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1039发布日期:2020-01-31 18:21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轴部以及一对凸缘部的衬套。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隔音支承装置中,隔音衬套的轴部被覆锚固金属零件的安装螺栓孔的周面,并且隔音衬套的一对凸缘部分别被覆锚固金属零件的表面以及背面。另外,在隔音衬套的周向一部分形成有切口,切口允许隔音衬套的弹性缩径,由此使隔音衬套的凸缘部通过安装螺栓孔,将隔音衬套组装于锚固零件。

这里,在该隔音支承装置中,其他的隔音衬套通过隔音衬套的切口,由此存在隔音衬套彼此缠绕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141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衬套主体彼此的缠绕的衬套。

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衬套具备:衬套主体,在安全带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安装孔的周向上延伸,设置有被覆上述安装孔的周面的轴部以及分别被覆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和背面的一对凸缘部,并且通过将安装部件插通于内部并安装于车辆侧,从而将上述支承部件支承于车辆侧;和连结部,将上述衬套主体的周向两侧连结,允许上述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使上述凸缘部能够通过上述安装孔。

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衬套在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衬套的基础上,上述连结部断裂来允许上述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

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衬套在本发明的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衬套的基础上,上述连结部弹性变形来允许上述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

本发明的第4形态的衬套在本发明的第1~3形态的衬套的基础上,上述连结部将上述轴部的周向两侧的轴向中间部连结。

在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衬套中,衬套主体在安全带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安装孔的周向上延伸,衬套主体的轴部被覆安装孔的周面,并且衬套主体的一对凸缘部分别被覆支承部件的表面和背面。并且,通过将安装部件插通衬套主体内并安装于车辆侧,从而将支承部件支承于车辆侧。

这里,连结部将衬套主体的周向两侧连结,并且连结部允许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使衬套主体的凸缘部能够通过安装孔。因此,能够利用连结部抑制其他衬套主体通过衬套主体的周向两侧间,从而能够抑制衬套主体彼此的缠绕。

在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衬套中,连结部断裂来允许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因此,连结部能够适当地允许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

对于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衬套而言,连结部弹性变形来允许上述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因此,连结部能够适当地允许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

本发明的第4形态的衬套的连结部将轴部的周向两侧的轴向中间部连结。因此,连结部能够有效地允许衬套主体的弹性缩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的安全带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从车辆侧方观察构成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装置的外锚定器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的俯视图。

图3b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弹性缩径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套;40…外锚定器(支承部件);46…安装孔;48…螺栓(安装部件);50…衬套主体;52…轴部;54…第1凸缘部;56…第2凸缘部;60…连结部;62…第1连结部;64…第2连结部;72…第1切口部;74…第2切口部;90…衬套;92…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10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10的安全带装置12。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用箭头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用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

安全带装置12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8(例如驾驶位或副驾驶位),车辆用座椅18配设于车辆14的车厢16内,能够供乘员就座。车辆用座椅18构成为包括车辆下方侧的座垫20。座垫20支承乘员(省略图示)的臀部以及大腿部。另外,车辆用座椅18构成为包括车辆后方侧的座椅靠背22。座椅靠背22支承乘员的背部。

在安全带装置12设置有卷收器36,卷收器36配设于车辆用座椅18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中柱24的下部。

卷收器36具备卷筒(省略图示)。卷筒利用作用力将织带(安全带)30从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卷取为层状。另外,在中柱24的比乘员的肩位置更靠车辆上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肩锚定器38(贯穿式锚定器)。在肩锚定器38的车辆上方侧贯通形成有支承轴安装孔38a。

在支承轴安装孔38a插通有支承轴(螺栓)39,支承轴39固定于中柱24。因此,肩锚定器38能够绕支承轴39转动。织带30从卷收器36向车辆上方引出,并且插通于肩锚定器38向车辆下方侧折回。

织带3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卡止于作为支承部件的金属制的外锚定器40。外锚定器40形成为板状,在外锚定器40的车辆下方侧的中央部设置有安装孔46(参照图2)。安装孔46沿着外锚定器40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在安装孔46插通有作为安装部件的螺栓48(参照图2),螺栓48紧固于设置在座垫20的托架(省略图示)。由此,外锚定器40夹在螺栓48的头部与托架之间,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座垫20。

