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流器及车辆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集电靴通过绝缘底座与车辆固定,集电靴的结构复杂、体积大,安装、维护不便。集电靴是通过摆杆的摆动来进行脱靴,由此,集电靴所需要的运动空间相对较大。而且,集电靴控制机构为手动控制,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受流器,所述受流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的供电系统,所述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受流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适于与车辆连接;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的伸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底板上;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受流板,所述受流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相连,所述支撑架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受流板同步移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组件沿所述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通过驱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配合,可以驱动支撑架组件带动受流板朝向靠近或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使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可靠。由此,提高了车辆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在驱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的配合下,可以方便地驱动支撑架组件带动受流板脱离导电板,使受流器可以方便、高效地脱离导电板。另外,受流器的结构紧凑、合理,运动空间小,减小了受流器的占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连接杆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连接杆被构造成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时与所述支撑架同步移动;
所述支撑架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止抵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的靠近所述受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部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的绝缘凹槽,多个所述绝缘凹槽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架中的一个设有止转凸块,另一个设有与所述止转凸块相适配的止转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后与紧固件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远离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面止抵;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柱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柱与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底板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上述所述的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与所述车辆连接;导电板,所述受流器与所述导电板接触配合以对所述车辆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通过驱动组件、导柱以及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配合,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并可以实现受流器的脱靴。受流器的结构简单,运行空间小,而且运行可靠、稳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受流器100,
底板10,装配孔110,导向孔120,
导柱20,限位凸台210,
第一弹性件30,
支撑架组件40,支撑架410,第一部件411,第一通孔4110,配合孔4111,第二部件412,第二通孔4121,止转凹槽4122,翻边部4123,连接臂413,连接杆420,第一杆体421,止转凸块4211,第二杆体422,绝缘凹槽4221,固定板4222,第二弹性件430,紧固件440,
受流板50,
驱动组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及车辆的供电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受流器100包括:底板10、导柱20、第一弹性件30、支撑架组件40、受流板50和驱动组件60。需要说明的是,受流器100可以与导电板配合,对车辆进行充电。
具体而言,底板10适于与车辆连接,即受流器100可以通过底板10固定于车辆。如图1和图5所示,导柱20可移动地穿设在底板10上,导柱20的伸出底板10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210。例如,导柱20可以沿其延伸方向相对于底板10移动,限位凸台210可以限制导柱20的移动范围。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30的两端分别止抵在限位凸台210和底板10上。由此,当导柱20相对于底板10移动时,可以驱使第一弹性件30产生弹性形变。第一弹性件30处于不同的弹性恢复力的状态时,可以使导柱20与底板10之间存在不同的预压力。
如图1和图5所示,支撑架组件40与导柱20的第二端相连以与导柱20同步移动。也就是说,当导柱20相对于底板10运动时,支撑架组件40也随导柱20一同运动。受流板50与支撑架组件40相连,支撑架组件40移动以带动受流板50同步移动。由此,可以通过支撑架组件40带动受流板50移动调整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
驱动组件60与支撑架组件40连接,以驱动支撑架组件40沿导柱20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由此,可以通过驱动组件60驱动支撑架组件40带动受流板50移动,使受流板50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60可以驱动支撑架组件40沿导柱20的延伸方向移动(如图1和图5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例如,当驱动组件60驱动支撑架组件40向下移动时,支撑架组件40可以带动受流板50朝向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缩小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距离。同时,支撑架组件40带动导柱20同步移动,导柱20挤压第一弹性件30发生弹性形变,增大了支撑架组件40与底板10之间的作用力。由此,可以增大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从而提高了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配合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而当需要减小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或欲使受流器100脱离导电板时,驱动组件60向上移动。