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0159发布日期:2020-06-12 16:2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特别是涉及由下部导轨和上部导轨构成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例如已知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241174(下文中称为“jp2013-241174”)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49804(下文中称为“jp2016-49804”)中公开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在各jp2013-241174和jp2016-49804中公开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结构,其中,上部导轨可滑动地附接在下部导轨上,该下部导轨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具体地说,在各jp2013-241174和jp2016-49804中公开的这种公知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除了下部导轨和上部导轨之外,还包括支承在下部导轨上的螺杆和固定在上部导轨上的齿轮箱。

齿轮箱包括与螺杆啮合的蜗轮和与该蜗轮啮合的蜗杆。

在jp2013-241174中,螺杆在两端处支承,且螺杆的两个端部部分通过弯曲成l形的板形托架而支承在下部导轨上。

在jp2016-49804中,螺杆的前端部分通过弯曲成l形的板形托架而支承在下部导轨上,螺杆的后端部分通过实心块状托架而支承在该下部导轨。



技术实现要素:

不过,在各jp2013-241174和jp2016-49804中,在通过弯曲成l形而形成的板形托架中,有可能不能保证抗沿螺杆轴向方向的负载的足够强度和刚性。另外,在jp2016-49804的块状托架中,尽管当它通过例如烧结或锻造而形成时能够保证足够的刚性,但是成本增加。

在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装配中,螺杆在旋转的同时插入和附接在下部导轨侧的板形托架或块状托架和齿轮箱上。

这里,必须最终固定附接的螺杆,以便使它不旋转。

因此,在jp2016-49804中,附接在块状托架上的螺杆的端部部分通过铆接(caulking)而塑性变形,以便抑制螺杆的旋转。也就是,在jp2016-49804中,为了抑制螺杆的旋转,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机械加工,例如铆接,且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jp2013-241174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通过紧固两个螺母来抑制螺杆的旋转。但是,如上所述,不能通过板形托架来保证足够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部导轨,该下部导轨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车辆的地板上;上部导轨,该上部导轨附接在下部导轨上,以便可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相对于下部导轨滑动,且座椅安装在该上部导轨上;螺杆,该螺杆支承在下部导轨上,以使得螺杆的两端都支承在下部导轨上;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提供在上部导轨上,并有与螺杆啮合的齿轮;支承托架,该支承托架设置成通过使用第一螺母部件和第二螺母部件来支承螺杆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中的一个端部部分,螺杆穿过该第一螺母部件和第二螺母部件,其中,托架包括固定在下部导轨上的第一支承部件和与该第一支承部件一起固定在下部导轨上的第二支承部件,其中,第一支承部件包括: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板形侧壁部分,螺杆在它们之间;以及板形的第一固定部分,该第一固定部分与该对侧壁部分连续,并固定在下部导轨上,其中,第二支承部件包括:板形的第二固定部分,该第二固定部分与第一固定部分一起固定在下部导轨上;板形的竖直壁部分,该竖直壁部分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直线正交,该竖直壁部分与第一支承部件的一对侧壁部分各自的一端表面接触,并设置有通孔,螺杆穿过该通孔,第一螺母部件布置成面对端表面,定位成与该对侧壁部分各自的一端表面相比更多地在该对侧壁部分的另一端侧,与螺杆啮合,并在限制第一螺母部件的旋转和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运动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承部件啮合,且第二螺母部件布置成面对第二支承部件的竖直壁部分,与螺杆啮合,并将该竖直壁部分以及该对侧壁部分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夹在第二螺母部件和第一螺母部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在上部导轨位于后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在上部导轨位于前进极限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

图5是表示后侧托架的细节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后侧托架的细节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滑动导轨1沿纵向方向的剖视图,该滑动导轨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主要部件,且图1表示了上部导轨3相对于下部导轨2位于后退极限位置的状态。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滑动导轨1沿纵向方向的剖视图,并表示了上部导轨3相对于下部导轨2位于前进极限位置的状态。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表示后侧托架27和下部导轨2的细节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后侧托架27和下部导轨2的细节的平面图。

这里,在本说明书中,“竖直方向”是指在滑动导轨1固定于车辆地板上的状态下的竖直方向,该方向垂直于车辆地板。也就是,竖直方向是车辆的高度方向,并对应于图1至图5各自的竖直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纵向方向”是固定有滑动导轨1的车辆的纵向方向,并对应于图1、图2和图4至图6各自的纵向方向,或者对应于图3的、垂直于纸表面的方向。

