产生:花纹块的踏入(踏み込み)侧和蹬出(蹴り出し)侧中的一方比另一方大幅磨损的胎踵胎趾磨损。对此,以往提出有用于防止胎踵胎趾磨损的各种构造。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183952号公报的充气轮胎中,在形成于花纹块的刀槽花纹设置有:踏面侧的窄幅部、以及该窄幅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宽幅部。而且,构成为:宽幅部的形状从刀槽花纹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的端部而变化,当因磨损的发展而在踏面出现宽幅部时伴随有角度的变化。
但是,花纹块的刚性与胎踵胎趾磨损相关。以往,还提出有用于确保刚性的各种构造。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528946号公报中,为了确保刚性,在刀槽花纹的内部以减小刀槽花纹的宽度的方式而设置有卡止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种实际情形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胎踵胎趾磨损的新型充气轮胎。
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区划出的陆地部,多个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排列,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花纹块之间的横沟的深度为所述主沟的深度的20%以上35%以下,在所述横沟的底部侧设置有:宽度小于所述横沟的宽度的刀槽花纹。
在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横沟的深度处于规定范围内,在该横沟的底部侧设置有:宽度小于横沟的宽度的刀槽花纹,从而花纹块的刚性得到提高,难以在花纹块产生胎踵胎趾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
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变更例的胎面花纹。
图6是图1的a-a线处的剖视图的变更例。
图7是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横沟以及刀槽花纹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图7(a)是比较例1的图。图7(b)是比较例2的图。图7(c)是实施例1的图。图7(d)是实施例2的图。图7(e)是实施例3的图。图7(f)是实施例4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进行说明。其中,有时为了说明而比实际情形更夸张地对附图进行描绘。
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例如安装于轻型卡车等车辆。除了胎面10以外,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构造并未受到限定。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大致的构造如下。首先,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胎体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而将胎圈部包围,并且形成充气轮胎的骨架。在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带束层、带束加强层,在该带束层、带束加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具有接地面的胎面10。另外,在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侧部。除了上述部件以外,还设置有多个与轮胎的功能方面的需求相对应的部件。
在图1所示的胎面10,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3个主沟11。由上述主沟11进行区划而形成有:接近轮胎赤道cl的左右侧的2个中央陆地部20、40、以及左右侧的2个胎肩陆地部12、13。
此处,以右侧的中央陆地部20为例进行说明。
在右侧的中央陆地部20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沟30。细沟30的宽度小于主沟11的宽度。细沟30的宽度的具体数值例如为2mm以上4mm以下。另外,细沟30的深度为主沟11的深度的20%以上35%以下。由细沟30将中央陆地部20分断成左右两个。
在中央陆地部20,多个横沟31、32隔着细沟30而以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在比细沟30靠轮胎赤道cl侧的部位,陆地部由多个横沟31分断,由此形成多个中央侧花纹块21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花纹块列。在比细沟30靠接地端e侧的部位,陆地部由多个横沟32分断,由此形成:多个胎肩侧花纹块26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花纹块列。多个中央侧花纹块21以及多个胎肩侧花纹块26隔着细沟30而以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
横沟31、3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多个横沟31平行地延伸,从而使得中央侧花纹块21大致形成为平行四边形,多个横沟32平行地延伸,从而使得胎肩侧花纹块26大致形成为平行四边形。横沟31、3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因此,在中央侧花纹块21以及胎肩侧花纹块26且在轮胎周向两侧,分别形成有:锐角的角部22和钝角的角部23。对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2个花纹块,一方的花纹块的锐角的角部22和另一方的花纹块的钝角的角部23隔着横沟31、32而对置。
横沟31、32的宽度小于主沟11的宽度。横沟31、32的宽度的具体数值例如为2mm以上4mm以下。另外,横沟31、32的深度为主沟11的深度的20%以上35%以下。
如图1~图3所示,在横沟31的底部36侧设置有:接续于横沟31的底部36的刀槽花纹33。刀槽花纹33的宽度小于横沟31的宽度。刀槽花纹33的宽度的具体数值例如为0.6mm以上1.5mm以下。横沟31的深度和刀槽花纹33的深度相加所得的深度、即从横沟31相对于接地面而言的开口端37起至刀槽花纹33的底部35为止的深度小于主沟11的深度。