在第一弹性件3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件30驱动导柱20朝向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导柱20带动支撑架组件40和受流板50一同朝向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减小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或使受流板50脱离导电板。由此,可以使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力的调整更加方便、可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通过驱动组件60和第一弹性件30之间的配合,可以驱动支撑架组件40带动受流板50朝向靠近或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使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可靠。由此,提高了车辆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在驱动组件60和第一弹性件30的配合下,可以方便地驱动支撑架组件40带动受流板50脱离导电板,使受流器100可以方便、高效地脱离导电板。另外,受流器100的结构紧凑、合理,运动空间小,减小了受流器100的占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5所示,支撑架组件40可以包括:支撑架410和连接杆420。支撑架410与导柱20的第二端相连,驱动组件60与支撑架410相连以驱动支撑架410移动。由此,当驱动组件60驱动支撑架410运动时,支撑架410可以带动导柱20同步运动。连接杆420设在支撑架410上,受流板50设在连接杆420上。由此,受流板50可以通过连接杆420方便地固定至支撑架组件40上,便于受流板50的固定装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杆420可移动地设在支撑架410上,连接杆420被构造成在驱动组件60驱动支撑架410移动时与支撑架410同步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当驱动组件60驱动支撑架410移动时,连接杆420与驱动组件60同步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受流板50同步移动。
如图5所示,连接杆420可以沿其延伸方向相对于支撑架410可移动。例如,当受流板50受到冲击时,连接杆420可以带动受流板50移动,以缓冲受流板50受到的冲击。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架组件4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430,第二弹性件430的两端分别止抵在连接杆420和支撑架410上。由此,当受流板50受到冲击时,连接杆420可以挤压第二弹性件430产生弹性形变,第二弹性件430可以将受流板50受到的冲击力转化为弹性势能,以缓冲吸收受流板50受到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杆420可以包括: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第一杆体421穿设在支撑架410上,第二弹性件430止抵在第一杆体421上,第二杆体422与第一杆体421的靠近受流板50的一端连接,受流板50设在第二杆体422上。如图5所示,第二杆体422的上端与第一杆体421的下端连接,受流板50固定于第二杆体422的下端。由此,便于连接杆420的装配连接,从而可以提高受流器100的装配效率,降低受流器100的生产成本。而且,第一杆体421、第二杆体422和受流板50可以同步移动,便于对受流板50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420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也就是说,连接杆420可以部分设置为绝缘部,也可以整体设置为绝缘部。例如,可以是将第一杆体421设置为绝缘件,也可以是将第二杆体422设置为绝缘件,当然还可以是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均设置为绝缘件,通过将连接杆420的至少部分设置为绝缘部,可以避免受流板50上的电流通过连接杆420传递至车体上引起安全隐患,提高了受流器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9所示,绝缘部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的绝缘凹槽4221,多个绝缘凹槽4221沿连接杆4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可以增大绝缘部的爬电距离,增强绝缘部的绝缘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受流器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连接杆420和支撑架410中的一个设有止转凸块4211,另一个设有与止转凸块4211相适配的止转凹槽4122。也就是说,可以在连接杆420上设置止转凸块4211,在支撑架410上设置止转凹槽4122;也可以是在连接杆420上设置止转凹槽4122,在支撑架410上设置止转凸块4211。通过止转凸块4211与止转凹槽4122的配合,可以防止连接杆420与支撑架4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以使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从而提高了车辆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5和图6所示,支撑架410可以包括:第一部件411、第二部件412和连接臂413,第一部件411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4110,第二部件412与第一部件411沿连接杆4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部件412具有与第一通孔4110正对的第二通孔4121,连接杆420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21和第一通孔4110后与紧固件440连接,紧固件440与第一部件411的远离第二部件412的端面止抵。例如,紧固件440可以是螺栓,螺栓与连接杆420的第一端螺纹配合。连接臂413的一端与第一部件411连接,连接臂413的另一端与第二部件4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杆420的上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21和第一通孔4110,连接杆420可以在第一通孔4110和第二通孔4121内上下移动,以缓冲吸收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冲击。连接杆420的上端与第一部件411的上端面止抵以限制连接杆420的移动范围,而且,可以避免连接杆420脱离支撑架4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413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连接臂413沿第二通孔412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连接臂413可以沿第二通孔412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臂413可以对称设置。由此,可以提高支撑架410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柱20和第一弹性件30可以均为多个,多个导柱20与多个第一弹性件30一一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导柱20和第一弹性件30可以为对称设置的两个。由此,可以提高支撑架410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驱动组件60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也就是说,驱动组件60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液压缸。