在称为动力座椅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一对左右滑动导轨1布置在车辆的地板上,使得各滑动导轨1的纵向方向布置成沿车辆的纵向方向,且滑动导轨1布置成彼此平行和在它们之间间隔开预定间距。在图1和图2中,各滑动导轨的左侧是车辆的前侧,各滑动导轨的右侧是车辆的后侧。

各滑动导轨1基本由下部导轨2、上部导轨3、螺杆4和齿轮箱5来构成,该下部导轨2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车辆的地板上,该上部导轨3附接在下部导轨2上,以便可相对于下部导轨2沿纵向方向滑动,该螺杆4有外螺纹形状,它沿上部导轨3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该上部导轨3的内部,该齿轮箱5作为装配在螺杆4上的齿轮机构。

下部导轨2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以便例如使得下部导轨2的纵向方向的前部和后部部分通过支腿托架(图中未示出)而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如图3中所示,下部导轨2包括下部导轨主体部分12,该下部导轨主体部分12形成u形横截面,以使得它的上部部分开口,且该下部导轨主体部分12有:底部壁10,底部壁10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一对外部壁11,该对外部壁11在底部壁10两侧;一对上部壁13,其从外部壁11的相应远端向内延伸;以及一对内部壁14,该对内部壁14从上部壁13的相应远端朝向底部壁10延伸。另外,在彼此面对的一对内部壁14之间的距离设置成使得容纳在下部导轨2中的上部导轨3可滑动。

如图3中所示,上部导轨3包括上部导轨主体部分18,该上部导轨主体部分18形成u形横截面,以使得它的下部部分开口,且它有:顶部壁16,该顶部壁16固定在座椅的后部(图中未示出)上;一对侧壁17,该对侧壁17在顶部壁16的两侧;以及一对弯曲壁19,该对弯曲壁19从侧壁17的相应远端向上延伸且同时弯曲。也就是,座椅附接在上部导轨3上。

当上部导轨3附接在下部导轨2上时,弯曲壁19的远端进入在下部导轨2的外部壁11和内部壁14之间的相应空间中。也就是,上部导轨3的弯曲壁19的远端与下部导轨2的相应内部壁14交叠。

另外,如图3中所示,滑动引导部件21布置在下部导轨2的外部壁11和上部导轨3的弯曲壁19之间的相应空间中。该滑动引导部件21布置成减小当上部导轨3在下部导轨2内部滑动(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也就是,滑动引导部件21使得上部导轨3相对于下部导轨2平滑地滑动。

另外,各滑动引导部件21有公知结构,其中,多个钢球23保持在保持器22的相应上部和下部部分上,且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它的图示。例如,滑动引导部件21在各前部和后部位置处置于下部导轨2沿纵向方向与上部导轨3交叠的范围中。

螺杆4的前端部分固定和支承在l形的前侧托架25上。该前侧托架25通过铆钉26而固定在下部导轨4的前端部分上。另外,前侧托架25可以通过螺栓(而不是铆钉26)而固定在下部导轨2的前端部分上。

螺杆4的后端部分固定和支承在作为支承托架的后侧托架27上。该后侧托架27通过铆钉28和29而固定在下部导轨2的后端部分上。另外,后侧托架27可以通过螺栓(而不是铆钉28和29)而固定在下部导轨2的后端部分上。

因此,螺杆4在它的两侧通过前侧托架25和后侧托架27而以相对于下部导轨2不可旋转的状态来支承。另外,后侧托架27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如图4中所示,在齿轮箱5中,与齿轮箱5的箱体相对应的壳体31容纳在保持器32中。

保持器32通过铆钉34而与盖33一起固定在上部导轨3上。

蜗杆35和由蜗轮36形成的蜗齿轮容纳在壳体31中,该蜗轮36与蜗杆35啮合。

蜗杆3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马达而沿正常旋转方向或反向旋转方向而旋转和驱动。因此,当蜗杆35通过电马达而沿正常旋转方向或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与该蜗杆35啮合的蜗轮36旋转。

