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0551发布日期:2019-08-27 22: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装置领域。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传动链中设置在热力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传动装置。

本发明特别涉及用于混合动力型机动车辆的传动装置,其中电机也布置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传动组件布置在变速箱和发热力动机之间并且包括发动机侧的离合器和电机,该离合器允许将热力发动机的曲轴旋转地联接到电机的转子。因此,可以在车辆每次停止时关闭热力发动机并且借助于电机重新起动它。电机还可以构成电制动器或为热力发动机提供过剩的能量以帮助或防止其停转。电机也可以确保车辆的驱动。当发动机转动时,电机充当交流发电机。这种传动组件还可以通过两个单独的扭矩路径将电机连接到变速箱,每个扭矩路径包括输出离合器和变速箱输入轴。

存在这样的装置,其包括用于致动三个离合器的三个单独的致动器,内燃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输入离合器,以及电马达和变速箱的两个输入轴之间的两个输出离合器。在这些装置中,电机包括定子和被驱动为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转子。

这种类型的电马达中的转子特别重,并且需要设置允许引导该转子旋转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允许受益于允许适当和简化的安装的扭矩传递装置。本发明还旨在允许受益于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效率的扭矩传递装置。

本发明根据其一个方面借助于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实现其目的,该扭矩传递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包括:

-扭矩输入元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内燃发动机的曲轴,

-第一扭矩输出元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

-旋转电机,包括定子和在扭矩传递方向上布置在输入元件和第一输出元件之间的转子,

-转子支撑件,径向支撑转子,转子支撑件通过输入离合器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元件,

-初级毂,所述初级毂通过第一输出离合器连接到第一输出元件,

其特征在于,转子支撑件包括面对初级毂的下部面,所述下部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初级毂处于枢转连接。

因此,该装置经由转子支撑件在转子和初级毂之间具有特别坚固的机械连接,从而允许以优化的方式引导转子的旋转(平稳且没有不同部件彼此之间互相碰撞的风险),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其效力。这种机械连接还允许在输入离合器和第一输出离合器之间传递扭矩而不会损失功率。此外,这种连接是可拆卸的,从而允许确保和便于其维护。这种连接还允许优化适于冷却离合器的冷却流体、特别是油在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的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输入离合器和第一输出离合器是多盘式的,每个离合器具有相关联的致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扭矩输出元件,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变速箱的第二输入轴,在扭矩传递方向上第二输出元件与第一输出元件平行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旋转电机的转子在扭矩传递方向上布置在一方面的输入元件与另一方面的第一输出元件和第二输出元件之间,其中初级毂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离合器和第二输出离合器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输出元件和第二输出元件,第一输出离合器和第二输出离合器中的每一个是多盘型的,每个离合器具有相关联的致动构件。

替代地,本发明根据其一个方面借助于扭矩传递装置实现了其目的,该扭矩传递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包括:

-扭矩输入元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内燃发动机的曲轴,

-第一扭矩输出元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

-第二扭矩输出元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变速箱的第二输入轴,第二输出元件与第一输出元件在扭矩传递方向上平行地布置,

-旋转电机,包括定子和沿转矩传递方向布置在一方面的输入元件与另一方面的第一和第二输出元件之间的转子,

-转子支撑件,径向支撑转子,转子支撑件通过多盘式输入离合器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元件,输入离合器具有相关联的致动构件,

-初级毂,所述初级毂分别通过多盘型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输出元件,每个离合器具有相关联的致动构件,

其特征在于,转子支撑件包括面对初级毂的下部面,所述下部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初级毂处于枢转连接。

因此,该装置经由转子支撑件在转子和初级毂之间具有特别坚固的机械连接,从而允许以优化的方式引导转子的旋转(平稳且没有不同部件彼此之间互相碰撞的风险),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其效力。这种机械连接还允许在输入离合器与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之间传递扭矩而不会损失功率。此外,这种连接是可拆卸的,从而允许确保和便于其维护。这种连接还允许优化适于冷却离合器的冷却流体、特别是油在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的流通。

初级毂允许更好地布置离合器的致动构件。实际上,这样的初级毂允许去除为了设置致动构件而具有多个单独的部件的需求。径向维持对于致动构件是共享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离合器包含在至少一个密封腔室中。其中布置有离合器的至少一个腔室的密封性在装置内受到控制,并且与装置的最终环境无关。

或者,只有离合器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密封腔室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离合器是湿式的。密封腔室可以填充有流体,尤其是油。