如图2所示,在外锚定器40的车辆上方侧贯通形成有矩形状的插通孔44,在插通孔44插通有织带30的另一端部。织带30的另一端部插通于插通孔44并折回,并且与织带30的另一端部附近缝合。由此,织带30的另一端部在座垫20(参照图1)的车辆后方侧且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支承于外锚定器40。

外锚定器40的上述安装孔46沿外锚定器40的厚度方向(车宽方向)贯通形成为圆形状。在安装孔46的内周侧组装有树脂制的衬套10。在衬套10设置有衬套主体50。在衬套主体50的径向中央侧形成有轴部52。轴部52为剖面c字形弯曲板状,沿安装孔46的周向延伸,轴部52被覆安装孔46的周面。

在轴部52的轴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作为凸缘部的第1凸缘部54和第2凸缘部56。第1凸缘部54和第2凸缘部56分别被覆外锚定器40的表面和背面。

第1凸缘部54和第2凸缘部56形成为与轴部52同轴的c字形板状,第1凸缘部54和第2凸缘部56从轴部5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第1凸缘部54的外径大于第2凸缘部56的外径,在第1凸缘部54以及第2凸缘部56的周向的一部分分别形成有第1切口部72和第2切口部74。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轴部52的周向两端之间一体地形成有连结部60。连结部60将轴部52的周向两端连结。在连结部60中,第1连结部62与第2连结部64在轴部52的轴向中央部连结。第1连结部62在第1凸缘部54侧从轴部52的周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延伸。另外,第2连结部64在第2凸缘部56侧从轴部52的周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一端部侧延伸。

在连结部60的轴部52的周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连结部分70。连结部分70将第1连结部62的前端部的第1前端部66的第2连结部64侧的角部与第2连结部64的前端部的第1连结部62侧的角部连结。在将衬套10向外锚定器40组装时,连结部60的连结部分70能够断裂,衬套主体50能够弹性缩径,由此在第2凸缘部56(也可以是第1凸缘部54)通过安装孔46后,衬套主体50能够弹性恢复。

衬套10抑制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的接触,衬套10抑制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之间的异响产生和因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的异种金属引起的腐蚀。另外,衬套10使相对于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的滑动性提高。

在肩锚定器38与外锚定器40之间,在织带3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有舌板32。另外,在座垫20的车辆后方侧且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卡止有带扣34(内锚定器)。即,在带扣34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省略图示),并且在安装孔插通有支承轴(螺栓,省略图示),支承轴固定于座垫20。通过将舌板32与带扣34卡合,从而形成为坐在车辆用座椅18的乘员佩戴了织带30的状态。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10,在向外锚定器40的安装孔46组装之前,连结部60将轴部52的周向两侧连结。因此,例如在零件供给器等大量收纳有衬套10的情况下,连结部60能够抑制其他衬套10通过衬套主体50的周向两侧间,从而能够抑制衬套10彼此(衬套主体50彼此)的缠绕。由此,在将衬套10向安装孔46组装时,能够不需要进行解除衬套10的缠绕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衬套10向外锚定器40的组装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10,连结部60的连结部分70将轴部52的周向两侧的轴向中央部连结。因此,如图4所示,无论使缩径力从轴向的哪个部分作用于衬套主体50,均容易使连结部分70断裂,容易使衬套主体50缩径。由此,能够提高衬套10向外锚定器40的组装性。另外,连结部分70在轴部52的轴向以及周向上的较窄的部分局部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在断裂后的连结部分70产生飞边。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10,连结部60将轴部52的周向两侧连结。因此,即使连结部分70断裂,组装于外锚定器40的安装孔46的衬套10也能够被覆安装孔46的周向整体。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之间的异响产生,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的异种金属的接触引起的腐蚀。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相对于外锚定器40与螺栓48及托架的滑动性提高。

(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90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90的连结部92将轴部52的周向两端沿周向连结。另外,连结部92比轴部52薄,刚度形成得较低。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90,通过使连结部92弯曲变形、弹性变形,并向轴部52的内周侧移动,从而衬套主体50能够弹性缩径,第2凸缘部56(也可以是第1凸缘部54)能够通过外锚定器40的安装孔46。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90的连结部92的厚度比轴部52的厚度薄,但并不局限于此,连结部92也可以使用与构成衬套90的树脂不同的树脂构成,以便刚度比轴部52低。

此外,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衬套10、90组装于外锚定器4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组装于肩锚定器38(支承部件)的支承轴安装孔38a(安装孔)以及带扣34的安装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