蜗轮36的内周表面是与螺杆4的外螺纹部分啮合的内螺纹部分。因此,当蜗轮36通过蜗杆35的旋转而旋转时,蜗轮36在螺杆4上向前或向后运动。因此,当蜗轮36旋转时,与齿轮箱5固定的上部导轨3相对于下部导轨2向前或向后滑动(运动)。也就是,电马达是这样的电马达,它能够通过使得齿轮箱15的齿轮(蜗杆35和蜗轮36)旋转而沿下部导轨2的纵向方向(车辆的纵向方向)调节固定在上部导轨3上的座椅相对于下部导轨2的位置。

如图4中所示,后侧托架27包括:第一支承部件41,该第一支承部件41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以及第二支承部件42,该第二支承部件42与第一支承部件41一起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后侧托架27设置成通过使用作为第一螺母部件的内螺纹部件43以及第二螺母部件44来支承螺杆4的后端部分,螺杆4穿过该第一螺母部件,螺杆4穿过该第二螺母部件44。

如图4至图6中所示,第一支承部件41包括:第一固定部分46,该第一固定部分46有矩形板形状,它固定在下部导轨2的底部壁10上;以及一对侧壁部分47,该对侧壁部分47各自有板形状,它们形成为从第一固定部分46的两个相应侧端竖立。换句话说,第一支承部件41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板形侧壁部分47,且螺杆4沿纵向方向在它们之间,矩形板形状的第一固定部分46与该对侧壁部分47的下端连续,并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

第一支承部件41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厚度的平板形金属板而形成,且各部分有板形状。

第一固定部分46沿车辆纵向方向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布置在下部导轨2的底部壁10上,以使得第一固定部分46的一端位于车辆的后侧,且它的另一端位于车辆的前侧。另外,第一固定部分46的两个侧端成为第一固定部分46的、沿下部导轨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端部。

第一固定部分46包括用于定位第二支承部件42的定位孔48。定位孔48是形成为穿过第一固定部分46的孔(例如通过机械加工)。第二支承部件42的定位凸起63(下面将介绍)插入定位孔48中。

第一固定部分46通过铆钉28和29而固定在下部导轨2的底部壁10上。

一对侧壁部分47通过弯曲而形成,以便在第一固定部分46的另一端侧从两个侧端竖直竖立。也就是,第一支承部件41通过弯曲具有基本t形的平板而形成。

该对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连续。狭缝51沿各侧壁部分47的纵向方向在中间位置处形成于各侧壁部分47上,该狭缝51的上侧开口,并有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预定宽度。换句话说,狭缝51形成在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一端侧(后端侧)的一端表面52以及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另一端侧(前侧)的另一端表面53之间。也就是,狭缝51的、沿纵向方向在两侧的端表面51a和51b定位成沿纵向方向更在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侧(与比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一端表面52相比)。内螺纹部件43布置在狭缝51处。

另外,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另一端表面53形成为能够抵靠(接触)附接在上部导轨3上的保持器32。也就是,保持器32用作提供在上部导轨3上的止动器部分,它抵靠各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表面53。另外,各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表面53能够用作所谓的冲程限制止动器(机械止动器),用于限制上部导轨3朝向后方的运动。

各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表面53形成为平行于这样的平面,该平面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直线正交。另外,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一端表面52也形成为平行于这样的平面,该平面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直线正交。

而且,各侧壁部分47在另一端侧的端部部分上端形成为在侧视图中朝向前侧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55。

另外,在各图5和6中的参考标号54表示凹形部分。该凹形部分形成在第一固定部分46的各侧,并提供在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一端表面52的位置处。

如图4至图6中所示,第二支承部件42包括:第二固定部分61,该第二固定部分61有矩形板形状,并固定在第一支承部件41的第一固定部分46上;以及竖直壁部分62,该竖直壁部分62有矩形板形状,并形成为从第二固定部分61竖直竖立。换句话说,第二支承部件42包括矩形板形的第二固定部分61,该第二固定部分61与第一固定部分46一起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且矩形板形的竖直壁部分62垂直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直线。另外,第二支承部件42整体形成为l形。

第二固定部分61布置成与第一支承部件41的第一固定部分46的一端侧交叠。换句话说,第二固定部分61的一端位于车辆的后侧,它的另一端位于车辆的前侧,且第二固定部分61沿车辆纵向方向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布置在下部导轨2的底部壁10上。