在本申请的意义上,湿式离合器是适于在油浴中操作的离合器。

或者,只有输出离合器位于密封腔室中。输入离合器则是设置在密封腔室外部的干式离合器。

或者,只有输入离合器位于密封腔室中。输出离合器则是布置在密封腔室外部的干式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第二部分可以与初级毂花键连接。因此,转子支撑件与初级毂旋转地联结。在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第一部分和初级毂之间添加枢转连接,连同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第二部分与初级毂的旋转联结,使得可以获得转子支撑件与初级毂之间的嵌固连接(uneliaisonencastrement)。这两种连接的添加使得可以在所述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传递扭矩,同时保持两个元件之间的稳固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第一部分与初级毂之间的枢转连接可以是球窝连接和平面支承连接的组合。两种机械连接的这种组合使得可以消除与枢转连接相同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初级毂可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外部面。外部面可具有第一周向肩部。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周向指的是围绕转子的旋转轴线周向延伸。

另外,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可以具有第二周向肩部。

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的平面支承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之间的接触来实现。该接触允许消除与平面支承连接相同的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扭矩传递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其适于保持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第一部分与初级毂之间的平面支承连接。该(一个或多个)固定构件可以选自在轴线的周围分布的螺钉、螺母或铆钉。该(一个或多个)固定构件径向布置在与初级毂相同的水平上。该(一个或多个)固定构件允许容易地安装和/或拆卸该装置。这种拆卸的容易性特别允许在构成所述装置的部件中的一些故障的情况下不会损失构成所述装置的所有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初级毂可具有第一直径并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的外部面,所述外部面具有第一轴向长度。

另外,转子支撑件可以具有第二直径,并且所述转子支撑件的下部面可以具有第二轴向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轴向长度可以比第二轴向长度大至少两倍。更具体地,第一轴向长度可以比第二轴向长度大至少三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直径可小于第二直径。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得可以在初级毂和转子支撑件之间获得间隙。与初级毂和转子支撑件之间的长度差异相关联的直径差异使得可以消除与球窝连接相同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扭矩传递装置还可包括在输入元件和输入离合器之间传递扭矩的中间元件。中间元件可以通过横向联接件被径向承载并居中。中间元件可以借助于设置在联接件的径向下周边处的滚动构件(特别是滚针轴承)被径向承载并居中。

通过固定部件实现的这种引导允许摆脱通过经受振动的旋转部件(输入元件,输出元件)实现的引导。这种引导使得可以更好地引导电机的转子。中间元件的这种引导还允许在输入离合器附近具有引导,这确保其良好的定位。这可以避免输入离合器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横向联接件可以轴向地位于一方面的输入离合器与另一方面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之间。横向联接件可以轴向地位于一方面的输入离合器与另一方面的第一输出离合器之间。联接件一方面可以与中间元件连接,另一方面可以与转子支撑件连接。

密封器件可以设置在联接件的径向下端和转子支撑件之间。密封器件例如是唇形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初级毂可借助于至少一个滚动构件、特别是滚针轴承由固定分配器径向承载。初级毂的这种引导允许确保其良好的定位。这避免了初级毂的磨损。固定分配器还可称为离合器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输入离合器通过远离输入元件而从输出离合器移开。因此,输入离合器位于变速箱侧,输出离合器位于内燃发动机侧。输出离合器可以轴向地位于输入元件和输入离合器之间。存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其离开变速箱侧的输入离合器并且离开燃烧发动机侧的输出离合器。该平面没有切割三个离合器中的任何一个。这种布置使得可以获得径向地紧凑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转子支撑件可以包括横向壁,该壁与所有离合器位于同一轴向侧。该壁也可以与致动构件位于同一轴向侧。转子支撑件可以同时封装离合器和致动构件。转子支撑件可以部分地界定密封腔室。因此,壁制造简单且坚固。

优选地,转子支撑件不包括其他横向壁,使得转子支撑件结构简单。

转子支撑件还可包括传递部件。传递部件可位于输入离合器的径向下方或径向内侧。传递部件也可位于输入离合器的致动构件下方或径向内侧。为了扭矩的传递,传递部件位于横向壁与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之间。转子支撑件的传递部件可以部分地界定密封腔室。

