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上的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2896发布日期:2019-12-13 17:5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载上的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上的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开车中用来固定手机用的。具体地说,将手机支架固定在车上,然后可以用来放手机、夹手机的。但是,现有市面上的手机支架,内部结构一般是用齿轮联动,或者用铆钉固定联动的,还有斜边拉动的,结构复杂,产品体积大,装配麻烦,滑动时不顺等问题,因此,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载上的手机支架,用连接绳将左支架和右支架连在一起,滑动时靠连接绳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一起滑动,并靠复位弹簧回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上的手机支架,包括有下盖和上盖,所述下盖和上盖卡扣连接,所述下盖的上设置有安装槽用来固定左支架滑杆、右支架滑杆和下支架滑杆,所述下支架滑杆通过连接绳与左支架滑杆、右支架滑杆连接,所述下盖上左右安装槽上均设置有条线开口,在所述条线开口上设置有左支架底座和右支架底座,所述左支架底座和右支架底座上分别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滑杆和右支架滑杆与所述左支架底座和右支架底座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支架滑杆、右支架滑杆和下支架滑杆的端头上设置有环形圈用来安装连接绳,所述左支架滑杆、右支架滑杆的端头前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下支架滑杆上的连接绳通过所述定位柱连接在左支架滑杆、右支架滑杆的环形圈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支架滑杆和右支架滑杆上均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支架滑杆和右支架滑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左支架底座和右支架底座上设置有连杆安装固定在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盖上设置有装饰件。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支架滑杆上设置有下支架,通过拉取下支架来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向中间移动,以夹住手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盖下设置有安装装置,用于将装置固定在汽车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连接绳将左支架和右支架连在一起,滑动时靠连接绳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一起滑动,并靠复位弹簧回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占用产品的空间,易装配,且阻力小,不会出现不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示意图。

其中:1-下盖,2-上盖,3-安装槽,4-左支架滑杆,5-右支架滑杆,6-下支架滑杆,7-连接绳,8-条线开口,9-左支架底座,10-右支架底座,11-左支架,12-右支架,13-环形圈,14-定位柱,15-复位弹簧,16-通孔,17-连杆,18-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上的手机支架,包括有下盖1和上盖2,所述下盖1和上盖2卡扣连接,所述下盖1上设置有安装槽3用来固定左支架滑杆4、右支架滑杆5和下支架滑杆6,所述下支架滑杆6通过连接绳7与左支架滑杆4、右支架滑杆5连接,所述下盖1上左右位置的安装槽上均设置有条线开口8,在所述条线开口8上设置有左支架底座9和右支架底座10,所述左支架底座9和右支架底座10上分别设置有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所述左支架滑杆4和右支架滑杆5与所述左支架底座9和右支架底座10连接。所述左支架滑杆4、右支架滑杆5和下支架滑杆6的端头上设置有环形圈13用来安装连接绳7,所述左支架滑杆4、右支架滑杆5的端头前面设置有定位柱14,所述下支架滑杆上的连接绳通过所述定位柱连接在左支架滑杆、右支架滑杆的环形圈上。所述左支架滑杆4和右支架滑杆5上均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左支架滑杆4和右支架滑杆5上设置有通孔16,所述左支架底座9和右支架底座10上设置有连杆17安装固定在所述通孔16中。所述下盖1上设置有装饰件。所述下支架滑杆6上设置有下支架18,通过拉取下支架18来带动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向中间移动,以夹住手机。

使用时,首先将手机放入到下支架18上,并拉取下支架18使得下支架滑杆6移动,同时通过连接绳14的作用力,会将左支架滑杆4和右支架滑杆5拉扯到中间来,以使得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夹住手机,当手机拿走时,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会通过复位瘫痪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用连接绳将左支架和右支架连在一起,滑动时靠连接绳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一起滑动,并靠复位弹簧回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占用产品的空间,易装配,且阻力小,不会出现不顺现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