第二固定部分61包括用于定位第二支承部件42的定位凸起63。该定位凸起63通过例如压制处理而形成在第二固定部分61上。该定位凸起63插入第一支承部件41的定位孔48中,以便定位第二支承部件42。

第二固定部分61与第一支承部件41的第一固定部分46一起通过铆钉28而固定在下部导轨2的底部壁10上。

竖直壁部分62通过弯曲、以便从第二固定部分61的另一端部分竖直竖立而形成。也就是,第二支承部件42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厚度的矩形平板形金属板而形成,且各部分有板形状。换句话说,第二支承部件42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厚度的矩形平板形金属板而形成。

竖直壁部分62布置成与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一端表面52接触。竖直壁部分62形成有沿板厚度方向贯穿的圆形通孔64。通孔64形成为使得螺杆4穿过。

如图4至图6中所示,内螺纹部件43有矩形板形状,且螺纹孔66形成在内螺纹部件43的中部部分中,螺杆穿过该螺纹孔66。与形成在螺杆4的外周表面上的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形成在螺纹孔66的内周表面上。也就是,内螺纹部件43是这样的部件,其中,螺纹孔66形成在具有例如矩形形状的金属板上。

在内螺纹部件43中,螺杆4穿过的中间部分43a的厚度比在该内螺纹部件43两侧的端部部分43b更厚,该端部部分43b与狭缝51接合(卡入)。具体地说,内螺纹部件43形成为使得中间部分43a的两个表面沿纵向方向超过端部部分43b凸出。也就是,内螺纹部件43在端部部分43b和中间部分43a的连续部分处形成有台阶,且内螺纹部件43的两个表面都形成阶梯状。

内螺纹部件43插入各侧壁部分47的狭缝51中,且在两侧的台阶都卡在狭缝51中,因此限制内螺纹部件43的旋转(转动)和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运动。也就是,各狭缝51是用于限制(或调整)内螺纹部件43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41旋转的旋转限制部分(或旋转调整部分),还是用于限制(或调整)内螺纹部件43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41运动的纵向运动限制部分(或纵向运动调整部分)。

内螺纹部件43插入各侧壁部分47的狭缝51中,并布置成面对狭缝51两侧的端表面51a和51b。这些端表面51a和51b定位成沿纵向方向更多地在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侧(与各侧壁部分47的一端表面52相比)。另外,内螺纹部件43与螺杆4啮合,并在限制内螺纹部件43旋转和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运动的状态下与狭缝51啮合(卡入)。也就是,内螺纹部件43与螺杆4啮合,并在限制内螺纹部件43旋转和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运动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承部件41接合(卡入)。

另外,当内螺纹部件43的外部形状为不同于圆形的形状时,能够限制内螺纹部件43在插入狭缝51时的旋转。因此,内螺纹部件43的外部形状并不局限于矩形形状。

第二螺母部件44是由例如金属制成的螺母,并有锁定功能,且在从后侧与第二支承部件42的竖直壁部分62接触的状态下与螺杆4啮合。

另外,第二螺母部件44布置成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将竖直壁部分62以及侧壁部分47的、更多地在后侧的部分(与狭缝51相比)保持在第二螺母部件44和内螺纹部件43之间。换句话说,第二螺母部件44布置成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将竖直壁部分62以及各侧壁部分47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第二螺母部件44和内螺纹部件43之间。

在这样设置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由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分47以及第二支承部件42的竖直壁部分62(该竖直壁部分62布置成垂直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直线)夹在作为第一螺母部件的内螺纹部件43以及第二螺母部件44之间,因此能够提高抵抗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负载的强度和刚性。

另外,因为作为支承托架的后侧托架27是这样的托架,第一支承部件41和第二支承部件42(各部件有板形状)组合在其中,因此,与螺杆4的端部部分由实心块状的托架来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部件成本。

在实施例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第一支承部件41的另一端表面53能够用作冲程限制止动器(机械止动器),用于限制上部导轨3朝向向后方向的运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和部件成本。

另外,在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通过沿纵向方向改变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的长度,能够根据规定而很容易地改变上部导轨3相对于下部导轨2的冲程特征。

在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因为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包括倾斜表面55,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外来物质(例如打火机)落至螺杆4上而阻碍导轨1的功能。