传递部件和横向壁可以是单个部件。替代地,传递部件和横向壁是两个单独的部件。传递部件和横向壁可以彼此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致动构件可包括致动腔室,该致动腔室部分地由初级毂和由可相对于初级毂轴向移动并且能够与相关联的离合器配合的致动构件界定。每个致动构件可在致动腔室中的流体压力的作用下移动。这些致动构件也称为“活塞”型致动构件。

与致动腔室相关联,每个致动构件可包括补偿腔室,该补偿腔室部分地由致动构件和初级毂界定。该腔室也可以是密封的。

致动构件可以在两个腔室之间形成屏障。补偿腔室用于抵抗与致动构件上的致动腔室流体动力学油压相关的力。因此,通过改变致动腔室和补偿腔室的相对油压,致动构件可以轴向移位。

转子支撑件可以与初级毂组装在一起,例如通过焊接。更具体地,转子支撑件的横向壁可以直接或经由传递部件与初级毂组装在一起,例如通过焊接。替代地,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可以是一体的。

转子支撑件还可包括花键外套筒,其与转子协作。外套筒可以与横向壁成一体或者组装在一起,尤其是通过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初级毂可由固定分配器径向承载,该固定分配器也可称为离合器支撑件。分配器可包括用于供应每个致动构件的流体网络。更具体地,流体网络可以允许每个致动腔室和每个补偿腔室的供应。分配器有利地允许仅具有用于所有致动构件的一个流体供应,这简化了装置。流体网络设置于在旋转方面固定的部件中,其结构和操作相对于旋转部件(例如变速箱轴)中的流体供应被简化。这种装置允许具有用于致动离合器的单个流体入口,这简化了装置的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初级器件包括至少一个管道,并且优选地包括多个管道,其适于将流体网络连接到不同的致动腔室和/或补偿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流体网络在变速箱侧敞开。与面对拥挤且不可接近的内燃发动机侧相比,变速箱侧是可接近的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转子可被径向承载,特别是仅由分配器径向承载。轴承、尤其是滚针轴承设置在初级毂和分配器之间。优选地,设置两个轴承,每个轴承定位在初级毂的一个轴向端部处。滚动构件可以在相同的径向高度上。因此共享致动构件和转子的径向支撑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对于每个操作腔室,分配器的流体网络可以包括第一系列的轴向通道,至少一个通道且优选地两个通道,其周向偏移并在也设置在分配器中的相同的周向凹槽上敞开,用于向致动腔室供应流体。

面对每个圆周凹槽,在初级毂中设置开口,用于使流体通向每个致动腔室。

流体网络还可包括第二系列轴向通道,至少一个通道且优选地两个通道,其周向偏移并在相同的周向凹槽上敞开,用于离合器冷却流体的通过。

对于每个致动构件,流体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三系列轴向通道,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地两个,其沿周向偏移并在相同的周向凹槽上敞开,用于向每个补偿腔室供应流体。冷却流体和补偿流体可以是相同的。

对于每个离合器,流体网络可包括单个系列的轴向通道,用于补偿腔室的流体供应和冷却。

优选地,流体网络可包括第一单个系列的轴向通道和不同于第一单个系列的轴向通道的第二单个系列的轴向通道,第一单个系列的轴向通道用于冷却输出离合器和为输出离合器的补偿腔室供应流体,第二单个系列的轴向通道用于冷却输入离合器和为输入离合器的补偿腔室供应流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补偿腔室可以不供应流体。

所述系列轴向通道可以彼此周向偏移。

例如由塑料制成的密封圈可以设置在每个周向凹槽的任一侧上。

因此,分配器具有由一系列周向凹槽形成的带切口的外周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初级毂的滚动构件可以围住周向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致动构件可以轴向相互接续。致动构件全部靠近旋转轴线,离合器可以布置在转子和所述致动构件之间的空间中。致动构件的流体供应也被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输出离合器可径向堆叠,以最小化分配给离合器的轴向空间。

作为变型,输出离合器也可以轴向相互接续。因此存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线,该轴线切割每个离合器。所有离合器都可以轴向相互接续。这种布置使得可以具有径向非常紧凑的装置并且可以更好地利用电机的内部空间。这种布置使得可以设置相同的离合器,从而改善装置的工业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装置的每个离合器可包括:

-输入盘承载件,其一方面由涉及输入离合器的输入元件驱动旋转,并且另一方面涉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经由初级毂与转子支撑件旋转地联结,

-输出盘承载件,其一方面涉及输入离合器经由初级毂与转子支撑件旋转地联结,另一方面与分别涉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的第一和第二输出元件中的一个联结,

