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助力器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529发布日期:2018-12-07 22:1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助力器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阀体。



背景技术:

汽车真空助力器是从轻型汽车到中型汽车广泛采用的制动器助力装置,其一般位于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之间,为便于安装,通常与主缸合成一个组件,主缸的一部分深入到真空助力器壳体内。真空助力器主要由真空伺服气室和控制阀组成,控制阀由空气阀和真空阀组成,空气阀与控制阀推杆固装在一起,控制阀推杆借调整叉与制动踏板机构连接。安装真空阀和空气阀的阀体,一般采用橡胶膜片将其分成前、后腔并与外界大气隔绝,然后开启空气阀门使后腔灌入大气,利用前腔和后腔气压差的作用下产生助力。阀体上具有用于连通前腔和控制阀的通道,以及用于连通后腔和控制阀的通道,虽然阀体的材质为增强PET塑料,其也采用注塑模具一体成型,但是通道的存在会降低阀体通道部分的强度。

授权公告号为CN2071064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真空助力器阀体,由T形外壳和内盘组成,所述内盘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并通过四块连接块连接在所述外壳的缩颈处;所述内盘将外壳的腔室隔分成前腔和后腔;相邻的两块连接块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连通前腔和控制阀的第一通道,所述外壳对应所述连接块处设置有连通后腔和控制阀的第二通道;所述内盘位于所述后腔的那一端具有一个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通道处设置有加强块。

通过连接块连接在外壳的缩颈处,连接块不仅阀体第一通道部分的强度,也增加了阀体第二通道部分的强度,通过圆环增加了第一通道的长度,加强块增加了第一通道的强度;但是,根据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可知,外壳的厚度较薄,虽然采用加强筋加固过,但强度仍有一定的缺陷,助力器前腔和后腔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力差,而外壳又是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如果外壳强度不够,则很容易在高压下弯折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助力器阀体,具有提高外壳强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助力器阀体,包括外壳和与外壳一体成型的内盘,所述内盘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内盘外壁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包覆住内盘外壁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对称设置有两道沿外壳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连通前腔和控制阀的第一通道,所述外壳上对称设置有两道贯穿过连接部以用于连通后腔和控制阀的第二通道,所述外壳伸进真空助力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外壳设置的抵接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一圈环外壳外壁设置且一端与抵接圈表面固定的加强套,所述加强套内设置有多道沿外壳外壁设置的贯通槽。

如此设置,通过加强套增加外壳的整体厚度,使得外壳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适应真空助力器的高压工作,利用贯通槽来减少加强套的部分体积,使得阀体的重量不会增加太多,从而使得阀体的制造用料和成本不会增加太多,使得改进后的阀体在质量和价格之间适度平衡。

进一步设置:各所述贯通槽内均设置有一道沿外壳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

如此设置,贯通槽开的越大,加强套的用料和体积就越小,但同时对外壳强度的增幅效果也就也差,通过加强筋可以加强贯通槽处加强套与外壳的连接强度,大幅度降低贯通槽对加强套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各所述第一通道内均设置有一道沿内盘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

如此设置,因为外壳和内盘之间是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在连接部上开设第一通道会降低加强部的强度,且第一通道开设的越大,气体流通效果越好,但是连接部的连接强度也就越低,通过第二加强筋可以大幅度降低第一通道对连接部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盘用于放置控制阀的一端设置有一道与内盘内壁连通设置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部与内盘内壁交界处倒直角设置。

如此设置,控制阀与内盘内壁应保持稳定的连接,因此,控制阀的最大外径应与内盘内壁紧密配合,当将控制阀放置与内盘内部时,通过容置槽便于控制阀放入内盘内部,通过在容置槽底部与内盘内壁交界处倒直角便于控制阀继续沿着倒直角部滑入内盘内部。

进一步设置:各所述第二通道内均设置有环外壳设置的加强条,所述内盘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内盘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加强条固定在一起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一端与容置槽底部固定在一起。

如此设置,开设第二通道会对外壳、加强部和内盘的连接强度造成一定影响,利用加强条和第三加强筋配合可以大幅度降低第二通道对外壳、加强部和内盘之间连接强度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容置槽内壁上设置有多块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一端与容置槽底部固定在一起。

如此设置,在开设容置槽后会导致内盘部分变薄,通过设置加强块降低容置槽对内盘强度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抵接圈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内嵌槽。

如此设置,通过在内嵌槽内放置膜片以达到隔绝前腔和后腔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壳两端均倒直角或倒圆角设置。

如此设置,现有真空助力器的组装工作仍大部分依靠人工操作,外壳两端是工作人员组装时经常触碰到的位置,通过在外壳两端均倒直角或倒圆角设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拿取阀体时被割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外壳外壁上增设加强套以加强外壳的整体强度,通过贯通槽降低增设加强套后导致整体重量、成本增加的影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助力器阀体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真空助力器阀体的内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真空助力器阀体的加强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抵接圈;111、内嵌槽;2、内盘;21、容置槽;22、第二通道;23、加强条;24、第三加强筋;25、加强块;3、连接部;31、第一通道;32、第二加强筋;4、加强套;41、贯通槽;42、第一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真空助力器阀体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真空助力器阀体,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盘2和套设于内盘2外壁上的外壳1,外壳1伸进真空助力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外壳1外壁设置的抵接圈11,在抵接圈1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膜片的内嵌槽111,其中,外壳1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包覆住内盘2外壁的连接部3,连接部3上对称设置有两道沿外壳1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连通前腔和控制阀的第一通道31,其中,各道第一通道31内均设置有一道沿内盘2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增加第一通道31强度的第二加强筋32,外壳1两端均倒圆角或倒直角设置。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内盘2用于放置控制阀的一端设置有一道与内盘2内壁连通设置的容置槽21,容置槽21的底部与内盘2内壁交界处倒直角设置,外壳1上对称设置有两道贯穿至容置槽21内以用于连通后腔和控制阀的第二通道22。

进一步优化,第二通道22内均设置有环外壳1设置的加强条23,在内盘2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内盘2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加强条23固定在一起的第三加强筋24,第三加强筋24一端与容置槽21底部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优化,容置槽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块一端与容置槽21底部固定在一起以用于进一步增强容置槽21强度的加强块25。

膜片内壁套设于内嵌槽处,膜片外壁与真空助力器壳体密封设置,从而达到将真空助力器壳体内部隔绝分为前腔和后腔的效果,通过控制阀使得外界大气和真空助力器壳体隔绝,通过打开控制阀使得第二通道22与第一通道31连通,前腔和后腔的气压差为零;当制动时,控制阀打开,使得第一通道31与后腔连通,且使得第一通道31与第二通道22隔绝,从而使得前腔与后腔之间产生压力差以产生助推力。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外壳1的外壁上包覆有一层与外壳1一体成型且套设于外壳1外壁上的加强套4,加强套4内设置有多道沿外壳1外壁设置的贯通槽41,各道贯通槽41内均设置有两侧分别固定于加强套4内壁和外壳1外壁上的第一加强筋42。

在前腔与后腔之间产生压力差时,因为第二通道22受到隔绝,导致阀体内外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外壳1的强度不够的话是很容易出现弯折的,通过加强套4增加外壳1的厚度以达到加强外壳1强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