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5662发布日期:2019-10-22 21:2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轮胎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保险装置,尤其是一种轮胎内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行驶在当前汽车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高速行驶、重载行驶中因轮胎泄气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的预防越来越成为当今的关注焦点;同时,在军用车辆中,泄气行驶成为战场生存能力、车辆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车辆为达到上述安全及性能要求,一般在车轮轮辋上安装一种内支撑体装置,以实现在爆胎或击穿后车辆仍能正常操控并能行驶一段距离。

当前的轮胎内支撑装置主要为整体或分段结构,使用橡胶、聚氨酯等非金属或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材料;

现有轮胎内支撑装置中存在着问题及缺点:一是分体式支撑体连接位置不可靠,在复杂路况受力会出现连接松动失效情况;二是支撑体与轮胎轴向不固定,轮胎与支撑体相对转动量较大,产生热量大;三是金属支撑体表面与轮胎直接接触时没有缓冲,受到路面冲击时造成轮胎损坏及产生大量热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轮胎内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既能在轮胎泄气时起作用,保证轮胎在低气压或零气压(泄气)状态时能够平稳安全行驶,满足车辆操控及行驶需求并保证轮胎不过度损坏;同时,又能在正常充气状态下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及性能,并能在受到路面冲击时起到缓冲及保护轮胎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胎内支撑装置,包括:

多瓣扇环形的支撑体本体,所述支撑体本体外环面上设有非金属保护层;多瓣扇环形的支撑体本体首尾相接,拼合成环形支撑体;环形支撑体的内环面用于与轮辋抱合,外环面用于朝向轮胎内胎面;

锁紧结构,用于使得各相连的支撑体本体锁紧于轮辋。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一个支撑体本体首端的前搭耳和设置在与该支撑体本体相连的另一支撑体本体尾端的后搭耳、以及楔形滑块;所述前搭耳和后搭耳上下叠合;

在所述一个支撑体本体首端的前搭耳上设有两个孔,其中前侧第一个孔中放置楔形滑块;后侧第二个孔为长圆孔;在所述另一支撑体本体尾端的后搭耳上设置与前搭耳上两个孔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

通过一个螺栓穿过前搭耳第一个孔中的楔形滑块、后搭耳中的一个连接孔,进行锁紧连接;锁紧楔形滑块能够使得所述一个支撑体本体向所述另一支撑体本体方向移动;

通过另一个螺栓穿过前搭耳中的长圆孔、后搭耳中的另一个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一个支撑体本体前搭耳的第一个孔中设有与楔形滑块相配合的楔形垫块;楔形垫块和楔形滑块两者相配合的楔面在朝向另一个支撑体本体一侧。

或者,在所述一个支撑体本体前搭耳第一个孔中近所述另一个支撑体本体一侧设置与楔形滑块相配合的楔面。

进一步地,后搭耳的连接孔中设有螺纹内衬套对接螺栓,或者,后搭耳的连接孔采用内螺纹孔对接螺栓,或者,通过后搭耳外侧的螺母对接螺栓。

进一步地,各螺栓的端帽下侧设有锁片。

进一步地,在长圆孔上端设有长圆孔垫片。

进一步地,非金属保护层的上表面为与轮胎内表面相适配的弧面。

进一步地,非金属保护层的材料是聚氨酯或橡胶,通过硫化或粘结方式连接于支撑体本体上。

进一步地,每个支撑体本体的两侧各设有用于在轮胎内与轮胎胎侧接触的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能够保证使用性能;通过一个螺栓实现支撑装置锁紧轮辋,另一个螺栓拧紧提升连接位置的摩擦力,能够有效提升支撑装置与轮辋之间的抱紧力及可靠性,两侧支脚可辅助进行侧向力支撑补偿,支脚固定轮胎胎侧,减少轮胎与支撑体本体的相对转动,保护轮胎、减少热量产生;支撑体本体上的弧面非金属保护层,在充气状态或胎压较低状态时可有效保护轮胎免受地面冲击的伤害,泄气行驶状态时能减少支撑体本体与轮胎接触产生的热量,避免轮胎破损严重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本体上的支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内支撑装置(以下简称支撑装置),包括三瓣扇环形的支撑体本体1;所述支撑体本体1外环面上设有非金属保护层2;支撑体本体1的数量也可以是两瓣、四瓣或更多瓣;