-多盘组件,包括与输入和输出盘承载件中的一个旋转地联结的至少一个摩擦盘、分别设置在每个摩擦盘的两侧并与输入和输出盘承载件中的另一个旋转地联结的至少两个板和设置在板与摩擦盘之间的摩擦衬片,离合器描述分离位置和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中所述板和摩擦盘夹紧摩擦衬片以在输入盘承载件和输出盘承载件之间传递扭矩。

衬片可以固定在摩擦盘上,特别是通过胶合,特别是通过铆接,特别是通过包覆模制。替代地,衬片固定在板上。

每个盘承载件可以同步旋转所有板或所有摩擦盘。盘承载件可包括圆柱形裙部,板和摩擦盘安装在盘承载件上。

板和盘可与盘承载件通过形状的互补性沿着它们的径向外周中的一个协作。圆柱形裙部、板和摩擦盘可以例如是带槽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输出离合器的输出盘承载件在径向内侧,第二输出离合器的输出盘承载件在径向外侧。

优选地,离合器包括两到七个摩擦盘,优选三个、四个或五个摩擦盘。

离合器可以是“常开”型的,力必须由力传递构件施加以传递扭矩。

力传递构件可以在多盘组件上施加轴向力以将板移位到盘,特别是在多盘组件的端板上施加轴向力。因此,致动是“推动”型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有离合器可以由转子支撑件和/或初级毂承载,使得不必提供特定的径向引导。固定分配器支撑转子、所有致动构件和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输出离合器的输入盘承载件可以从次级联接件延伸,该次级联接件从初级毂径向延伸。转子支撑件,特别是经由初级毂和次级联接件,因此驱动输出离合器旋转。

当输出离合器径向堆叠时,输入盘承载件可以在相同的轴向侧上延伸。次级联接件可以限定致动构件中的一个的补偿腔室。

驱动元件的圆柱形裙部可与输入离合器的盘承载件联结。圆柱形裙部尤其可以与盘承载件一体形成或者组装在一起,特别是通过焊接组装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输入离合器的输出盘承载件可通过花键连接和卡环旋转固定到转子支撑件。

替代地,输入离合器的输出盘承载件可以通过焊接刚性地固定到转子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装置可以分为两个独立的子组件:

-能够连接到内燃发动机的第一子组件,包括输入元件、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以及相关联的致动构件、初级毂和能够固定在热力发动机的固定部分上的第一壳体,和

-能够连接到变速箱的第二子组件,包括电机、输入离合器和相关联的致动构件、转子支撑件和能够固定在变速箱的固定部分上的第二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间元件可以在两个子组件之间共享。中间元件可包括内花键连接,用于两个子组件的旋转联接。

在本申请的意义上,子组件是由保持在一起的部件构成的自立组件。组装期间可以单独操纵子组件。

每个子组件可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

第二壳体可与固定分配器联结或与分配器一体形成。

该子组件定义使得可以将第一子组件独立地供应给热力发动机的制造商并且将第二子组件独立地供应给变速箱的制造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机可以是具有永磁体的同步电机。这种电机具有大直径,有利于装置部件的集成。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在以下对本发明的仅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多个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过程中,本发明将被更好地理解,且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晰地显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例的轴向剖切图;

图2是图1的装置的部分剖切等距视图;

图3是第二子组件的局部剖切图;

图4是装置的两个子组件在装配前的局部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观察到扭矩传递装置1,其包括:

-扭矩输入元件2,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内燃发动机的曲轴,

-第一扭矩输出元件5,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6,

-第二扭矩输出元件8,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变速箱的第二输入轴9,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在扭矩传递方向上,第二输出元件8与第一输出元件5平行布置。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围绕装置的旋转轴线x旋转。

该装置还包括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12包括转子13和定子14。定子14固定,围绕转子13布置。转子13在扭矩传递方向上布置在一方面的输入元件2与另一方面的第一输出元件5和第二输出元件8之间。装置1还包括用于其径向保持的转子支撑件10。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13选择性地:

-通过多盘型的输入离合器15连接到输入元件2,

-通过多盘型的第一输出离合器16连接到第一输出元件5,

-通过多盘型的第二输出离合器17连接到第二输出元件8。离合器15、16、17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相关联的致动构件15a、16a、17a。