刀槽花纹33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22且进入钝角的角部23的下方的方向倾斜,由此使得刀槽花纹33形成为螺旋状。利用图1~图3进行详细说明,处于轮胎周向上相邻的2个中央侧花纹块21a、21b之间的刀槽花纹33在轮胎赤道cl侧则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22a且进入钝角的角部23b的下方的方向倾斜。并且,该刀槽花纹33在接地端e侧则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向进入钝角的角部23a的下方且远离锐角的角部22b的方向倾斜。刀槽花纹33的倾斜角度θ从刀槽花纹33的轮胎赤道cl侧的端部至接地端e侧的端部为止,是连续地变化的。由此使得刀槽花纹33形成为螺旋状。
换言之,相对于轮胎周向的一侧的中央侧花纹块21a,刀槽花纹33在锐角的角部22a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22a的方向倾斜,并在钝角的角部23a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23a的下方的方向倾斜。其结果必然如下: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中央侧花纹块21b,刀槽花纹33在钝角的角部23b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23b的下方的方向倾斜,并在锐角的角部22b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22b的方向倾斜。该刀槽花纹33的倾斜角度θ从刀槽花纹33的轮胎赤道cl侧的端部至接地端e侧的端部为止,是连续地变化的,由此使得刀槽花纹33形成为螺旋状。
越接近锐角的角部22以及钝角的角部23、即越靠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刀槽花纹33的倾斜角度θ越大。优选地,刀槽花纹33相对于与接地面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θ的大小最大为15°以下。
刀槽花纹33的深度可以在局部变浅。将该刀槽花纹33的变浅的部分称为拉筋38。拉筋38遍及刀槽花纹33的整个宽度方向地形成,由此将横沟31的轮胎周向两侧的花纹块21、21连结起来。如图4所示,作为拉筋38的位置,优选为刀槽花纹33的中央的位置。
在图4中,刀槽花纹33的主沟11侧的端部向主沟11开口。另外,刀槽花纹33的胎肩侧花纹块26侧的端部在横沟3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范围内被封闭。然而,刀槽花纹33的主沟11侧的端部也可以不向主沟11开口而是在横沟3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范围内被封闭。
在接地端e侧的横沟32的底部侧也设置有:具有与上述横沟31的底部36侧的刀槽花纹33相同的特征的刀槽花纹39。
另外,左侧的中央陆地部40也具有:与右侧的中央陆地部20相同的特征。即,在左侧的中央陆地部40也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沟50,并形成有:由隔着细沟50的中央侧花纹块41和胎肩侧花纹块46构成的2列花纹块列。而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花纹块之间,设置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深度为主沟11的深度的20%以上35%以下的横沟51、52。并且,在横沟51、52的底部侧设置有:宽度及深度与上述的刀槽花纹33的宽度及深度相同的刀槽花纹53、54。该刀槽花纹53、54在花纹块的锐角的角部42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42的方向倾斜,并在花纹块的钝角的角部43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43的下方的方向倾斜,由此使得刀槽花纹53、54形成为螺旋状。在该刀槽花纹53、54也可以设置拉筋。
此外,2个胎肩陆地部12、13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图1中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难以产生胎踵胎趾磨损。若是以往的充气轮胎,则花纹块之间的横沟足够深,在横沟的底部侧不存在刀槽花纹。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横沟31、32、51、52的深度仅为主沟11的深度的20%以上35%以下。这样,取代较浅的横沟31、32、51、52而在横沟31、32、51、52的底部侧设置有:宽度小于横沟31、32、51、52的宽度的刀槽花纹33、39、53、54。由此,与以往的充气轮胎相比,横沟31、32、51、52的轮胎周向两侧的花纹块的刚性得到提高,从而难以在这些花纹块产生胎踵胎趾磨损。
另外,一般情况下,当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两侧分别具有锐角的角部和钝角的角部时,锐角的角部比钝角的角部更容易磨损。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刀槽花纹33、39、53、54在锐角的角部22、42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22、42的方向倾斜,并在钝角的角部23、43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23、43的下方的方向倾斜,从而锐角的角部22、42附近的刚性得到提高,钝角的角部23、43附近的刚性有所下降。由此,以往容易磨损的锐角的角部22、42附近相对变得难以磨损,从而难以在花纹块产生胎踵胎趾磨损。
另外,刀槽花纹33、39、53、54在局部变浅而形成有拉筋,从而花纹块的拉筋附近的刚性得到提高。由此,难以在花纹块产生磨损。特别是当刀槽花纹33、39、53、54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较长时,花纹块的刚性容易下降,但凭借拉筋则能防止花纹块的刚性下降。
以上实施方式为示例,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对于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在未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省略等。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有横沟以及刀槽花纹的陆地部只要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形成有锐角的角部且在另一侧形成有钝角的角部的多个花纹块即可。在夹于2个主沟11之间的陆地部形成有所述花纹块的花纹块列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2列,可以是1列,也可以是3列以上。