其中非金属保护层2的材料可以是聚氨酯或橡胶等,通过硫化或粘结方式连接于支撑体本体1上;起到缓冲与保护轮胎的作用;

多瓣扇环形的支撑体本体1首尾相接,拼合成环形支撑体;环形支撑体的内环面用于与轮辋抱合,外环面用于朝向轮胎内胎面;

为了使得环形支撑体能够牢牢地抱合并锁紧于轮辋,该支撑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

锁紧结构如图2所示,锁紧结构设置在一个支撑体本体1的首端和与该支撑体本体1相连的另一支撑体本体1的尾端;

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一个支撑体本体1首端的前搭耳A和设置在与该支撑体本体1相连的另一支撑体本体1尾端的后搭耳B、以及楔形垫块3、楔形滑块4;所述前搭耳A和后搭耳B上下叠合;

在所述一个支撑体本体1首端的前搭耳A上设有两个孔,其中前侧第一个孔中放置相配合的楔形垫块3和楔形滑块4;后侧第二个孔为长圆孔A1;在所述另一支撑体本体1尾端的后搭耳B上设置与前搭耳A上两个孔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

通过一个螺栓5穿过前搭耳A第一个孔中的楔形滑块4、后搭耳B中的一个连接孔,进行锁紧连接;与螺栓5相连的可以是螺母,或者,可以在后搭耳B的连接孔中设置钢制螺纹内衬套7,以对接螺栓5,防止后搭耳B中的连接孔受力过度而损坏;或者,后搭耳B中的连接孔可以设置为内螺纹孔;其中楔形垫块3和楔形滑块4两者相配合的楔面在朝向另一个支撑体本体一侧;当楔形滑块4上的螺栓5拧紧时,通过楔形垫块3和楔形滑块4的配合,一个支撑体本体1向另一支撑体本体1方向移动,从而锁紧结构可以使得环形支撑体在周向上收紧,以抱紧轮辋;楔形垫块3为金属钢件用以增大接触面面积、防止表面压溃;

通过另一个螺栓5穿过前搭耳A中的长圆孔A1、后搭耳B中的另一个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与螺栓5相连的可以是螺母,或者可以在后搭耳B的连接孔中设置钢制螺纹内衬套7,或者,后搭耳B中的连接孔可以设置为内螺纹孔;长圆孔A1可以使得锁紧结构在锁紧过程中,一个支撑体本体1能够向另一支撑体本体1方向移动;各螺栓5的端帽下侧可进一步设置锁片6,防止螺栓松动;还可以进一步在长圆孔A1上端设置长圆孔垫片8,以增大螺栓的拧紧力度,防止压坏锁片、长圆孔周缘;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如果前搭耳A的强度够大,也可以不设置楔形垫块3,在前搭耳A第一个孔中近所述另一个支撑体本体一侧设置与楔形滑块4相配合的楔面;

连接时,先拧紧楔形滑块4上的螺栓5,产生抱紧力使得支撑装置抱紧轮辋,再拧紧长圆孔A1中的螺栓5,以增加连接位置的摩擦力;

非金属保护层2的上表面为与轮胎内表面相适配的弧面,在泄气行驶过程中与轮胎平滑贴合,保护轮胎免受过度损伤;

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体本体1的两侧各设有支脚101;每个支撑体本体1上的支脚101可以是一对或两对,图3中显示了两对支脚101;支脚101用于在轮胎内与轮胎胎侧接触,防止该支撑装置与轮胎间的轴向窜动;支脚101与轮胎胎侧接触接触,在轮胎泄气时,还可以保证支撑体本体1与轮胎之间的相对转动较小甚至没有相对转动,保证轮胎不会因相对转动产生热量而破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