输入离合器15可包括由第一元件驱动旋转的输入盘承载件150。第一元件可以是输入元件2。

输入盘承载件150在第一端153和第二端154之间轴向延伸。第一端153由第一元件驱动旋转。

输入离合器15还可包括与第二元件旋转地联结的输出盘承载件151。第二元件可以是转子支撑件10。转子支撑件10可以经由连接元件(例如初级毂70)与输出盘承载件151旋转地联结。

输出盘承载件151在第一端155和第二端156之间轴向延伸。第一端155与第二元件旋转地联结。

输入离合器15还可包括多盘组件152。多盘组件152可包括与输入盘承载件和输出盘承载件中的一个旋转地联结的至少一个摩擦盘。所述至少一个摩擦盘例如与输入盘承载件150旋转地联结。多盘组件152还可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摩擦盘的任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板。板可以与输入盘承载件和输出盘承载件中的另一个旋转地联结。板例如与输出盘承载件151旋转地联结。多盘组件152还可包括设置在板和摩擦盘之间的摩擦衬片。

离合器15可以描述分离位置和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中所述板和摩擦盘夹紧摩擦衬片,以便在输入盘承载件150和输出盘承载件151之间传递扭矩。

致动构件15a可在休止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作用位置中所述致动构件15a在多盘组件152上施加轴向力以使输入离合器15处于接合位置。

致动构件15a在第一端和第二端180之间径向延伸,第二端180适于在多盘组件152上施加轴向力。

致动构件15a可包括至少一个凹部181。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81可以是贯穿的。替代地,所述至少一个凹口181可以是不通的。所述至少一个凹口181可以位于第二端180的径向下方。

致动构件15a可包括多个凹部181。所述多个凹部181包括二至五个凹部。优选地,所述多个凹部181中的凹部的数量为三个。减少数量的凹部181的存在使得可以限制离合器冷却流体的泄漏区域,同时实现致动构件15a相对于转子支承件10关于旋转轴线x的旋转引导。

凹部可以沿周向均匀地分布在致动构件15a上。例如,当凹部181的数量为三个时,每120°分布一个凹部181。替代地,在凹部181的数量为四个时,每90°分布一个凹部181。

输入盘承载件150的第二端154可包括从所述第二端154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引导件190。所述至少一个引导件190适于至少部分地包括在凹部181中。所述至少一个引导件190可以完全穿过凹部181。所述至少一个引导件190可与致动构件15a旋转地联结。

所述至少一个引导件190可以具有与凹部181互补的形状。这种互补的形状使得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引导件和凹部之间的间隙最小化,以便限制离合器冷却流体(例如油)在两个元件之间的通过。

输入盘承载件150的第二端154可包括多个引导件190。所述多个引导件190包括二至五个引导件。优选地,所述多个引导件190中的引导件的数量为三个。

多个引导件190中的每一个适于穿过不同的凹部181。引导件190的数量和凹部181的数量可以是等同的。替代地,多个引导件190中的至少两个引导件适于穿过相同的凹部181。

引导件190可以沿周向均匀地分布在输入盘承载件和/或输出盘承载件上。例如,当引导件190的数量为三个时,每120°分布一个引导件190。替代地,在引导件190的数量为四个时,每90°分布一个引导件190。

替代地,输出盘承载件151的第二端156可包括从所述第二端156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引导件190。

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一输出离合器16可包括由第一元件驱动旋转的输入盘承载件160。第一元件可以是转子支撑件10。转子支撑件10可以经由连接元件(例如初级毂70)驱动输出盘承载件160旋转。

输入盘承载件160在第一端163和第二端164之间轴向延伸。第一端163由第一元件驱动旋转。

第一输出离合器16还可包括与第二元件旋转地联结的输出盘承载件161。第二元件可以是第一输出元件。

输出盘承载件161在第一端165和第二端166之间轴向延伸。第一端165与第二元件旋转地联结。

第一输出离合器16还可包括多盘组件162。多盘组件162可具有与输入离合器15的多盘组件152相同的技术特征。

第一输出离合器16可以描述分离位置和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中所述板和摩擦盘夹紧摩擦衬片,以便在输入盘承载件160和输出盘承载件161之间传递扭矩。

第一输出离合器16的致动构件16a可以具有输入离合器15的致动构件15a的一些或全部技术特征。

输入盘承载件160的第二端164或输出盘承载件161的第二端166可包括从所述第二端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引导件190。