驱动组件60设在底板10上。由此,可以通过气缸方便、可靠地驱动支撑架组件40的运动。如图4所示,气缸的上端可以与底板10固定连接,气缸的下端与支撑架410相抵。当气缸伸长时,可以驱动支撑架410向下移动,以提高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当气缸缩短时,在第一弹性件3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导柱20可以带动支撑架组件40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受流板50朝向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以减小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应力或实现受流板50的脱靴。本文中所述的“脱靴”可以理解为,受流器100与导电板之间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受流器100和导电板。受流器100为上述所述的受流器100,受流器100与车辆连接。受流器100与导电板接触配合以对车辆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板可以设于车辆的轨道梁上,受流器100可以与导电板沿上下方向接触配合,受流器100与导电板沿水平方向配合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通过驱动组件60、导柱20以及第一弹性件30之间的配合,可以调整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并可以实现受流器100的脱靴。受流器100的结构简单,运行空间小,而且运行可靠、稳定。
下面参照图1-图11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需要说明的是,受流器100可以用于为轨道车辆供电。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受流器100包括:底板10、导柱20、第一弹性件30、支撑架组件40、受流板50和驱动组件60。
其中,如图1所示,底板10大致形成为方形板,底板10与车辆下方的转向架连接。结合图10所示,底板10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装配孔110,底板1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转向架上。底板1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孔120。两根导柱20的下端穿过对应的导向孔120,导柱20的上端设有限位凸台210,限位凸台210可以与底板10的上端面相抵以限制导柱20的移动距离。导柱20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30,第一弹性件30为弹簧。第一弹性件30的上端与限位凸台210止抵,第一弹性件30的下端与底板10止抵。导柱20可在导向孔120内上下移动,当导柱20向下移动至一定的距离后,限位凸台210与底板10的上端面止抵以限制导柱20的移动位移。
支撑架组件40位于底板10的下方,支撑架组件40包括支撑架410和穿设于支撑架410的连接杆420。如图6所示,支撑架410包括:第一部件411、第二部件412和连接臂413。第一部件411和第二部件41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部件411的左右两端设有配合孔4111,配合孔4111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部件411。两个导柱20依次穿过底板10的导向孔120和支撑架410的配合孔4111,并利用螺栓固定于第一部件411的下端面。
支撑架410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4110,第二部件412设有与第一通孔4110正对的第二通孔4121,两个连接臂413沿第二通孔412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连接臂413的上端与第一部件411连接,连接臂413的下端与第二部件412连接。
如图7-图9所示,连接杆420包括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第一杆体421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21和第一通孔4110,第一杆体421的上端伸出第一通孔4110并装配有与第一部件411的上端面止抵的螺栓。第一杆体421可以在第一通孔4110和第二通孔4121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一杆体421的外周壁上设有止转凸块4211,第二通孔4121的内周壁上设有止转凹槽4122,以防止第一杆体421相对于支撑架410发生相对转动。
第一杆体421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430,第二弹性件430为弹簧,第二弹性件430的上端与第一部件411止抵,第二弹性件430的下端与第一杆体421止抵。如图8所示,第一杆体421的上段的管径小于下段的管径。第二弹性件430的下端止抵于第一杆体421的细管段与粗管段的过渡台阶面上。
如图7和图9所示,第二杆体422为绝缘杆,第二杆体422的上端内套于第一杆体421的下端。第二杆体422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环形的绝缘凹槽4221,多个绝缘凹槽422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以增大第二杆体422的爬电距离。第二杆体422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板4222。受流板50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固定板4222,受流板50为碳滑板。
结合图4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60为气缸,气缸的上端利用螺栓固定于底板10,气缸的下端与第二部件412上的翻边部4123止抵。
需要说明的是,当气缸向下伸长时,气缸推动支撑架410向下移动。支撑架41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杆420和受流板50同步向下移动。同时,支撑架410带动导柱20同步向下移动,导柱20挤压第一弹性件30并使第一弹性件30发生弹性形变。由此,增大了支撑架组件40与底板10之间的作用力,而且减小了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
当气缸向上收缩时,在第一弹性件3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件30驱动导柱20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支撑架组件40和受流板50一同向上移动。由此,可以减小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而且可以实现受流器100的脱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而且,当受流板50受到冲击时,受流板50通过连接杆420挤压第二弹性件430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可以缓冲吸收受流板50受到的冲击。
由此,通过驱动组件60和第一弹性件30之间的配合,可以驱动支撑架组件40带动受流板50朝向靠近或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使受流板50与导电板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可靠。由此,提高了车辆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在驱动组件60和第一弹性件30的配合下,可以方便地驱动支撑架组件40带动受流板50脱离导电板,使受流器100可以方便、高效地脱离导电板。另外,受流器100的结构紧凑、合理,运动空间小,减小了受流器100的占据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