作为例子,图5中示出了夹于2个主沟11之间的陆地部包括1列花纹块列的情况下的胎面花纹。在图5的胎面花纹中,在右侧的中央陆地部120设置有:深度为主沟11的深度的20%以上35%以下的横沟131。并且,在横沟131的底部侧设置有:宽度及深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刀槽花纹33的宽度及深度相同的刀槽花纹133。该刀槽花纹133在花纹块的锐角的角部122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122的方向倾斜,并在花纹块的钝角的角部123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123的下方的方向倾斜,由此使得刀槽花纹133形成为螺旋状。横沟131以及刀槽花纹133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主沟11开口。在刀槽花纹133也可以设置拉筋。在左侧的中央陆地部140也设置有与右侧的中央陆地部120相同的横沟151以及刀槽花纹153。这样,即使在夹于2个主沟11之间的花纹块列为1列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花纹块的刚性得到提高,从而难以在花纹块产生胎踵胎趾磨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图2、图3中,刀槽花纹33从相对于横沟31的开口端34至底部35笔直地延伸。然而,如图6那样,刀槽花纹233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从相对于横沟31的开口端34起以恒定距离而沿着相对于接地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在距开口端34起达到所述恒定距离的位置后开始弯曲,从距开口端34起达到所述恒定距离的位置至底部35为止的部分呈倾斜。如图6所示,当刀槽花纹233在距开口端34起达到所述恒定距离的位置后开始弯曲时,从该弯曲位置至底部35为止的部分以远离花纹块21的锐角的角部22、且接近花纹块21的钝角的角部23的方式而倾斜。
如图6所示,当刀槽花纹233在距开口端34起达到所述恒定距离的位置后开始弯曲时,倾斜角度θ是指:将刀槽花纹233的开口端34和刀槽花纹233的底部35连结起来的线与相对于接地面垂直的线所成的角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优选该倾斜角度θ的大小最大为15°以下。另外,如图6所示,当刀槽花纹233在距开口端34起达到所述恒定距离的位置后开始弯曲时,也可以在刀槽花纹233的中央的位置等处,使刀槽花纹233的深度在局部变浅,来形成拉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沟30、50的底部侧并未设置刀槽花纹。然而,在细沟30、50的底部侧也可以设置:接续于细沟30、50的底部的刀槽花纹。该刀槽花纹设为宽度小于细沟30、50的宽度。另外,细沟30、50的深度和刀槽花纹的深度相加所得的深度设为小于主沟11的深度。该刀槽花纹可以在花纹块的锐角的角部22、42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22、42的方向倾斜,并在钝角的角部23、43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23、43的下方的方向倾斜,由此使得该刀槽花纹形成为螺旋状。为了确保花纹块的刚性,细沟30、50的底部侧的刀槽花纹未与横沟31、32、51、52的底部侧的刀槽花纹连结。
对表1中示出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耐不均匀磨损性以及硫化成型的脱釜性进行了评价。在用于评价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形成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相同的花纹块列。此外,在以下说明以及图7中,为了方便而由附图标记31表示横沟、且由附图标记33表示刀槽花纹,以下说明以及图7中示出的特征设为:对于1个充气轮胎的所有横沟(图1中的横沟31、32、51、52)以及刀槽花纹(图1中的刀槽花纹33、39、53、54)而通用。
如表1及图7所示,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刀槽花纹33的有无以及横沟31和刀槽花纹33的截面形状不同。表1中的总体深度r是指:横沟深度p和刀槽花纹深度q相加所得的深度。另外,实施例2、4的刀槽花纹33在花纹块的锐角的角部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远离锐角的角部的方向倾斜,并在花纹块的钝角的角部侧,随着深度越来越变深而朝向进入钝角的角部的下方的方向倾斜,由此使得刀槽花纹33形成为螺旋状。另外,表1中的刀槽花纹最大倾斜角度θ是指:刀槽花纹33最大倾斜的位置处的、刀槽花纹33相对于与接地面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的大小。横沟31的宽度以及主沟深度在所有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相同,横沟31的宽度为3mm,主沟深度为14mm。
在耐不均匀磨损性的评价中,轮胎尺寸设为205/85r16,安装轮辋尺寸设为16×5.50,内压设为600kpa。将评价对象的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并将载荷设为12.6k而使该车辆行驶了12000km。在行驶之后对中央侧花纹块的踏入侧和蹬出侧的磨损差进行了测定。而且,求出了2个充气轮胎的所述磨损差的平均值,并对该平均值实施了指数化。将比较例1的指数设为100、且以磨损差越小则指数越小的方式设置指数。
在脱釜性的评价中,在充气轮胎的硫化成型结束而将充气轮胎从模具取出之后,对刀槽花纹33附近的橡胶缺陷的有无进行了确认。对多个充气轮胎进行该确认而求出了缺陷的产生率,并将该产生率设为脱釜性。
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若在横沟31的底部侧存在刀槽花纹33,则耐不均匀磨损性良好。另外,能够确认:若刀槽花纹33以上述方式形成为螺旋状,则耐不均匀磨损性变得更好。另外,能够确认:即使横沟31的底部侧的刀槽花纹33形成为螺旋状,脱釜性也未变得极差,若刀槽花纹最大倾斜角度θ为15度以下,则脱釜性良好。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