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二输出离合器17可包括由第一元件驱动旋转的输入盘承载件170。第一元件可以是转子支撑件10。转子支撑件10可以经由连接元件(例如初级毂70)驱动输入盘承载件170旋转。

输入盘承载件170在第一端173和第二端174之间轴向延伸。第一端173由第一元件驱动旋转。

第二输出离合器17还可包括与第二元件旋转地联结的输出盘承载件171。第二元件可以是第二输出元件。

输出盘承载件171在第一端175和第二端176之间轴向延伸。第一端175与第二元件旋转地联结。

第二输出离合器17还可包括多盘组件172。多盘组件172可以具有与输入离合器15的多盘组件152和/或第一输出离合器16的多盘组件162相同的技术特征。

第二输出离合器17可以描述分离位置和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中所述板和摩擦盘夹紧摩擦衬片,以便在输入盘承载件170和输出盘承载件171之间传递扭矩。

第二输出离合器17的致动构件17a可具有输入离合器15的致动构件15a和/或第一输出离合器16的致动构件16a的一些或全部技术特征。

输入盘承载件170的第二端174或输出盘承载件171的第二端176可包括从所述第二端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引导件190。

当第一离合器15和第一输出离合器16配置在所谓的接合位置时,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6旋转地联接到曲轴并由其驱动旋转。在这种配置中,转子13还可以为变速箱提供过剩的能量。

当第一离合器15配置在所谓的分离位置并且第一输出离合器16配置在接合位置时,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6旋转地联接到转子13并且由其驱动旋转。变速箱的第一轴则仅由转子驱动。在这种配置中,电机还可以用作制动器并且处于能量回收模式。

类似地,当第一离合器15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7配置在所谓的接合位置时,变速箱的第二输入轴9旋转地联接到曲轴并且由其驱动旋转。

当第一离合器15配置在所谓的分离位置并且第二输出离合器17配置在接合位置时,变速箱的第二输入轴9旋转地联接到转子13并且由其驱动旋转。变速箱的第二轴则仅由转子驱动。

当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6、17处于分离配置并且输入离合器15处于接合配置时,转子13可由内燃发动机驱动。电马达则处于能量回收模式。

在图1和图2中考虑的示例中,第一输出离合器16例如布置成接合变速箱的奇数档,并且第二输出离合器17例如布置成接合变速箱的偶数档和倒档。替代地,由第一输出离合器16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7负责的档可以相应地对调。

离合器布置成根据每个输出离合器16、17和输入离合器15的相应配置将内燃发动机的所谓的输入功率——扭矩和转速——交替地传递到变速箱的两个输入轴中的一个。装置则处于“正向”模式。输入离合器15还可以将扭矩传递给热力发动机,该装置则处于所谓的“反向”模式。

输出离合器16、17可以布置成不同时处于相同的接合配置。相反,它们可以同时配置在分离位置。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装置1还包括初级毂70。所述初级毂70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离合器16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7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输出元件5和第二输出元件8。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支撑件10可包括面对初级毂70的下部面100。所述下部面10可包括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可与初级毂70处于枢转连接。

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一部分101与初级毂70之间的枢转连接可以是球窝连接和平面支承连接的组合。

初级毂70可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外部面71。外部面71可具有第一肩部72。第一肩部72可以例如围绕旋转轴线x连续地周向地延伸。

另外,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可以具有第二肩部103。第二肩部103可以例如围绕旋转轴线x连续地周向地延伸。第二肩部103可以更具体地位于下部面100的第一部分101上。

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的平面支撑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之间的接触来实现。该接触允许消除与平面支承连接相同的转子支撑件和初级毂之间的自由度。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扭矩传递装置1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其适于保持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一部分101与初级毂70之间的平面支承连接。更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适于保持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一部分101的第二肩部103与初级毂70的第一肩部72之间的平面支承连接。

该(一个或多个)固定构件可以选自在旋转轴线x的周围分布的螺钉、螺母或铆钉。该(一个或多个)固定构件径向布置在与初级毂70相同的水平上。该(一个或多个)固定构件允许容易地安装和/或拆卸该装置1。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初级毂70可以具有第一直径d1,并且外部面71可以具有第一轴向长度l1。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支撑件10可以具有第二直径d2,并且所述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可以具有第二轴向长度l2。

