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2905发布日期:2020-12-25 1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车架(100)、驱动电机总成(1)、驱动桥(2)、纵置板簧(3)以及缓冲支架(4),所述纵置板簧(3)连接所述车架(100)及所述驱动桥(2),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的后部与所述驱动桥(2)固定连接,前部与所述车架(100)之间设置有所述缓冲支架(4),所述缓冲支架(4)包括横置板簧(42)以及缓冲件(43),所述横置板簧(42)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所述车架(100)相连,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与所述横置板簧(42)相连,所述缓冲件(43)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车架(100)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4)还包括支撑座(41),所述横置板簧(42)的两端分别通过该支撑座(41)以安装在所述车架(100)上,并且所述缓冲件(43)设置在所述横置板簧(42)和所述支撑座(4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形成为l形的板状结构且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面板(411)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面板(412),所述第一面板(411)用于与所述车架(100)相连,所述第二面板(412)上安装有所述缓冲件(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3)形成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下端通过下盖板(5)与所述第二面板(412)相连,该螺旋弹簧的上端通过上盖板(6)与所述横置板簧(42)的端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肋(413),所述第一加强肋(413)形成为l形结构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4131)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本体(4132),所述第一本体(4131)和所述第二本体(41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411)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面板(412)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4)还包括呈l形的安装座(44),所述安装座(44)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面板(441)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四面板(442),所述第三面板(441)与所述横置板簧(42)相连,所述第四面板(442)与所述驱动电机总成(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板(441)的内壁与所述第四面板(44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加强肋(443),所述第二加强肋(443)形成为三角形结构,且该三角形结构的两个边分别与所述第三面板(441)和所述第四面板(44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4)关于所述安装座(44)左右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为一体成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车架、驱动电机总成、驱动桥、纵置板簧以及缓冲支架,纵置板簧连接车架及驱动桥,驱动电机总成的后部与驱动桥固定连接,前部与车架之间设置有缓冲支架,缓冲支架包括横置板簧以及缓冲件,横置板簧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用于与车架相连,驱动电机总成与横置板簧相连,缓冲件设置在横置板簧和车身之间,以及/或者设置在横置板簧和驱动电机总成之间。通过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置点,也即在驱动电机总成的前部与车架之间设置缓冲支架,该缓冲支架可以给驱动电机总成的前部提供力的支撑及缓冲作用,避免驱动电机总成与桥壳的接合面由于受力过大引起漏油、开裂的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鞠健;赵瑛;江忠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