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空调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空调在工作时,由于热转换作用,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而废水一般直接排出车内,车辆难以行驶在需要保持干燥的路面上,如晾晒农作物的晒场,或是水分聚流,在路基上形成冰夹层,导致路面不均匀而隆起,且空调内的水质一般杂质较多,空调用久后,水内的沙子容易将排水管内较小内径处堵塞,一旦发生堵塞,会使空调发生损坏或运行不顺畅。而一般空调落水口暴露于外界的高频噪音之中,噪音很容易顺着空调管路传递至车内,对驾驶员的驾驶环境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可以对车用空调排出的废水进行储存,还具有过滤功能,防止废水内的沙子对管道进行堵塞,同时能够隔绝噪音由空调管路传递至车内,保障驾驶员的驾驶环境。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包括储水腔、导水管、排水管、排水装置和外侧设有橡胶梯形齿的橡胶过滤管。所述导水管设于储水腔内,所述排水管设于储水腔底部,所述橡胶过滤管顶部与排水管的末端螺纹连接,所述橡胶过滤管的底部与排水装置过盈连接。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卡环、浮力球、排水口和锥形的导流槽。所述卡环设于导流槽顶部,所述排水口设于导流槽底部,所述浮力球放置于导流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能够控制车用空调的排水,并对排出的废水进行过滤,防止沙子堵塞排水管;当车用空调内没有水从储水腔内流出时,导流槽内的小球由于重力作用封堵住排水口,对导流槽形成良好的密封,能够防止外界的噪音或灰尘通过导流槽进入车内,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水口的直径小于浮力球的直径,上述限定是为了保证浮力球不会由排水口落下,保证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能够将排水口堵住。
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水腔的顶部设有密封胶圈,上述限定是为了保证空调废水完全落入储水腔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橡胶过滤管内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盖,上述限定可以通过过滤板对废水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沙尘堵塞排水管。
进一步限定,所述过滤盖上设有提手,上述限定是为了方便取出过滤盖。
进一步限定,所述导水管呈螺旋状设于储水腔内,上述限定是为了使水顺着螺旋形的导水管流动,避免废水垂直落入储水腔发出噪音。
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水口底部设有阀门,上述限定可以保证车辆能够不进行废水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防止水从连接处流出,且方便更换过滤盖,可以通过定期对过滤改进行更换而避免排水管堵塞的情况发生,并能由阀门控制空调排水管的排水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对应标示分别为:1-储水腔,2-导水管,3-排水管,4-橡胶过滤管,5-排水装置,11-密封胶圈,41-橡胶梯形齿,42-过滤盖,51-卡环,52-浮力球,53-排水口,54-导流槽,5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包括储水腔1、导水管2、排水管3、排水装置5和外侧设有橡胶梯形齿41的橡胶过滤管4。所述导水管2设于储水腔1内,所述排水管3设于储水腔1底部,所述橡胶过滤管4顶部与排水管3的末端螺纹连接,所述橡胶过滤管4的底部与排水装置5过盈连接。所述排水装置5包括卡环51、浮力球52、排水口53和锥形的导流槽54。所述卡环51设于导流槽54顶部,所述排水口53设于导流槽54底部,所述浮力球52放置于导流槽54内。所述排水口53的直径小于浮力球52的直径。所述储水腔1的顶部设有密封胶圈11。所述橡胶过滤管4内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盖42。所述过滤盖42上设有提手。所述导水管2呈螺旋状设于储水腔1内。所述排水口53底部设有阀门5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空调的出水管与导水管连通,空调的废水顺着导水管流入储水腔内,并依次经过排水管和橡胶过滤管流入导流槽内,废水经过橡胶过滤管时,由导流盖对废水进行过滤,防止废水内的沙尘堵塞排水管。橡胶过滤管与排水管螺纹连接,在更换过滤盖时,方便拧开橡胶过滤管并取出过滤盖,橡胶过滤管外侧设有橡胶梯形齿,便于橡胶过滤管与橡胶梯形齿的过盈连接。经过过滤的水流入导流槽内,浮力球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不在堵住排水口,从而使空调排出的水由排水口排出,当水排尽时,失去浮力的浮力球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由于采用锥形的导流槽,使浮力球能够落在导流槽的底部从而堵住排水口,隔绝噪音与灰尘进入。当控制排水时,闭合排水口底部的阀门,避免水从排水口排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车用空调排水管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