第一轴向长度l1可以比第二轴向长度l2大至少二倍。更具体地,第一轴向长度l1可以比第二轴向长度l2大至少三倍。

第一直径d1可以小于第二直径d2。第一直径d1和第二直径d2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得可以在初级毂70和转子支撑件10之间获得间隙。与初级毂70与转子支撑件10之间的长度差异相关联的直径差异使得可以获得两个元件之间的球窝连接。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二部分102可以与初级毂70处于花键连接110。因此,转子支撑件与初级毂70旋转地联结。

在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一部分101和初级毂70之间添加枢转连接,同时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二部分102与初级毂70旋转联结,使得可以获得转子支撑件10与初级毂70之间的嵌固连接。这两种连接的添加使得可以在所述转子支撑件10和初级毂70之间传递扭矩,同时保持两个元件之间的稳固连接。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支撑件10还可包括传递部件62。传递部件62可位于输入离合器的径向下方或径向内侧。传递部件也可位于输入离合器15的致动构件15a下方或径向内侧。为了扭矩的传递,传递部件62可位于横向壁60与第一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6、17之间。转子支撑件10的传递部件62可以部分地界定密封腔室。

传递部件62和横向壁60可以是单个部件。替代地,传递部件62和横向壁60是两个单独的部件。传递部件62和横向壁60可以彼此焊接。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支撑件10的下部面100的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位于传递部件62上。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第一和第二输出元件5、8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腹板25、28,它们通过例如花键连接分别连接到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6和第二输入轴9。变速箱的第二输入轴9是中空的并且围绕变速箱的第一输入轴6。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电机12是具有永磁体的同步电机。

装置1还可以包括在输入元件2和转子12之间的一级弹簧(未示出)。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装置1还包括用于在输入元件2和输入离合器15之间传递扭矩的中间元件35。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装置1可以限定填充有油的密封腔室45,在该密封腔室中布置有所有离合器。因此离合器都是湿式的。

密封腔室45可以部分地由转子支撑件10和中间元件35界定。装置1还可以包括固定壁50,其例如与定子14联结并因此旋转固定。该壁例如拧在与定子联结的部分上。壁50基本上是横向的。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中间元件35通过设置在固定壁的径向内周处的滚针轴承51在固定壁50上居中。

设置有旋转引导器件,其在此也是滚针轴承53,用于将中间元件35轴向装配在第二输出元件8上。在两个输出元件5和8之间设置相同的引导器件。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输入离合器15以远离输入元件2的方式从输出离合器16、17移开。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转子支撑件10可以包括横向壁60,该壁与所有离合器15、16、17位于同一轴向侧。该横向壁60也可以与致动构件位于同一轴向侧。转子支撑件10可以同时封装离合器和致动构件。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中间元件35也由横向联接件61径向承载。横向联接件61还适于使中间元件35居中。中间元件35可以通过滚动构件居中并被径向承载,滚动构件在此是设置在横向联接件61的一端和转子支撑件10的凸缘之间的滚针轴承。

横向联接件61可以轴向地位于一方面的输入离合器15与另一方面的第一输出离合器16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7之间。横向联接件61一方面可以与中间元件35连接,另一方面可以与转子支撑件10连接。

横向联接件61可以例如通过焊接固定,或者仅由驱动元件35驱动旋转。

关于离合器15、16、17和相关联的致动构件的更多细节,可参考2017年7月21日以valeoembrayages的名义提交的法国专利申请no.1756978。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中间元件35包括:

-花键毂75,用于在密封腔室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传递扭矩,

-用于驱动输入离合器15的圆柱形裙部76,

-花键毂和圆柱形裙部之间的连接部分77。

圆柱形裙部76在转子13和输出离合器16、17之间径向延伸。该圆柱形裙部使得可以将热力发动机侧的扭矩传递到变速箱侧。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连接部分77和圆柱形裙部76是旋转地连接到花键毂77的单件。

在所考虑的示例中,经由初级毂70承载转子支撑件10的固定分配器80固定在变速箱的固定部分上。

图2示出了装置1分为两个独立的子组件:

-能够连接到内燃发动机的第一子组件98,包括输入元件2,第一输出离合器16和第二输出离合器17以及相关联的致动构件16a、17a,初级毂70和能够固定在热力发动机的固定部分上的第一壳体,和

-能够连接到变速箱的第二子组件96,包括电机12,输入离合器15和相关联的致动构件15a,转子支撑件10和能够固定在变速箱的固定部分上的第二壳体99。

在两个子组件98、96之间共享的中间元件35包括用于两个子组件的旋转联接的花键内部连接。

组装期间可以单独操纵子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