具体地说,在滑动导轨1中,外来物质(例如打火机)可能在比上部导轨3在后侧上更多地落在螺杆4上,该外来物质在上部导轨3朝向向后方向滑动时将被推动,然后卡在上部导轨3和后侧托架27之间。不过,在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当上部导轨3朝向后退极限位置滑动时,在螺杆4上的外来物质在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倾斜表面55上运动,然后落至车辆的地板上。

另外,滑动导轨1可以设置成这样,使得螺杆4的前端部分固定和支承在具有与上述后侧托架27相同结构的托架上,且螺杆4的后端部分固定和支承在具有与上述前侧托架25相同结构的托架上。

而且,滑动导轨1可以设置成这样,使得螺杆4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都固定和支承在各自具有与上述后侧托架27相同结构的相应托架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尽管作为第一螺母部件的内螺纹部件43由第一支承部件41的各侧壁部分47的狭缝51来保持,但是例如该狭缝51可省略,且内螺纹部件43可以与各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表面53接合(卡入)。在这种情况下,内螺纹部件43布置成沿纵向方向面对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另一端表面53。然后,内螺纹部件43与螺杆4啮合,并在限制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运动和旋转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承部件41接合(卡入)。

这样,在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即使当内螺纹部件43布置成沿纵向方向面对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另一端表面53时,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和第二支承部件42的竖直壁部分62能够夹在内螺纹部件43和第二螺母部件44之间,从而能够提高抵抗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负载的强度和刚性。

另外,第一螺母部件可以是具有锁定功能的螺母,或者可以由两个部件(上述内螺纹部件43和具有锁定功能的螺母)来形成。

第二螺母部件44可以是没有锁定功能的螺母。

在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尽管第一支承部件41和第二支承部件42由彼此不同的部件来分开形成,但是第一支承部件41和第二支承部件42可以形成为整体部件。具体地说,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可以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例如第一支承部件41的第一固定部分46和第二支承部件42的第二固定部分61形成为彼此连续,且在第一支承部件46和第二固定部分61之间的连接部分弯曲,以便通过弯曲单个板形部件而形成支承托架(后侧托架27)。

下面总结本实施例的特征。

本发明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部导轨2,该下部导轨2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车辆的地板上;上部导轨3,该上部导轨3附接在下部导轨2上,以便可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相对于下部导轨2滑动,且座椅附接在该上部导轨3;螺杆4,该螺杆4支承在下部导轨2上,以使得螺杆4的两端支承在下部导轨2上;齿轮机构5,该齿轮机构5提供在上部导轨3上,并有与螺杆4啮合的齿轮;以及支承托架27,该支承托架27设置成通过使用第一螺母部件43和第二螺母部件44来支承螺杆4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中的一个端部部分,螺杆4穿过该第一螺母部件43和第二螺母部件44,其中,托架27包括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的第一支承部件41以及与该第一支承部件41一起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的第二支承部件42,该第一支承部件41包括:一对板形侧壁部分47,该对板形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彼此面对,且螺杆4在它们之间;以及板形的第一固定部分46,该第一固定部分46与一对侧壁部分47连续,并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第二支承部件42包括:板形的第二固定部分61,该第二固定部分61与第一固定部分46一起固定在下部导轨2上;以及板形的竖直壁部分62,该竖直壁部分62与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直线正交,该竖直壁部分62与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一端表面52接触,并设置有通孔64,螺杆4穿过该通孔64,其中,第一螺母部件43布置成面对端表面51a、51b,其定位成更多地在一对侧壁部分47的另一端侧(与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一端表面52相比),并与螺杆4啮合,且在限制第一螺母部件43的旋转和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运动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承部件41接合,第二螺母部件44布置成面对第二支承部件42的竖直壁部分62,并与螺杆4啮合,且将该竖直壁部分62和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夹在第二螺母部件44和第一螺母部件43之间。

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包括狭缝51,该狭缝51的上侧在各侧壁部分47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开口,第一螺母部件43由狭缝51保持,且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另一端表面53形成为使得提供在上部导轨3上的止动器部分32能够抵靠该另一端表面53。

第一螺母部件43布置成面对第一支承部件41的一对侧壁部分47各自沿下部导轨纵向方向的另一端表面53。

在支承托架27中,第一固定部分46和第二固定部分61彼此连续,且第一支承部件41和第二支承部件42彼此成一体形成。

2018年12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26948的全部内容被本文参引。

尽管上面已经参考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将想到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将参考附加权利要求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